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

學問君 人氣:1.4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書信吧,書信是人們是人們傳遞傳遞資訊、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種交際工具。那麼,怎麼去寫信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1

這學期,我擔任了小學六年級一班資訊技術課的教學工作。作爲一個在這一學科毫無經驗的老師,這一學期可以說是在摸索中前進。資訊技術活動這門學科是讓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出發,基於自身興趣來選擇和研究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的一門學科。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是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求特別強烈。資訊技術活動這種全新的學習形式,可以說很好地迎合了兒童的這一心理需求,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景中透過親自體驗來解決問題的自覺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確定研究的小課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加強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資訊技術課的內容涵蓋非常廣泛,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我與學生充分協作,一起來開展好各項調查研究工作,在活動的過程中真正體現出師生間的民主、平等、互助。

但是由於本學期恰逢創建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學校,各種工作和活動比較多,以致於資訊技術活動沒有能很好地紮實地開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利用好資訊技術課這塊教學陣地,在資訊技術課的教學中,不拘泥於教材,開放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真實需要出發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給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2

收穫一:

教學設計的素材來源於生活,並且要應用於生活。這其中以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爲出發點,以任務驅動爲主線,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碰到問題,獨自思考,教師提點,同伴互助,最後完成任務,體會到成就感。

課堂就是一個模擬的小社會,課堂上學生經歷的在具體問題上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踏上社會以後經歷具體問題的過程。應該注重讓課堂內容來於生活又歸於生活,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中,能力得以提升。

收穫二:

新課程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問,但,有疑纔有問,如果教師一味灌輸,學生就只有接受的份,沒有思考又何來疑問?應該把一個個小問題融合在一個大任務情境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自然就有了提問)。這樣,把零碎的小問題串成一個整體,就更清晰流暢和系統化了,避免了問題的堆砌。

事實證明,學生在解決自己問題的時候是最專心的,聽得也是最認真的。

收穫三:

資訊技術教材裏的每一課,雖自成一課,但其內容卻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日常教學中我們通常發現,因爲資訊技術課時比較少,前一課知識點還沒有得到鞏固,後一課教學的新任務又來了,學生學得寬泛缺不紮實。如何保證複習和鞏固的時間,那只有到每節課中去湊。在徐老師的課堂中,學生們的精彩回答,和熟練的操作,都能體現出老師的功在平時,教學的紮實,學生纔會有出色的表現。

收穫的同時,也有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思考,同時也是對自己以往教學實踐的一種反思。

思考一:

1、新課程主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牽引着,幫助者,各環節的串聯者。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思考,應把更多主動權交給學生,包括思考權。課堂上應多問學生“你覺得怎麼樣?”“你會怎麼做?”“你是怎麼想的?”解決問題最難的是找不到思路,站在學生的角度,你要給他指路。

思考二:

課堂是全體學生的課堂,是各個層次學生的課堂。學生的思維有快有慢,教師提問以後,要留兩到三秒學生思考的時間,而不能急於叫學生回答。事實上,學生從接受資訊,到思考資訊,再組織語言說出來需要一定的時間。教師提問話音剛落,就立刻舉手的學生,無非那麼幾種:反應特快特聰明的、沒有組織好語言但表達欲特強烈的、憑直覺經驗去回答的,等等。這幾類同學當然只是少數,課堂不能僅僅是這些人的,而是更多人的。因此,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的時間,讓更多同學參與進課堂的互動中來。

思考三:

追求操作背後的方法和原理,會使資訊技術課程真正彰顯出其應有的價值與魅力。當前,我們資訊技術課程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軟件的操作越來越簡單,只要嘗試幾下,就掌握了,還有必要專門在資訊課上學習嗎?因此,我覺得資訊技術課堂教學不能只侷限技術的學習,而是要挖掘操作背後的原理和方法,例如本節課中的頁面設定中的調整頁邊距這個知識點,爲什麼要調整頁邊距,頁邊距的距離的大小怎樣分配?不僅僅是老師簡單給一個2cm的數據這麼簡單,這就是操作背後的道理,老師應該給學生講清:這個數字的背後,是經過不斷的嘗試,調整才能得出的最佳數據。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3

本節課主要採用“任務驅動”、“自主學習”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透過教師演示、引導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學會欣賞他人的能力,提高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資訊素養。

一、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重視以下幾點:

1、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繫,注重word操作中的“選定—執行”思路的培養。給學生知識的拓展留有餘地。

2、在導課環節,以實用爲原則,從學生本班的課程表入手,尋找不同,激發學生的興趣。

3、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分別設定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教師示範,鼓勵學生透過合作和自我探索的方式進行學習,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強調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關係,老師不越俎代庖。

4、尋找不同解決方法,條條大路暢通。知識重要,學習知識的方法更重要,知識受用一時,而方法可以受用一世。課堂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滲透、體現着“同一問題有着不同解決方法”的思想。

(1)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幫助途徑。

當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受阻時,就資訊技術而言,至少可以有這樣四種途徑尋求幫助:

a、與書本交流;

b、與小組成員探討;

c、與老師溝通;

d、觀看每個任務的操作錄像;儘可能多的給學生提供獲得幫助的途徑,讓不同層次的同學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幫助途徑進行排疑解惑。

(2)有無其它的操作方法?

