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活動總結>

有關感恩教育活動總結合集七篇

學問君 人氣:1.55W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怎麼寫纔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恩教育活動總結7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感恩教育活動總結合集七篇

感恩教育活動總結 篇1

參加今天慶六一暨“沐浴書香,心懷感恩”的讀書教育活動展示,感慨很多。可以說沒有一個比我的感受更爲真切和特殊。因爲,十二年前,我以建校之初十二位教師之一的身份與高橋小學結緣,隨後,我們每年與不斷充實的老師和學生們一起成長,教人求真,學做真人。幾年後,我又榮幸地成爲高橋小學的一名學生家長,直到去年女兒小學畢業。作爲老師,我由衷地感謝多年來給予學校很多理解和支援的一撥又一撥的學生家長;作爲家長,看到女兒在學校引領、教師感召、同伴影響下的變化和成長,我又無比的敬佩這羣耕耘三尺講臺、心繫孩子終生健康成長和發展,滿懷熱誠、富有愛心又充滿着教育智慧的老師們。作爲分管領導,我又爲涌現像倪柏根校長這樣敬業執着、追求卓越、以學校發展爲己任的蕭山區名校長、爲有高橋這樣積極探索學校發展固本強基之策,十幾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從而形成學校特色,成就學校品牌的知名小學而感到欣慰。

文源,以書慧心;道源,以德潤身。是的,這座落在學校之畔的文源橋和道源路,以其飽含中國傳統文化因子的'命名給了高橋人無限的遐想和有益的啓示。學校就地取材,以“文源”書香爲載體,讓學生在人生的奠基階段,就與經典爲伍,與好書相伴,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讓學生課內得法,課外得益;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無論是詞斟句酌還是泛泛而覽,皆有所得。初步地內化儒釋道等中華優秀傳統多元文化的要義,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長期浸潤薰染中,外化爲良好道德、豐富學識和文明行爲,實現了“道源”之宏旨,成就了具有學校鮮明特色的文源書香品牌。透過校園讀書節、圖書漂流、“經典誦讀”活動、“小小藏書家”、“書香班級”、“書香博客”、“書香家庭”的評選推進書香校園營建。今天又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或演講、或辯論,或歌詠、或誦讀,或文萃、或影像,全面展示了學校“沐浴書香,心懷感恩”讀書教育活動的階段性成果,使我們彷彿聆聽到“春筍拔節”(班級博客名)的聲音,欣賞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班級博客名)”的嬌容。一卷卷濃縮了先賢思想、道德、行爲、規範的經典,就像在孩子心中播下的一粒粒真善美的種子,堆存在生命的深處,慢慢地發酵、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想,今天這裏表彰的五十佳文源愛心小使者和第二屆文源書香家庭,正像盛開在這一片沃土上的奇葩,搖曳生姿,一個個莘莘學子正在老師和家長的牽引下情趣盎然地走向“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理想彼岸。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走向未來的基石;閱讀,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的閱讀史實質上是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當今社會,因受閱讀影響而引起的文化斷層已經成爲中華民族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建設書香校園,進而帶動書香家庭和學習型社區建設,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形成,是我們學校更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區學習型家庭、區示範家長學校、區紅領巾圖書角、書香班級、教師人文大講堂等就都是由我們教育局與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新局、區婦聯、團區委、區圖書館、新華書店等機關和部門聯合組織的。因爲我們知道,只有讓全民族都閱讀起來,才能較好的提高民族素質,提升民族精神境界,同時也才能爲孩子人生成長儘可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滋養,爲孩子構建一個最環保、最理想的文化生態。

讓我們行動起來,願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捧起經典,與知識爲友,與大師爲友,與真理爲友,用最靜心的閱讀,來充實自己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實現專業和生命的雙重成長。

讓我們行動起來,願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坐擁一壁藏書,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蟲魚,大至立身處世,小至人情物理;開展親子閱讀,一起分享,其樂融融。

