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的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12W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黃山奇石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的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的教學反思1

溫泉、奇鬆、怪石、雲海是黃山的四絕,《黃山奇石》這篇課文爲我們展現的是其中的一絕——怪石,它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散文,具體介紹了黃山的四種奇石。學習課文時,我選擇的自讀,自悟的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讀一讀,然後指名爲大家講一講自己讀到的,沒有講到的再由別的學生補充,由老師總結,最後在小組中噹噹小導遊爲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那塊奇石。當然朗讀是必不可少的,因爲學生的學習興趣濃,熱情高,所以爲朗讀增添了不少色彩,一塊塊本是無生命的石頭在學生的出色朗讀和描述中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當我們被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驚歎與折服時,便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我們似乎不是在欣賞課文,而是站在黃山的一個個觀景臺上,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因此,爲了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課文,對課文有更強的探知慾,在課前我先讓學生觀看了有關黃山的一些圖片,特別是黃山的“四絕”,再把自己在黃山看到的秀麗風景講給學生聽,讓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同時也產生了對進一步瞭解和欣賞課文的強烈慾望,這樣學生就能帶着濃厚的興趣對新知識進行探索了。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的教學反思2

《黃山奇山》這篇課文,透過對黃山奇石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黃山風景秀麗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發了學生們對祖國黃山的喜愛,同時也更加熱愛偉大祖國的山河,爲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在教本課時充分運用了電教媒體,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知課文內容,更準確、更直觀,同時對文章中的重點詞有幫助學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黃山風景真實地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掛圖,佈置在板書裏,例如“仙桃石”的掛圖對應着板書文字,“仙桃石”使學生直觀、生動地感知文字與文字所表現出的畫面,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較好。在本案例中,我是站在新課標理念的高度精心設計的,具體體現在:

1、側重思維的深度訓練

在學生自學“仙桃石”,進行交流時,我在學生初步瞭解了“仙桃石”形狀的基礎上,啓發道:“仙桃石”爲什麼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學生多讀了幾遍課文,再深入思考便發現這是因爲“仙桃石”形狀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頂,不太可能是人間的東西,課文中一個“飛”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寫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側重思維的發散訓練

在欣賞了“猴子觀海”的畫面後,我引導學生想象:幾千年來,這隻神奇的石猴爲什麼一動不動的呢?它到底在想什麼呢?此問猶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他們有的編故事,有的大膽猜想,在愉快而熱烈的議論中,他們既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了黃山奇石的有趣。

3、側重思維的廣度訓練

在本課的最後,我出示了一些沒有名字的奇石,要學生根據他們的外形特徵,給這些石頭取名字,學生對此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開動腦筋,賦予奇石們以各種有趣的名字,在這樣輕鬆的氛圍中,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爲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的教學反思3

黃山的奇鬆、怪石、雲海、溫泉號稱“天下四絕”。《黃山奇石》一文主要講了黃山四絕中的一絕——怪石。課題“奇”,就已向學生交代清本文所講內容,使我們知道課文要寫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與衆不同。教材將文字安排在第一組課文中,而這組課文雖以秋天爲線索,但又不侷限於秋景。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的同時,還要透過文字使學生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

一、教學設計爲導遊帶領遊客欣賞美景這樣一種形式。

從圖入手,先讓學生從直觀感受“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橫生;再由圖及文,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展開想象,這是我教學本課的主旨,以遊覽形式開始,以學生運用文字知識講解結束,有始有終。

二、都通句子,美讀全文

對於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能將課文中的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但要做到有感情誦讀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於像《黃山奇石》這樣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將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描繪的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的美文寫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讀出感情就困難了。因此,我把美讀課文與展開想象銜接在一起,讓孩子們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圖—文—想—畫—說,結合起來體會文中描繪的各種石頭的形狀,小中見大,從而感受整個黃山的神祕,產生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師—生、生—生互動讀、評;小組讀、競賽讀、展示讀??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將學生讀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誦讀。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石頭的樣子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形狀了。

