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教學反思700字(精選11篇)

學問君 人氣:1.22W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學反思700字(精選1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教學反思700字(精選11篇)

小學教學反思1

《荷花》這篇課文主要透過讓學生反覆朗讀來感受作者對荷花的感情,從體味優美的語言中來感受荷花的美,來感悟對荷花的喜愛之情。

在上課之初,我先以猜謎語來匯入,這樣做事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透過多媒體展示荷花的圖片,讓學生自己欣賞,激發學生對荷花的喜愛。在學生情感調動起來以後,我先範讀課文,讓學生注意老師的朗讀語氣及停頓。然後,我再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指導學生理清課文記敘的順序:聞荷花——看荷花——變荷花(想到的)。

課後我仔細回顧了這節課的過程,學生之所以能夠很快走進文字把自己的收穫展示出來,在這幾點上做得比較好。

1、豐富的想象必須以鮮明的表象爲前提。我在“看荷花”一節的教學上花較多的精力,是爲了讓學生對荷花的美有所感知,從而在他們的腦海裏留下鮮明的表象。這樣,才能運用這些表象展開想象,創造出新的形象。

2、豐富的想象還必須以深切的感受爲基礎。鮮明的表象爲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還不能張開想象的翅膀。只有學生對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給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鮮明的表象在強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躍起來,升騰起來。所以,在學生學習“看荷花”時我採用老師範讀學生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這樣學生真正走進課文,瞭解課文。最後在“贊荷花”上下功夫,用讚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豐富的想象聯繫起來。這樣引導學生想象,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因爲朗讀能把內部感受轉化爲外部語言,是把學生引入情境,激起他們感情的共鳴,過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所以,只有在學生充分了解了課文內容後,纔會把自己的情感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不足之處在於,我在引導學生方面還要不斷加強,而且還出現很多細節問題,如把過多的時間花在第二自然段(看荷花)上,不斷地糾纏在這個問題上。今後在類似的教學中,要注意這個問題。該簡潔的環節就簡潔,該具體的就具體。

小學教學反思2

在網上學習了一些課堂評價方式,才發現許多經常被我使用的評價方式原來是存在問題的,小學教學評估反思。

在英語課堂上,對於中低年級的小朋友我經常會採用競賽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各個小組在競賽活動中十分活躍,各組組員爭先恐後的舉手發言。我會給獲勝的小組加上一顆星,得到的小組就發出一陣歡呼聲。而失敗的小組則垂頭喪氣。活動結束時,獲勝的小組興奮不已,而失敗的小組則很喪氣,提不起精神來,學習積極性也下降了。

在競賽過程中,我有時會輪番向各組提問,回答正確的小組可以得分,當我提問到第一組的時候,有許多學生舉手了,一些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也勇敢的舉起了手,我就讓他來回答,可是他卻說出了一個錯誤的答案,按小組競賽規則,他們組就不能得分了。這時,同組的其他同學就可能會去指責他,教學反思《小學教學評估反思》。“都怪你,本來我們組可以得分的。”這樣,就很嚴重的打擊了該生學習的積極性了。

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在網上找到了可行性的方法,就是在競賽規則里加入一條,競賽時小組成員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不可相互指責或埋怨,否則該組就會被減去一定的分值。

在課堂上,只要學生說對了,我就帶領全班學生拍手齊說:“one,two,good!”一節課下來,就會有很多次這樣的形式。其實這樣的評價方式實際上是把教師的評價強制性的變成學生之間的評價,拍手說的學生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評價語也是教師規定的,而不是學生的真實感受。這種形式主義色彩極濃的評價方式不僅會干擾學生的積極思維,而且顯得機械、呆板,還忽略了評價的內容。

近些年來,廣大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評價方面做了大量的嘗試,其中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敗的困惑。需要我們不斷實踐和不斷改進。

