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高中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學問君 人氣:2.6W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教學反思合集15篇

高中教學反思1

上完《勸學》課堂後,深刻反思,透過教學雖然在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中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對本節課的教學,回憶起來感到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現做一下總結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克服。

教學本節課在備課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對人物的介紹,詳細準確。在引入課題時設計的三種方法,最後採用激趣匯入法。同時本節課能注意讓學生積累好的詞句。例如:教學指導講解詩意之後,鼓勵學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出示了格言警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所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礪,歲月不待人。)

古文教學還要讓學生學以致用。學生不願意學習古文的原因除了需要識記的知識太多不易掌握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許多學生認爲古文與時代距離太遠,於實際生活無用。在這個問題上,我想到的就是如何讓學生覺得古文有用。首先我設計了一個翻譯的環節,把《勸學》中課文沒有選取的一段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文字給學生展示出來並要求他們翻譯。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第一讓學生更全面的瞭解《勸學》及荀子的個人思想;第二在於讓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立即應用到學習中去,希望他們能感受到收穫新知的喜悅與滿足。我設計的下一個環節是學習荀子的論辯語言和思維。《勸學》是荀子論辯才華的一次集中展現,這種能力恰恰也是學生在平時寫作及生活中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在介紹完荀子論辯文的基本特點後,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命題“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提出這個命題的原因在於第一“人性本惡”是荀子的人性論的思想中心,這個中心恰恰與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的“人性本善論”相左。我希望透過這個命題加深學生對儒家兩大代表人物“人性論”的理解;第二個原因在於這個命題曾經是國際大專辯論會的決賽辯題,我可以透過展示當時辯論會上的精彩辯詞讓學生對比出自己需要提高、改進的邏輯和語言。

但是發現存在着許多不足,例如,課堂講的多,對詩意理解講得過細,耽誤了時間。指導朗讀,練習朗讀時間也多,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以識字教學爲主,造成時間緊張,指導寫字時時間太短。

分析原因感覺在指導學習方法,課前預習,查閱資料方面還要加強指導,培養學生利用好的方法,有利於教學任務的按時完成。

爲此,今後我要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上下功夫,循序漸進,耐心指導培養,保證教學任務的勝利完成。

高中教學反思2

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1、透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2、透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爲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爲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高中教學反思3

關於物理的學習,很多老師都會遇到學生問這樣的問題:老師,我以前都沒有好好學習,現在想把物理學好,我該怎麼辦,我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爲,完全是沒有完全從頭開始的必要的,因爲物理知識的學習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千萬不可因爲前面的知識忘記了,而重新開始,因爲這樣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在複習舊知識的時候,而跟不上新課,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因此會得不償失。那麼,這部分學生如何做纔是正確的操作呢?

首先,不要放棄對新知識的學習,因爲新的知識最終也是會變成舊的知識,這樣會導致你不停的複習,不停的追趕進度,手忙腳亂,學習的任務不斷的加重,最後不得不放棄!

第二,高中的物理知識是相通的,必修部分的知識真的是很重要的,它是學生學習後面知識的必備的基礎,比如在必修部分我們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那麼學習選修3—1的電場的時候,我們會學習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也會學到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勻變速運動,在必修部分我們學到了圓周運動的問題,在選修部分我們會學到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這部分也學的時候圓周運動,等等很多,因此我們在努力學好現在的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是我們在很好的複習,因此沒有必要從頭再來,否則,事倍功半!

第三,根據高中物理知識的特點,學生應該多去練習正在學習的這部分知識,和相對應的習題,但是,我們不能一味的去做題,而不停下來進行思考與總結。讓學生不斷做題的目的是爲了將知識運用的更加熟練,從而爲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做準備,但是如果不停下來思考,它考察的是什麼樣的知識點,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知識有什麼關聯的話,那麼學生前面學習的知識漏洞還是很難彌補的,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一邊做題,一邊總結,這樣,當題目中不斷的出現必修部分的相關知識點的話,說明這是一個必考的內容,需要加強練習,達到複習最好的效果,這就如同生物上學習的“用進廢退”的原則,經常出現說明很重要,一定要弄清楚,弄明白!

所以,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一定要請求一下老師的幫助,給予一定的方法上的指導,避免盲目的去複習,最終,導致學習的壓力倍增!

高中教學反思4

一、明確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所要達到的具體標準,教學目標的明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整堂課教學的成敗。因此,教師首先要有目標意識,結合教學大綱,認真研究高中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科特點,洞悉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繫,明確該課程總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在備課之初就要設定好每一節課要達到的分目標,將每一節課的局部跟整體聯繫起來,讓學生有融會貫通、豁然開朗之感。一般來說,分目標的確定不應只是停留在要學生掌握多少概念定理、基礎知識上,更爲關鍵的是要鍛鍊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他們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的能力。相對於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爲目標,新的目標的確定勢必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們必須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纔有可能做好一個合格的高中數學教師,才能談及教學質量提升的問題。

二、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在明確了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之後,就要着手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它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教學設計的好壞對於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出科學合理、有條不紊的教學設計,我們需要虛心學習同行的寶貴經驗,反覆修正原有的教學設計,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力求達到日臻完善的程度。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生動開展課堂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爲自己的學習負責任,教師要做好陪伴和引導的角色。高中數學課程難度不斷加大,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稍有脫節,就有可能學得吃力,導致興趣下降,動力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透過提問等方式,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對教學內容靈活做出適當調整。課堂上準備的習題也要難易適度,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目標,體驗到學會的成就感,建立對本門課程的自信心。高中數學教師也要注意教學語言的錘鍊,力求精確生動,可以穿插一些相關的生活趣事,生動活潑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呈現在學生的面前。

四、創設愉悅寬鬆的教學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首先是學習需要、學習情感的主人,然後纔是掌握知識的主人。長期以來,造成教學被動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忽視或沒有重視去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重理智控制,輕情感溝通,忽視情感因素的教育價值。而現代教學則是把師生情感的和諧與融洽作爲其執意追求的一種心理環境,着力從理性與情感統一的高度來駕御和實施教學活動。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壓力最有助於個體各方面能力的發揮,高中數學的學習也不例外。課堂任務繁重,壓力過大,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會大大降低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注意營造愉悅寬鬆的教學氛圍。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幽默智慧的教學語言讓學生輕鬆掌握每一節課的精髓,做到對知識點的舉一反三,做到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