讓我們行動起來,願每一所學校都能廣泛開展營造書香校園活動,讓蘊涵着寬容、慈悲、感恩、合作、自律、執着、信心和愛的書籍,將他們人生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

最後,希望兩首關於閱讀的短詩讓我們懂得珍惜兩件禮物:書和書香飄溢的家庭,一首是《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

感恩教育活動總結 篇2

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在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趙李橋鎮小學以活動爲載體,透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從感受最深的身邊人、身邊事開始,學會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給我們生命,感激父母養育了我們;學會感激老師,感激老師爲我們導航,感激老師培育我們。從感激父母老師開始,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再引導學會感激他人,感激社會,感激一切爲自己的健康成長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

我們在感恩教育月活動中,透過感恩卡製作比賽、紅領巾專題廣播、主題班會、專題黑板報、感恩體驗日記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更深入地瞭解父母的艱辛和對自己的一片愛心,激發廣大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他們在活動中表示:生活在世上,我們應該感激的東西確實很多,我們應該感激生我養我的父母、感激我們的國家、感激社會、感激學校、感激家人,我們更應該感激老師,教給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修養,甚至我們還要感激苦難逆境,是它們教會我們堅強。感謝曾幫助過我的人,他們用暖暖的心燈讓我發現生命是如此豐厚而富有;感謝肯接受我幫助的'人,他們用淡淡的柔弱讓我可以把這份良善續延。感恩教育月活動後,同學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人常懷感恩之心,便會更加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於我們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爲他們的存在,我們纔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悅。常懷感恩之心,便會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爲最大的快樂,便能對落難或者絕處求生的人們愛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報。常懷感恩之心,對別人對環境就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賞。

他們在活動中表示:生活在世上,我們應該感激的東西確實很多,我們應該感激生我養我的父母、感激我們的國家、感激社會、感激學校、感激家人,我們更應該感激老師,教給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修養,甚至我們還要感激苦難逆境,是它們教會我們堅強。感謝曾幫助過我的人,他們用暖暖的心燈讓我發現生命是如此豐厚而富有;感謝肯接受我幫助的人,他們用淡淡的柔弱讓我可以把這份良善續延。感恩教育月活動後,同學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人常懷感恩之心,便會更加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於我們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爲他們的存在,我們纔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悅。常懷感恩之心,便會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爲最大的快樂,便能對落難或者絕處求生的人們愛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報。常懷感恩之心,對別人對環境就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賞。

感恩教育活動總結 篇3

說到感恩,我們最先要感激的是自己的父母!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他還會去愛誰?“羔羊跪乳”、“烏鴉反哺”,連動物都知道要感恩,更何況我們是人!世界上的父母是最偉大、最辛苦、最無私的。

學校下發通知後,我召開班委會,制定了“寸草心——感恩父母”活動方案,並精心組織開展了系列教育活動。活動的具體目標是:

1、讓學生了解關愛父母、學會孝敬的具體內涵,懂得這種品德是青少年的重要思想素質。瞭解父母爲自己付出的艱辛,懂得感激和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自己的職責,學會結合日常實際生活,爲關愛和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養關愛和孝敬父母的感情,激發崇尚關愛、尊敬長輩的精神,保持“爲父母長輩盡一份心”的良好行爲習慣,不講不尊敬父母的話,不做讓父母長輩煩惱的事。

3、弘揚民族的傳統美德,學會如何愛自己的父母,進而實現愛的傳遞,把愛父母、愛家庭的感情擴大到愛他人、愛社會、愛祖國的崇高境界,最終達到道德的昇華。

具體開展了以下活動:

一、讓學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從“岳母刺字”、“孟母三遷”、《背影》等故事或文章中體驗感恩,讓學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聯繫實際,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引導學生關心父母、熱愛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學生從小有一顆感恩的心。

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瞭解他們對父母的瞭解程度,並對數據進行統計。問題有:

(1)爸爸、媽媽每天早上幾點出門?晚上幾點回家?

(2)他們回家後,還要爲你做些什麼?

(3)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狀況嗎?

(4)你會厭煩父母的說教,甚至恨父母嗎?