小學教學反思3

執教《找次品》一節課時,在匯入環節,我用孩子們最常見的事物——“口香糖”引入課題,既與本課內容相關,又能提高孩子們的興趣,從而引出“次品”。

在探索新知環節中,我讓孩子從易到難,從3瓶口香糖中找出一瓶次品,然後爲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設定了一個環節:讓電腦大屏滾動起來,最後停在哪個數字上,就從那個數字的口香糖中找出一瓶次品,最後電腦停在了19683瓶上,學生的興趣陡然升高。此時老師告訴孩子們,像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利用“化繁爲簡”的數學思想來解決類似問題,作爲老師,不僅要對學生“授以魚”,更要“授以漁”,讓學生學會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接着從6瓶、9瓶口香糖中找出一瓶次品,其中在從9瓶口香糖中找次品時,我設計了一個小組合作的活動,旨在讓孩子自己在動手的過程中發現找次品的規律,發現規律後再從27瓶、81瓶、243瓶、729瓶、2187瓶、6561瓶、19683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當學生髮現從19683瓶口香糖中至少9次就能找出一瓶次品時,孩子們的情緒立即達到了高潮,也加深了對新知的理解。接着我設計的是讓學生髮現問題:當待測物品數不是3的倍數時又該如何找次品?引導學生得出當待測物品數平均分成3份後餘一瓶或餘兩瓶時如何放就不影響我們用天平找次品,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上,旨在讓學生養成勤動腦、細觀察的好習慣。最後,我設計的是讓學生口述出找次品的最優化策略,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總結表達能力。

在接下來的練習環節中,透過孩子們感興趣的闖關模式,練習由易到難,讓孩子們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在練習中得到昇華。

執教過這一節課後,感到存在的不足是:

1、學情把握不準,準備不充分。在小組合作時,學生對待測物品分份數時,不大膽,導致老師提示過於明顯。

2、對教學時間把握不好。

小學教學反思4

《套圈遊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七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對100以內數進位加法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學習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教學重點是掌握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作到以下幾點:

一、利用遊戲情境匯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抽分遊戲”很感興趣,親自參與,引發學生對數的注意,爲估算打下了基礎。在課堂中,由於巧合,男生的運氣很好,每次抽到的分數都很高,這樣,學生很自然的運用“比較”這一方法,估出了男生的分數可能高。教師順勢指導,也可以用整十數來估計。學生的思維處於非常活躍的狀態,學習效果較好,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積極引導,對比發現,探討交流。

新課改的數學計算課堂提倡算法多樣化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學生積極思考,運用“口算”和“筆算”兩種方法進行計算,特別是豎式計算,學生列出了三種:分式列、整體列、接着列。我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客觀的選擇,尋找到最準確、最合理的豎式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主動發現、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三、與生活經驗相聯繫,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計算的作用是爲了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特別是購物的時候。所以,設定了爲媽媽作參謀的環節。引導學生主動的解決問題,並利用多種搭配方法練習連加計算。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活躍,便於學生間的交流。

以上三點是在教完這節課後感覺成功之處,同時,我認真反思,總結經驗教訓,發現還存在着一些不足:1、情境的創設有些零散,整體性不強,應該讓各個環節處於一個完整的大情景中,可以利用六一兒童節這一情景,“準備節目——爲小明準備禮物”,這樣,與學生的生活更近,興趣更高。2、對於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還應當加強培養,對於學生讀題的能力也應當加強訓練,尤其是圖表。

小學教學反思5

一、教師必須重視課前匯入工作,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成爲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所有的感活動起來,每個學生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只是在於老師如何開啓,如何去引導他們去、去發現、去感受事物,而不是由教師直接板書課題,範讀課文,這種舊的課前引導,只會讓學生產生依賴的情緒,讓學生習慣於教師的“落入”,而不是主動去想課文寫的是什麼。激情是導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動力,是構成學習動機最活躍的成份,爲了能有效地誘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教師必須重視課前匯入工作,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鼓勵學生大膽去觀察、去發現。

