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學問君 人氣:1.31W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1

《小小的船》是一首童年的歌謠,以優美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圖。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形式反覆朗讀體會所表達的美感。

課的伊始,我就透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一幅一彎月亮掛在藍天上的畫面,爲孩子們創設了一個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當我問孩子們“你覺得月亮像什麼?”時,孩子們不假思索地說出了月亮像小船,像香蕉、像鐮刀、像牛角等。孩子們的想象力出乎我的意料。

其次,課上,我先透過範讀,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我又透過播放課件,使學生對文字的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還和學生一起透過邊讀邊做動作,充分感知了月兒那種“彎彎”、“尖尖”惹人喜愛的形象。這一節課的閱讀我還讓音樂貫穿始終。不管是我的範讀,學生的自由讀和個別讀,還有學生的表演讀和想象讀,音樂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的氣氛是活躍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豐富多彩的個性得到張揚,童真童趣在自然狀態下表露。

再次,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易持久。因此我採用了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學習漢字方法,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樂於識字,主動識字。其中感覺最成功的還是“小老師”的活動。讓會的學生當小老師,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每次“小老師”一上臺,其他學生的情緒便異常高漲,注意力也格外的集中。而當了“小老師”的學生也顯得認真負責,“跟我讀”“我要提醒大家”,一招一式還真有模有樣,識字效率大大提高。當然“小老師”並不侷限於幾個人,學習好的可以做小組合作學習中檢查識字情況的“小老師”;學習中等的可以帶領大家學習難度不高的內容;膽子小的、學習較困難的更透過當“小老師”樹立信心,變被動爲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發展。“小老師”的活動作用還真不小呢!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爲了能夠在一節課內完成任務,文章內容挖掘不深,沒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對於學生的回答,雖然給予了鼓勵性的評價,但還是較爲單一,不夠豐富。雖然課堂上照顧了大多數,但對於極個別的困難生,還是力不從心。這些,都有待於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地探索,進一步改進。

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2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具備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學方式,爲我們教師開啓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透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鬆愉快地接受美的薰陶,提高審美能力,主動獲得感受與鑑賞、表演、創造、評價等多方面的藝術能力,完成審美教育。音樂欣賞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和習慣,作爲音樂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興趣去聽,所以,在這節欣賞課上,我以現代音樂教育的思想,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一、設計懸念,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

出示樂曲表現出的所有情緒,讓學生在欣賞完一遍後爲他們排序,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因爲情緒中有緊張、恐怖激發了學生欣賞的興趣。在學生排出正確的順序之後,我再次設計懸念:“作曲家正是用這幾種情緒爲我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鳥店裏的故事,請同學們再來完整的欣賞一遍這首樂曲,然後,請給大家講一講你從音樂中聽到的故事。”音樂和故事的結合,使孩子們能用心聽音樂並用心講故事。在每一位同學的心中都有着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因此講述自己編的小故事調動起了所有的同學。這樣欣賞音樂,同學們怎能沒有興趣。

二、從曲式結構入手,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表現音樂

欣賞音樂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欣賞音樂的方法,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首先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必須具有邏輯性,引導學生一步步地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分析音樂作品的方法,提高感受音樂的能力。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體驗、理解音樂,在引導分析中,應注意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運用動起來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地有步驟地聽辨音樂,首先利用故事,抓住樂曲的主題,清晰地展現出樂曲的結構,最後透過表演使學生逐步感受到音樂的整體效果。每聽一遍樂曲,總要針對一定的問題去聽、去思考。以誘發其好奇心,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和認真回答問題。

三.巧妙評價,融思想教育於其中。

透過放飛鳥籠中的小鳥回到樹林中這一生動有趣的形式對各組學生進行適時地評價,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生生之間的合作能力,更教育教育學生愛護鳥類,儘自己的能力保護鳥類,爲建設我們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之,透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地感到在音樂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自身體驗、重視學生的潛能開發;真正民主、和諧和寬鬆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從學生們的立場、需求出發組織教育教學;多創造適宜的環境鼓勵學生們自主探索;較大的自由度和較強的自主性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情感體驗、能動性、主動性、探究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們在寬鬆的環境中自信地發展。

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3

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爲,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纔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透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爲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透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4

