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5篇

學問君 人氣:6.26K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5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學唱三拍子歌曲《小雨點跳舞》。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編部分歌詞。

3、在創編活動中體驗歌唱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自制卡片式圖譜, 4個,小雨點4種各2個,︵2個。

2、人手一份繪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老師,您好》。

二、學習副歌部分,探索用象聲詞表現小雨點跳舞的聲音

1、(出示圖片︵)教師邊指圖邊範唱,帶領幼兒學習彩虹唱歌。

師:這是彩虹,它會唱歌,讓我們聽一聽彩虹是怎麼唱歌的。

(教師範唱:4 6 6.6︱4 6 6-︱3 5 5 .5︱3 5 5 -︱)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師:彩虹是怎麼唱歌的呀?(幼兒隨樂演唱)。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小雨點跳舞的聲音,並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習演唱歌曲的後半部分。

師:(出示圖片小雨點)這是小雨點,它會跳舞,還有幾個小朋友和它一起跳舞呢!(依次出示圖片小雨點)。

師:小雨點從天上落到地上,它們跳舞的時候會發出什麼聲音呢?

(教師範唱:6 4 6 4 6 4︱ 5 3 5 3 5 3 ︱4 2 4 2 4 2 ︱31 - ︱31 - ︱)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 答 滴 答

3、教師帶領幼兒隨樂演唱歌曲後半段。

師:這一次我們把彩虹唱歌和小雨點跳舞的音樂連起來唱一唱。

三、完整學唱歌曲

1、教師隨伴奏逐一出示歌曲前半段的圖片,並學唱歌曲前半段。

師:我這裏還有許多小圖片,你們發現了什麼?

2、幼兒欣賞教師完整範唱歌曲的前半段。

師:那小問號究竟唱了什麼?請仔細聽!

(教師範唱歌曲前四句)

3、幼兒跟隨教師學唱歌曲的前半段。

四、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編前四句歌詞,同時在繪畫活動中傾聽教師完整範唱。

1、教師提出要求,幼兒作畫。

師:小雨點可能會在哪裏跳舞呢?請你用勾線筆在紙上畫出你的想法。

2、幼兒交流繪畫作品,教師選擇適合的四幅答案貼在“?”處。

五、看教師指圖,完整演唱歌曲

1、師幼問答式合作演唱歌曲。

師:有問號的地方我來唱,貼圖片的地方你們唱,好嗎?記住在我唱完四句話後你們再唱,行嗎?

2、教師更換四幅繪畫作品,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2

《套圈》這個活動是一個老教材。在教學時讓孩子在熟悉四拍子基礎上,再學習套圈遊戲。利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四拍子的節奏。透過自己的探索,嘗試多種玩法。體驗和同伴合作遊戲所帶來的快樂。在活動中不僅讓孩子學會遊戲,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透過自己的嘗試,體驗成功的經驗。

既然是一首四拍子的曲子,我就不想以已往的教學模式把孩子套牢了,而是把這節課設計成了遊戲教學,融音樂與遊戲爲一體,來發展幼兒的音樂感受能力及創造能力。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自己探索套圈的玩法,然後逐漸發展到與同伴合作。我讓全體幼兒來參與表演,在表演中,幼兒都是主角,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伴着音樂,幼兒憑着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教師作爲一個指揮者,融入幼兒的活動中,音樂響起,幼兒兩兩一對,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套住對方的任何一個部位。激情飛揚,個個都全身心的投入於音樂表演中。

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感覺自己的準備有些倉促,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肢體語言不夠優美,教學思路還不夠清晰,活動時間沒有控制好等等,這些都是我以後需要改正的方面。

幼兒音樂遊戲作爲幼兒園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開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綱要》要求,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而對音樂的感受力是培養幼兒音樂素質的基礎,採用遊戲化的方法組織音樂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激發興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陶冶幼兒的情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這節音樂遊戲活動是我對音樂課的一次有益嘗試。總的說來,幼兒能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愉快的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目標完成較好。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活動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3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爲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透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三、透過欣賞,提高鑑賞能力。孩子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

這時我鼓勵幼兒隨着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總之,對於大班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4

節奏樂“愉快的勞動之歌”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是一首勞動號子曲,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爲了更好地將節奏樂和勞動的音樂融合,我根據我班幼兒節奏樂發展的實際情況,並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設計了此次活動。整堂課我以“老闆與工人”的角色扮演進行互動,充分運用圖譜、節奏譜等教具,讓孩子們以工人的身份先進行集體有節奏地“鋸木、刷牆、釘釘、鑽電鑽”,孩子們興趣十足,在愉快地勞動中都能較熟練地掌握節奏,在此基礎上“老闆”發話了,“工人們”要聽老闆的指揮分工進行“勞動”,層層遞進,“工人們”起勁地隨着勞動號子愉快地加油幹着。

反思: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的需要爲主導,以一定的情境爲依託,以互動的過程爲支撐,以豐富的情感爲內驅力,將活動推向高潮。整個課堂表現出了活潑、輕快的氣氛,課堂民主、平等,幼兒充分地體驗到了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喜悅。上完此節課,我有所感悟:

一、我要轉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們新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在活動中,教育思想直接促進或制約着我們教學方法的選定和設計,同時決定着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要面向全體幼兒,全面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以及自我學習的能力,