若要低年級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首先要從他們感興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使學生對該事物產生興趣,讓學生產生觀察的慾望,教師加以引導,明解目的,而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雜亂無章地去觀察。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大多都是自問自答,沒有讓學生用心地去想,去觀察,使學生的思想處於懶惰狀態。從一年級起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更有利於日後習作能力的提高,教育學家斯賓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教師要熱情鼓勵學生大膽去觀察、去發現。 比尾巴教後感_比尾巴教學反思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要學生願意去想,自主去想,因此想象力是依縛在自主探究上的,教師是放開手,讓學生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讓學生自由地去想,大膽地去探究,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是教師的課堂,教師教,學生聽,這種學習方式被人稱爲“靜聽”課程,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處於被動的“靜聽”狀態,幾乎沒有活動的餘地和自己的經驗,而成爲課程和教材的“奴隸”。新課標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新課標要求教師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敢想、敢說,愛想、愛說。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小學教學反思6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小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年級越高課堂學習積極性反而不高。反思積極的教學行爲,如何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真正的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讓微笑貫穿課堂

每一節課,我都精神飽滿地走到講臺前,微笑着大聲向學生們問好,無形中祥學生傳達了這樣一個資訊:我今天心情很好,我喜歡見到同學們。學生們也會微笑着向我問好,有了良好的開始,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在課堂上,並不是每個學生都那麼認真聽講,有些學生可能會開小差,爲此,我通常會一邊講課,一邊觀察,針對新課提出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重新回到課堂中來。

二、引導學生養成好習慣

好習慣使人受益終生,會使孩子生活得更好、更加精彩、更成功;而壞習慣會使孩子終身受害,甚至可能會讓成功變成失敗。從心理學角度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處進學生人格全面、和諧發展。上課時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學生上課鈴聲響後,學生一邊唱歌,一邊擺弄文具,沒有做好上課前的準備,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學生提出了要求,我注意讓學生們養成做事有條理,要有美的言行。這樣,學生們的好習慣無形中就養成了。

三、用科學的方法賞識學生

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單位裏,校領導每天見到你就說:“你的工作怎麼做成這樣?你怎麼這麼笨?”我想這一整天你都會因爲這句話而影響工作,久而久之,你的工作熱情會大打折扣,更別說做出嬌人的成績了。學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所以,教師要多鼓勵和讚美學生。值得注意的是,表揚學生時也要有技巧,讚美方式要多樣化,這樣會提高讚美對學生的激勵作用。過度的讚美,不切實際的讚美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的情緒、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小學教學反思7

一、初讀課文題目時,我問孩子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孩子們的回答似乎不令我滿意,接下來我問孩子們,如果是“我們的第八小學”應該怎樣讀?

生1:“應該用自豪的語氣讀。”

生2:“應該用讚美的語氣。”……

(看來教學中當遇到孩子不清楚的問題時,教師能及時地調換與孩子的生活相近的問題,這樣會非常方便孩子理解,課文上所描述的一所民族小學,與孩子的生活距離遠,文中作者孩子所要表達的情感孩子更是難以自悟,教師架設了一個與孩子生活貼近的橋樑,那麼這個難度便不攻自破了。)

二、教學中我接着描述,民族小學與我們第八小學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你能在課文中找出不同的地方嗎?並且我給孩子們例舉了課文在第一自然段中描述的一個不同,孩子們就在自己的默讀中尋找其它不同了,讀過後我們交流的時候歸納出兩所學校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多民族,二是周邊環境的不同。這樣孩子零碎的思考就更有整體性。三年級的教學的關鍵就是對課文整體的把握,怎樣把這一教學重點細化到自己的平時教學中,值得我深入思考。

三、我問,這所民族小學與我們古寨小學這樣的不同,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這所學校你會選擇哪個詞?孩子們回答出了:與衆不同的學校、特殊的學校、美麗的學校、有趣的學校等。這其中有很多詞語都是我在備課中不曾想到的,比如:與衆不同,我驚佩孩子的領悟力。

四、教學快結束時,我讓孩子找課文中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生1問:這個學校的學生是各民族的孩子,那麼他們來到學校怎麼交流呢?

