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婚戀心理>

身爲女人請搞清楚這三點

學問君 人氣:3.01W

你想有一個好男人陪伴着嗎?那麼你需要清楚這三點!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身爲女人請搞清楚這三點,相信能帶給大家啓發。

身爲女人請搞清楚這三點

  

甄別且遠離"選另一半"時的陷阱

別急,在我們選擇結婚對象時,總有一些陷阱需要閃避。

陷阱一:"我的父母和親戚朋友都對Ta印象超好。"

一個被羨慕的愛人,一段被祝福的愛情,是每個人都求之不得的。可是,在另一方面,我們又會不由自主地神往一段違背社會主流價值觀、無法被周圍人所認同的激情之愛。

在經典電影《羅馬假日》中,女神赫本飾演的公主和派克飾演的落魄記者,就發生了這樣的愛情。身份、地位、教育、成長環境都有着天壤之別,甚至最初的接觸都是記者的別有用心。但經由這段愛情,公主獲得了心理層面的飛速成長--從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傀儡,到真正有了獨立意識,開始探索、理解和尊重自我。

而這也是每個剛剛發現家庭、社會期待和自我訴求之間存在着矛盾的人,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們要適時地"叛逆"一下,才能看到自己的真實需要。

父母對你未來另一半的期待,往往隱藏着他們自身某些情結的投射。如果一位母親對女兒說"你要嫁個有本事的男人,不要學我,和一個窩囊廢過了一輩子",女兒在擇偶時就會不自覺地以母親的眼光去做出選擇,力圖尋找到一位"讓母親滿意的女婿",而不是一位"讓自己滿意的丈夫"。她也許會找個事業成功、野心勃勃的丈夫,母親對此非常欣慰。但當蜜月期過去,開始相互磨合時,她發現丈夫難以溝通,缺乏基本的溫情,還很大男子主義,而她真正喜歡的其實是溫和謙遜的男人。

單親家庭的孩子日後在情場上可能遭遇更多波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在潛意識中總是想要透過自己的親密關係,來補足父母感情上的缺憾,讓父母滿意,卻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社會對你未來另一半的期待,也包含着諸多限制性的刻板印象。閨蜜之間一聊起愛情,肯定少不了類似的悄悄話:

如果一個男人真心對你好,即使口袋裏只剩下10塊錢,也會把9塊錢花到你身上。

他不接電話,不秒回資訊,就是不夠在乎你啊。

太優秀的男人容易被聊騷,久而久之都是不可靠的,不如找個經濟適用男來的實惠。

當你嚴格按照這些觀念來塑造自己的感情生活,你會發現理想的愛人只能是外貌、能力平庸,性格溫和,比較肯付出忍讓,也願意滿足你"秒回資訊"要求的那一類人。

如果這恰好是讓你怦然心動的類型,當然皆大歡喜,但如果你只是不假思索地接收了這個極其"正確"的愛人形象,並且偏執地只願意接納這類人,那麼親密關係中就埋下了危機。

那些被衆人所看好的愛人和愛情,也有很大概率是美好的。前提是你要清楚,你對愛情的`訴求是否真的和家庭、社會一致,而不是一味委屈、妥協和將就。

陷阱二:"我必須要找個和前任完全不同的人。"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矯枉過正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我們期待透過徹底的改變,而避免遭受相同的創傷。

我閨蜜瑤瑤的初戀,可謂轟轟烈烈,當初她男友在她宿舍底下,將蠟燭圍成心形的樣子,在燭光中彈着吉他,唱着情歌,對她表白。

之後,兩個人牽手看海、放煙火、逃課約會、四處窮遊,將青春揮灑得淋漓盡致。

可惜,不到一年,男友自行車後座就坐上了別的女生,傷心欲絕的瑤瑤花費了將近兩年,才勉強從失戀中走了出來。

之後,她決定遠離與初戀男友相似的浪漫不羈型男生,轉而選擇沉穩可靠的另一半。第二任男友是個沒有多少情趣的IT男,因爲工作原因也很少能夠接觸到異性,對此她感到無比安全。但很快這段感情就味同嚼蠟,沉悶到難以忍受,此時又出現了一個像初戀一樣"有趣"的追求者,讓她陷入了兩難之地。