新課標理念指導下,音樂教學更應體現它的藝術性、體驗性。在音樂課活動的設計中,更應體現學生們參與的頻率、效果。在此次的教學設計中,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瞭解學生的興趣,研究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用學生喜愛的方式進行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一年級學生剛由幼兒園跨入學校,無論生活還是學習,都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好玩好動是他們的天性,老師必須抓住其特點,讓孩子在唱唱玩玩中,毫無負擔地學習音樂,才能加強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性。

在這節音樂課中,開始我用了情景式的教學,透過謎語,引出了本課的教學。

然後我有意識的透過學習歌曲的主要節奏完成了聲勢活動,培養了孩子的聽覺、模仿和節奏感,從而建立起了良好的課堂氛圍。練習節奏用了荷葉上的跳跳呱呱等活動,使學生在玩中掌握了這個節奏。在學習歌曲過程中,先讓學生按照有節奏的讀歌詞,戴上耳機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說出歌曲的調式,節拍,速度等。接着學生學唱歌曲,讓他們透過聽唱,模仿,跟唱歌曲,換方式唱歌曲等等的形式學會了這首歌曲。同時,鼓勵學生模仿小青蛙的動作,創設小青蛙找家的音樂情境,讓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表演。歌曲學會以後我讓學生換了樂器來表演歌曲,學生更感興趣了。最後在拓展知識中,創編歌詞、唱出歌曲,讓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表演,在這個活動中快樂地結束了這節課。這節音樂課讓學生體會的不僅是音樂,還讓學生透過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活動,體會到了音樂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在這篇教學設計中,我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進行了有機的結合,讓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與落實。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決心進一步豐富充實自我,密切聯繫教學實際,完善自己的教學思路,使自己真正成爲創新型、研究型的教師。

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5

小學音樂課教學是小學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爲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我認爲,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纔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透過自我的不斷反思,探索出解決音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一、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二、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爲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透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三、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四、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

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6

剛上了一節小學一年級音樂課,內容是學唱<洗手絹>。雖然是短短的40分鐘,教一首歌曲,但由於是一年級新入學的小朋友,剛剛進入校園,如何在教學中既讓孩子們學會唱這首歌,又從中懂得從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最光榮的道理,確實讓我頗費了一番心思。

歌曲所反映的是小朋友幫媽媽衣服,自己學洗手絹的事,歌詞有兩段,一段表現媽媽洗衣我也來,二段表現自己洗手絹。歌曲很有童趣,曲調相對簡單,朗朗上口。我採用了錄音機範唱,教唱,小朋友學唱等方式,同時對歌詞內容做了一番講解,順利完成了教學,課堂氣氛還不錯。反思自己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在教育行爲中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是要多付出一份愛心。我面對的是剛滿六歲或六歲多一點的新入學的小朋友,他們剛剛離開父母走進學校,剛剛接觸系統的知識學習,他們需要太多的呵護。老師的愛對他們來說,無異於父母的愛的轉移。因此,在課堂上,老師溫柔的表情,動聽的語言,能夠俯下身去與孩子們交流,是孩子們最渴望的。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

其次,音樂來源於生活,表現了生活,透過學習讓孩子們懂得生活的道理,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說,透過音樂教學達到對人的思想修養和藝術修養的提高,是藝術與德育相結合的一種教育手段,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把握好這一目標。這堂課,他所表現的就是小朋友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做一個勤勞的人。從而完成知識技能與德育這個教學目標。我基本上忙於教唱歌曲,對這方面有所忽略了,可以說沒達到教學目標。

然後是模仿。小學生喜歡模仿,善於模仿,而歌曲本身所表現的內容也比較容易模仿。這堂課,我讓同學們模仿父母洗衣服的樣子,一個一個表演給同學們看,看看誰表演得最好,誰唱得最好,誰洗衣服最棒,這可以說是這堂課最出彩的地方,課堂氣氛被充分調動了起來。

一堂課結束了,看着孩子們亮晶晶的眼睛和無邪的笑臉,我享受到了音樂教學帶給我的無上樂趣。

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7

音樂教學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爲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啓迪智慧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透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識譜是開啟音樂大門的鑰匙,從教十幾年我有着這樣的深刻體會:音樂重視識譜教育,但學生最沒有興趣,最弱的也是識唱視唱。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學會“聽”音樂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爲主的音高再唱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做爲音樂老師不能剝奪學生聆聽音樂的權力,一首樂曲要讓學生透過自己的聆聽去充分體會音樂中美和豐富的情感。重“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爲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啓發學生:“剛纔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這也是許多老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

