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500字>

2020《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1500字(精選3篇)

學問君 人氣:1.06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0《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1500字(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2020《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1500字(精選3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1500字1

暑假期間,陪兒子去書店買書,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的題目,把既是媽媽,又是教師的我吸引住了,於是買回來讀了,書中有許多教育理念讓我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把自己的女兒婷婷培養得很出色。她把自己教育孩子的經驗寫在這本書裏,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並且書中描述了許多教育孩子的細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讓孩子輕鬆地學習。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的一系列做法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仔細想想,覺得很有道理,一個人如果特別討厭一件事,又怎麼能把一件事做好呢?所以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尹老師說:“學習爲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我們在教育理論中經常談到這句話,可是在實踐中並沒有真正做到,因此,我們要好好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如果用學習作爲懲罰孩子的手段,那麼孩子會更加討厭學習,所以我們要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對孩子心理的成長小心呵護。

讀了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對孩子心理成長的呵護,孩子經歷的每件事,遇到的每個困難,尹老師都會幫助孩子化解,比如,美術老師對孩子畫畫的評價,讓孩子體驗到了很大的失敗,是媽媽幫助孩子從新找到想象的翅膀,如果不是一個對心理學有着很深造詣的媽媽,我想是不會體會到的。同時作爲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在對待孩子的心理教育問題上也有很多困惑,這也更加的鞭策自己要多讀一些幼兒心理方面的書籍,遇到了問題就會有更多的辦法來解決,不僅要努力做一個睿智的家長,也要做一個睿智的老師。

三、關於閱讀的一些問題。

這本書的第二章幾乎全部是講早期閱讀的,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閱讀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這是我早就已經深知的,讓我感興趣的是想看看尹老師是怎樣指導孩子閱讀的。讀過之後,受益匪淺,發現自己居然在對待孩子閱讀方面有很多錯誤。比如,我要求孩子看書要認真,一字一句的讀,不可以一目十行,有時兒子看書翻得快一些,我都要批評他。而尹老師在書中嚴厲的指出,“一字一句讀的人是閱讀能力最低的人。”指出閱讀必須是一種半自動化的程度,才能被整體的把握和吸收,而一字一句地讀只會阻礙這種半自動化狀態的形成,所感知的閱讀材料是零散和不完善的。原來我犯了閱讀的另一大忌,看來得趕緊糾正,應該還來得及。還有,我不停的買書,但孩子卻看得很少。尹老師提及她的孩子閱讀的書籍大多是租來的,一來培養孩子勤儉的習慣,二來可以鍛鍊孩子閱讀的速度。確實,我家書架上有很多書其實沒有必要一定要買,用借或租的也可以,這樣還不會助長孩子鋪張浪費的壞習慣,還可以讓孩子學會懂得體諒大人掙錢的辛苦。

讀了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孩子不是爲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爲了‘童年’而活着。”是啊,不管家長也好,還是老師也好,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有着太多的功利性,而缺少對孩子的愛,所以我們的施教應該溶於對孩子濃濃的愛中。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1500字2

自從孩子呱呱墜地那天起,培養、教育孩子成了自己生活的重心。可連自己都是稀裏糊塗長大的我對教育孩子,有時真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好在有很多好的育兒書籍如同好朋友、好老師,可以隨時幫我解決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指導我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無疑是育兒經典書籍中最值得推薦的一本。這本書我在孩子2歲的時候曾經讀過,最近在老師的推薦下又重拾拜讀,書中把我們生活中的情景一一再現,用最樸實的`方法提煉出了最科學的教育理念,讓人感覺受益匪淺!

作者尹建莉在書中比喻到,每個孩子都一塊玉石,家長便是琢玉的工匠,最後能否得到一塊精美的作品,要求工匠不僅僅要付出勞動,還要運用智慧和耐心。由此我想到,幼兒園常常提到的教育理念,每個孩子都是一粒好種子,細想起來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也常常把每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形容成一張白紙,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應該賦予孩子線條、色彩,把握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幫孩子一起描繪他們美好的未來。但如何幫、怎麼幫才能幫的好、幫到點子上?是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常常遇到的困難。本書中提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心,但無痕,我個人覺得真的是總結的非常到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們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應該用平等的眼光去處理問題。我們用心觀察孩子,但家長不是權威,一定要避免責備、呵斥、埋怨,任何事力求和孩子平心靜氣的溝通、討論,在孩子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時候,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要試圖引導,讓他們自己去判斷什麼是更好的處理方法。或許會跌倒,或許會犯錯,可這不都是成長的中的必然嗎?相信孩子會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中,逐漸成長爲有主見、有判斷力、有責任感、勇於擔當的社會人!