徹底的改變很難實現,絕大多數受過創傷的人,都像鐘擺一樣在兩極搖擺着。在極力避免與某種特定類型的人建立關係的同時,其實也限制了自己。同時,如果焦點放在"我不要再愛上這類人",也就意味着你把注意力再次放在了外部,而這個過程中耗費掉的精力,本來可以用來好好研究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怎樣的愛人和親密關係。

還有一種看似相反,內核卻一致的觀念,即"我一定要找個和Ta相似的人,來彌補當初的遺憾"。

《甄嬛傳》中的皇上,就永遠生活在他與純元皇后的世界中,不斷把純元皇后的形象投射到其它人身上,以填補痛失所愛的創傷。

沒有得到的,得而復失的,都是心頭的白月光,也就是我們潛意識層面裏的"未完成事件"。

在選擇愛人時,我們會下意識地找那些"似曾相識"的,像初戀情人、像曾經的暗戀對象,又或者像沒有給予過你足夠關愛的父親。和相似的人建立親密關係,我們就得以去重新回到那個"斷點",然後努力修復。

但是正如《甄嬛傳》的故事,投射只能收穫幻象,然後幻滅。對於被當做投射對象的人而言更加不公平,因爲他們需要承受與自己無關的壓力,比如"你怎麼和我前任一模一樣!"又或是"你還不如我前任呢!"

而創傷型的模式也可能一再重演,讓不少人懷疑自己"被拋棄""被小三""被冷戰",是不是命中註定的劫難。可是,你深陷強迫性重複的狀態中,以相似的心態對待不同的感情,並且要求對方扮演那個讓你無法釋懷的人,追求強烈的代入感,又怎麼可能不一次次地遇到相似的情境呢?

接納過去的缺憾,找回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和期待,是走出"輪迴"的唯一方式。

陷阱三:"Ta雖然不善於表達,卻會用實際行動愛我。"

這一類型的人,在含蓄的東方文化中比比皆是,很多人在擇偶時也傾向於找一個嘴巴不那麼能說,卻真心實意的實誠人。

Ta願意每週末去你家幫忙做飯做家務,你家人有什麼事情,他都義不容辭地衝在第一線;Ta每天給你買早餐,每個生日都送你價值不菲的禮物。

但問題是,Ta從來不說"我愛你"。所以長期相處下來,就不免會對Ta的感情表示懷疑:"你究竟是不善表達,還是對我根本沒有足夠的興趣?"你去質問Ta,Ta也很生氣:"我爲你做了那麼多,你還說我對你不夠好?"

看起來好像真的是你無理取鬧,可是總感覺有點不對勁?是的,行動或物質本身並確實不足以表達愛,除非有足夠的"懂"做基礎。

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爲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當對方只會以爲你做事或送禮物的方式表達愛,那Ta滿足更多的是你安全層次的需求,而愛、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都沒有被照顧到。

好友燕子的男朋友就是這樣一個人,沉默寡言,卻會在每個節日和紀念日買鮮花和巧克力、發紅包。燕子起初覺得踏實而幸福,漸漸便開始鬱悶--他好像只是按照某種標準化的流程,機械化地做着一切--固定的99朵紅玫瑰,心形盒子的費列羅巧克力,還有199元的微信紅包,每次都分毫不差,比她工資的數額還精準。

而當她想聊聊天,想"膩歪"一下時,他卻總是以"忙了一天好累""都不是小孩子了,還那麼肉麻做什麼""又沒什麼大事,有什麼好聊"等一系列的理由神閃避。不論是撒嬌還是吵架都得不到迴應,冷戰的次數倒是日益增多,燕子越發感到彼此一點也不瞭解。

健康長久的關係,不能沒有物質基礎和實際行動,但絕不能止步於此。在某些時候,"做事"甚至會成爲逃避"說話",不表達感情的藉口,這在親密關係中的危害不亞於冷暴力。精神層面的相知,順暢的溝通,比所謂"默默守護"的行動更重要。

所以,一個靠譜的愛人不能僅僅是木訥的實幹派,以形式化、標準化的"過生日送化妝品""過情人節送玫瑰"的方式來維繫關係。即使真的不善於用語言表達,也要在心靈層面有足夠的默契,願意真正地懂你,這樣關係才具有黏性。

TAGS: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