(5)你的父母文化層次低或社會地位低,你會看不起父母嗎?

(6)你能爲父母分擔憂愁嗎?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

(7)你會爲父母做家務活嗎?

(8)你知道你的父母最喜歡的東西嗎?

(9)你知道爸爸媽媽對你的希望是什麼嗎?

另外,讓學生蒐集部分自己及家長的照片及成長經歷中的一些感恩事件。讓學生利用週末收集生活中父母愛自己的點點滴滴,可以是照片,可以是小事件,可以是父母送自己的小禮物等。然後蒐集部分學生及家長的照片及成長經歷中的一些感恩事件在班級中進行展覽、交流。

二、關心父母、熱愛父母、用自己的行動去感謝父母

1、說感恩的話:當長輩下班回家或幹完家務要說“您辛苦了”,當長輩爲自己輔導功課,做飯或做其他的.事要說“謝謝”,當家裏來了客人或路上遇到長輩要說“您好”,平時做到不與長輩頂嘴,等等。

2、真情回放,親情面對面:觀察父母一日工作和生活;回想父母曾經爲自己做過的最感動的一件事;想一想自己與父母間發生的矛盾或最不愉快的一件事情;傾聽父母的煩惱,列出父母的煩惱清單……

3、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操勞和養育,感受父母的辛苦和自己生活的幸福,懂得關心體貼父母,孝敬父母,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經過認真評比,選出最感人的事例或片段,徵得學生本人同意後,在班級宣讀。有些學生文章寫得很感人,如:“那兩個蘋果散發着誘人的香味,我拿起一個就狼吞虎嚥地吃起來。真甜,我覺得沒有比這更好吃的蘋果了。一個蘋果快吃完了,我才發現您還沒有吃,我忙把另一個蘋果遞給你,說:“爸爸,您也吃一個吧。”您卻說:“我不渴,你快吃吧。”“不渴?天這麼熱,您連早飯都沒有吃,怎麼能不渴呢?”當時,您的衣衫都溼透了,滿頭大汗,嘴脣乾得起了皮,看到這情景,我在也吃不下去了,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4、感恩體驗活動:與父母談一次心,交流思想感情,對父母說一句體貼或感激的話,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爲父母某一方面的煩惱開出“快樂處方”,幫助父母排憂解難;堅持開展家庭行孝活動,例如吃飯吃菜要禮讓,先長輩後自己;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每週幫忙打掃衛生、洗衣服、做飯洗碗;爲父母做一件侍奉性的事,如給父母洗一次腳,或捶一次背、揉一次肩;堅持爲爸、媽等長輩製作生日卡、節日卡,製作節日禮物等。

5、感悟及愛的傳遞:學生在自己的日記上寫下自己的感受,利用作文課,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寫信,在利用班會課交流活動後的體驗,相互借鑑學習,對好的做法予以表揚,營造學會關愛、孝敬父母的氛圍。交流中學生被真情打動了。書信中一句句摯愛深情的話語在筆尖流過;一幕幕往日真情的畫面閃過腦海;一顆顆感恩的心在孩子們的心海翻騰……此時此刻的他們似乎可以看見父母欣慰的笑容。一位女生寫到:“我一路走來,經歷風雨,不管失敗還是成功,您總是循循善誘。媽媽,我怎能離開您?我們家並不富裕,爲了養活一家老小,您總是帶病幹活。春天,您辛勤播種培育幼苗;夏天,您躬腰割麥,汗流浹背;秋天,您採摘蔬菜果實,不顧舊傷;冬天天冷了,白天忙着搭建蔬菜大棚,晚上,還要飛針走線,給我們織毛衣。媽媽啊媽媽,您何時才能心疼一下自己?”