書中用很大的篇幅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我想尹老師一定是在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深刻體會到了早期閱讀啓蒙在未來學習道路上的關鍵作用。兒子很小的時候我便開始讓他接觸些童書繪本,大師們五彩斑斕的童書開啓了他絢爛的閱讀生涯,把孩子領入了神祕而又深邃的書籍海洋,孩子在童書中吸收知識,尋找樂趣,快樂成長。書籍,潛移默化的成爲了我們的朋友,每天晚上的親子閱讀時間,成爲了我們必不可少的項目之一,慢慢的我發現孩子的詞彙量增加了,語言流暢了,很多成語居然可以恰到好處的正確運用了,作爲母親的我心中無比的欣慰。但是我也想對他說:孩子,成長的路很長,你剛剛蹣跚的邁出了一小步,以後的路想要走的堅實、穩健需要我們付出很多,但媽媽會一直在你左右,不斷的學習,爭取成爲你的良師益友!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孩子一出生電腦電視就常伴左右。我兒子也不例外,雖然沒有到了上癮的階段,但只要一有時間就想玩兒一會小遊戲,經常是到了睡覺時間還不想上牀休息,爲此我們也一直很困擾。看了書中作者對待孩子玩電腦遊戲的態度,我的心裏也釋然了很多。作者的觀點值得我們借鑑,電腦遊戲也只是遊戲,不是毒品,只是比我們小時候玩兒的遊戲更高科技更復雜些,孩子喜歡玩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我們要做的就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讓孩子自己慢慢意識到時間要合理利用,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還有很多,遊戲不是不能玩兒,是要在合適的時間玩兒,不要沉迷於遊戲荒廢了學業。決不可急躁的粗暴的干涉,那樣的後果只能是讓孩子對遊戲更加欲罷不能,往往起不到預想的效果。由此我又聯想到了作者提倡的教育最高境界:有心,但無痕。不否認每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是有心的,可無痕的教育卻不是每個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我們去認真思考並耐心去執行。

孩子6歲了,身上有很多令人欣慰的閃光點,也有好多需要改進的不足。我這個媽媽,很多時候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離好媽媽的標準還差的很多,當然更稱不上一個好的老師。但我和全天下的媽媽一樣,都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我相信有這樣一份愛心再加上耐心、細心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我們的孩子必定會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1500字3

自從榮升爲媽媽,看書的範圍大多被圈了起來,主要圍繞育兒方面學習。現在孩子快三歲了,懂得事情越來越多,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會說的詞語和句子也越來越豐富,開始了理論上的“三歲第一個叛逆期”。初爲人母,沒有經驗,如何引導孩子更好的發展她的語言、引導她的正確行爲、激發她的語言敏感期、應對各種哭鬧及不合理的要求,還有家庭中各種教育孩子存在的矛盾。都需要學習過來人的做法,他們有各種生活中的事例,更有強有力地理論支撐說明,比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第一本和第二本非常喜歡的說,可謂是百讀不厭,尹老師的例子說的那麼貼近生活,她的分析問題又是那麼“入木三分”透徹並讓讀者信服。

在寒假裏,《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第一本和第二本連續讀完,現在正在讀尹老師的第三本《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三本書給我很大的幫助和鼓勵,跟孩子相處的各種“不知所措”找到了很多解決方法。孩子馬上該入幼兒園,讀的第三本書更好涉及到孩子入園的各種準備和各種存在的問題。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路上學到了很多,同時對於對待學生也收穫很多。

做一個好媽媽,能讓孩子快樂地成長,是媽媽的幸福也是孩子的幸福。

做一個好老師,能讓學生快樂地成長,是老師的幸福也是學生的幸福。

要培養孩子有自信心,作爲老師和家長就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講到:她從女兒本子上找到一個錯誤,而這個錯誤是因爲女兒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後她假裝驚訝地說“這道題好像做對了,老師怎麼給打了錯號呢?“於是她招呼女兒,看看是她做錯了,還是老師判錯了。在這個過程中,母親既要裝糊塗又要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思維,女兒爲了搞清楚是自己錯了還是老師錯了,她也會認真地和母親一起來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結果當然證明是孩子把題做錯了,但是至少糾正了媽媽的“錯誤“。作者巧妙的引導讓孩子糾正了錯誤還有成就感;同時之前沒有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尹老師在好多章節裏談到一個關於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問題。作者的感受是讓孩子從小學會閱讀,有良好閱讀習慣就像孩子學習有了“魔杖“,凡是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的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閱讀量大的孩子在學習上有很強的爆發力。所以不重視兒童閱讀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爲之一。

如果家長在任何事上都想說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來做,整天要求孩子服從自己,就教會孩子在無意識間同樣地方法對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學會一套綁架家長的做法,“不聽話“就是他們慣用的繩索,消極但有效。這種事件積累的太多,會形成極端心理,發展爲一種偏執。

所以我們在管教孩子時,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對面去。遇到每件具體的事情都捫心自問一下;我是在教孩子,還是在操縱孩子。操縱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於反操縱上,他會漸漸變得豪不在乎大人的話,墮落,並且喪失理性和自愛之心。

看完這本書我到有種感覺在教學中當遇到學生爲題時千萬不可隨便一處理,而是要靜靜地思考,選擇最佳解決方法,儘可能達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說孩子事件件是大事,不僅強調了教師對變化的認識和行爲的改變,而且還要從變化走向新的教學能力和習慣的養成。這也是體現了一個“人“字。由此可見,以人爲本,或者說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對育人的重要意義,也是這本書讀來我最深刻的感受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

教育是一門學問,有其獨特的門路。拿起教育類書籍,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翻來閱讀幾頁,你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助孩子們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