五、建立親切舒適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師生關係既受教育活動規律的制約,又是一定歷史階段社會關係的反映。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師生關係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活動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教師應時刻提醒自己身爲學生的榜樣,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要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自己,發自內心地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平等尊重每一位學生,不以分數作爲評價學生的標準,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努力做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因此,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項說難也不難的任務,說它難是因爲無論是鑽研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科學創新的教學設計,還是做好生動主動的課堂教學、營造愉悅寬鬆的教學氛圍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每一環都需要教師付出艱辛的努力和高尚無私的愛,實屬不易。說它不難,是因爲這些工作的確就是每一位教師每天都在默默做着的,只要我們忠於職守,踏實奉獻,就能收穫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收穫桃李滿天下的累累碩果。

高中教學反思5

實踐告訴我們,在科學研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問題。因此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們的問題,有時甚至是一些與教學任務本身沒有太大關係的問題。研究性學習的主旨就是爲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機會,因此凡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興趣的問題都蘊涵着激發研究行爲的契機。

據調查,高中學生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學生不喜歡歷史課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師教學的因素。反思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不得不思考高中歷史究竟該怎麼上?優秀的高中歷史課應當具有情感性、人文性、歷史性、文化性。對照上述歷史課“四性”,反思目前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諸多薄弱之處。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我認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加強史實教學

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中寫到“學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感知歷史階段主要向學生呈現歷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現象等具體史實。感知歷史階段,學生不僅是掌握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能力,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薰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忽視、削弱感知史實階段是存在的,自覺不自覺地抹煞了感知史實階段的內容和意義,影響歷史教學效果。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怎樣加強史實教學呢?首先教師要認識史實教學在學生歷史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是直觀教具和多媒體的使用,使史實能生動地再現歷史形象。再次是補充豐富、具體的史實,歷史細節越清楚學習印象越深刻,甚至終身難忘。歷史教師要在史海中篩選典型、鮮活、有穿透力的歷史細節。例如,我在講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革命時,給學生講了胡適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適得到一塊上好的雞血石圖章料,決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師傅,刻“胡適之印”即可。篆刻師傅認爲胡適是白話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話寫文章的大家,影響這麼大,怎麼刻圖章還用“之乎者也”一類的字,於是自作主張地把“胡適之印”改刻成“胡適的印”。三天之後,胡適收到印章,發現上面刻的是“胡適的印”時,哭笑不得。透過這個事故學生對胡適在文學革命中的重大影響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養學生質疑意識與方法

歷史教學中較爲普遍地存在教師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識視爲真理,奉爲神聖,要求學生死背史實和結論,質疑意識缺失。

基本史實和歷史結論構成歷史的陳述性知識。歷史知識具有客觀性又有主觀性,即二重性。客觀性指史實的客觀性,主觀性是指結論的主觀性。歷史結論是教材編寫者對史實的解讀,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史實是雖然具有客觀性,但也不能說就是絕對的歷史真實,可能個別史實也是謬誤。歷史結論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我們更需質疑。例如,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腐朽的資本主義,而今帝國主義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們還要學習借鑑。再如,經濟危機在舊教材中認爲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現象,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從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在全球化的當今時代,哪個國家能逃脫經濟危機的厄運?還有,在舊教材中對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評價是否客觀、公正?

要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首先教師要有質疑的精神和尊重歷史的態度。教師要關注史學動態,查閱歷史資料,敢於質疑。其次是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質疑意識,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例如,《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105頁的活動課: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討論題目是:有人說“辛亥革命勝利了”,也有說“辛亥革命失敗了”,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爲什麼?教材還給學生提供了有關資料、參考論文。透過這個活動課,使學生明白對辛亥革命評價有多種觀點,但不管哪種評價都要有依據。

 三、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新歷史觀

我們使用的舊教材體現的是片面的、教條的舊唯物史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類社會五種社會形態是舊唯物史觀主要觀點。隨着新課程實施,教師關注課程觀念和教學理念的轉變,但忽視新的史學觀念的吸納,史學理念陳舊。因此無論舊教材還是歷史教師都存在新史觀的缺失。

新史觀的缺失既不利於高中歷史教學的與時俱進,也不利於學生高考歷史考試的發揮。在高校和中學最緊密的結合點——高考命題這個環節上,高校教師必定會把他們平時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出來。縱觀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歷史試題都融入了新史觀,如全球史觀、文明史觀、唯物史觀中的現代化史觀等。

新時代要求和高考推動,迫使我們在使用歷史舊教材的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新史觀。例如,我們在《中國近代現代史》教學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觀、現代史觀、全球史觀。中國近現代史反映了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碰撞與衝突,中國近現史也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用全球史觀審視中國近現代的發展變化。

 四、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指出:“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爲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是歷史課程的重要目標,也是歷史課程的最高目標。然而說教式、教條式、僵化的歷史教學很難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導致歷史教學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大躍進中餓死很多人,有的同學認爲控制了中國人口增長。又如,20xx年美國“9·11”事件後,有的同學認爲是美國強權政治的報應。這些都反映了學生對人生命權的不尊重,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們在歷史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歷史素材,讓學生在感知豐富、具體的史實過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薰陶。

高中歷史教師應當認真學習研究《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學習新版中學歷史教育教學專著、讀經典的歷史專著和重要的歷史期刊,關注史學研究動態。切實轉變課程觀念、教學觀念、史學觀念,積極投身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歷史魅力課堂

高中教學反思6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會促使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透過反思去進一步理解新課程,提高實施新課程的效果和水平。

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做爲教師,哪些是教學反思內容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三種水平界定教師反思的內容:

水平一:側重於教師對日常教學行爲、過程、事件及學生的反思。

(1)對教學實踐過程的反思。教師對教學實踐過程的反思體現在教學實施過程的各個方面。如: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做到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促進能力及情感的全面發展;教學計劃是否適合學生需要及實際教學情境,教學策略和課程實施方案能否順利實施;還有教師在教學中的體態、動作、言語、學生的狀態等。對教學效果的反思,主要是透過各種渠道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比如查閱學生的作業,找個別學生談話,依據教案回顧課堂教學,以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對學生知識背景、理解水平、興趣愛好的反思。它主要強調對學生的數學文化、思維與理解水平、興趣愛好及其對完成特定學習任務的準備等方面的反思。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對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及個性差異就決定了教師教什麼和如何教。

教師教學的準備及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知識背景及理解水平的反思主要包括對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及當前知識背景的研究、認識,在此基礎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是否結合了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和學習需要,這是反思性教學應考慮的一個重要內容。

(3)對教材的反思。教材是知識傳遞的有效載體,對教材的反思主要是教師在深刻理解教育目的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及學生學習要求,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補充、改編和整合的活動。如立體幾何的模型教學、函數的板塊教學等。對教材的反思有助於教師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更好的理解,提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平二:側重於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觀念及現有教育研究成果的反思。

