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高中課堂教學反思例文三篇

學問君 人氣:2.85W

篇一:高中課堂教學反思

高中課堂教學反思例文三篇

高中新課程改革在我省試點實施已經四年了,我所帶的第二屆參加課改的學生也已畢業,對課改,我感受頗深。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都在發生着前所未有的變化。這諸多“新的色彩”使得我們當今的高中語文課堂逐漸“活”了起來。然而,我們在這些“活”的試驗課堂氣氛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一、初中教學與高中教學脫節,教師卻仍追求高中課堂的達標和活躍。

新課程的改革是由初中開始試點實施的,應該說初中的課程改革確實減輕了學生的學生負擔,學生只需課堂認真聽講,考前看看課本就能考出高分,不必額外地多做練習,課堂課外都很輕鬆。老師在課堂上也不講太難的東西,只把表層的知識交給學生就行了。可是在這樣的學習要求下,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不懂得怎樣自己學習,不懂得怎樣自己將已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形成自己的東西,只等着老師來推,老師說“該做筆記了”便記兩筆,老師不說就不記。而且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連知識的基本體系都沒有形成,而高中的許多知識又是必須建立在這些基本體系之上的,於是我們的高中教學便成了空中樓閣。比如幾乎所有學生都不懂得什麼是“名詞”、“動詞”、“形容詞”等,更不用說句子成分了,可是沒有這些知識就無法貫徹文言文的諸如活用、句式等基礎知識,而要講清這些相關語法知識,語文課堂又必然會變得比較沉悶,這又違反了新課改的精神,於是我們的許多老師就只好避重就輕,拋開這些枯燥的語法,轉而注重文言文故事情節的介紹與文章結構特點的把握,遇上語法現象或直接告訴學生或由學生自己去看參考書。這樣的文言文教學豈不失了其本質,與現代散文、小說的教學有何二致?

我以爲,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教什麼文章就應該像什麼文章。各種文體都有其獨有的特徵,我們在教時也應保有文章本身的問題和內容特徵,如果我們把無論什麼文體的文章都按照一種文體來上,那就失去了教學本身的意義和價值。我們應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每堂課的教學方法和情境,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課改,製造虛的達標和活躍。

二、單純追求課堂氣氛而忽視語文雙基知識

自從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 “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積極發言”、“教師講的多還是少”成了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重要參照標準。而爲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清、沉悶的場面,一些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挖空心思、花樣百出,穿插了諸如遊戲、表演、笑話等衆多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結果,一堂課下來,課堂氣氛肯定是沒有什麼好說的,學生們在一節課中始終處於興奮狀態,熱熱鬧鬧,聽課者也倍感輕鬆。可是我們仔細反思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這節課學生讀了幾遍書?有沒有置疑問難?掌握了哪些基本的語文知識?發展了哪些語文能力?語文素養是否有所提高?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個維度是否協調體現?總之,感覺這樣的課型,學生只是浮在水面上,沒有潛下水去探寶,以保證我們的基本生存所需,活潑之餘,實感雙基浮躁。因此,我們現在的高中新課程改革不僅要從表面看課堂是否活躍,還要關注每個學生在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教師及時抓住了學生課堂中的哪些閃光點,這些活躍氣氛的活動是否有益於學生在求知的生涯中具有可持續發展性。誠然,活潑的課堂氣氛不可缺少,但這並不是我們教學的唯一選擇和最終目標,我們應透過創設一些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樂於探究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成爲真正的學習主人,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求真務實,務實求真,真中求活,活中求實,而不能從“北極”走向“南極”。

三、學生失去了傳統意義而言“讀書”“讀”的權利。

本者,根也,用以吸收養分長成軀幹枝葉。“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它是學習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培養和提高學生讀、聽、說、寫的能力,它同樣離不開“讀”這個根。讀、聽是語言的吸收和理解;說、寫是語言的表達和運用。讀中包括朗讀,朗讀實際上含有聽和說,葉聖陶先生解釋得極爲透 闢,“聽,也是讀,是用耳朵讀;說,也是寫,是用嘴寫”。沒有吸收和理解,就談不上表達和運用,學生只有透過讀,學習了人家是如何運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的,纔有可能自己去駕馭語言,表情達意。大凡文章寫得好的人,都有相當濃厚的“讀”的基礎。可見讀、聽、說、寫這四項中,領頭的一項是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在力量和時間上不能“四分天下”,首要的是要培好“讀”這個根。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可枝榮。非讀無以廣識,有知纔會有能,能力的發展依賴於知識的掌握。而“讀” 本身就是一種緊張的智力活動,它可以發展學生觀察、想象、思維等能力。透過閱讀激發起來的思維,猶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成長,取得收成。有些學生連課文也不願“接觸”,卻“陶醉”於老師那津津樂道的講演,其結果語文成績總是上不去;也有不少學生,雖然在語文課上面對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說和支離破碎的提問而昏昏欲睡,但他們重視自我閱讀,語文成績卻也很是不錯。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捨本與固本的不同結果。由此可見,“讀”是高中語文教學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們以“讀”爲本,再相應地輔以“講”、“問”等方法,就能把語文課真正上成在教師引導下“教會學生學習”的課。