生2問:各個民族之間住得很遠,那些小學生去民族小學不是很遠嗎?

(以上兩個問題表現出:孩子是以孩子的角度在提問,他們站的角度是如果我是一名民族小學的學生我會遇到什麼疑惑,提出的問題自然也是教師所不曾想到的。)

小學教學反思8

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是《我們的民族小學》。課文描寫了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剛開學,放慢速度,讓孩子們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收心工作之後,第一節課檢查預習,學生讀了課文後,思考:“課文中描寫的民族小學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希望孩子們的回答積極向上的,預設“我覺得這所學校很美麗。”“我覺得這所學校裏的同學很快樂。”……但現實和願望總是有距離的,與我的想法有些背道而馳。

郭翰聰站起來說:“我感覺那所學校有點古老。”他說得雖然有點偏。接下來,朱銘熙站起來回答:“我覺得那個學校很差的。”我一愣,再請一個學生,他說的話讓我一驚:“老師,那個學校很窮。”……不行,這樣任由他們說下去,我會被他們牽着鼻子轉,越轉越遠,還能回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嗎?我略一思索,換了一種問法:“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你們一定能發現這所民族小學是很吸引人的,看看這所民族小學好在哪兒呢?”──這下,學生們的思路沒有像脫繮的野馬了,他們說出了這樣的感受:“民族小學的學生的服裝很鮮豔。”“那裏有很多美麗的植物,有絨球花和太陽花,還有鳳尾竹。”“那麼多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學習,他們上課很專心。”

不同的問法,不同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不能跟着教案,適時調整教學設計。這關係到教學目標能否達成,關係到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課堂是可以預設的,同時,課堂也是生成的靈動的多變的。許多時候,老師做不到先知先覺,學生也不可能亦步亦趨,時時處於被掌控中。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問題,問得精問得巧,即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廣度,又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度。教師得隨機應變,靈活變通,不妨換一種問法,想辦法引導學生進入有效學習狀態,去感受去體驗課堂學習的充實與快樂。

小學教學反思9

美術活動:我的小學是主題《走近小學》中的一個教學內容。活動中主要是要讓幼兒瞭解小學的特點,知道小學與幼兒園的區別,同時能畫出我的小學,喜歡自己即將長入的小學,對小學的生活充滿嚮往。爲了讓幼兒更加了解小學校園的不同,我們還組織幼兒進行了參觀小學的一個活動,讓幼兒更加形象地瞭解的小學。那麼在美術活動中畫一畫小學,對幼兒來說應該是比較簡單了。

由於幼兒參觀過小學,所以在活動一開始我就和全體小朋友一起利用照片的形式回顧了小學,透過各種提問,讓幼兒知道小學的佈局,知道小學裏有哪些教室與幼兒園有哪些區別。本次的美術活動是讓幼兒自己創作,所以在活動中我沒有示範畫,簡單的談話引題後我就拿出了美工紙,讓幼兒自由作畫。可是在幼兒作畫的同時我卻發現,有大部分的幼兒在繪畫過程中完全沒有自己的想象與創作,而是一味的模仿美工紙旁邊的示範畫,看着示範畫一模一樣的畫下來,完全沒有達到本次活動的目標“畫畫自己即將升入的小學”。只有少數幾個幼兒,能對照自己參觀過的小學進行創作畫。

我想孩子出現這樣現象的原因有:個別幼兒對於畫畫不感興趣,不知道如何下手去畫;有的孩子可能是爲了完全任務,我照着樣子畫畫算是完成了。美術活動就是爲了提高孩子的繪畫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與創作能力。所以在今後的美術活動中,我們要改善這樣的現象,我想在美術活動中,如果有美工紙的,我們就可以在活動中,要求孩子把旁邊的示範畫給折起來,這樣孩子就看不到示範畫,就能自己創作畫了。同時在活動結束之後,我們也可以取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來進行幼兒作品的展示與評價,師幼共同來說一說哪些小朋友的畫畫的好,同時也可對於那些認真在繪畫的小朋友給予一些獎勵,哪怕就是一顆小小的五角星,也是老師對於他的認可,最後還可以在教室裏的作品展示牆中展示那些畫的好的作品,讓家長與幼兒共同欣賞。