(1)對教師教育教學信念、態度和價值觀的反思。它主要是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應具備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態度所進行的反思性活動。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積極吸收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透過對自身道德水平和責任感的不斷反思,會促使其對教學實踐更富有執著性和責任心。

(2)對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的反思。教育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能夠爲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指導和幫助,對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反思目的就在於要求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需要,創造性地理解和應用已有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水平三:側重於影響教育教學實踐的學校及社會各種因素和條件的反思。

這主要是因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學校及社會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留意、審視和分析這些社會現象對教學活動有利或不利的影響,如根據女生怕學數學、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現狀,可設計《高中女生數學後進生的形成及轉化策略》課題,以達到增強女生信心、訓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高中教學反思7

一、“在快樂中學習”——培養興趣是歷史教學成功開展的前提

興趣是人對一定事物和活動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內在傾向性。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代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興趣是學習中最活躍、最主動的因素,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主觀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統計數據顯示,中學歷史學科是學生最不喜歡的課程之一,被視爲“枯燥、沒意思的課”。我個人認爲這除了教材過於龐雜、概括、枯燥之外,教師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高中歷史教學成功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它使學生有持久的學習積極性,爲良好教學效果的達成提供保證。

剛剛進入高中的新生,對高中歷史課程的學法還不瞭解,因此在課程開始之初就必須着力於“活化”歷史教材,在一開始就能讓歷史帶給他們一種輕鬆和快樂。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除採用直觀教學手段展示物品、圖片,或者影視片段,講述歷史典故外,還可以運用詼諧的語言來講述歷史,把死氣沉沉的歷史課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如果一開始就把學科知識拔高,不僅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更會使學生對這一學科的學習失去信心。

二、“學爲人師,行爲規範”——以身作則是有效開展教學的保證

爲人師表則是贏得學生尊敬、有效開展教學的有力保證。很多事情教師喊破嗓子,卻不如自己先做出樣子。事實證明,一個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既少不了言傳,更少不了身教。

教師也有自己不懂甚至錯誤的地方,但如何對待自己的失誤則關係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品質問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好幾次出現了自己講錯、說錯的地方,它們或者被細心的學生髮現並質疑,或者事後被自己察覺,但學生反而更願意把不懂的、有疑問的問題提出來,這更有利於以後教學工作的開展。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一個會影響人的職業。據統計表明,教師對在成長中可塑性強的學生的影響僅次於孩子的父母。而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在課堂,更在課外;不僅在言傳,更在身教。實踐證明,學生往往是先喜歡、欣賞一個教師,纔會對其所擔任的學科發生更大的興趣,纔會有更深入學習的動力。試想,一個經常遲到早退,言行不一,甚至是一個滿口粗言穢語、行爲爲學生所不恥的教師,他在講臺上的話還有多少份量,他的課還有幾分吸引力呢?因此作爲一個教師,只有自己品行端正,以身作則,才能更好地樹立威信,更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

三、“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探索創新是教育教學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在一開始就歷史科給學生帶來愉悅,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興趣中進步”。相反, “學爲人師,行爲規範”,這是北師大的校訓,它告訴教育工作者,學識豐富是教書育人的基礎,而品行端正、我都沒有加以掩飾,更沒有將錯就錯,而是及時承認、及時糾正。這樣並沒有使自己的威信在學生面前受到損害,

中學歷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在於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而這種歷史觀的形成不應該是對歷史知識的簡單機械地記誦,它應該是學生對歷史的原本進行分析與理解,進而學會用歷史的視角來認識和理解社會現實的問題,學會思考人類的發展和人生的價值。因此作爲中學歷史教師,爲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是經常要思考的問題。

一堂歷史課的成敗,歷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是否體現,最終的評價標準是看學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課堂的教學內容,這種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動和深刻。掌握好紮實的教育教學理論只是教育實踐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種教育手段和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的靈活運用。教無定法,教可擇法,教亦可創法。要提高歷史教學水平必須認真研究歷史知識的基本特點,發掘歷史學科本身的優勢,揚棄傳統教學模式,立足於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形勢,選用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方法,大膽進行探索和創新,以適應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

四、“教,然後而知困”——問題與不足的思考

1、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何其難。“素質教育”已經實施很多年了,傳統教學模式並沒有徹底地從我們身邊互動學習的教學方式呢?

2、多媒體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種種。多媒體技術與課堂的整合是當前的時尚之一,所謂“無課件不公開”,沒有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似乎課堂教學就無法開展,素質教育就無法推行了。必須承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在歷史教學實踐中仍有着相當大的潛力可挖,但應注意:第一,它是一種輔助手段,它始終必須處於次要地位,而非主要;第二、它適用於某些課時,並非全部的課程都應該使用多媒體。

走開,甚至在某些地方還佔據着主導地位。試想,一個習慣於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學生,他能否接受自主學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追求與探索

高中教學反思8

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們是否對自己以往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行爲進行了反思?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藉助於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思考,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回顧,運用教學標準要求不斷檢驗自己,追求的是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教學反思是學生髮展、教師專業發展、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對於化學教師而言,進行教學反思有助於教師建立科學的、現代的教學理念,並將自己新的理念自覺轉化爲教學行動;有助於提高教師自我教育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有助於充分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對教學實踐的判斷、思考和分析能力,從而進一步完善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有助於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試圖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樑,促進教師由經驗型教師向學者型教師轉變。筆者認爲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學思想的改革。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現在仍有許多學校強調學生的任務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連一些化學實驗現象都只是教師的口述,而不給他們親自動手或觀看演示實驗的機會。這就導致我國絕大多數學生逐漸養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爲什麼”、也不知道要問“爲什麼”的麻木習慣。《綱要》中明確提出:“改革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新課程付諸實施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要新,決不能守舊。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拋棄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怪圈。實驗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學化學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化學教師應想方設法多做演示實驗,改進實驗,有條件的話讓學生自己多做實驗。在現代化學教學中,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CAI動畫、錄像和化學實驗,我們可選擇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節,製作成多媒體課件、錄像教學。有很多教師未曾使用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他們覺得製作課件比較麻煩,在課後花的時間較多,其實有時我們使用多媒體,可以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資訊,使抽象的化學問題簡單化、使靜態的理論動態化,從而化難爲易。

例如,在講到原子結構時可以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別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然後製成動畫,模擬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透過閃爍的方式及疊加的手段,展現電子雲的特徵。在比較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這兩個概念時,動畫模擬甲烷和氯氣如何斷鍵,氯原子與碳原子形成新鍵;乙烯中碳碳雙鍵斷裂,兩個氯原子分別接到兩個碳原子上,透過動畫形象直觀地展示了兩個不同的反應機理。特別是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學反應多,內容瑣碎,每次講新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回顧上次所講內容,溫故而知新。藉助於錄像教學,既保證學生的安全,又保護環境,還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苯與液溴在鐵粉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由於液溴取用過程中會有溴蒸汽揮發出來,可採用錄像技術進行演示,同時對操作注意點進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紹,使學生不僅能理解“爲什麼這樣操作”,更能體驗正確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學過程的反思

