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500字>

白鹿原讀後感1500字範文

學問君 人氣:1.03W

《白鹿原》的故事背景是在清末到解放那段動盪的歷史中,以陝西渭南那一帶的白鹿村爲故事發生地,細膩地反映了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白鹿原讀後感1500字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白鹿原讀後感1500字範文

白鹿原讀後感1500字一

讀《白鹿原》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痛並激動着。痛,是因爲在歷史前進的過程中,舊的東西在努力地自衛而與新東西抗爭所產生的一幕幕悲劇;激動,是看到了我們期盼的美好的事物在漸漸成形、漸漸壯大。我在看這本書時,腦海中產生的畫面是黑色的,只有當那個美好的人物白靈出現時才讓我看到一絲光亮。

《白鹿原》的故事發生在西安這座古代名城,具體地說,它寫的是西安其中一個小縣的一個平原的人事變遷。

在白鹿原上這種滄海桑田一樣的變遷涉及了兩代人。老一輩的是白嘉軒、鹿子霖、鹿三這些父輩的人物,而小的當然是他們的孩子們,如白孝文、白靈兄妹,鹿兆鵬、鹿兆海兩兄弟、黑娃等。我對此最大的感概就是“兩代人”這三個字,因爲他們不僅是年齡上的兩代人,思想上、生活經歷上確實也如此。

白鹿原上的滄桑鉅變源於中國的滄桑鉅變。在父輩的年輕時代,中國還屬於清朝統治下的國家,他們要交皇糧、允許有地主這種形式的存在、他們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他們對儒家是絕對尊崇的。而子輩處於年少輕狂時候正是中國最後一個朝代結束,新的統治形式產生、發展的時期。這種新的治國方式產生初期(國民黨統治——國共合作——合作分裂——共產黨佔統治地位)是這個故事主要的時間線索。在這種充滿濃郁的改革硝煙味的農村,新舊思想的強烈撞擊下,不少人成了其中的犧牲品。新時期改革的道路,不可避免的充滿坑坑窪窪,在現在處於特色社會主義生活下的我一味地被故事的劇情發展攆着走,像我最喜歡的其中一位重要人物之一——鹿兆鵬,一味地以爲共產黨的領導是絕對正確的、馬克思主義適合在中國實現。而實際上,在共產黨建黨初期,諸如在農村搞農協的做法在某一程度上說是錯誤。他們那種做法過於激進,如一開始領導人之一的黑娃就帶人去砸了村裏的祠堂,到此,我們也許很難聯想到,在後來經歷了親人生死、信仰改變、人生事業的成敗、榮譽的得失等一系列的大小事情後,黑娃會帶着新一任妻子回到家鄉在白嘉軒族長的接待下莊重地拜倒在祠堂裏的列祖列宗神位前。其實這裏也牽扯到老小兩輩人之間的思想碰撞與融合,白嘉軒作爲維護封建思想的長老級人物,而黑娃當年是對這種封建思想的反抗者。黑娃娶了田小娥爲妻,被拒絕在祠堂門外。這也許是導致黑娃反抗的原因之一,並且這件事本身就已經體現了它反抗的性質——追求婚姻自由。然後有了他作爲農協主任帶頭闖進祠堂砸毀鄉約碑文的事。農協以失敗收場後,黑娃在共產黨的軍隊裏當過保衛手,又當過劫匪,最好成了縣裏保衛團的一個營長——一個屬國民黨性質的職位。而白嘉軒則一直以智者的形象維護着祠堂文化,包括把被砸壞的鄉約碑文重新粘好。這兩代人也因此產生了新舊思潮的碰撞,黑娃反抗性質的思想最後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與舊的思想形成了一種交融。