小學教學反思10

本節課選自浙科班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

水、空氣、岩石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質。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就認識了水和空氣的特性。本課將帶領學生進入岩石的世界。岩石和水、空氣等物質不同,它有自己的特點。本課將啓發學生對岩石已有的認識以及觀察、分類方面的已有經驗。讓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和描述各種岩石的特點,透過自選標準給岩石分類,認識岩石的基本屬性,以及岩石是多種多樣的。

本節課主要有兩個活動:

一、觀察、描述岩石。

二、給岩石分類。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較充足,時間緊湊,教學內容間的邏輯性強,但是整體的教材安排比較難以創新,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貫穿於整節課之中,是我着重思考的問題。

本節課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具體如下:

1、匯入雖有趣,但還不夠深入。

浮石的匯入,與學生的元認知發生了衝突,很好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得整個課堂充滿了趣味性。但是,卻不免有些讓人產生疑問:“這節課是要上浮力嗎?”匯入能夠起到激發學生的興趣,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匯入將學生的思緒拉去了與本課內容完全不同的地方,那或許就是畫蛇添足了。

2、匯入部分使用的浮石片段和後面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岩石展示,有些重複的地方。

教材中學生使用的岩石是自己從各地找回來的,而本節課由於是公開課,因此我選擇了提前準備好岩石,因此,如何讓學生意識到地球上的所有角落幾乎都有岩石的存在,特別是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其實也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岩石,再結合課堂快結束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對於岩石還有哪些疑惑的地方,可以讓學生非常直接地意識到:即使是身邊非常常見的“石頭”,其實也有許多可以研究的地方,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但是如此一來,的確有點略顯重複。

小學教學反思11

翻開十一冊教材的第一頁,熟悉的畫面再一次呈現於眼前,第五年教這冊教材,感覺是那麼親切。但轉念一想,眼前的這羣孩子和教材的接觸可是第一次啊,還是來不得半點馬虎哦!於是,我像拿到新書一樣開始研究我即將要上的第一堂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對課堂進行真正的反思之前,我還想羅嗦幾句,是關於學習習慣的。學生從一年級到現在,習慣已經學了不少,我知道,真正的習慣是需要長時間的提點、培養才能逐漸養成的,絕不是靠一堂課就能促成。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學生從一年級到現在已經養成了正確朗讀課文,正確書寫漢字,查閱工具書,邊讀書邊做記號等習慣,每一項習慣的養成都讓學生有了一次次的提升,這也許就是習慣的魅力吧。

本冊教材中需要學生養成的兩個習慣分別是:不懂就問、勤於蒐集資料。這是前十冊習慣的繼續和延伸。

一、關於“不懂就問”

“好問”是獲取知識的途徑之一,可是很多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礙於面子或是性格內向經常把問題藏於心裏,不善於把問題提出來。課堂上,我讓學生討論:遇到問題不懂裝懂會造成什麼後果?學生馬上就領悟到:不懂裝懂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學習知識的機會。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或是學習中都要善於提問,不懂就問。讓自己成爲一個好問的人,在不斷產生的問題中豐富自己的知識。

二、關於“勤於蒐集資料”

蒐集資料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隨着學習任務的增多,僅靠書本上的一點知識是滿足不了學習的需要的。孩子們需要在課外透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去獲取知識。在這個習慣的養成中,注意掌握蒐集資料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文中的插圖向學生展示了多種蒐集資料的方法,這些好方法期待孩子們都能學會,這不僅有利於現在的學習,也有利於將來的不斷學習。

走出教室,兩個習慣的培養便延伸爲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不斷督促。也期待孩子們在生活與學習中養成更多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