二、活動中我應尊重每一位幼兒的個性,注重爲幼兒創設自主寬鬆的學習環境。

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往往我考慮到的只是“我該如何教”,而忽視了“幼兒如何去學”的問題,其實作爲教師,引導作用是要充分發揮的。

三、活動中要善於營造情感氛圍。

有人說過:上好一節課,不僅是知識資訊的傳播過程,更是一個心靈交匯的心理場。如果教師在活動中的表現只是平平淡淡,沒有激情,那麼幼兒的情緒也不會特別高漲。因此我覺得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情感,教師自我的情感體現是非常重要的,這直接影響到了活動的成功與否。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5

《草叢中的小老鼠》這段樂曲詼諧、歡快、跳躍,彷彿將你帶入一個無憂無慮的叢林童話世界。整個音樂分段清晰,節奏分明,每段的旋律風格迥異,易於孩子快樂、自由地想象,能隨樂表現小老鼠一天的愜意生活,針對幼兒年齡特點來說具有可感性、可接納性,我覺得相當符合幼兒園音樂欣賞的選材要求。在本次活動中透過音樂欣賞讓幼兒想象音樂,在想象的基礎上用語言和肢體動作,將音樂形象、自主地表現出來,從而達到較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目的。

本次活動目標爲以下兩點:

1、感受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風格特點,感知小老鼠機敏可愛的音樂形象。(教學難點)

2、嘗試聽辨樂曲旋律的變化,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形象和內容。(教學重點)

活動過程:

1、節奏前置,難點提前突破

在活動中,我採用節奏前置感知,開展了節奏遊戲《切土豆》“切切切切切土豆”,透過師幼用手掌切土豆動作的遊戲來提前熟悉和感受節奏、表現節奏,感知樂曲中反覆出現的《草叢中的小老鼠》中典型的節奏型XXXXXXX XXXX X。練習樂曲中的典型節奏採用了樂曲先部份感知的方法,讓難點分解突破,也即爲整段音樂賞析做了準備。在活動中孩子們也感到輕鬆、愉快,每個小朋友都很投入,這既激發了孩子的興趣,也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

2、音樂故事,幫助故事理解

讓幼兒直接欣賞感知音樂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在活動中,我藉助了音樂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記憶音樂的結構和情感(講述和音樂結合的形式),根據音樂創編了這樣一個故事:森林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小老鼠,它們每天都會排着整齊的隊伍出去玩,可是總會有一些調皮的小老鼠跑出隊伍又跑回來。走着走着,突然聽見了“獅子”的聲音,再聽一聽,原來不是的;又聽到了“老虎”的聲音,再聽一聽,又不是的。今天的叢林很安全,它們趕緊把亂了的隊伍整理一下,開始爬上山坡,然後從高高的山坡上滑下來!小老鼠往前走啊走,它們來到了一片美麗的草地上:花兒開得美美的,很多很多的蝴蝶、蜜蜂都在跳舞,他們好開心地啊!天黑了,小老鼠們趕緊回家了!

故事情節與音樂的分段匹配,幫助了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從而提升了幼兒聽辨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

3、肢體遊戲,靈動表現音樂

音樂是流動的、抽象的,怎樣讓孩子感受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風格特點,感知小老鼠機敏可愛的音樂形象”,並能表現出來。經過反覆思考,不斷嘗試,最後,我借用“手指”、“手掌”等肢體遊戲,以生命的律動,來反映小老鼠活潑靈動的音樂形象。

4、教具使用,再添情趣魅力

在最後一個環節集體遊戲表演中,爲孩子們精心設計了小老鼠的“長門牙”,孩子們妝扮成小老鼠,使幼兒在集體表現活動中更爲形象,更有趣味性,整個音樂活動表演情趣盎然,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好的音樂體驗。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用自然、連貫的聲音表現。

2.體驗多種形式演唱的快樂。

3.根據自己的經驗嘗試仿編樂句中的歌詞。

4.能跟着節奏打節拍。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歌曲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一、感受、理解歌曲。

1.欣賞歌曲第一遍(音頻),交流:這首歌曲聽起來什麼感覺?爲什麼是這種感覺呢?

2.欣賞清唱第二、三遍——交流:歌曲裏唱到了什麼事情?爲什麼是歡快的呢?一家人去玩是一件怎麼樣的事情?什麼心情?請誰來表現?(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清唱並出示相應的圖譜。)

3.清唱第四遍——按照歌詞排列圖譜。

4.幾個樂句?

二、學唱歌曲。

1.請小指揮點圖譜集體演唱。(哪裏還有問題?)

2.接唱。(覺得自己唱得怎麼樣?)