如讓學習插入行,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先讓一名同學演示自己插入行的方法後,緊接着問:“有無其它的操作方法?”讓有不同操作方法的同學上臺展示給大家。原本學生了解、掌握了一種方法就行了。接着讓學生把這幾種方法都試一試,體會不同的操作方法之間的差異,引導學生逐步的學會根據不同的學習對象與要求,選擇適當的操作方法爲我所用。

從多種解決方法之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應對,讓學生真正理解“條條大路通羅馬”,久而久之,學生真的會受益終身。

二、發現問題

1、時間上控制。學生水平不一樣,操作速度不同,有的能自學,有的不明白,示範後再操作,影響整體時間分配,到最後的自由發揮—修飾表格,時間剩餘的不多。

2、“自學小幫手”應先展示一個,讓學生明白使用方法,用起來事半功倍。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4

本課是學生初次接觸表格。因此我在教學時,詳細講解了“表格”、“行”、“列”、“單元格”的概念。我認爲這不僅對學生掌握本堂課是個出發點,同時也是對以後的教學和學習有幫助的。採用了師講解演示、學生演示和互幫互助的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在巡視時,發現有些孩子對選定整個表格,操作方法有些不當。運用鼠標不是很靈活。

最後透過課後“試一試”的水電費統計表的製作,發現學生對如何製作一個現成表格掌握得是很不錯的。另外部分學生對“複製”和“粘貼”的操作有點兒含糊。因此,最後我再透過學生展示來加深孩子們對本課操作的印象。同時也是對以後製作表格的一個提醒。總體來說,效果還不錯。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5

趣味匯入部分,我以紙質的動畫冊作爲匯入點,吸引學生的眼球,進而提問學生動畫是由什麼構成的,激發學生學習動畫的興趣。學生在思考中開始瞭解動畫的組成是由一連串有變化規律的圖片構成的,因此,在製作動畫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學會使用flash繪製圖片。

在新知講授環節,透過使用類比的方式,讓學生比較flash和畫圖軟件的相似點和不同點,透過類比在畫圖軟件中的工具箱來學習使用flash的工具箱。在此過程中邀請學生自己創作圖形。

在使用flash軟件之前,先簡單地介紹一下開啟flash軟件的方式以及在進入flash軟件前出現的提示框,讓學生了解在提示框中可以開啟先前做過的flash檔案,同樣也可以新建一個新的flash檔案。由於是一款新的軟件,因此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老師在學生操作的時候可以簡單地輔助他們,幫助他們糾正錯誤。

在課堂總結環節,我安排學生交流討論flash軟件與畫圖軟件的相似點和不同之處,學生可以感覺自己的喜好繪製不同的作品,在完成作品後提交,挑選有特色的作品進行課堂展示,同時可以請作品展示的同學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是怎麼製作的,以及設計的想法。

在這堂課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之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下面就是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

1.在匯入部分最好能夠簡潔明瞭,並且與講授的主題“插入圖片”相銜接。

2.安排任務最好能夠貼合學生的生活或者是迎合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需求來設計任務,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3.任務形式可以多樣化,組織學生之間相互協作,鍛鍊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促進課堂的學習氛圍。

課堂評價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學生操作實踐之後應該給與學生一些評價的時間,由學生來說一說自己做的作品或者其他同學的作品,相互之間交流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學習技巧。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6

《連結少兒網站》是安徽省資訊技術教材第二單元第7課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製作網頁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個較完整的應用,並從中引出了網頁的靈魂——超級連結。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超連結知識;學會在文字、圖片上插入超連結; 透過連結網站,培養學生負責任的使用資訊技術網站意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文字和圖片上插入超連結。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超連結概念,會編輯超連結。

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引導自學型的模式進行了教學設計,並組織課堂教學。在匯入部分,我先請學生談談自己對超級連結的理解,進而讓他們在操作點擊文字和圖片連結觀察效果,對比文字連結和圖片連結的不同點,進一步感受超級連結,最後我做總結,並告訴他們超級連結的對象有很多,除了文字和圖片還可以使flash動畫,從而很自然的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並順其自然的匯入新課。

