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000字>

《飄》讀後感1000字範文

學問君 人氣:1.29W

《飄》這篇小說是瑪格麗特米切爾短暫的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說作品,以下是小編搜尋整理一篇《飄》讀後感1000字,歡迎大家閱讀!

《飄》讀後感1000字範文

飄讀後感1000字(一)

人生一世,好比草木一秋,常言道浮生若夢,似乎生活就是一出悲劇。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透過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糾葛,爲讀者詮釋了坎坷而又感人肺腑的人生路,也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情”字在人的一生中所佔有的地位有多重,在“愛”與“被愛”之中的選擇意味着什麼。

斯佳麗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讓人既想愛又想恨,她一味地追求着自己所謂的愛情,而忽略了那個值得託付一生的男子,就如同娜塔莎一樣沉浸在自己認爲的美好愛情中而神魂顛倒,失去常理。也許很多人認爲她是幼稚的、愚蠢的,但我欣賞她,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裏,斯佳麗不拘一格,突破傳統和道德的限制,是多麼驚世駭俗。她是值得瑞德付出真心去愛的人。在戰火連天的情況下,瑞德又執意去前線,媚蘭又將生產,斯佳麗在沒有任何依靠下,獨自一人帶着病婦和小孩衝出火光駛向塔爾蘭村莊。你無法想像一個貴族千金冒着的多大的生命危險做着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或許一個人面臨絕境時,他的內心可以強大至斯,超越生死。

和斯佳麗一樣,瑞德也是一個不願受世俗禮教限制的人,他的形象深入我的骨髓,直至內心。一開始,他是一個讓人討厭的形象完全是一個痞子,然而生死攸關時,他拋卻兒女情長,拋下他深愛的斯佳麗奔赴前線,他的男兒本色在那一刻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在他先前的言行中無一不流露出對國家民族的厭惡,但在危急時刻,他骨子裏的愛國激情催他去爲民族拼搏。難道說這不是一個魅力十足的主角嗎?

我認爲媚蘭是作爲一個好妻子的不二人選,她寬容大度、堅強、重視友情。她是多麼看中與斯佳麗之間的友誼,當她聽聞斯佳麗與自己丈夫有染,卻還是選擇相信斯佳麗,並幫助斯佳麗抵擋流言蜚語。和一個如此偉大的人成爲朋友,都將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爲她的愛能包容你的錯誤,成就你的美好。如此美好善良的心,一旦匯聚到一定力量,將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而我們的心靈又該怎樣無盡的寬廣?

讓我們“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仍然會發現生命的本質其實是歡樂,雖然人生的`結局不夠圓滿,但是我們還是從中體會到了幸福的滋味。斯佳麗沒有跟瑞德在一起,看似悲劇,但是斯佳麗並沒有絕望,而是堅信“明天會好起來,一切都將會過去”,這又何嘗不是希望?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在生活的路上走的不好,不是路太狹窄,而是我們的眼光太狹窄了,所以最後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

米切爾夫人在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敘述中塑造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並能引發你對人生,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人與世界的關係的深刻思考。從而使你更加明智的對待人和物,讓你對人生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人生或許是一場悲劇,但我們可以擺正心態,笑對人生。

飄讀後感1000字(二)

慢慢合上書本,腦海裏細細品味書中最後的場景,帶給我的感覺依舊是那麼堅定與執着我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讀《飄》了。

米切爾以南北戰爭中的南方社會爲背景,一號私家的三次婚姻爲主線,描寫了幾對青年的愛慕糾葛,米切爾以他女性的細膩,精確地把握了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成功的塑造了郝思嘉這一複雜的人物形象。小說的構思極富浪漫情調,人物和場景的描寫細膩生動,語言優美生動,對白個性化,使得整部作品極具魅力。

在《飄》中,我最鍾愛的人物是郝思嘉。

郝思嘉是位難得一見的女性,她聰明機智,慎重,有野心,又有遠見,可同時她又太不可思議,爲了農場可以與自己不愛的人結婚,可見她有多麼大的勇氣,又或者說戰爭是多麼的殘忍。

倔強的郝思嘉是美國戰後精神的象徵,面對被戰火毀掉的家園,她堅定不屈,毫不妥協;面對親人的死亡,她擦乾眼淚,努力振作;面對愛人的離去,她毫不氣妥,重頭再來,她愛土地,並向土地一樣承受苦難,飽含激情。

郝思嘉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再苦難中蛻變,在苦難中成長的過程,讓每一個讀者爲之震撼,爲之感動,但不會爲之流淚,只因爲郝思嘉的精神在鼓舞着我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堅強。

同時,郝思嘉還告訴我們:對於你所愛的事物,要勇敢的去追求,哪怕結果是失敗,也不能放棄對生活的希望,而要更加熱愛生活。

我一直在猜測米切爾爲什麼要把書名命名爲《飄》,或許是這部小說中的人物的生活太過動亂,又或許是幾段感情的虛無縹緲吧,總而言之,《飄》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說作品。

寫到這裏,我又想起了現在的中國。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經濟迅速發展,到現在我們這一代,有太多的富二代。父母親過於寵愛,孩子從小泡在蜜罐裏,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凡事依靠父母,都按照父母給鋪好的路一步一步走向未來,很難想象,假如有一天那我們的父母都不見了,那我們,那這個社會,將會是什麼樣子。

着名作家劉冬陽在他十四歲那年的暑假,不帶分文,獨自一人從江蘇南京直奔湖南老家。因爲此前他看過一篇報道,中外少年在一次夏令營的較量中,中國孩子垮了。他說:“我想證明中國孩子不全這樣!”

爲什麼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而中國不是?這不僅僅歸咎於兩國的教育方式,更歸咎與人們心中的信念,和所具有的精神。

美國精神有自強不信等,也許你會說,自強不息也是中國精神啊,但是,中國人民有百分之幾做到了真正自強不息?美國落實到行動上,中國只是說說而已。

中國不少想者,不少說客,只是做的還需堅強。

這就是中國人的弱點所在。如果中國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向郝思嘉那樣,那中國就不應該站在世界第二這個位置。

中國要與時俱進的不僅僅是科技,還有思想與精神。這纔是中國所缺乏的,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