1.化學實驗的反思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筆者見有教師作如下改進,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的濃HCl和稀HCl,同時放進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帶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內不留空氣),2分鐘後,盛有濃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脹70~80mL,而盛稀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卻膨脹不到10mL,經過改進,實驗可見度大,對比性強,定量性好,需要說明的問題簡單明瞭。關於“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一課中,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使氣球變大,這個實驗因爲氣體的壓強太小或因爲氣密性不好,因而很難看到明顯的現象,也可進行如下改進,在兩個量筒中加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的鹽酸,再滴入幾滴洗滌劑,用等物質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產生的CO2使洗滌劑產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透過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來判斷反應速率的快慢和產生CO2的量的多少。改進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爲探究性實驗,創設探究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情趣。

2.作業佈置的反思

當地學校大都以江蘇教育版爲新課程版本。預習作業有課本中的“活動與探究”、“問題解決”、“交流與討論”;複習鞏固作業有課本中的“練習與實踐”,一專題下來可以做“本專題作業”,這些書本習題作爲教材的一部分是我們學習的精華,要充分重視,教師還要詳細講解。有些學校精心選編試題,控制難度,提高練習的效率和準確性,課堂上使用的學案相當好,包括學習目標、已有知識、問題探究、課外習題等小模組。當然最配套的是教師自己精心設計的習題或試卷,題量不要太多,題目要精選,緊扣教材,切合學生實際,兼顧學生差距。

3.公開課的反思

經過教師的精心安排,公開課很“成功”,一節課表面上看來條理清楚、精彩圓滿,師生配合默契、問答巧妙,學生似乎個個聰明機智,根本不需教師的啓發誘導。公開課應該求真務實,多一點本色,少一些粉飾。化學公開課只有堅持以人爲本,正確把握學科特點,遵循教學規律,選擇合適教法,才能實現優質高效的目標,紮紮實實地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

四、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學反思要求教師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靈,要求教師經常地、反覆地進行反思,要求教師選擇多種教研方法進行反思。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筆者試做些初步探討:

1.教學後記反思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教學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教師應依據教師職責和新課改的要求,堅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回顧與思考、反省與檢點,並透過文字形式把它記錄下來。對每堂課的整個過程回憶再現,思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釋疑;思所難,突破難點,化難爲易;思創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實踐經驗積累下來,加深自己對教學典型事例的思考記憶,持之以恆,必能把經驗“點”連成“線”,最後鋪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這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

2.觀摩公開課

透過觀摩別人的公開課,分析別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來反觀自己的教學行爲,是教學反思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透過聽名教師或專家講課,觀看優質課例,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比較,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發展點。特別是同事之間互相聽課、不含有考覈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透過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寫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在課後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和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化學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鑑他人意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該透過與同事、同行交流,對教學設計的依據、基本教學過程、富有創意的素材或問題等進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對此進行分析、探討。在《金屬鈉的性質和應用》課堂教學中,筆者一開始做了“滴水生火”實驗,這時學生十分驚奇,議論紛紛,水可以用來滅火,怎麼生火?然後引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學習的金屬鈉”,學生很想知道鈉是怎樣的一種物質。接下來透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掌握了鈉與氧氣、水、鹽溶液的反應。再透過投影進行問題討論:爲什麼鈉儲存在煤油中?鈉在自然界中以什麼形式存在?實驗時爲什麼鈉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麼?如果鈉燃燒起來,能用水撲滅嗎?多餘的鈉能否放回原試劑瓶?透過思考和討論,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激發學生進行思考,最後以學案上的習題鞏固和拓展。

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爲名師”。新課改的路程還很漫長,唯有經過實踐、積累、反思、總結,我們才能在新課改中站穩腳跟,立於不敗之地。

高中教學反思9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常常有這樣的一個體驗:一個班50多個學生,想學習的,佔1/3;學也可,不學也可的,佔1/3;完全不想學習的,佔1/3。學生如此厭學,上課違紀也就在所難免了,睡覺的、講話的、搞小動作的,屢禁不止,“按下葫蘆浮起瓢”。不少教師感覺上課沒有成就感,逐漸對上課喪失興趣,甚至厭倦。上課變得機械而麻木。教師的這種情況影響着學生,使學生更加不想學習,這樣就導致惡性循環,使教師經常感到疲憊不堪,心情鬱悶,健康狀況下降。

如何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走出來,解放教師,輕鬆教師,是搞好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是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學校與教師雙方都應高度重視這個問題,思考並解決這個問題。

要走出這種困境,教師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對自己已完成的教學活動過程進行品味、審視、分析,“思所得,思不足” ,是對教學活動過程的一種“反芻”,唯有這樣,才能積累經驗,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輕鬆自如駕馭課程教學活動過程。

職業高中教學反思一:教書的同時,是否注意育人

(1)教書與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孔子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爲教師,不僅要進行知識教學,而且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和掌握知識可以互爲促進,二者相得益彰。教學的任務在促進學生認知智慧發展的同時,也在促進學生的情感智慧發展。

各門學科都含有豐富的思想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性,聯繫實際,有的放矢地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纔能有力地感染學生,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當然,在知識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謂“學高爲師,身正爲範”。

(2)育人是中職教育的第一要務

中職教育面對的學生,是他們同齡人羣中的弱勢羣體,教師要以育人爲第一要務。不少中職學生,家庭教育缺失,或是“留守兒童”長大,或是父母對他們的學習不聞不問,或是家庭教育簡單、粗暴,他們在應試教育中,經歷了太多的失敗而自慚形穢,自暴自棄,導致不良行爲頻頻發生。教師要理解學生,關心尊重學生,真誠對待他們,適時地鼓勵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教育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克服厭學情緒,變被動學習爲自覺主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撥動他們情感的弦,引起感情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纔會生機盎然,纔會春風化雨潤人心。

(3)中職教師要有正確的人才觀

中國職教學會學術委員會楊金土主任指出:“職業教育改革需要相信人人有才、引導人人成才、幫助人人成才。”實踐證明,不少學習成績並不好的學生,走向社會創業後,照樣取得很大成功。中職教師要具有正確的人才觀,相信“人人有才,人無全才,人人成才”,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有這樣,纔可能賞識學生,有意識地發掘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擺脫“失敗者”陰影,幫助他們從自卑、自棄,轉化爲自信、自強,最終以成功者的心態走向社會。

