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600字>

青春之歌讀後感600字

學問君 人氣:2.16W

《青春之歌》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學生運動、塑造革命知識分子形象的優秀長篇小說。那麼下面本站爲你們獻上青春之歌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採納。

青春之歌讀後感600字

青春之歌讀後感【一】

有人說:一本好書,是文化的積澱,智慧的顯露,語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讀有益的書,才能增強自信心,更加勇敢頑強,纔會使自己擁有一對永折不斷的翅膀。

近來我閱讀了《青春之歌》這部優秀紅色經典書籍。在積累自身素養的同時,也更深入瞭解黨在各個時 期的歷史和感人事蹟。閱讀過程中,我始終被書中的先進人物導引着,陪他們在成長和征戰的道路上前行,感覺像在和林道靜這樣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同呼吸,共命運。

透過仔細品我讀了解到:《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爲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爲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 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 子形象,反應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盪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的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 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纔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爲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是一個成長中的人物,是30年代在黨和革命鬥爭中培育下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典型。林道靜具有執拗、倔強的反抗性格和同情勞動者的善良品質。她的家庭,使她受到了教育,也給她打上了一定的階級烙印,在她身上體現出小資產階級的溫情、狂熱,不切 實際的幻想。她離家後,走的是個人反抗的道路。她和餘永澤分手,是對封建制度的大膽挑戰,表現了林道靜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反抗精神。參加革命後也熱情有餘,冷靜不足,缺乏鬥爭經驗。初見戴愉,僅憑一聲“同志”的稱呼便在驚奇之餘講出了全部祕密,這都有說明她單純、幼稚、缺乏鬥爭策略。入黨後以堅強的信念爲黨忠實、頑強地工作,克服了自身弱點,成爲一名先鋒戰士。

林道靜被寫得充實豐滿,生動感人,她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爲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讀着《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沒有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蹟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與我們有着不一樣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出身 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在她不斷爲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面對層層苦難的打擊,林道靜並沒有放棄,儘管前行的路充 滿坎坷,艱辛異常。可她只當這些災難、痛苦是人生的調味劑,從不向命運低頭,這種永不服輸的精神、革命青年的光輝理想和勇於獻身的革命熱情,對我們當代大學生有着強大的促人奮發的感染力。

想起有位偉人說過,追求的高度決定了生命的高度。客觀上的美麗往往是短暫的,就像鮮花的爛漫與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綠與枯黃, 就像容顏的嫵媚與憔悴; 但是生命的高貴在於情感, 在於精神, 正如帕思卡爾所說: “人只是一根蘆葦,世界上最脆弱的東西,然而卻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人的全部高貴就在於思考。”因爲在 思考的過程中,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美麗就會在心底凝固爲永恆。林道靜在黨的引導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最終決定跟黨走,跟着中國共產黨走向康莊大道! 我們一生中最美麗最燦爛的青春季節,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機,展現着盛夏的熱烈,暗藏着金秋的果實, 昭示着寒冬的希望。青春充滿詩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時尚浪漫而又飽含着奮鬥的艱辛。在《青春之歌》中,我們跟隨林道靜一起,追尋一種溫暖,一種力量,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 自古以來, 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 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讀書可以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 識充實自己。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就是我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我們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把思考 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 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在 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青春之歌讀後感【二】

《青春之歌》是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爲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直接、生動的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心田之路。

主要是透過對知識分子林道靜不屈服於命運,對家庭和社會的個人反抗到最後投入時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的“苦難歷程”的生動敘述,形象地展現“九一八”——“一二·九”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我國學生革命運動的歷史風貌和形形色色的知子的精神風貌。從而提煉一個革命的主題:一切知識分子,只有把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纔能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纔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青春。

我希望和林道靜一起並肩走在大路上,去面對刺骨的寒風,但我卻不再像她那樣,可以看見中國共產黨幾個字就像嬰兒見了母親一樣感到無比的親切和偉大,我們聽慣了什麼“原則性”之類的話,對黨史也是另一種感受。在《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林道靜對黨真摯的依賴,像對母親的感情一樣。領略到他的像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愛國之情,領略到那個轟轟烈烈的時代風雲。

作者以充滿激情的筆墨,真實地展示了林道靜充滿坎坷,充滿荊棘,但卻是豐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的塑造了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藝術形象。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讀者,是一本暢銷不衰的優秀青年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