在新課的插入表格環節,由於學生已經有了設定表格的基礎,所以我放手讓學生進行組內學習,小組長很認真帶領同學們自學並完成操作任務,我在巡視的過程中,也加強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觀察課本中圖表所示的設定步驟,此環節學生學習地很輕鬆。

插入文字連結是本課的重難點,插入超級連結步驟,學生們很容易掌握,但對於編輯超級連結,特別是文字連結的樣式,學生掌握有難度。因此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的組內合作學習難點問題收集,在小組彙報時,由老師和同學們共同解決,而在組內也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給同學設定了不同的任務,一節課下來,每個同學都有收穫。

由於有了插入文字連結的基礎,圖片連結設定難度降低了,因此我讓同學們先自己設定,再看書,多數同學在沒有看書的情況下,都很輕鬆的完成。

在最後的反饋練習階段,我讓學生完成了課本練習“一‘網’打盡”網頁的製作,準備好模板,學生只需要做文字連結並設定文字連結的樣式,至此多數同學都已經掌握了文字連結的設定步驟。

總的來說,本節課我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特別是對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了組內分工要合理,要讓每個同學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個同學都有收穫,這對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資訊技術水平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由於接觸資訊技術這門課程不是很久,所以我對資訊技術素養、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都掌握的不是很明確,但透過其他老師的相助,感覺自己還是在成長,比如,從以前的完全放任學生去做到現在的適當的組織,從找不到重難點到掌握突破重難點、、、。以下我來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感受。

一、匯入沒有及時激發學生的興趣

以前,我覺得上課鈴一響就應該馬上上課。但透過萬老師的講解,我才發現原來上課前的交流是如此重要,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本節課的匯入階段,我並沒有關注學生,直接進入匯入階段,沒有與學生做任何交流,所以學生感覺有點“蒙”。匯入時,我採用的是“採訪”來學問學生喜歡的網址,應該來說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但可能由於我的聲音比較小,所以,很多學生沒有參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冷場”。

二、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不夠

教學活動是教師引起、維持或者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爲,而這些活動都是以學生爲主體而展開的。資訊技術課程由於起實踐性與工具性特點,更加應該具有學生主體的理念。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總是在他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其對新知識的理解並發展其認知結構的。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7

資訊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富有創造性,這就要求我們避免空洞繁瑣的講解,將操作技術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聯繫起來,對於學生而言,將教學目標簡化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也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任務中學習。“在任務中學習”是我這堂課設計的核心。從一開始的“如何是自我介紹更有個性”探索如何利用背景等工具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豐富,到“插入新幻燈片使自我介紹更豐富”激起學生爲自己的作品添加更豐富內容,以及後來的“添加自己的作品讓自我介紹更個性”這些環節,我始終將操作方法簡化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始終堅持讓學生在興趣中自己找任務的理念,這一理念是我認爲資訊技術課教學中應該做的,也存在着許多的困惑之處,這種設計理論,對課堂的動態生成體現得很少,往往是以教師的預設爲主,以激起學生的興趣爲主,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那這種教學方法也是無從下手的。

上述任務的設立,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實例中激發學習的興趣,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求知和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在進行“動畫設計”這個環節,當學生自己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時,當學生髮現自己的作品也能動起來時,那此起彼伏地響起在教室裏的歡呼聲,那滿臉驚訝、欣喜、興奮、激動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我覺得,如果這些問題不是靠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去解決,學生會有這種愉悅的情感體驗嗎?學生會有積極主動的思考嗎?他們的探索慾望會強烈嗎?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8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已成爲學生必不可少的課程組成部分,這不僅對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的素質也有着深遠的意義。資訊技術課與其它小學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許多小學都開設了資訊技術課程。小學資訊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以前我總覺得資訊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資訊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資訊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資訊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爲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資訊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資訊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資訊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資訊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爲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

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的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爲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資訊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總之,要上好小學資訊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爲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9

一、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小學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打老鼠”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資訊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透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生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透過屏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如我在給五年級的同學介紹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透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元,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遊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爲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資訊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取“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閱讀教材,然後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後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透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第7課時,老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視窗的基本組成,並學會了視窗的最小化、最大化、關閉。

總之,要上好初中資訊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點燃情感的火焰撥動學生的心絃,

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爲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10

教學大綱中指出本課的教學目的在於帶領孩子們複習前面學習過的因特網有關知識,如網址、搜尋引擎、關鍵詞等基本概念。但由於我校是建設不久的新學校,當時機房還未真正規劃好導致四年級的孩子們還未真正接觸過因特網的學習,因此此次教學內容不光要達到教學目標,還要帶領孩子們將之前所丟失的“遨遊因特網”的知識重新拾起來,教學任務還是比較重的!

