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幼兒園教師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學問君 人氣:1.39W

幼兒園班主任是幼兒的組織者,也是幼兒的領導者和教育者。那麼幼兒園教師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幼兒園教師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教學反思:幼兒園教師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幼兒園教師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事情繁雜,要求細緻,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具有較強的藝術性。下面結合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實踐,談點粗淺的體會。

一、行爲規範方面

開學初,幼兒對新的陌生環境會產生膽怯心理,來園情緒不穩、哭鬧現象較嚴重。爲了讓幼兒儘快地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和集體生活,對集體生活產生安全感,對老師產生親切感,進而喜歡“上幼兒園”,我們爲幼兒創立了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讓他們從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的行爲規範。所以我一直堅持以下兩點:

1、在教學上,針對幼兒心理情況,我開展了以穩定幼兒情緒爲主教學活動,提前備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製作精美的教具。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爲主要目的。做到課題與環境結合,讓幼兒感受到上幼兒園的樂趣。還設立各種幼兒活動區域,並不斷豐富材料。逐步建立了生活常規、遊戲常規、活動常規,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我做到每節課後寫評析,對自己的每一節課進行總結。堅持寫觀察日記,捕捉教育實踐中的點滴火花。而且製作了一批精美的教具,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上課上的得心應手。

2、在衛生保健方面,以培養幼兒各項生活習慣爲重點,如: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毛巾、杯子,學習男女分廁的習慣,培養飯前便後洗手,飯後擦嘴、漱口等良好衛生習慣,督促幼兒多喝水,對大、小便需要幫助的幼兒給予照顧。

這些實踐中我堅持正面教育,對幼兒以表揚爲主,強化他們的自我服務意識,改變他們的依賴思想。對幼兒好的行爲或表現給予肯定,讚賞和鼓勵,使幼兒能夠更有信心,更積極地做好事情,最終達到養成良好行爲規範的要求。

二、文明禮貌方面

有位哲人說過:文明禮貌是一個人心靈程度的反映。在幼教工作中我們也始終將文明禮貌作爲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而在人們對知識、對學習、對教育重新進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又不免令人深思。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或者家庭條件優越,他們以自我爲中心。所以我試着從文明禮貌教育入手,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和平共處。文明是一種良好的道德行爲,我重點讓他們知道養成文明禮貌的意義和重要性,讓他們發自內心做到文明禮貌的要求。

三、在家長工作方面

我深知,幼兒的進步離不開家長的支援,家園聯繫是保證。在工作中,我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瞭解幼兒家庭教育環境,透過家園聯繫表、家長會、晨間午間接待時的談話,及時與家長交流孩子在園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反饋孩子在家的資訊,使家長與教師之間互相溝通。並結合孩子存在的問題,與家長一道商討符合幼兒特點的教育措施,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

四、在師幼互動方面

師幼互動這是一個很廣的話題。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課題,它會一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學中不斷地發展、閃現。教師只有真正地愛護幼兒、投入幼教,才能更好地做到師幼互動。

在實踐工作中,爲便於工作簡單、輕鬆,我會不自覺利用自己是“老師”的權威,對幼兒的行爲採取控制、約束。以此來建構自己所要達到的整齊劃一班級現象,或很好的完成某一任務等等。爲了改正這種錯誤的做法,更有效地開展師幼互動的'活動,從而實現幼兒園的保教目標。我在這學期堅持做到了一下幾點:

1、不斷提高自身對幼兒行爲的觀察及個別教育。平時我善於觀察幼兒的某一個獨立行爲,結合幼兒的個性特徵及其所處的場景對他們的行爲做出全面認識,和理解。我們還針對性對孩子進行教育,注重個體差異,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幼兒進行個別談話,特別針對那些性格內向、膽小,不愛說話的幼兒,這樣一來,班級師生的互動就會達到很好的效果。我始終堅持以“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與幼兒互動、交往,而不是他們的“主導者”。只有在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基礎上有的放失地對幼兒進行指導,才能更好地做到師幼互動。

2、我持有一種開放心態爲幼兒提供寬鬆的學習環境。我用一種平和的心態接納幼兒、研究幼兒,而不應只用傳統的對不對,好不好這一標準去衡量幼兒,我改變了以往對他們行爲的約束,建立、營造一種寬鬆愉快充滿想象空間和安全感的環境,允許幼兒有按自己意願進行活動的自由與選擇的權利,能使幼兒產生積極活動的慾望。在日常教育中,我們注重多途徑、多渠道對幼兒進行行爲習慣的培養。

3、學會對自身工作進行反思。我經常對自己的工作加以反省反思,並根據自己反思的結果,採取加強或補救的措施。

五、在營造一個富有親和力的班集體方面

老師每天用親切的態度、美好的笑容迎接孩子甚至擁抱孩子,會讓孩子感到親切、開心;每天用手撫摸一下孩子,會讓孩子感到溫馨、安全;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會讓孩子感到平等;用溫和的語言告訴孩子:“你是個可愛的孩子,老師喜歡你、愛你。”會讓孩子感到喜悅、幸福與陶醉……

當孩子身體不適或受傷時,老師要及時過問他、關心他、安撫他,必要時請醫生處理;當孩子想家時,老師要安慰他並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當孩子犯錯時,不要急着去批評他、指責他、甚至懲罰他,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具體措施,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願意改,知道怎麼改。老師把人和事分開,告訴孩子“我依舊愛你。”例如,當一個孩子因爲太喜歡玩“小汽車”而去搶別人正在開着的小汽車,而且在拉扯中倆人都受傷。老師發現後立即上前分開他們,(他們當中可能有人哭泣)先檢查他們的傷處,如需塗藥則立即給他們上藥,然後待他們的情緒平靜下來時,再詢問事情的經過。問明情況後,老師擁抱被搶者,告訴他:“你維護自己的利益是對的。但當有人打你時,你要用手抓住他的手,或護着自己的臉,以免受傷。另外,如果你暫時不想給他,你就告訴他‘我再玩一會兒纔給你玩。’”老師告訴搶車者:“你這樣做是錯的。以後不能這樣做。”接着引導他跟別人道歉,告訴他下次應該怎樣做。之後,告訴他:“你以後不做這樣的錯事還是好孩子,老師依舊喜歡你。”

老師以真誠的愛、實實在在的行動去打動孩子的心,肯定會換取孩子對自己的愛。師生之間有愛心靈就通,心靈通則好溝通、能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