三、創編歌曲。

1.我今天陪爸爸帶着全家去玩耍,在“池塘邊,荷葉下”,看見“躲着一隻小青蛙”,你們跟爸爸媽媽出去玩耍還去過哪裏,看到了什麼?(集體討論—個別仿編——集體試唱)

(請個別幼兒仿編時,可以用簡易圖譜幫助記憶。)

2.結合仿編完整表現。(引導幼兒加上一些歡快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參加名師工作室的第一次展示活動。在活動的設計和組織過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三點

1.歌曲的截選。(設計意圖中具體談到)

2.圖譜的運用。這首歌曲是敘事性的,歌詞裏面描述的事件透過圖譜方式

呈現,直觀形象,幫助幼兒不僅理解歌詞,也感受歌曲的意境,爲幼兒的學習、表現搭建了很有力的支架。

3.情緒的把握。我比較注重幼兒對歌曲情緒的把握,所以在感受階段,我

主張讓孩子們多聽、仔細聽,並設計了“一家人去玩是一件怎麼樣的事情?”、“可以怎麼表現?”等這樣的問題,爲的就是引導幼兒激發、表現出歌曲的情感,也爲最後的創編打好基礎。那麼在實際執教過程中,我儘可能地富有激情,因爲只有我自己被音樂感動,才能感動孩子、感動大家。歌曲很受孩子的喜歡,接唱環節興趣濃厚,情感表現真實,師幼互動比較有效。

但是透過展示,也折射出一些問題值得探討:

1.如何使圖譜更有效?因爲在我的圖譜中很好地展現了歌曲的畫面,但是沒有呈現節奏。前面四個樂句的節奏都是統一的,也是我在創編中要引導幼兒按照這個節奏去表現的。所以在設計時,我想要把節奏隱含在圖譜中,但是就是設計不出合理、形象地節奏、畫面相融合的圖譜,糾結了好久。

2.創編是否需要在第二課時再去達成?我預設了感受、學唱和創編三大環節,在實際執教中,時間比較緊張,而且導致前面的感受和學唱稍微急了一點點。如果沒有創編環節,我可以將前面走得更穩固、紮實一點,對整個歌曲的把握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7

《歡樂頌》是一首名曲,是由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作曲的。歌曲的歌詞有多個版本,我們選用的大班幼兒音樂教材是經過改編的,是很適合幼兒歌唱的。

一、過程微調

在歌曲《歡樂頌》的教學中,我採用了首先出示音樂的圖譜,幫助幼兒瞭解歌詞的內容:藍天高高,白雲飄飄,樹上小鳥吱吱在叫,河裏小魚尾巴搖。我們大家多麼快樂,又唱歌來又舞蹈。從歌詞中感受美的畫面歡樂的情緒。接着聽鋼琴旋律,進行哼鳴,配上存詞“la”和“wu”唱曲調,隨音樂旋律有節奏地朗誦歌詞,讓幼兒從歌詞中找到快樂的地方,讓幼兒能用歡快的情緒唱歌。重點是讓幼兒進行二重唱,在幼兒透過看譜會唱歌的基礎上,幼兒分組演唱,從而解決了這一問題。

二、效果較好

整個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興趣很高,孩子們對於歌曲的重難點掌握的比較好。在形象的圖譜的提示下,合着音樂的美妙的旋律,幼兒較快的學習了歌曲,並能把握歌曲的情感。

附:

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歌曲活潑歡樂的情緒,唱出歌曲中的斷頓與連貫樂句

2.嘗試領唱和用襯詞合唱,逐步掌握音準和斷、連的演唱技巧

3.體驗大膽參與活動,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情緒。

活動準備:

1.配套磁帶或CD,自制歌曲內容大的圖譜

2.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鈴鼓(鼓邊系綵帶)。

活動組織:

學唱新歌。

1.出示自制大的歌曲內容圖譜,瞭解歌曲內容。

2.欣賞歌曲,組織幼兒交流自己的體會和聯想,體驗歡快的情緒

3.學習用單音節“la”和“wu”唱曲調。用“la”音唱時,要唱出斷頓,用“wu”音唱時,要唱得連貫、飽滿、有起伏。

4.隨音樂旋律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5.隨音樂輕聲學唱歌曲。

(1)唱出歌曲中的斷頓與連貫樂句。

(2)探索歌曲中什麼地方要唱的斷頓,什麼地方要唱的連貫。

(3)用歌聲表示。如第一、第二句的前三小節要斷頓,第四小節要連貫,第三、第四句要連貫等唱法。

(4)部分幼兒領唱歌詞,部分幼兒用“la”和“wu”唱襯詞進行合拍

(5)嘗試用鈴鼓爲歌曲創編伴奏,如:在斷頓演唱時用輕輕敲擊表示,連貫演唱時用搖鈴鼓表示。

(6)隨樂歡快地用鈴鼓自由舞蹈。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8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內容,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音樂欣賞的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對於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可以爲我們更好的從事幼兒園音樂活動提供有力的依據和保障。

透過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使我們認識到:教師和兒童在活動中應該是互相構建、共生互長的。兒童的知識經驗透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升日益精細化、豐富化、多維化、教師則透過對兒童反饋的敏銳的覺知和借鑑達到對兒童的理解和尊重,是師幼雙方都能達到一個新質的生成、飛躍。

幼兒園整合理念下音樂教學活動實踐反思:

整合具有兩方面的涵義:它既是一種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種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將音樂教育活動與其他學科領域活動之間的交叉、聯繫和聯合;在理念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用一種整體的眼光看待音樂教育活動的性質,使音樂教育活動超越於學科本身的視野,賦予幼兒更爲豐富的眼光,使其能從藝術的、科學的和人文的眼光來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作品。