本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演示法,課前準備兩個文字文檔,一個文字文檔存放相關搜尋引擎的網址,一個文檔存放生僻字以供教學使用。在教授“搜尋漢語字典”時,我屏幕廣播百度引擎的登入,帶領孩子們瞭解視窗。雖然他們之前沒有上過網,但是因爲對此門課程的興趣,聽起課來非常認真,幾乎所有同學都能夠在我演示過後快速的登入該網站。我幽默的利用最近比較流行的網絡語言:重要的事情做三遍。完成第一遍後,在來兩遍,看看你的速度是不是越來越快!在這樣的反覆操作中,孩子們很快掌握了這項技能。緊接着我佈置任務,讓孩子們用同樣的方法開啟“網址”文檔中的其他兩個網址,已檢查是否都能夠掌握。

學生對於使用漢語字典查找生字的內容很感興趣。於是,我採用課標中提倡的任務驅動法佈置了兩個小任務:

1、查一查你名字中的某個字,看一看爸爸媽媽給你起的這個字有什麼意義。結合生活,讓孩子們興致盎然。

2、請你開啟“生僻字”文檔查一查這些字。(茆 芶 旌 忡 抔 抮)任務一很簡單,很多同學都能夠自主完成。

任務二需要孩子們仔細觀察、敢於探索。當看到有同學已經完成任務二時,我立即讓這位同學上臺演示給大家看,並讓他說說是怎麼知道的。這位同學的話讓我記憶猶新,他說:平時我們對於不認識的生字,首先肯定是查部首,我想往上查生字肯定也是這樣的,然後我就看到了頁面上的“部首檢字”點進去看發現和新華字典的查字步驟是一樣的,我就找到了這些字。是啊,留心觀察是擁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必要條件,相信這樣的孩子會在我們學校的文化薰陶中越來越多!

本節課中,唯一的遺憾是,時間太緊湊,導致最後的總結部分以我爲主,下次在備課中,我要結合學生現有水平進行微調整,爭取上出一節完美精彩的課。

有關小學資訊技術的教學反思範文11

小學資訊技術課是一門動手、動腦的實踐課,它要求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積極學習和探究資訊技術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資訊意識和健康、負責任的資訊技術應用習慣。根據《綱要》要求,教師應加化學生使用資訊技術支援各種學習和解決各類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下面結合資訊技術課的特點,談一談自己的反思心得。

一、備課:(提前一週備課,重在備意圖,每個教案一定要有教後反思記錄)

1、備課參考資料:課程標準、指導意見、教案參考、教師用書、教材、活動手冊,大家園丁以及網絡等資源

2、備教材:必須確定教學目標,知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點和內容含量適合1課時

3、備學生:瞭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分析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容易掌握的,這樣的知識點就只需要點到爲止,否則需要詳細的介紹和指導練習。

4、備教學方法:講授、任務驅動、參觀、演示、練習、課堂討論、複習等方法。

5、任務的描述和問題的語句描述要具體明確

6、一節課要有一個設計的亮點

7、三維教學目標,迴歸日常生活世界,過程性評價的設計,強調合作與交流(分組)

8、先了解大致要講什麼(粗的一個思路流程),然後細化下去(詳細的教案),然後又迴歸到流程忘記教案。

二、上課

1、知識的講解和技能的演示,要簡單清晰

2、抓住重點知識,不要面面具到,注意一堂課的知識量不可以太多

3、過程要完整,條理清晰,生動的引入(情景匯入),新知識點各環節,小結。

4、目標原則:(告之原則)讓學生知道每節課掌握哪些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學習目標要具體,要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

5、主體原則:(學生全體、全程參與,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去發現和思考)教師的主導作用絕不表現在滿堂講,而是指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要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一堂課的講課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教師的有效指導。比如10分鐘講解,10分鐘練習,其它時間自由練習。

6、反饋原則:(及時檢查,可以督促學生學習)過程性評價。即在每節課的每層次的教學中,必須有教師的查,這種快速的反饋即可以把學生取得的進步變成有形的事實,使之受到鼓勵,嘗試成功的快樂;又可以及時發現學生中的問題,及時矯正,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益。

7、激勵原則:(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多鼓勵表揚的原則)表揚、鼓勵學生,激勵評價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能滿足學生自尊心的需求,自尊心是中學生最顯著的心理特徵之一。記住,你的一句評價可能開啓或關閉學生心靈的一扇窗戶,永遠記住: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沒有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有的失敗是失敗之母,成功纔是成功之母,這是青少年特有的心理髮展規律決定的。