三、開展了“寸草心——感恩父母”主題班會

第13周開展班會,活動主題是:感恩父母,珍愛生活。

兩名同學朗誦《感恩父母的愛》:“是您將我帶到人間/教會我在成長中如何走過溝溝坎坎/是您領我認識世界/天寒地凍時將我雙手放入懷中溫暖/您用愛心穿引的線…

感恩教育活動總結 篇4

根據縣教育局指示精神,結合我校感恩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和學生實際,在活動中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和知行統一的原則,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家長的付出,同學的幫助和社會的關愛,學會對別人爲自己的付出要感恩,懂得回報他人。培養學生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責任感,讓學生知道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

一、透過感恩教育,一是使學生“知恩”。讓學生明白,在這個社會裏,愛從來都是雙向的,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享受父母、老師、朋友、學校和社會的恩惠。讓學生懂得在正視個人價值的同時,還應顧及他人的利益。培養學生與人爲善、樂於助人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二是使學生學會“感恩”。要讓學生明白,胸懷感恩之心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最起碼的修養;三是使學生善於“施恩”。讓學生擁有熱情、寬容的心態和不圖名利的崇高精神,真心誠意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二、感恩的四個主題是:

(1)感激父母養育恩;

(2)感謝老師培育情;

(3)感恩社會關愛情;

(4)感激同學幫助情。

三、學校非常重視這次感恩教育活動,並按着方案要求,搞了以下感恩教育活動:

(一)是舉辦一次以“感恩”爲專題的班會。

(二)是算一筆感恩帳。各班要充分發揮師生的創造性,精心策劃,利用主題班會,讓學生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講出對父母、師長、親友的愛。透過算時間帳、金錢帳、感情帳,引導學生算一算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辛勤養育之恩、老師的細心教導之情、親友的'無私幫助之誼。

(三)是辦一期以“感恩”爲主題的手抄報。讓學生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對親情的眷戀。

(四)是做一次感恩作業。結合本班學生特長精心設計“感恩作業”。如:每週回家幫家長洗一次碗、幫父母做一次清潔衛生、爲長輩倒一杯水等。

四、透過這次活動發現,好人好事多了;拾金不昧的多了;學生跟老師、家長的關係更加密切了;在學校的表現更加突出了;在家更知道疼愛父母了;自理的能力更強了;學習更加努力了;報效祖國的心更迫切了。

五、今後我校立足都要以“感恩”爲主題對學生進行感謝老師,感謝父母,感謝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的教育,並讓他們把受教育後的體會,發表在小報上、黑板上或用我校校園廣播進行播放。學校經常利用班隊會、國旗下講話、各種節日等主題陣地進行感恩教育。結合各種捐款活動,開展意義深遠的感恩教育活動,讓學生知道扶危濟困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學生懂得從小就要繼承和發揚這些美德,特別是當別人有困難時,要勇於伸出雙手去幫助,讓點滴愛心匯聚成愛的洪流。最終把感恩教育活動由學校、家庭延伸到勞動人民和大自然之中去。

感恩教育活動總結 篇5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祖先爲我們留下的教誨。人要懂得感恩,感激給你生命的父母,感激教育過你的師長,感激曾經幫助過你的人。真正有修養的人,懂得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不懂得爲別人的難處考慮的人是自私的,沒有一個人能離開別人的.關心和幫助而成功。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看世界,你纔會真正幸福。爲深化學校德育工作,加強傳統美德教育,突出德育特色,按照嶗山區區教體局的要求,我校在5月份,開展了以“勵志感恩”爲主題的感恩教育活動。現總結如下:

在活動月中,我校認真開展了以下活動:舉行了以感恩、勵志爲主題的升旗儀式;以班級爲單位,召開了以感恩、勵志爲主題的班會;學唱了配以手語的歌曲《感恩的心》;學校邀請專家做了一場“勵志、感恩”報告會隨之組織學生開展了以感恩、勵志爲主題的徵文比賽;以班級爲單位,製作一期以感恩、勵志爲主題的宣傳板報;學生幫助父母做一次家務;學生給父母寫一封信;活動中共學校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公益勞動。