一、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音樂主題活動主線

音樂本身對幼兒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兒情感體驗與遊戲經驗對幼兒的學習發揮着一定的作用。在實施音樂主題教育活動前,教師應充分擔當起觀察者的角色,瞭解幼兒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幼兒的現有經驗,包括幼兒獲得經驗的方式,這樣才能尋找到音樂素材的“生長點”,並據此確定相應的音樂主題活動,從而讓科學的、啓蒙的活動內容與自然事物現象密切聯繫起來。如我發現平日裏孩子們對操場上的哈哈鏡非常感興趣,他們樂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樂着??幼兒照哈哈鏡的遊戲經驗賦予了他們敏銳的觀察力。歌曲《哈哈鏡》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的說唱歌曲,它體現的是人的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選擇它作爲音樂主題開展的音樂主線。

二、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爲音樂主線服務

整合的理念,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們教育內容要全面,即同一個內容的學習可以實現多種價值,既要關注認識的價值,又要關注情感的需要,避免過於單調的知識傳授,從而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整合的教育內容要適宜,即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整合的必要性,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看它們是否符合幼兒的現有需要;是否對音樂主線有輔助教育意義;是否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哈哈鏡》歌曲教學後,根據活動需要與幼兒的興趣,汲取各領域相適合的內容,我們整合了語言活動“獅子照哈哈鏡”、科學活動“勺子裏的哈哈鏡”和親子活動“有趣的哈哈鏡”等領域的內容,進一步創編並生成了“哈哈鏡”的主題活動。

三、採用整合的教育教學方式讓音樂“說話”

要體現整合教育的觀念,教師就應該克服單一化的思維方式,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鼓勵幼兒從多方面來認識和表現。

(一)讓音樂材料“說話”

音樂活動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藝術性,將音樂的優美旋律、變化的節奏和不同的音色與幼兒生活情境有機整合,最大限度地讓音樂材料“說話”。透過多種途徑,引導幼兒與各種音樂材料互動,從而提升審美情感。如親子記錄“有趣的哈哈鏡”,發動家長協助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哈哈鏡,並用圖畫、標記、文字等方式記錄探索結果;引導幼兒把自己照哈哈鏡的模樣用好聽的詞彙編成說詞,幫助自己記憶??在這些活動中,幼兒可以經歷一種更爲豐富也更爲主動的學習。又如,圍繞音樂主題開展,我在探索區投放了平面鏡、放大鏡等材料,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去發現、去探索放大鏡鏡像產生的神奇效果。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拿着鏡子在自由交流着:“放大鏡一面是鼓鼓的,另一面是扁扁的”“鏡子會反光,放大鏡也會反光的”“鼓鼓的這一面照的東西變小了,扁扁的這一面照的東西變大了”??在自由的科學探索中,幼兒不僅認識了放大鏡鏡像變化的特性,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內容。

(二)讓幼兒用音樂“說話”

要培養幼兒的樂感,就必須讓幼兒自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用音樂“說話”,進行個性化的表現。活動不限定於一次完成,而是在一個連續的過程性活動中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並將經驗遷移到新的材料中,讓幼兒結合自己對新材料的理解,運用動作、創編和合唱等多種方式盡情地用音樂語言表達個人感受。

1、爲歌曲配動作

根據該音樂素材的特點,即雙聲部說唱的地方有問奏音樂,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聽辨歌曲中的問奏,創編照哈哈鏡的滑稽動作。藉助幼兒間的思維互動,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麼滑稽動作表現照哈哈鏡時,幼兒開始只是用諸如踮腳尖、半蹲等動作來表現形態上的變化,但是隨着活動的深入,幼兒的創意越來越多,從身體動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橫生。同時,在爲歌曲配動作時,有些幼兒一個接一個地做滑稽動作,結果出現了混亂,但我並沒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時找到了原因——幼兒過於熱衷滑稽動作而忽略了音樂。於是,我肯定了幼兒在動作上的創意,同時引導他們關注、傾聽樂曲,並根據音樂的變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動作,使動作與音樂相協調。

2、爲歌曲編歌詞

根據節奏創編歌詞,將創編歌詞的學習融人到變化橡皮筋的“魔術”當中,有效地激起了幼兒創編興趣。如:圓滾滾、胖墩墩,長又細、瘦又高;小小的、肥肥的,高高的、短短的;寬寬的、扁扁的,瘦瘦的、長長的;長又細、圓又胖,高又瘦、短又小;長又長、厚又厚,扁又扁、粗又粗?創編完歌詞後,以遊戲“照鏡子”的形式說唱歌曲。

3、雙聲部合作演唱歌曲

運用小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組用歌詞伴唱,另一組有節奏地說歌詞,兩聲部同時合作說唱歌曲,將歌曲教學畫上圓滿句號。貫徹整合教育理念實施音樂主題教育教學,是一個不斷實踐、思考、審視、反省而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深刻領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蘊涵的“以幼兒發展爲本”思想,在音樂主題教學組織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發展幼兒的個性、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幼兒身心健康地發展,最終實現“審美與快樂”的音樂教育理念。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9