職業高中教學反思二:理論是否注意聯繫實際

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學生對其中的大部分內容並無直接的切身體驗,顯得比較抽象,教師必須聯繫實際進行知識講授:聯繫學生的實際,聯繫科學知識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應用實際,聯繫當代最新科學成就的實際等,這樣才能使抽象的書本知識易於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另外,教師應多方位挖掘教學素材,深入實踐,並經常從教材、報紙、雜誌、互聯網、電視等摘錄、吸收知識,積累豐富的教學素材,這樣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尊敬。

職業高中教學反思三:是否注意發展學生的能力

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爲:“把一門學科教給一個人,不是要他把結果牢記心頭,確切地說,那就是要讓他參與知識的獲得與組織過程。……。認識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我國的教學長期以來重結果、輕過程,學生只是被動、消極地接受教師提供的現成知識。這種強輸硬灌的教學方式,對於學習目的明確,學習興趣濃厚的好學生而言,尚能接受;對於學習動力不足,厭學的中職學生而言,就很難接受,他們表現爲上課不久就提不起精神,或昏昏欲睡,或講小話,或搞小動作。

現代教學理論認爲“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教與學相統一活動的時間流程。”強調教與學的統一機制是“引導”,即教的引導與學的被引導。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職業高中教學反思四:是否瞭解學生個人狀況

教學是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雙邊活動,是人與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有很濃重的情感因素。中職教師應當多深入接觸學生,瞭解學生,尊重學生個性,這樣才能理解學生,包容學生,鼓勵學生。例如,中職學生學習心理脆弱,抗干擾能力不強,教師要加強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減輕壓力,多鼓勵、多引導,指導學生學會放鬆自已,克服抑鬱、焦慮、恐懼心理,增強學習意志,提高抗干擾能力。中職學生普遍懶動,部分學生身體素質較差,學習精力不充沛,有時會因氣候變化等原因,提不起學習興趣,這時教師不能一味責怪學生,而是多鼓勵學生加強體能訓練,提高身體素質。另外,教師應關注“後進生”的學習,教學實踐表明,受到教師關注的學生,往往具有更強烈的學習興趣。

職業高中教學反思五:是否照顧到學生的認知水平

在教學進行中提出的認識任務,要與學生的認識潛力相適應。如果所提出的任務跟學生所具有的認識可能性之間差異太大,那麼這樣的矛盾不僅不會成爲教學的動力,反而會成爲教學過程的阻抗力。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每次授課的內容不宜太多,否則他們就接受不了,消化、吸收不了。所以中職教學講究“實用、夠用”爲原則。

職業高中教學反思六:是否注意授課的語言技巧

語言是組織教學、表達情意的主要載體。教師講授的語言要準確、生動,注意控制好音量、語調和語速。語速不宜太慢,以免學生感到厭煩;語音不宜太高,以免學生的聽覺由興奮轉入抑制狀態。此外,教師的語言要富於文采,抑揚頓挫,有一定的幽默感。

中職學校上課最常碰到的問題是,有時老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在下面學生講話。有些教師爲了讓學生聽得清楚,便提高語音,由於沉不住氣,語速越來越快;結果學生的講話聲也越來越大,講話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其實,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明智的做法是:講課停下來,目光搜尋講話者,並注視着講話者,直到完全安靜下來,纔不急不慢接着講課。

總之,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把自己每一節課的成功之處與教學過程的閃光點記錄下來,尤其要及時捕捉因偶發事件而產生的瞬間靈感,將這些“智慧的火花”及時記錄下來;反思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尋找教學的新思路,制定教學的新策略、新方案,並精心準備,大膽實踐,及時反饋。依靠不斷的教學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是中職教師走出教學困境的最好途徑。

高中教學反思10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

優化英語教學過程,構建高效英語課堂。結合我校英語教學實際,認真研討,反覆論證,提出“溫故知新,問題引領,互助生成,當堂反饋”。以下優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在前行中反思,在反思中總結,在總結中再前行。

一、提高素質,更新觀念

英語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教師,教師要想以高質量教學迎接新課程提出的挑戰,就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強調前沿性和創新性,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熟悉、掌握教學內容,明確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各項要求。只有永遠置身於英語教學的前沿,密切追蹤英語教學發展的新動向,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不斷給課堂教學內容注入新觀點、新方法,才能真正優化教學過程,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集體備課,目標明確

明確、具體、全面的教學目標是保證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中之重。堅持集體備課。每單元由主備課人(負責該單元教學設計者)主講,其他人補充,討論後集體制定教學目標、確定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

三、研究學生,優化教法

教師多角度瞭解學生,組織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採用適當、合理、有效的英語教學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每一堂課的教學任務,目標要求。教師要隨着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根據本班學生情況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學起來有興趣,易於接受。避免滿堂灌和滿堂問。

我們要積極倡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巧設教學活動,精心設計每一項任務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保障。教師既要考慮到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又要考慮到實效性。教學活動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制定,要遵循教學規律,本着從易到難,從簡到繁,難易漸進,變化激趣的原則,使設定的活動目標明確,形式多樣,形成梯度。這樣才能確保每一項教學活動都落到實處,不流於形式。

四、優化時間,加快節奏

自主合作、優質高效課堂是指在教師組織指導調控和目標引領下,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合作自主展示和自主反饋矯正爲基本學習方式的優質高效課堂。它的基本理念是充分相信學生,充分依靠學生,充分解放學生,從而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樂。教師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透過讓學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

五、結構嚴謹,環節緊湊

保證教學結構的嚴謹性和英語教學環節的緊湊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學結構嚴謹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環節的連接要符合教學規律,教學活動與活動之間的轉換要恰當合理。在轉換之間,教師的指令要清楚、明確。課堂教學過程要充滿變化,教學環節層層緊扣,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引起他們不斷的期待。如果教學中各個環節的處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難點的處理缺少層次,就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要真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要使英語課堂教學的目標明確、方法新穎、手段豐富、結構嚴謹、講解精煉、時間緊湊。

六、互相聽課,反思教學

要保證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應該從課前、課中、課後這樣的教學全過程經常保持反思意識,以達到課堂效益的進一步提高。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備課、授課、互相聽課評課等各個環節的反思。

本人在英語教學中,存在諸多不足,比如口語就是本人的缺憾,發音不夠標準,從方式上看,授課比較隨意,但新課改的思想已經紮根於腦海,我會加快改進,使自己成爲合格乃至優秀的一位教師。