三、放飛想象,嘗試塗鴉。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教學到這時水到渠成,我順勢引導學生在紙上畫一畫,說一說。孩子們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們腦海中的天狗,獅子、仙女也像作者寫的奇石一樣,太奇了!讓你不得不歎服孩子們大膽、無拘無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畫中的狗、獅子、仙女??均沒有脫離現實生活,還沒能很好地領悟到石的形奇。

四、挖掘教材,填補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號挖掘文字空白進行拓展,跳出課文教課文,因孩子們已深深地被黃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給其它石頭起的名真可謂豐富多彩:海底撈月、石海泛舟、老鷹抓小雞、凝神靜思、盼??到這裏,我覺得已將孩子們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們更驚歎於大自然的偉大、鬼斧神工了!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的教學反思4

一、有效教學應從匯入開始

教學環節的設定要爲課文服務,當然也包括開課伊始的匯入環節。在設計本節課的匯入環節時,我想從學生的假期生活引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問:“同學們,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遊了?你認爲那裏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麼呢?”學生們都爭着舉手發言,起到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但是王老師指出,匯入設計要爲新課學習服務,要直切教學內容,增加思維含量,可以直接問:“同學們瞭解黃山嗎?”這樣學生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這節課要學跟黃山有關的課文,把自己在書上、電視上或者聽說的內容與大家交流,教師再渲染黃山之美,板書課題,思考:“讀了課題想說些什麼?”讓學生帶着疑問去讀課文,同樣可以起到調動積極性的效果,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識字環節提倡自主,關注差生。

進入二年級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識字基礎,把握好重難點,關注學困生的掌握情況。

二年級學生要開始寫話,同音字和形近字常常讓他們混淆,出現錯別字,必須在平時的課堂上就訓練紮實。所以,我在識字環節上直奔學生容易讀錯的“天都(du)峯”和“胳膊(bo)”,並加入了“我能分清”的環節。但是呈現方式有些單調,認識生字部分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後,提醒其他同學,還可以讓學生接讀課文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而不僅僅是開火車。細想一下,有時爲了節省時間快點進入閱讀環節,自己確實有點倉促,不敢放手。

三、閱讀目標要高,落實策略要在學語習文上落腳

本課的教學建議中提出“本課圖文並茂,學習本課應在培養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可採用看圖學文的辦法教學。”所以,從黃山奇石的“奇”入手,讓學生看圖理解課文內容。比如:在學習“仙桃石”時,我讓學生自讀之後,再看圖思考“爲什麼叫它仙桃石而不叫桃子石?”“爲什麼是“飛”下來,而不是“搬”上去的呢?”併發揮想象,“你認爲仙桃石是從哪裏來的?”學生有的說是孫悟空扔下來的,有的說是神仙留下的等等。

此環節的不足之處就是朗讀指導的層次不清,形式有些單一,圖畫處理太倉促,想像環節學生說的太少,應該讓學生多說,纔能有助於理解課文。

四、適當拓展,發揮學生想象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於是,我在指導學生品味奇石的基礎上,增加看圖聯想,給其他怪石起名字,寫“奇石”這一環節,學生在與小組討論交流之後,加上先前的語言積累,透過兒童特有的思維,說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如:有的學生說道:“我從小就喜歡兇猛的獅子。那兩隻大獅子,一直伸着爪子,一直張着血盆大嘴,你爭我奪的搶着一個漂亮的繡球。”再比如:“一隻雪白的天狗蹲在山頭,呆呆的望着銀盤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麼把它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梳着長頭髮,坐在平臺上,優雅地彈奏一支美妙的樂曲。”這一環節使學生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爲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我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字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

一堂教學展示課的探究過程就是對自己綜合教學素養的洗禮。連續四天熬夜到凌晨,翻閱了30幾份不同的教學設計,再加上王瑩老師的點評,使我的思維漸漸明朗。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認真研讀教材,充分把握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步驟,找準的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