愛唱愛跳是每個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的一種語言,很多幼兒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這種表現正是幼兒對音樂的領悟,更是他們藝術創造的源泉。過去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大部分都是以老師教,幼兒學爲主,一首歌曲老師反覆教唱,幼兒機械地練習,一個舞蹈或者音樂遊戲都是老師活動前設計好動作,再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不難發現幼兒在機械模仿過程中缺少幼兒自己對歌曲、舞蹈和各種音樂遊戲的理解,也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和體驗。這種以老師爲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禁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十二生肖歌》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十二生肖的先後次序,能用幽默、詼諧的情緒演唱,並能透過自由想像進行表演。活動中,先讓學生講講十二生肖是什麼動物,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又是怎麼排列?接着,讓學生學習並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教師播放歌曲磁帶《十二生肖歌》,引導學生根據旋律想像十二生肖動物的表演動作,用不同的聲音進行演唱,並創編各種動物的叫聲,邊唱邊表演。最後,組織學生進行遊戲:十二生肖真有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藝術活動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並根據幼兒的發展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結合我園開展的《如何促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的教研活動,更好的貫徹《綱要》精神,我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有動力,它能促使幼兒創造性地學習,所以,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對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健全審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第一環節:猜謎語時有的同學反應敏捷,一下子就猜中了,而別的學生還沒有理解謎面。爲了讓更多的學生熟悉這一種動物的特徵,我又故意問了猜中的同學是怎麼知道謎底的,學生便列舉了這種動物的特徵。老師出的謎語猜完了,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出題猜謎語。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熟悉了各種動物的形象特徵。我力圖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個性,創設學生爲主的自主學習情境,以遊戲寓於教學中,使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這樣學生的形象思維和主動性便得到培養。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幼兒爲十二生肖排序;再選十二名學生來做“生肖火車”的遊戲。總之,這次活動,學生的興趣很高,氣氛很活躍,都能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透過讓小朋友自己選擇演唱的情緒和速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透過創編動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綜觀整堂課,能透過讓學生猜謎語,講、聽十二生肖的傳說故事;學唱、表演歌曲等活動初步瞭解了我國特有的生肖文化,並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引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學習的興趣;始終貫穿“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突出情感體驗”這一理念。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強調聽賞領先,在審美過程中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表現,從而感悟音樂的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

當然整堂課也出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解決難點節奏時應該給學生一個準節奏,並接着提醒一下強弱規律,把每句字頭的力度突出來,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歌曲唱得更加歡快活潑,詼諧有趣;又如課堂缺少一個評價,當學生表演後應該明確地給學生一個評價,這樣讓學生知道什麼樣的聲音是美的、怎樣表現是好的等。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0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輕鬆歡快的旋律,學習用塑料袋,小棒,易拉罐,小鈴隨音樂有節奏的演奏。

2.嘗試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奏的演奏方式,併合作整齊的演奏。

3.體驗用生活中的物品演奏表現勞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學習用塑料袋,小粹,易拉楚,小鈴隨音樂有節奏的演奏。

活動難點:嘗試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奏的演奏方式,併合作整齊的演奏。

活動準備:瞭解《聖誕爺爺》的故事繪本。生活物品:易拉罐、小棍、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初步感受音樂,熟悉遊戲動作。

1.教師講述《聖誕爺爺》故事,引起活動興趣。

“聖誕老人住在遙遠的北國森林,他們一年只派發一次禮物,你們知道平時他們都做什麼嗎?”

2.引導幼兒創縮播種、澆水、修雪械、收穫禮物的動作。“聖誕老人在四個季節都做了什麼事情?做了曝些動作?”

3.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做動作,感受樂曲旋律和節奏。

二、探究生活用品的聲音,嘗試討論配器。

1.幼兒自選傾聽生活用品發出的聲音,爲不同的勞動配器。

2.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討論出配器方案。

3.一起和聖誕老人勞動,隨音樂有節奏整齊的完整演奏,體驗用樂器表現勞動的快樂。

(1)幼兒自選一項勞動內容,第一遍隨樂演奏。

(2)提問:勞動的心情怎樣?會用自己的工具嗎?(用情境性語言啓發幼兒輕輕播種子、扎禮物一下一下的系、修雪梯要一下一下修整齊)

(3)幼兒再次合作演奏,教師語言指令提示音樂的轉換。

4、啓發幼兒讓小工具跳舞,分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奏的演奏。

(1)分小組討論,指導幼兒的動作和節奏,體驗勞動的有趣。

你們想編一個什麼隊形?做什麼動作勞動?

(2)集體隨音樂完整演奏一遍,體驗更有趣的勞動。

(3)用自己喜歡的演奏方式自由演奏表達。

(4)加入小鈴請幼兒勞動後坐着雪橇回家,反思自己的演奏和加入小鈴後的音效,思考怎樣演奏漸弱的聲音?

5、教師小結:生活中還有許多生活物品能發出許多有趣的聲音,讓我們一起去試一試玩一玩吧!