高中教學反思11

一、深度、廣度彈性調節

教學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必須要適合學生的胃口,對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過高、過難,學生理解不了,平行班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成績更差;若要求過低,A班學生會感覺太簡單、無味,不投入精力學習,成績平平,甚至後退。所以我對不同層次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廣度要求不同,進行彈性調節。比如:在二氧化硅晶體教學時,我要求平行班同學透過日常生活常識,推出二氧化硅是原子晶體,再配用基本練習即可。要求A班的部分學生不僅僅掌握二氧化硅的晶體類型,而且要求他們掌握二氧化硅晶體中的12元環結構.比如:在鋁教學時,要求平行班學生掌握鋁的兩性及簡單方程式、簡述實驗現象、簡單計算。但A班的一部分學生不僅僅要掌握上述資料而且要明白鋁的兩性原因和較複雜的識圖計算。再如:在烴的同分異構體的教學時,要求平行班掌握含6個碳原子或6個碳原子以下烷烴的同分異構體,掌握碳鏈異構,瞭解位置異構和不同類烴的異構。要求A班學生掌握含7個碳原子烷烴的同分異構體,掌握碳鏈、位置、不同類三種異構現象。在學習有機物命名時,要求平行班學生掌握烷烴的基本命名原則,瞭解烯烴、炔烴、芳烴的命名,要求A班的學生掌握上述各類烴的命名原則。就這樣對平行班採取以綱爲綱、以本爲本,對A班學生採

取以綱爲綱,適當拔高,彈性調節的原則,讓每層學生都覺得學有所獲,學得有味。

二、學習方法指導有輕重

根據學生的狀況大致可分爲三類。第一類學生,他們原有知識基礎較好、學習方法得當、學習信心強;第二類學生,他們原有知識基礎一般、學習方法欠佳、學習信心時弱時強;第三類學生,他們原有知識基礎差、學習方法差、學習沒有信心。針對學生這種狀況,我對各層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輕重有別。

在指導第一類學生時,重點是指導學生把知識向縱、橫兩個方向發展,開拓學生思維,同時配以難度較大的練習如《課課練》,讓學生學有餘味。在指導第二類和第三類學生時,輕知識的拓展,重點是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發現這一層次的學生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閱讀習慣,不會閱讀教材。針對這種狀況,我分析會考大綱、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制定明確、具體、帶啓發性的閱讀提綱,以此爲依據進行指導閱讀。學生從中能夠了解到閱讀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學會旁註以備複習和重點學習之用,記下閱讀中發現的疑點,促使學生帶着問題用心思維,認真聽課。然後,精選習題,以促進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自覺地閱讀,逐漸養成先閱讀,後解題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習潛力。總之,堅持讓學生自己閱讀,可改變他們只做題而不看書的不良習慣,有利於學生用心思維,構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三、課堂教學有異同

不管是難度和廣度的調節,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主要透過課堂教學來完成,教師的教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法,課堂教學是完成教學中心任務的主戰場,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課堂效率也就顯得尤爲重要。我在備課時堅持啓發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再根據化學學科的待點,多做實驗,加強了直觀教學,減了學生負擔。但各層課堂教學又有所不同,表現如下:

1、節奏快慢不同:根據學生狀況和目前的高考制度,A班的課堂教學是節奏稍快。而平行班的課堂上給學生必須閱讀、思考和練習的時間,調動學生多種器官協調活動。有時寧願多用時間讓學生思考、動手,也要防止教師爲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忙着注入式的教學,這樣學生和教師都會很累,引起學生的牴觸情緒,其實教學任務也沒有完成,反而事得其反。

2、容量大小不同:A班因課堂節奏快,所以課堂的知識容量大,平行班容量相應小些。

四、課後教學有主次

課後輔導、作業批改、單元測試等工作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課後的作業批改,我採用加註提示,評語或面批等方法,對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都有用心好處。作業其實就是最好的、即時的檢測,能夠儘早發現各層問題,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單元測試時我們也有不同層次的題目,使每一層的學生都能有收穫,有成就感。便於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的延續性,便於後幾層次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便於教學。

以上是我在本學年中進行分層教學中的幾點做法,目前收效不大,但只要我在工作中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不斷總結、修正,就能逐步縮小各層差距,最後到達優生更優、層而無層。

高中教學反思12

伴隨新一輪課改的進行,旨在全面培養學生素質和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的新課程理念全面推行。作爲基礎學科的歷史學科,逐步走出了傳統的授課模式,取得一定成效。那麼,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深入紮實的推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呢?下面,謹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反思。

一、重視學情分析,是上好歷史課的着眼點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心靈的耕耘者,教課就要教到學生的心上,須在撥動學生心絃上下功夫。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教對於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由於我校地處城郊結合處,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學優生雖然比較積極,上課氣氛活躍,但是數量相對較少。大部分學生基礎不好。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我校學生的特點,我選擇最爲適合學生的教法,弱化知識點的強硬輸灌,強調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各項能力,因材施教,“備教法的同時備學生”。

二、認真詳實備課,是上好歷史課的關鍵點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因此,我每天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我仔細研讀《歷史課程標準》,經常查閱相關學科書籍雜誌如《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學歷史教學》等,充分利用Internet的優勢,在網上搜尋尋找資料,借鑑教法。

利用多種形式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擺脫以往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模式。我充分利用我們學校在網絡方面的獨特優勢,大力探索和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如將PPT製作的課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大大活化了課堂教學內容,可謂聲色並茂、圖文並舉。目前我正在積極探索網絡型課件製作,使校園網絡發揮更大的作用,讓網絡爲課堂教學服務。因此可見,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掌握一定的資訊技術還是很必要的。此外,學生課堂活動也是我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如歷史辯論、歷史小短劇等。總之,無論是課件製作還是學生活動,都需要教師甚至是學生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認真詳實的備課,才能讓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愉快。

三、善於課後反思,是上好歷史課的落實點

課前備課、書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後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這一點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深有體會。

在上《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一課時,說到當時實施的是計劃經濟,爲了加深學生的認識,我讓他們展示課前蒐集的糧票、布票、錢幣等。這項活動一開始備課時並未考慮到,是課後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時才設計的,再次試教後效果非常好。透過課後反思活動,我由此而悟到一點:拓展是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如何設計好拓展練習,如何緊扣課文內容,讓學生把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多元的思維訓練,是以後的備課中應該值得關注的。可見透過教學反思、及時反饋改進是非常重要的。

衆所周知,在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有時學生的一個簡單提問、課堂的一次突發事件,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因爲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喜歡突發奇想妙想,而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及教學體驗總是在不斷的變化。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很難準確預料判斷的。課後的教學反思則在一定程度上會讓你保持可持續性教學效應,並彌補這個遺憾。教師在課後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讓教師及時回顧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爲、對學生的表現和困惑、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透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就可以對本節課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找到反饋的資訊,思考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使下一步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從而更積極、更有效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