再說說陸兆鵬,他一生都在追隨着維護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可以看到,鹿兆鵬給我們現代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很好的,但在他們那個時期卻不這樣。他作爲共產黨員這個身份不僅理所當然地遭到國民黨的緝捕,同時也一直爲村裏人所不喜。我們不能唾棄愚昧的農村人,事實上,我們根本不能怪他們。他們追求的是最基本的溫飽問題,而在與國民黨抗衡時期,共產黨初期的做法確實不盡如人意,出現過很多錯誤。連人外人的賢者朱先生都曾經迷惑,何況目不識丁的.莊稼人呢!其中,最讓我們痛惜的是,很多忠誠的共產黨員被不分青紅皁白地殺害了,兆鵬的妻子白靈就是其中之一。想說的是,儘管那個時期是這樣的灰暗,卻還是有很多兆鵬式的共產黨人在努力地擁護着黨,直到撥開烏雲見青天。

白鹿原讀後感1500字二

近日讀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文章氣勢宏大,人物多樣,個具特色。僅藉此文,簡抒一己之見,表個人之思。

說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軒是不得不提的。小說本就是源於現實,高於現實的讀物。白嘉軒的身上自然少不了神祕的色彩。七次娶妻,六次喪妻。從世俗中的怪人,各家恐懼嫁女之人,到一族之長,智取風水寶地,修祠堂,建私塾,立鄉約,懲惡習。他的腰桿總是挺的筆直,不管是面對對黑娃的處罰,還是面對大兒子的墮落,亦是與兒女白靈的關係斷絕……這筆直的腰桿是家族代代流傳的骨氣,是地地道道農村人的骨氣。

說了白嘉軒,自然要說他的對頭鹿子霖。按照原上的規矩,族長曆來由白姓擔任,這也就意味着在舊的時代鹿子霖與白嘉軒的差距。而鹿子霖的一生都活在名利的漩渦中,是不折不扣的誘惑的奴隸。他爲了爭奪原上的統治權,投靠外部勢力,建立保障所,擔任鄉約。爲了掩飾自己丑惡的行徑,不惜將大兒媳至於死地,爲了滿足復仇的慾望,惡施美人計使白孝文遭鞭笞之刑,淪爲乞丐,兔死狐悲假施仁義,毀了一個人,碎了一個家。世俗中的大起大落,名利的的枷鎖終將其壓垮,最後也不過一介瘋人,爲鄉里恥笑。

講了父代,不妨再提一下子代。陳忠實先生對晚輩命運的安排着爲精彩。如果說白孝文白孝義代表了傳統子弟,鹿兆鵬鹿兆海以及鹿兆謙則代表了新生的力量,激進的青年,破除舊社會的革命力量。其中孝文的命運安排尤爲跌宕起伏,從家族的繼承人墮落到街頭乞丐,曲意逢迎,出賣自己的兄弟,踩着別人的屍體往上爬,最後卻成爲革命的功臣,當上了光榮的縣長,極具諷刺意味。鹿兆海與白靈的命運糾葛讓人惋惜,白靈之死更是讓人扼腕。不得不說,整本書中白靈是最讓人喜愛的。她猶如一朵白蓮,處世俗之污泥而不染,卓卓獨立,高傲美麗,剛正不阿。而恰是這樣一朵白蓮,這樣一位對革命忠誠的戰士竟折煞在自己人的屠刀下。

全書最讓人敬重的人,當朱先生莫屬。他是白鹿原上的聖人,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制訂鄉約,犁除嬰粟,主持賑災,請纓抗日,撰寫地方誌。但他還是處處碰壁,步步失敗。刻着“鄉約”的石碑被農協會員砸碎,雖重新拼接起來,一道道裂痕也是永遠無法癒合;主持賑災,可扭轉不了餓殍遍野的局面;請纓抗日,被政府遣返回鄉;嘔心瀝血編撰的地方誌卻根本找不到讀者,只能作爲陪葬品和自己一起埋在地下。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後方敢對青天是朱先生的真實寫照。

靜而思之,《白鹿原》當之不愧是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話劇。人與社會之間相互激盪,相互作用,交錯纏結。而那些或許存在或許虛構的白鹿原人,那些白鹿原上發生的或許神祕或許真實的事兒,也隨着歷史的長河,融入高原的黃土中,散進漫漫黃沙裏,化成一曲高昂激越百折傳唱的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