大班節奏樂《鈴兒響叮噹》活動反思

《鈴兒響叮噹》是一首節奏鮮明活潑跳躍的音樂,ABA的形式便於幼兒進行演奏。活動中我將音樂與《聖誕老人的王國》繪本故事結合,以故事中聖誕老人勞動的情節爲故事情境,選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小瓶子、塑料袋、小棍激發幼兒演奏興趣,旨在敲敲、玩玩、演演中提高幼兒演奏水平。在不斷嘗試中組織了此活動。

一、借用動作形象,遷移表現節奏。

蒙臺梭利說過:“我做過了就會理解了”。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所以是動作思維在前,然後是形象恩維,再到抽象思維。在組織本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抽象的節奏型時比較枯燥,我引導幼兒透過模仿勞動時數種、修雪梯、包禮物的動作,然後創編了“玩具送給你”的語言節奏,鼓勵幼兒與節奏型進行匹配,他們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如豐富和全面。配以簡單的“繞、錘、擺手”等動作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節奏練習,無形中滲透了所學的節奏型。

二、巧用生活材料,增加演奏的興趣。

奧爾夫節奏樂中強調:生活化的物品引用節奏訓練中能增加幼兒演奏音樂的樂趣。生活中的物品是孩子們熟悉的感興趣的,綱要中也指出:“貼近幼兒生活,途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所以生活化材科着眼於幼兒的生活,以興趣爲出發點,以材料爲依託,以遊戲化的情境爲生活化材料演奏爲橋樑,使活動有效展開。活動中我嘗試運用了裝着豆子的小瓶子、塑料袋、小木棒,鼓勵幼兒探索材料的演奏方式,並與撇種子、修雪松、包禮物的節奏進行匹配,幼兒探索出“搖、敲、繞、拽”等方式掌握了節奏型,提高了演奏興趣。三、合作創編隊形,拓展演奏的空間

《綱要》指出:“使幼兒在生活、學習、遊戲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幼兒時期逐步形成了創造表現的意識,所以要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認知方式去理解音樂表現力。而人際合作的增加,給幼兒開啟了想象和創造的空間,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創造性表現樂趣。所以教師有意識的幫助幼兒創造與同伴合作學習的機會更能使幼兒積極探索演奏的成功感。

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在掌握節奏的基礎上與同伴合作設計隊形演奏音樂,“播種組”的小朋友設計了雙排隊形,並設計了內外交替撒種的演奏動作,“包禮物”組的幼兒設計了圓形禮物,並用上舉的動作扎絲帶等。幼兒在愉快的合作中提高了演奏技能,體驗到了合作創造的快樂。此外,在活動設計中創造性的設計趣味遊戲方面、觀察幼兒表現能力方面、鼓勵幼兒創造性演奏等方面我還需提高。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演唱歌曲,體驗樂曲詼諧的特點。

2、創編歌詞內容,增強學習興趣。

3、瞭解換牙的常識,消除換牙帶來的恐懼心理。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重難點:

熟悉歌曲旋律,瞭解歌詞。

學習唱歌曲中的節奏型XXX|XX0。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瞭解本班幼兒換牙的情況

2、PPT課件音樂

3、圖譜節奏型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以談話方式引出歌曲中的節奏型讓幼兒練習,爲下面的學唱歌曲做準備。

2、逐一播放課件PPT圖片,透過師幼多種形式的互動,幫助幼兒理解、熟悉歌詞內容,初步感受歌詞的詼諧有趣。

3、在幼兒表達換牙情緒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換牙的常識,知道換牙是一種長大的表現,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

4、對照圖譜,完整的欣賞歌曲,知道:

(1)歌曲的名字?

(2)歌曲中的間奏部分?

5、對照圖譜,跟隨音樂學唱歌曲。

(1)集體輕聲跟唱。

(2)引導幼兒將“牛牛”改爲正在換牙的幼兒乳名,激發幼兒複習演唱歌曲的興趣。

(3)鼓勵幼兒在演唱時,用自己誇張的動作和表情表現出來,充分體驗歌曲的詼諧有趣。

6、創編歌曲。

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發言:牙掉了,哪些東西吃不動?替換掉歌曲中的“排骨”和“蘋果”進行演唱,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7、結束部分。

小朋友的牙齒會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小的時候會掉牙嗎?他們掉牙時會是怎樣的想法呢?還有,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小動物它們也會掉牙嗎?請小朋友們回到家裏找一找答案,下一次我們一起分享,好嗎?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次活動在教學支援策略上有幾個亮點。1、故事《牛牛的牙齒》貼近幼兒的生活,與他們的經歷相同,爲幼兒較快的掌握歌詞提供了有效的教學策略,同時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我還爲幼兒提供了圖譜。圖譜中“牛牛”詼諧可愛的表情讓幼兒很快的掌握歌詞,快樂的學唱歌。2、這首歌曲特別適合幼兒進行創編,創編的難度也可以逐漸提高。一開始由於幼兒歌曲少熟悉,所以創編的難度是把“牛牛”換成幼兒的名字,並根據幼兒的性別分別替換“老公公”或者“老婆婆”。歌唱的積極性很高,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2

活動目標:

1、透過整體舞蹈表現,並學習用打擊樂器隨樂進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改變指揮方法,豐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與同伴的演奏協調一致,培養節奏感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打擊樂器、圖譜;

2、音樂《拔根蘆柴花》和《化蝶》;課件《蘆葦》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化蝶》進入教室,教師帶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二、複習歌曲《柳樹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簡單進行兩聲部合唱。

三、聯繫生活,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節奏”。

1、教師模仿小狗的叫聲,提問:小狗是怎樣叫的?有什麼特點?