同時,我還把理性教學思考和感性教學過程結合起來,這樣不但能夠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使師生雙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層次的飛躍,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出現類似的問題,從而幫助自己總結教訓和積累經驗,在不斷的反思中揚長避短,形成一套能準確判斷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本領,由一名“經驗型教師”成爲“反思型教師”,一名讓自己教的輕鬆愉快、學生學的輕鬆愉快的好教師。

四、注重專業素養,是上好歷史課的支撐點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而教師素養的高低是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新課程對歷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透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着科技的發展,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並融入新教材中。所以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所以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學習不斷完善,才能與時俱進,成爲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

高中教學反思13

一、認真處理好初中高中課程的銜接。

高一化學是處於初中化學教學承上啓下的一個重要階段,初高中化學教材銜接始終是高一化學教學中要面對的問題。如果銜接不好,使他們過早地失去對化學的興趣,甚至打擊他們的學習信心,學生的成績就會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認爲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個高中。

初中高中課難於銜接是由於教材、學習方法及課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做好基礎知識銜接,實現化學平穩過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化學用語

2、原子結構與原子結構示意圖

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4、物質分類與酸鹼鹽相互的關係

5、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與技能

6、化學計算能力

7、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和要求介紹

二、教學中“度”難以把握

教改後高中的化學雖然整體內容略有減少,但卻更注重實際知識的應用,化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繫,整體難度並沒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級,新課改後,在高一化學新教材中幾乎安排了中學化學中全部的知識模組。

新教材重實驗,利於探究性學習,理論知識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應內容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麼程度,沒有統一的標準,容易造成兩個極端。對無高三經驗老師因爲對舊教材不熟悉,使得他們認爲沒什麼可補充的,這樣會造成容量不夠,而有高三經驗老師因爲全面的知識積累,經常會憑藉增加已有的高考複習經驗,大量進行補充,這將會造成課程容量大,教學進度慢,課時不夠,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等問題。我個人認爲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處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 處理好探究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係,強化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意識”

探究教學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教學方法之一。各種傳統教學法是前人不斷總結得出的經典教學方法,與探究式教學方法無所謂誰優誰劣,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傳統教學方法也不排斥學生的主動參與。例如,讓學生透過閱讀教材歸納知識點,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學與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透過觀察,讓學生總結說出現象,做出結論等。探究式教學法所花費的時間長,需要投入較大的精力,教師不可能所有知識點都用這種方法。 在這近一個學期的教學活動中,自己深深意識到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面過程,讓學生活動占主導地位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大有幫助。因爲現在高一學生學科多,學習負擔重,大多數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點和所講過的典型方法遺忘現象比較嚴重。例如,高一化學第二次月考,有一道書裏四個方程式試題,方程式是課本及練習中常出現的,是送分題,而得分並不高。這說明學生課後沒及時鞏固,因此要特別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四、 認真處理好教材,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培養。

新教材一味減少知識點,刪減有價值的內容,實踐教學與專家的設想出現了矛盾,我瞭解到很多學科存在這個問題,教學一線的教師其實比專家在“如何使學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識,培養相關能力”方面更有深入瞭解,而且絕對結合了不同學生的實際。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回顧所教學生初中使用的教材,瞭解初中相關知識體系,對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備課是要經常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和書籍,用來充實課堂的教學,儘量把一堂課上得充實些。

很多學生學習後,存在很多的問題,許多知識點不理解,透過批改作業及與個別同學交談得知,認爲初中化學很容易學,所以就不太重視化學學科的學習及方法提煉,沒在化學上多做一些練習和鞏固,還以初中化學的學習方法學習高中的化學,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古人說:授人以魚,只備一

飯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身受用。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是一項艱苦的勞動,要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決不能操之過急。在高一對學生設的問題臺階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們能上得去,以防發生兩級分化。要透過引導,教會學生從比較中學習。如習題課,講解試卷,練習冊等,發現相似,尋找規律,逐步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在平時訓練中不斷找出好的學習方法。

以上談了我在實施新課程教學實踐後的一些問題與反思,這些問題可能是就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雖然我不知新課標走向如何,但我能肯定地說這些不可能是新課改所期望的,但課改必須進行到底是必然的。

高中教學反思14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一說自己在教學中體會:

一、把握細節

曾聽過細節決定成敗,雖說有誇大其詞的說法,但從另一方面說明細節的重要性。在一堂課之中這細節可能是某個問題——如反函數的提出,也可能是某個問題的解釋——複合函數的單調性,也許是某個內容的先後問題——如分段函數的奇偶性的提出,也學是對學生的態度等。一堂課之中,細節處理的好一點,缺憾就少一點。

二、把握重難點

再講複合函數的單調性時,要強調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呈現的方式不拘泥於一種形式,複合函數的單調性涉及到多次對應,可以以表格的形式體現,也可以以集合的圖示體現,但要強調要在區間中取值。從中學生可較爲容易的理解——同增異減這一結論。如果爲了加強理解可舉具體的實例,根據定義結合參與複合的兩個函數的單調性給出證明。

三、注重知識的系統化、綜合化

每堂課都有許多知識點。就新課而言,每個知識點都可以進行變式、坡式的訓練。單一的重複的訓練是機械而且是沒有多大益處的。重複有必要,但要適可而止。要在重複中提高,這就需要在系統、綜合方面加強訓練,以啓迪、發散思維。如數學中常講的含參數的問題,最值中涉及到二次函數軸動或是區間動的問題。一般而言,動態的問題要比靜態的問題有難度。所以要在這方面逐步的滲透。

四、注意如何設定問題

設定問題是一節課的重要環節。根據內容設定一系列有梯度的問題。設定問題要注意的幾個原則:①必要性;②針對性;③準確性;④層次性;⑤時效性;⑥創新性;⑦價值性;⑧邏輯性。如:如何把反函數給學生講的通俗易懂。有一個角度:反解,原來的應變量變成了自變量,換言之座標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可理解成沿某條直線翻轉了一百八十度。

五、把握課堂環節

在課堂環節方面:要注意一堂課的設計流程,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每個環節的解釋。出示例題、問題、習題首先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其次自己要準備的特別的充分,特別的熟練,要有預見性,自信、從容,那種興奮、衝動的熱情,釋放出愉悅的能量。學生什麼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也許某一位同學是這裏不理解,也許這位同學是那裏不理解。要照顧到大多數的同學,而不是聽到了從個別幾位同學嘴裏發出的聲音就去講下一個問題。出示例題、問題、習題之後就要想着如何啓發學生,如何給學生釋疑。如:再講函數零點的時候,有這樣的題判斷方程根的情況,所給的方程是比較有特點的。這時學生可以想到,有些方程可以用求根公式或是因式分解或是換元的方法來確定方程的根。另一種思想便是轉化的思想,轉化成判斷函數零點的問題。當然就是利用函數的圖像,在這裏極少或是沒有同學可以想到將等式的兩邊分別看成相應的函數,若有,這樣問題就轉化成了看函數圖像是否有交點。