四、片面強調個性而忽視及時引導

實行高中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教學理念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行爲要以人爲本,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把課堂時間返還給學生,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強調得尤爲重要。是的,每個人的知識背景、生活經歷、處境與心境的差異,必然會導致對同一問題的看法與體驗不盡相同,這是尊重學生的表現。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不少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獨特的體驗,對學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揚,不敢帶有半點否定之詞,惟恐招來“扼殺學生創造性思維”、“不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或“不以學生爲主體”的“罪名”。例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任其學生高談闊論,經常可以聽到學生說“我認爲”,“我不同意”“我反對”等詞語,經常可以聽到來自學生的各種見解。課堂教學氣氛異常活躍,思路開啟了,各種不同見解層出不窮,教師往往用“很好”等比較概括的詞語總結學生的見解。一節課下來,幾乎全是學生在說,教師呢,只是在不停地說“好”“很好”“不錯”等類似的誇讚之詞,對於學生回答中出現的明顯錯誤也沒有及時及中肯地糾正,而有些教師竟將之視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我們一貫提倡“給學生創設敢於發表個人見解的氛圍”、“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可這並不代表教師對學生只能褒揚,而全然不顧其獨到見解與獨特體驗是否科學、合乎情理。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反思。在學生的發言過程中,教師有沒有起到提升學生的學習層次的作用?我們的課堂是否應該有學生自己的時間,讓學生在潛心閱讀中不斷感悟,而並非僅僅在別人的感悟中感悟呢?在學生髮表不同見解的同時,是否應該考慮一下學生的價值取向呢?

以學生爲主體並不等於教師的指導和引領作用“缺席”,當發現一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失偏差或者體會不夠深入時,教師應適時指點迷津、有效引導,充分發揮一個導演的角色。教師在學生回答後應適時地加以引導,既充分肯定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勇氣,又要啓發學生進一步有效思考。

綜上所述,我認爲針對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已經存在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做一些主觀的努力,比如:

1、以教材爲“本”。教材是教學之本,是基礎,只有把教材學懂了,學會了,纔可能談得上拓展、提升。

2、難度要降低。學習是一個信心培養的過程,如果把學生都搞蒙了,信心失去了,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做一些學情調查,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時地做一些策略上的.調整。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抓住了培養學習習慣,就是教給了學生會學習的方法。

4、重視第一思維點。第一思維點要強調,要提醒,要啓發,要比較,要訓練學生自己去找,要留出時間讓學生的頭腦掀起風暴,教師千萬不要替代學生做學生該做的事情。

5、不斷地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鼓勵學生,只有學生有了可以學好的信心,教學活動纔可能得到學生積極的呼應。

怎樣在高中新課程改革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語文教學行爲和教學風格,遠離功利,遠離浮躁,平心靜氣,求真務實,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必備的心理品質,我相信,一路走下去,總會走出一片藍藍的天。

篇二:高中課堂教學反思

從教十一年了,對自己所從事的語文教學,還確實沒有比較系統得地做過反思。藉着這個機會,我將這些年的語文教學的點滴,做一個梳理。我相信,這將對我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起到促進和引導作用。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試題的人文特徵越來越突出,對學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相應地做出改變。我發現在我的課堂教學行爲中,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忽略了學生自己的感悟動手能力

“語文”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

語文是基礎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學科,學好語文會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遠非如此。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表達能力,其中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長時間地在字、詞、句中轉悠,我們學生的表達能力會有怎樣的提高呢?

經過反思,我認爲只有語文的基礎夯實了,纔有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語文教學亦然。所以,針對班級中後等學生較多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人文性過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將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經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過於解答試題時能展現出一種從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並不是講什麼考什麼,試題內容和教學內容的直接聯繫表現得最不明顯,很大程度上體現着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大量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中學語文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而現在高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於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甚至可以說學生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更不會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文學作品,而現在社會讀書風氣也不樂觀,學生接觸的東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的缺少也是導致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鑑於此種情況,對於語文的學習,我認爲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當然,語文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課僅有45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老師作爲引導者應該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爲,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爲上升到理論高度。教師要把課堂45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篇三:高中課堂教學反思

自從課改以來,老師們用以學生爲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新理念大膽地對高中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課堂較多地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下面我從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角度,談談我對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

