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作文>

讀陶行知教育故事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94W

陶行知教育文集》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分享有關讀陶行知教育故事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

讀陶行知教育故事讀後感

【讀陶行知教育故事讀後感一】

幾年前就看到這個故事,當今天在教師學習的校本培訓課程《有效上課》上看到這個故事,我的感受更深了。故事說的是:有一次,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應邀到某地做一次關於教育的報告。報告開始,只見他拎着一個口袋疾步走上臺,從口袋裏捉出一隻雞,然後在桌子上撒了一把米,接着將雞的頭使勁往桌子上按,可是雞就是不吃,一直在 叫,翅膀撲騰,雞爪狂抓······數分鐘後,他將雞放到地上,也撒了一把米,雞自由地走了一會兒後,開始悠閒地吃起米來。最後,他走到話筒前說了句“報告完畢”。全場愕然!

在人們驚異的眼光中,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諦,難道教育不是如此嗎?只有主動學習者,纔是真正的學習者,任何外在的強制力都是無用的。

是的,幾年前我也犯下了類似的錯誤,好在這幾年我已意識到。而現在我們有的老師還沒有意識到,仍然是一條道走到黑,結果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甚是可悲、可嘆!因爲他不學習,不瞭解孩子的生理、心裏特點。不學習新知,而憑自己的高壓政策去強逼孩子學習,膽小聽話的孩子因害怕老師而去好好學習,固然暫時取得一定的好成績。但他們的心理是不痛快的,是壓抑的,是感到累的,學習是被動的。而對於那些膽大的,個性張揚的孩子,高壓政策只能物極必反,他們始終成績不夠理想,而且厭惡學習,視學習爲極其痛苦的事。

說到這裏,有的人會說,你這樣說,那麼是不是我們對孩子的學習少關注一點,忙自己的事情,由他去。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現在獨生子女多,誰不想自己的子女憑着出色的成績,綜合能力強而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呢?因此大多數負責任的家長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他們不能看孩子有一點空閒的時間,一天到晚三句話不離學習倆字。孩子本來對學習挺感興趣的,但是長此以往,滿腦子都是家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他們一提到學習就反感,就厭惡。就像一個喜歡吃桃子的人,一天到晚讓他吃桃子,長此以往,他一看到桃子不是欣喜,而是反胃。這和我們學習是一樣的道理。

在我任教的上屆和這屆家長中,真有一些對孩子很負責任的家長,他們對孩子的那種愛,那種關心,爲了孩子犧牲了很多的精神真令人感動。他們的孩子在他們的關心下,有的確實成績很好,令人欣慰!但有的卻不盡如人意。有的家長很委屈,也很傷心,他們不明白爲什麼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孩子卻沒有取得優異的成績?是孩子智力不行,還是孩子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與其這樣,不如干脆放棄算了。我要說的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而致孩子成績不夠理想的家長來說,上述的家長是可敬的。孩子爲什麼對學習反感,成績落後。就其原因,主要是你們採用了強逼的態度,孩子不是主動地學習,而是被動的學習。這樣一來,孩子當然不會有出色的成績。

因此無論是作爲一名老師,還是一名家長,我們必須瞭解孩子,運用我們的智慧,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覺自願的學習,只有這樣,我們的付出纔有價值,纔有回報。親愛的同仁和家長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爲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自覺自願的學習,用我們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吧 !

【讀陶行知教育故事讀後感二】

身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讀了《陶行知教育故事》後,我收穫頗多。每一段故事都是精彩之呈,總能感到有一位慈祥的人在自己一生中對教育的感悟,對教育的奉獻。先生曾說過“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這樣的方法來對待“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論對我們從事教育的工作者來說,無疑是最明亮的指路明燈。陶先生的言傳身教不僅道出了:對祖國的未來,要從小培養,因材施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正確教學方法,讓我們懂得了如何學習和做人的道理。