課堂中有釋疑這一環節,釋疑時需要注意貼切,達到一個題眼一點就破的高度。範老師在解釋“精確度”時就顯得非常的自然、貼切,似乎這就是我們心中矇蔽的想法(學生心中或者已有一些朦朧的模糊的紛亂的想法,只需要老師清晰的一理,他便會獲得收穫的興奮、喜悅)。聽了他的解釋之後似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而非是解釋的越多,越像是在迷霧裏打轉。要在流程上,問題的設定、解釋上,環節的銜接上用心下功夫。(聽同事說三中推出新人的標準:幹練、精準、嚴謹、激情)

六、注重教學方式、方法技巧的積澱

要想快速的汲取營養,最快的途徑是向其他教師學習,取他人之長,最好的可以內化。他們有着老道的方式、方法及技巧。曾聽辦公室的同事說他如何解釋反函數,聽後即感清新。問他的問題,多有此感覺。有些問題值得潛下心來琢磨或是問一問同事是怎麼處理的,不能拘泥於一處。

七、向同事學習

同事之中有許多經驗豐富的教師,他們身上有許多可取之處,如他們的個性、獨特、灑脫。細想一下他們的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在所處的學科組中有兩位教學別具一格的教師。一位善於層層設問,精巧富有層次,豐富又系統,細緻又不失大氣。另一位則灑脫自如,點睛之語使人釋然,不顯章法,又有跡可循,綜合中的變化,變化中的提升,一覽衆山小。這種層次性的設問,點睛之語值得學習。

高中教學反思15

一、事件緣起

去年上半學年,在我的班級有一個愛美的女生。她經常整理自己的衣裝,打理自己的長長的秀髮。我們學校嚴格要求穿校服,愛美的她還是經常脫下校服,展示她自己的漂亮衣服。開始她的成績一直處在班級中上游位置,加之她擅長文藝表演,因此,在其他學生眼裏可以說是品學兼優的學生。但我做爲班主任,開始卻不這樣認爲,對她的打扮也一直很是不滿。

二、情境描述

一天,是我的課,這個女同學從抽屜裏面取出化妝鏡,開始一本正經地打理頭髮,她的這一舉動被我看到,幾分鐘後:

“某某,請問我剛纔講了什麼問題?”

“某某”,我的聲音提高。她竟然還在一門心思地打扮,在同桌的示意下她慌慌張張地站了起來,此時,全班同學都盯着不知所措的她和憤怒的我。

“你以爲你很美麗,是嗎?”

“老師我……”她要說什麼,但被我制止住了。

“你怎麼?你臭美!要臭美回家去臭美吧……”當時,我也不知道爲什麼一氣急就胡亂罵人了。

被我罵得不知所措的她也非常懊惱。一向要面子的她,被我在同學們面前罵得如此這般,她感到非常痛苦,哭着跑出了教室。

這個事情結束以後,我發現,這個女同學從此開始不喜歡我和這個班級,對同學也變得非常冷淡。而且她將更多的時間用在打扮上,成績也由中上游慢慢滑落到了下游。

三、反思和總結

我和她爲什麼會產生矛盾?其實,在現代高中學校里老師和打扮過分的學生心理有衝突,這是個很普遍的問題了。這個矛盾的產生雙方都有原因。

其實高中學生的第二性徵基本已明顯發育,當然高中學生也開始比較關心自己的外貌特徵,使得他們非常注意自己外表的形象的修飾,他們也關注自己的髮型、服飾等,追求同齡人的時髦。想以引起同學的注意而害怕在大家尤其是異性面前丟面子。我們班級的這個女生就是這樣的典型。

那麼,我們的老師呢?大部分的老師都認爲學生應該有學生的樣子,樸素和單純,這樣的學生就是我們所喜歡的。再加之教師職業的特點,和整個社會的流行時尚交流的比較少,所以,老師和學生在審美上形成了代溝。學生的打扮屬於個人的私事,又沒有相關的法律或者檔案具體說明中學生應該怎樣打扮纔算得體,老師認爲不得體的,可能學生認爲沒什麼不合適。所以,這個矛盾,實際上起源於師生之間審美心理的代溝。

這件事情使我明白在以後做心理輔導時應該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瞭解中學生心理規律。在當代素質教育下的老師不是一個單純的教書匠,必須要了解你所教的孩子有怎樣的心理特點,他們的成長處於一個怎麼樣階段?他們的認知、情感、個性發展等的規律又是如何?如果我們不瞭解,以我們自己的認知等規律來要求高中生,那估計只能是適得其反,嚴重的話我們連傳授知識的任務也難以完成。我作爲班主任,做法當中有很多的錯誤,歸其原因主要就是不瞭解學生的心理規律,以至於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影響了她的學習動機,使她走向相反的方向。不瞭解學生心裏規律的老師是不合格的老師。

第二,理解和尊重高中生心理強度最大的五種需求之一就是被理解和被信任。高中生強烈地希望自己能夠成爲一個獨立自主的人,能夠得到他人的理解、認可、尊重、信任。理解信任的需要在高中生的需要結構中居優勢地位,對高中生的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學階段身心的迅速發育,容易導致高中生一系列心理的矛盾和衝突,他們迫切需要別人理解,並給予恰當的心理指導。如果這種心裏得到滿足,會使他們產生不小的溫暖 和對老師的信賴感,也可以使他們從矛盾和衝突、煩躁與不安等不好的情緒中慢慢解脫出來,愉快和順利地度過他們的青春期。所以,對待這樣的學生,一定要對他們愛美的行爲表示理解和尊重,後面的教育工作纔可能展開。我的開場就顯示出了對學生的不理解、不尊重,師生之間的矛盾不可能消除。

第三,在我們表示出理解尊重的基礎上,多單獨與高中生展開交流,努力促進他們審美心理緩慢成熟。溝通的內容可以包括:外在美與內在美哪個是更重要的美;中學生如果因爲過於追求外在美而影響了學習是否應該;中學生怎樣打扮纔會與自己的身份相符合等問題。讓學生們懂得美不僅是注重外表,更重要的是擁有內在的美,讓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到真正的美是多麼重要,不符合的穿着更是會醜化原本青春活力的外表。師生之間只有在這種交流中,學生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審美心理的不成熟。基於此學生才能改正一些與自己身份不符合的打扮,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

總之,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學會要用愛心尋找春天與美麗,要用溝通編織秋天和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