2、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叫聲是有節奏的?(青蛙、小貓、小雞……)

3、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是有節奏的?(切菜、走路、門鈴……)。

4、出示節奏譜,讓幼兒練習節奏。

我們除了用手拍之外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現節奏?

四、讓幼兒聽音樂、看課件,理解感受音樂。

1、播放樂曲《拔根蘆柴花》,提問:聽完這首樂曲你有什麼感受?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提問: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麼感受?

教師小結:我們看到的植物是蘆葦,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蘆柴花,主要生長在蘇北地區,好聽的樂曲是蘇北民歌《拔根蘆柴花》,這首樂曲就是人們看到很美的蘆柴花才編的,所以叫拔根蘆柴花,後來人們也用這首樂曲表達豐收時的喜悅之情。

五、出示樂曲節奏圖譜,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熟悉節奏並練習動作。

2、將幼兒分成兩部分,師指揮練習節奏動作。

六、組成“小小樂隊”,用樂器爲樂曲伴奏。

1、教師出示三種樂器,請幼兒討論配樂方案。

2、幼兒自由選擇樂器,教師指揮幼兒進行樂器演奏。

3、交換樂器看教師指揮練習樂器演奏,也可以請個小指揮。

七、請“小小樂隊”面向觀衆演奏。演出結束,請“小小樂隊”退場。

活動反思:

我記得在中班聽老師上打擊樂《楊柳青》時,孩子對於節奏圖上的節奏型認識比較模糊,所以這次在活動中當我出示節奏圖時,沒有問:“圖上有哪些不同的節奏。”而是請小朋友找找一樣的節奏,這樣的效果比較好。

缺點:

1.變化節奏的地方強化的不夠,孩子掌握的不夠好。可能是連我自己到哪裏變化節奏也不夠清楚,更加不能準確地哼唱出來。

2.最後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圖孩子練習,沒有脫離圖譜讓孩子們嘗試。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3

大班音樂:月亮婆婆喜歡我

活動背景:

我第一次參加市一課多上活動,就非常榮幸地獲得了一等獎。隨之市教研室組織的市區互動的教研觀摩活動,我也就有幸參加了。其中一位市學科帶頭人上的一節音樂歌唱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優美動聽的歌喉、豐富又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和簡潔、巧妙的組織語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記憶裏,也常常在我的腦海裏閃現。從這次活動中,我體會到好課是因人而精彩的。現將當時聽課過程的記錄評析如下:

活動實錄:

(一)感受音樂旋律:

1、教師親切的自我介紹 :小朋友們好!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某老師, 你們歡迎我嗎?(幼:歡迎!)怎麼歡迎?(幼兒自然開心的拍起了掌聲)好!今天我來做你們的媽媽,你們做我的寶寶,睡在我用臂彎做的搖籃裏,我哼唱《搖籃曲》,你們就跟着我的搖籃,搖呀搖呀睡着了,好嗎?

評析:這種匯入方式自然、親切,直入主題,加上老師輕聲細雨而有柔美的聲調,給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興趣自然被激發調動起來了。

2、三次感受音樂旋律:

第一次:教師邊跟琴聲哼唱邊晃動手臂故作陶醉狀,帶領幼兒的身體隨音樂左右晃動;

第二次:“媽媽搖着搖着 ,寶寶就睡着了,現在媽媽摸誰的頭,誰就輕輕趴下睡着了;”

第三次:“媽媽真累呀,心疼媽媽的寶寶們快哼唱這首曲子,讓媽媽沒也睡覺吧!”

評析:學歌前,教師用了哼唱的方式,讓幼兒三次整體感知歌曲旋律,爲後面的歌唱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這是教師對教材分析後,在設計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處在於三次哼唱前,教師生動的過渡語言,讓每個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師設計的“陷阱”裏了。

(二)、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完整清唱歌詞。師提問:我們睡覺的時候,誰會透過窗戶來看我們呢?(允許幼兒想像表達);那我們假裝睡着,看看誰來了;

評析:在這種甜美的意境中,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幼兒的興趣和思維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陽”“星星”。教師卻依然投入地傾聽,不予回答,任憑幼兒的好奇心懸在那,爲他們認真傾聽歌曲的範唱又埋下了伏筆。

2、教師清唱後,師幼互動問答,教師依次出示相關字卡,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問:誰來了?(月亮婆婆)(出示)

問:爲什麼來呀? (喜歡我)

問:做了什麼動作?(灑下月光把我摸)、(表現灑的動作,提示幼兒摸摸鼻子、耳朵等);

問:玩了什麼遊戲,(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問:玩了幾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評析:五次層層遞進的提問,把歌詞的句子和關鍵詞進行了有效的提煉,而且“灑”“摸”兩個字還配上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加深印象,讓我再次佩服設計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爲後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學習用不同的聲音學唱歌曲:

(1)看圖完整唱第一遍:(用我們的歌聲來表示喜歡月亮婆婆吧;)

(2)邊做動作邊演唱:(再來一次,做上動作吧;)

(3)用很美輕輕的聲音唱:(晚上用什麼聲音唱?)