二、音樂教學的多元化

爲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又不讓學生厭倦音樂課。首先就是投學生所好,從他們的興趣出發。所以音樂教學不能再是傳統的學習觀,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入手。上音樂課時,我就從學生喜愛的一部動畫片的主題曲或影視着手,讓學生自主的去感受參與鑑賞。學生主動的參與進來從而引導學生有興趣的去學習瞭解音樂的不同領域。如自己很喜歡這首歌曲就,把你對這首歌的喜歡之情,容入歌曲中讓聆聽者知道你喜歡這首歌曲。以這種教學手段引領學生知道音樂不單單只是開口就唱,還要表達人內心的情感。

音樂教學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唱。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課就要讓音樂課堂豐富、多元。充分利用藝術之間的這種相融通關係,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及情節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明暗、相同與不同等等。所以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審美觀與審情趣,先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堂。

小學音樂課教學反思8

音樂課程改革的方向是“應注重學生的審美體驗,使學生切實體會到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要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因此,在執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歌曲中的難點和重點編成音樂遊戲,指導學生於聹聽、模仿中學習,於創編中發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設計“聽——模仿——辨析——唱”的過程,由淺入深地解決教學中的附點四分節奏的重難點。

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的民歌,歌曲反映了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歌曲爲二段體結構,旋律優美歡快,尤其是附點節奏的運用,更賦予歌曲活潑跳躍之感。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就是感受附點節奏的特點並能正確掌握運用。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設定了如下環節:

(1)、播放火車圖片,讓學生傾聽並模仿火車在行進過程中發出的“咔嚓”聲。這樣,學生在看、聽、模仿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到了附點節奏歡快、富有動感的特點,同時,在用“捻指”表示休止的練習中,使學生鞏固加深了對休止符時值的掌握。

(2)、做音樂小遊戲:聽聽辨辨(課件)。透過簡單介紹附點八分節奏以及透過旋律分析、對比它與八分節奏的不同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附點八分節奏的特點。選擇歌曲中有代表性的難點旋律進行分析、教唱,爲後面學習歌曲的旋律作了很好的鋪墊。

2、設計“音符梯”,解決寬音程的音準問題。

我出示飛機圖片,啓發學生憑藉飛機上的“音符梯”,唱準1——1和2——1。這種看音符梯,“上下樓梯”聽辨琴聲並跟唱音高的遊戲形式,使學生在自然、隨意的情境中較爲輕鬆地唱準了寬音程,利於隨後的歌曲旋律教唱。

3、啓發學生在思考和歌唱中創編動作,再現勞動場景,豐富情感體驗。

本着音樂教育應“注重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情趣,促進個性的和諧發展,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我安排了兩個環節來讓學生體會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

(1)、從歌詞上體驗情感。

(2)、讓他們從當地的勞動場景出發,猜想曲作者創作四分休止符的意圖,並由此創編舞蹈動作來達到情感體驗的目的。

當然,我在教學和思考中也感到有很多的不足,主要是:

1、在解決附點四分節奏時,所出示的課件不夠好,都是定格了的圖片,沒有有效地與聲音相結合。如果設計成走路的男孩(配上八分節奏的聲音)和奔跑的馬(配上附點八分節奏的聲音),這樣既有不同節奏型的對比,又生動形象便於更好地接受、模仿。

2、學習新歌的環節比較平淡。

我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是“主要”的角色,從介紹農莊到引入歌曲再到教唱,一直都是牽着學生走,沒有注重他們的主體性。我想,如果我能採用“激情起疑”的方法,可能效果會好一點。教學中我可引導學生在初聽歌曲後,啓發、

鼓勵他們對歌曲學習中想了解或有疑問的地方提出問題。這樣,不但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對有關歌曲等方面的疑問和強烈的學習慾望,激起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我也能很自然地透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讓學生對歌曲的情感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對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知識等方面有一個大致的把握,方便後面的學習。

總之,我還要更加努力,不斷探索不斷進步,讓孩子們體會到音樂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