一、課堂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是以聽說能力爲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內的一種綜合能力。這種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高中生在入學之前已具有初步的聽說能力。而高中階段對口語交際教學就是要在學生已有的聽說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包括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態度和良好的語言習慣。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培養途徑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如,閱讀教學中的討論、交流,作文教學中的評議、修改)有意識地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二是在口語交際課上引導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三是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鍊口語交際的能力。四要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簡潔流暢。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簡單地說,就是求是求佳意識。這種意識表現爲好奇性、想象性、敢於冒險、敢於向困難和權威挑戰等心理傾向。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例如:教學《錦瑟》學生對詩歌的主題有很多的理解,教師應給予表揚和鼓勵。我認爲,創新能力首先是基於個體的能力和品質。個人的獨特見解、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非常重要。《語文課程標準》也體現了對個人的獨特見解、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的重視,"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因此,教師要讚賞學生獨特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要有自己的見解,透過讀課文相關部分,展開想象嘗試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化做各自喜歡的表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有着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在腦海裏在生成作品形象,進而有新的創造。

(三)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現代社會發展的最重要標誌之一就是資訊量劇增、資訊傳遞速度快捷、資訊傳播途徑多樣化。資訊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和傳播媒體的飛速發展,要求每位合格公民都要具備蒐集、整理、運用資訊的能力。現代課堂教學要適應資訊化社會的新變化,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各種資訊源,拓展視野,獲得選擇、判斷資訊的技能。

1.課前蒐集處理資訊

"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訊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學習閱讀。"課不僅僅侷限於課堂上的40分鐘,還應從生活出發,把生活和課堂很好地聯繫起來。這就需要課前作一些準備,從書籍、電腦等媒體中搜集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訊。在準確認識和理解資訊的基礎上,正確地處理、運用資訊,並重視資訊的表達形式和表現結果。

2、課中運用網上資訊

《語文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語文教學可以以計算機爲"中介工具",透過多媒體資訊技術引導學生進行抽象的語言文字與聽覺、視覺、動覺等形象語言的相互轉換,把語文與音樂、美術、圖畫、社會、自然、數學等結合起來,實現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發揮各學科的綜合效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課堂教學改革主要特徵:

(一)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

我認爲, 建立民主、平等、對話的師生關係是創設民主、平等、和諧課堂環境的前提。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請學生合作表演,學生也可以請教師合作朗讀課文;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也可以對教師進行評價。教師應該虛心地接受學生提出的正確意見。(如:教師朗讀時個別字的讀音不夠準確也是客觀存在的。)

(二)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從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看,其情意色彩滲透於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與競爭。同學之間透過提供幫助而滿足了自己影響別人的需要,同時又透過互相關心而滿足了歸屬的需要。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技能。當學生們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時,他們學到的就會更多,學得也就更加愉快。合作學習把生生互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並作爲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種十分重要的互動方式加以科學利用。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中尚待進一步開發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些教師儘可能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

(三)課堂上的評價方式多樣化

新課程要求改變過去以教師爲主的單一評價方式,學生由被動接受評價到主動參與評價。課堂上的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教師評價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次成功與進步的評價,能使學生獲得對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和情感。教師在評價時要善於抓住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語言表達或合作意識和技巧等方面的優點加以表揚,受表揚的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老師的真誠,受到鼓舞而信心百倍,更加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時也爲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

2、學生互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應該是評價的主人。課堂上教師應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並教會學生如何互相評價。

3、自我評價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只要我們給他們表現的機會,他們就會最大可能地展示自我,並逐步走向成熟。

課堂上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做到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相結合。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爲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爲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

三、課堂教學改革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體現學科課程的特點。注意課堂氣氛的把握。

2、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注重實效性。個別教師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還未輪流發言完就草草收兵。合作學習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因此,教師不僅要爲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更重要的是給予時間上充足的保障,避免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注重課堂效果與秩序。

3、課堂上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活動要有一定的比例。有些教師課堂上過多地讓學生活動,最終導致課堂處於失控狀態。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應符合學生學習特點。()教師應抓住學生學習中有困惑的地方,設計出相應的問題情境以啓發學生思維,並參與協商、鼓勵和監控學生的交流和討論過程,但不是包辦代替,不是控制學生討論的結果。

4、課堂上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新課程強調學生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這也意味着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表面上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此時,學生雖然表演得不很理想,但教師也應該對學生的探索精神給予鼓勵,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5、課堂上學生展示課前預習學習成果的時間要適當控制。學生展示課前預習學習成果必須爲本課學習任務服務。多數教師安排展示課前預習學習成果的時間偏長,反而影響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總之,課堂教學改革是整體課改的關鍵。因此,我們在進行課改的同時,更多地應當關注課堂教學的改革。但我們也決不能以固定的思維去看待它,而是要在前人成功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發展。初中課堂教學反思高效課堂教學反思優秀課堂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