(4)用響亮好聽的聲音唱(白天唱這首歌用什麼樣的聲音?那我們試試)

評析:集體教唱部分共四次練習,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學唱歌曲的枯燥,還保護了幼兒的聲帶不致疲勞。這樣的過渡語言設計體現了教師的智慧。

(三)學習並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聽錄音,感知伴唱的音樂部分。

師:天空中的星星被我們吵醒了,朝着我們眨眼睛呢!我們來聽聽,他們在歌曲的什麼地方眨眼睛了(放音樂,教師在相應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勢,幫助幼兒感知)

評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個執教老師認爲很難處理的部分,但這位老師用星星眨眼睛的辦法處理,首尾呼應,與整個教學設計融會貫通,真的是獨具匠心。

2、請幼兒找星星,貼在相應的地方:

評析:由於幼兒第一次聽,有兩處錯誤的地方,教師不急於糾正,而是又唱一次,讓幼兒對應感知後,再糾正,體現了教師對幼兒的尊重。

3、集體練習一次:我來做月亮婆婆,你們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練習幾次(教師和孩子商量怎麼才能做到聲音的均衡確定角色練習的方式)

評析:這樣教師和孩子商量怎麼分角色,不僅體現了教學過程教師對孩子的尊重,更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結束活動。

師:夜深了,小朋友在什麼?對,小朋友睡着了,做了個甜美的夢。誰睡得香,誰睡得甜,月亮婆婆就來親親他的小臉蛋。(循環放音樂,教師隨音樂輕輕撫摩每位幼兒,讓喧鬧活躍的課堂逐漸安靜,呈現了一幅教師輕撫每位幼兒的怡人感人畫面。)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4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娃娃上竈》,能夠聽辨並銜接好唸白、間奏部分。

2.能用聲音的緩慢、輕快來表現歌曲情緒的變化。

3.透過唱歌體驗勞動的快樂和自豪。

4.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重難點:

學唱歌曲,能用聲音的不同表現歌曲的情緒變化。

能夠分辨並銜接好歌曲的唸白、間奏部分。

活動準備:

圖譜,幼兒會唱歌曲《郵遞員》

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

1.發聲練習《郵遞員》。

2.根據幼兒的演唱情況進行聲音強弱的練習。

二、理解記憶歌詞。

1.以遊戲的情境進入,並引導幼兒理解兩次做飯心情的變化。娃娃做飯要準備什麼?做哪些菜?味道怎麼樣?心情如何?

2.教師完整的朗誦歌詞。

3.幼兒跟着老師朗誦歌詞,同時請幼兒找出歌曲中的間奏。

三、學唱歌曲。

1.教師完整範唱。娃娃把做飯的故事變成了一首好聽的歌唱給大家聽。

2.透過找歌曲中唱法的不同引導幼兒解決唸白部分和歌曲部分的銜接。

3.幼兒完整演唱,根據幼兒的演唱情況進行指導。

4.提醒幼兒在演唱過程中注意兩段歌曲的情緒變化。

5.分組演唱。

6.與同伴結伴演唱。

7.全體幼兒共同爲客人老師表演。

四、結束部分。

滲透健康常識,並引導幼兒進行歌曲的創編。

小朋友,除了可以做魚和肉,咱麼還可以做什麼好吃的菜啊?對了我們要多吃蔬菜,營養均衡了身體才能更健康。這樣吧,咱們一起到市場上再買一些菜,我們一邊做菜,一邊唱歌吧!騎上小車出發吧!

反思:

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比較有激情,幼兒的興趣很高,圖譜的使用也比較恰當。需要注意的是,老師要時刻關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現才能及時的糾正出現的錯誤,才能教育活動目標更好的完成。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學反思1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音樂,並會用樂器爲音樂演奏。

2.嘗試根據語音節奏,爲音樂匹配合奏的地方。

3.幼兒在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下,控制好自己樂器的聲響效果。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調羹若干,蛋糕盒兩個。

2.《雷神》音樂以及圖譜。

活動過程:

1.幼兒隨音樂做律動進場。

幼兒在歌曲《幸福拍手歌》的旋律下,做拍手、拍肩、跺腳的律動進場。

2.根據圖譜,幼兒複習《雷神》的身體動作及語音節奏。

(1)幼兒聽音樂複習《雷神》身體動作及語音節奏。

(2)幼兒分組練習,並在教師的指揮下能夠分組進行演奏。

3.幼兒自由選擇樂器,並能用樂器爲音樂演奏。

(1)教師出示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調羹。

(2)請幼兒自由選擇樂器,並敲擊樂器。

(3)讓幼兒說出各種樂器的多種打擊方法,教師歸納總結,並讓幼兒按語音節奏進行有節奏的敲擊練習。

(4)幼兒用樂器分聲部的進行演奏。

4.幼兒交換樂器,並加上大鼓進行合奏。

(1)出示大鼓,並請幼兒想想應該把它放在音樂的什麼地方。

(2)請一名幼兒上來聽音樂找鼓點。

(3)大鼓與其它樂器進行合奏。

(4)幼兒交換樂器,並再次地進行合奏。

5.幼兒上臺表演節目。

(1)請一名幼兒做主持人,介紹要表演的節目。

(2)幼兒進行表演,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明確,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幼兒能夠用樂器爲音樂演奏,並能夠進行分聲部的合奏。在教育活動的設計上層次清晰,步步深入。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