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已積累了較多的感恩實踐,僅僅是參與活動,是否能使學生的感恩行爲更長久呢?他律的行爲轉化爲自律的行爲必須經過行爲主體的反覆實踐和反覆思考,所以要求各班舉行徵文比賽,給家長的一封信、並將比賽中涌現的好文章推薦參加學校的徵文大賽。無論是班級層面還是學校層面,語文老師個個投入,爲本次大賽擷選出優秀文章。共選出優秀徵文28篇、優秀信件20篇。四個優秀班會班級、四個感恩教育活動優秀組織獎。更爲重要的是,語文教師在班級層面的徵文輔導中,深化、引導了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感悟到感恩思想的美和力量,爲感恩教育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我們學校對此次活動高度重視,學校把感恩教育的內容和要求體現在日常教學中,納入思想品德課、歷史課教學範疇。透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識恩、知恩、感恩、報恩的人文教育。加大了宣傳力度,創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學校透過校園廣播、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將感恩教育宣傳到每位教師和學生。學校德育處爲促進活動的開展,

透過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使學生懂得了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家長的付出,社會的關愛,學會了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同時,把感恩之情化爲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並付之與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培養學生關心他人、服務社會、忠於祖國的高尚品質。

感恩教育活動總結 篇6

爲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11月“感恩節”來臨之際,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學全力營造“感恩”文化,深入開展了以感恩爲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 演講比賽提認識。學校利用國旗下講話,向全體少先隊員發出“心懷感恩,立志成才”的倡議,教育隊員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同時,舉行了“學會感恩,與愛同行”演講比賽,透過演講比賽,隊員們知道了什麼是感恩,怎樣去感恩。

感恩父母獻孝心。

隊員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完成如下作業:送父母一句溫馨的祝願;自己動手製做簡單的感恩卡片;給父母捶捶背、搓搓手、洗洗腳;給父母講一個開心的故事等等。

感恩學校見行動。

組織學生開展感恩學校系列教育活動:向老師道一句溫馨的話,感謝老師的培育之恩;對幫助過自己的同學說一聲感謝的話語,感謝同學的幫助之恩;做一個“節糧惜糧感恩心卡”,感謝餐廳的`叔叔阿姨們每天用愛心爲自己烹製着美味的營養大餐……將自己的感恩之情體現在日常的一舉一動中。

感恩教育活動總結 篇7

爲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在母親節到來之際,xx小學開展了以“濃情五月天,感恩在行動”爲主題的“四個一”系列教育活動,總結如下:

一是親手製做一份親情檔案——給母親一驚喜。各班開展一次以感恩母親的爲主題的主題班會,跟學生算算親情賬——父母拉扯我們長大成人,要花多少錢,操多少心,流多少淚?數數父母情——父母記得我們的生日、興趣、愛好……,有誰記得父母的生日、興趣、愛好?向長輩打聽一下母親的生日,觀察並記錄母親的興趣、愛好,瞭解母親的最大心願,把它們寫在本子裏,製作一份親情檔案,找適當時機給母親以回報,給母親一個驚喜。

二是真誠向母親道一聲感謝——給母親一溫馨。教育孩子在母親節這天,真誠地向母親道一聲感謝:感謝母親多年來的養育之恩,並送上節日的祝福;把自己在學校裏學唱的感恩母親的歌曲,唱給母親聽聽,唱出自己發自肺腑的感激之情;爲母親奉上一份親手製作的禮物,把多年來埋藏在心底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給母親送上一份節日的溫馨。

三是寫一篇感恩母親的徵文——給母親一慰藉。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在我們成長中,母愛是無私的、真摯的.,母愛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蒐集幾個自己和母親間的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或家庭生活的一個個小片段……訴說父母養育之恩,寫出來講給老師、同學聽聽,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讓母親感受到自己長大懂事了,給母親一份慰藉。

四是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給母親一舒心。雙休日到父母上班的地方,參加勞動,體驗勞動的艱辛;在家主動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給父母捶捶背,洗洗腳,拖拖地,幫父母疊疊被,刷刷碗……聊表孝心,減輕父母的負擔;化感恩爲行動,發奮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報答母恩,用實際行動踐行感恩,給父母一份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