“從四塊糖”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陶先生對教學的感悟深邃。老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爲本,寬容對待學生。但在學校教學工作中面對調皮的“小搗蛋們”,我們有些老師往往還是缺少耐心,心浮氣躁。當學生太調皮時,我們有些老師往往想到的是——用教師的權威來壓制學生,讓學生乖乖地聽從,不再惹事生非,但,有時總是事與願違。特別是望着個別學生不屑一顧的眼神,更容易使人一籌莫展。

“四塊糖”的故事,充分體現了陶先生豁達的心胸、真誠的態度、熾熱的情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學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對於這樣特殊的學生,他談到了解決的辦法:

(一)對於難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壞蛋,這個態度要端正,否則你主觀上咬定他是劣童則一切措施都錯,便越管越難。

(二)仔細觀察和分析學生難管的根本原因,在源頭上予以解決。

(三)對於體力充沛,無法發泄的,有時搗亂的學生,可因人制宜的採取一些靈活機動的教育方式。

(四)作爲教師,應該經常反省自己的教學方法或方式是否合乎學生的需要。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陶行知老先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終身學習,讓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做爲教師, 我們要與時俱進,不能只是教育學生死記書本知識,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好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懂得成才先成人的道理,爲人民共和國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讀陶行知教育故事讀後感三】

我最喜歡的一個名人,就是陶行知,他是一位務實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名言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反映了他獻身教育事業的偉大精神。

陶行知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生活比較艱難,他很懂事,小小年紀就能主動幫助媽媽做許多事情。中午媽媽給他一個紅薯吃,他總要再硬塞一半到媽媽嘴裏。他真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在現在的生活裏,許多獨生子女都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開張口,不知道報答父母。這些人和陶行知比一比,難道不感覺慚愧嗎?

等他再大一些時,父母送他去當地名師吳爾寬那裏讀書。他刻苦學習,不懂就問,知識面不斷擴大。作爲一名學生,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那種奮發向上的精神,迎難而上,勇攀科學高峯。

14歲那年,他寫下了“我是一箇中國人,要爲中國做出一些貢獻”的座右銘。這表明他有遠大的志向和偉大的`愛國精神。我們是炎黃子孫,無論我們走到哪裏,都要記住一句話:“我們的根在中國”。我們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將來在祖國各行各業創建一片輝煌。要實現美好理想,從小就要打好基礎,否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爲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就產生教育效果。

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調皮搗蛋,不盡人意的學生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細心,耐心和愛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該怎樣做才能做到藥到病除?我千萬遍地質問自己。後來,我靜下來仔細一想,終於悟出一個道理:從一開始我就沒有耐心,給予他的愛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會隨我所願,成爲一名好學生呢?我從來都沒有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總是盯着問題、缺點以及背後的苛求,改變,統統把缺點掃除,以便適應我的眼光,我的標準,我的高度。現在想實在是羞愧難當,但是,我已經有了期待的信心:愛的教育一定能夠使這一些粗糙的小草變成一棵香草,香氣怡人,芬芳撲鼻。

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一塊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礫中的金子,把“指責、批評、抱怨”,努力換成“啓發、賞識、激勵”,那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將是一片充滿生機、充滿真誠和愛意的美好天地。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當走進校門,看到這些天真爛漫的孩子,頓時感覺很放鬆,因爲他們對我來說就象顏料盒裏那五彩繽紛的顏色,象畫紙上那美麗的風景。我也因他們的精彩而精彩。記得在課堂中的一個有趣的事情讓我感動:“孫崇玉,你今天表現的特別好”。他擡起頭對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師,你的這個牙快掉下來了。”“不是呀,我的這個牙就長的這個樣,排列不夠整齊,有點亂。”“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後按上假的呀,我爺爺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樣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們年紀大了,我還很年輕,再說別人都說我這牙長的很可愛呀。”(不惑的樣子、搖頭)“我感覺……不好看!”嘿!這個小傢伙觀察能力還挺強,並且還很堅持自己的意見。我摸摸他的頭,忍不住笑了起來,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