8、語言要生動活潑、例子要學生感興趣,這樣課堂的氣氛自然會活躍起來。

三、反思

1、寫心得體會:實際的課堂教學很難完完全全地按備課計劃去進行,因此寫心得的形式總結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寶貴經驗教訓,可作下次備課的借鑑。這也是提高教師備課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每個教案後面應該包含教學反思。

教學注意事項

一、基本功:

1、教態:微笑、要走下講臺、目光緊視學生,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比如有學生睡覺、講話,要提醒);挺胸、自信、自然;不要緊張、放得開。

2、板書:要有設計,多餘的文字不要寫;課件也一樣,文字的表達一定要正確,沒有錯別字和多餘的文字,表達要清晰。

3、語言:要有激情、高昂、流暢;咬字要清晰,語速要慢、注意停頓,不能太平淡象背書一樣;重點的部分要用強調的語氣。

4、操作演示:一定要具體到介面上,而不是簡單的文字介紹,讓人看了就明白,操作提示的東西也應該在介面上說清楚;文字的表達一定要讓人清晰。

5、軟件使用熟練,有沒有廣播要注意。

二、一些想法:

1、語言不能生硬,要注意口語化,講授法要生動,使抽象的概念用一些實際例子具體話、形象化,注意上下文的銜接。如下邊的概念很難理解,一定要用具體的例子形象化。也可以用圖片和表格等圖示對比的形式讓學生明白概念。

使用方法,有幫助檔案的也要說明他的使用方法。

2、首頁上放一些提示:小組分組的方法(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熟悉(介紹)欄目的使用方法;展示學習目標;也可以放任務的情景(用於創設情景)

3、先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垃圾師生間的距離。圍繞一個主題,透過一系列問題或者任務(同一個例子或線路),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任務活動要獨立又要有串聯的關係,最後要昇華情感,點化。

4、任務或者知識點,分成三大模組左右,這樣可以保證在一節課內完成任務;每個任務要相互獨立,一個完成了之後在做下一個任務(做到條理清晰);任務中要包含提示或注意、閱讀材料或拓展任務(針對學優生設計)

5、任務要給學生適當的引導,任務下發後,要提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練習探究討論等,練習後叫學生上來演示,學生評價,老師根據情況點評或演示,梳理知識點,使學生建構的知識系統化。

6、優秀的作品展示或提前完成的學生演示;不好的作品也可以展示,要指出缺點,不會做的也可以叫上來,讓別的學生指出錯誤的地方。

7、幫助:可有可無,若有,設定一些簡潔有效的提示性幫助。

8、小結:教師課堂小結,可以讓學生講,給提示。同時設定一些練習題,並根據情況做點評。

9、自我評價:教師知道學生評價。

10、課後拓展。

11、教學網站做好後要測試功能:連結正確、圖片是不是正確顯示。文字性的東西:語句描述要清楚,無錯別字和病句。

1、匯入:演示、問題、故事、遊戲、視頻、音樂等,5分鐘以內使學生有興趣熱情學習。

2、課型的把握:新授課、複習課、練習課。

3、理論知識點:圖示法、表格法、對比法、遊戲法,生活中的例子結合等等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語言要生動。

4、小組合作:2-4個人相臨原則,叫組員上來連線,其他組員說理由,其他小組評價。同質分組,異質分組。

5、評價:多表揚鼓勵,經常有過程性評價,結束時有評價(自評),形成多元評價。

6、體現新課程理念:學生的需求、教師的有效引導、評價策略的體現、落實指導意見、資訊素養的落實。

7、課堂是最重要的,語言組織能力,學生要緊張、有序、高效。

8、常寫反思或隨筆。

9、探究時間長短要把握,做的時候不要講,別頻繁的控制。

10、把握必修課的深度,根據指導意見。

11、學情分析、預期目標的達成,學習任務單、教學引導問題的設計(問題、目的、重點/難點/關鍵點)

12、“頭腦風暴”是“英特爾未來教育”一種重要的學習研討方式,它充分的讓每一個成員暢所欲言。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大量的有關資訊,集所有成員的智慧於一體,而且充分調動了每一個成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鍊了每一個成員的發散性思維。

13、透過理性建構與親身體驗相結合的過程。

14、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新課程的理念。

15、新課程體現三個特點:高中資訊技術課程的設計體現如下三個特點:第一,資訊技術應用能力與人文素養培養相融合的課程目標;第二,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的課程內容;第三,有利於所有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課程結構形式。透過以上這些,可以使學生在一節課中很快領會所學的知識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