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800字>

雷雨的讀後感800字(精選6篇)

學問君 人氣:2.77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雷雨的讀後感800字(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雷雨的讀後感800字(精選6篇)

雷雨的讀後感1

戲劇,雖然是人生中的選修課,可它卻能實實在在的提升人的文學素養。而《雷雨》這部戲劇可謂是其中的代表作了,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在細細體味中,你可以體會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人性的複雜以及“周館”大家庭中愛恨交織的家庭關係。初讀時或許有些乏味,可當真正品鑑完後,便會有一種靈魂得到了昇華的感覺。

《雷雨》當中的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活靈活現,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周樸園,他表現的自私冷漠卻又霸氣側漏,似乎想要一切都臣服於他,例如課本中所記述的,他爲了迎娶豪門千金,毫不猶豫的拋棄了自己的原配妻子與親生兒子,在逐漸掌權後又對第二任妻子持續施加壓力,但凡侵犯到他利益的東西,他都會讓其付出代價,在他的心中,自己就是至高無上的。令我不禁懷疑他的心中究竟有沒有親情,有沒有人間之愛?

可當中還是有些細節能體現出他的情誼,比如第四幕中他對周沖流露出的父子之情,表現出的也僅僅是一個想要多和兒子說說話的孤獨的父親。還有當中他對魯侍萍的想念和眷戀,儘管在看到了侍萍本人後他害怕,恐懼,完全沒有了曾經的溫情,可換個角度想想,一個只以自己爲重的人在經歷了人生中的各種事件後,突然見到昔日的情人,任誰都會先懷疑她來的目的是什麼,是否會對自己造成威脅。

《雷雨》這部戲劇,讓我真正看到了人們對生活壓迫的難以忍耐與無法喘息。社會很單純,複雜的是人。人性的極端黑暗折磨着每一個這部劇中的靈魂,使他們焦灼的心情恰似大雷雨前沉悶壓抑的天空,最後在種種壓迫下爆發出來,組成了一場風暴交加的雷雨。但最重要的還是雷雨過後,被殘酷命運所驅使的人們拼死反抗,彰顯着自我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體現了個性,然後雨過天晴,涅槃重生。

儘管《雷雨》里人性是黑暗的,但我們應該始終堅信,在黑暗的盡頭就是光明,在雷雨的盡頭就是晴空,在失敗的盡頭就是成功。困難與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敢面對困難與挫折的畏懼心理,所以,激流勇進,迎難而上吧,我們終會成爲最好的自己,在山頂不期而遇。

雷雨的讀後感2

上個暑假讀完了《雷雨》,好巧不巧是個雷雨天。在怒吼之後歸於沉默的驚雷中,我似乎在窗櫺上瞥見了一個女人的身影——蘩漪。

她是個真正的女人,卻被捆綁在無愛的舊式婚姻之中。周萍的出現讓她無處寄託的愛火找到了歸宿,所以她不顧一切地去愛他,衝破倫理綱常,不顧封建約束,不是作爲母親,而是作爲一個女人去愛他。曹禺說“她的生命燒到電火一樣的白熱,也有它一樣的短促”。她完完全全是靠愛活着,她將她的一切情感都埋在了周萍身上,至於別的一切,其實不過是那場轟轟烈烈的愛分化的結果。所以她嫉惱四鳳、她恨周樸園、她不顧一切地愛周萍,當這一切過分強烈的情感彙集於一個柔弱的女子身上時,就像雷電擊中她一般,她開始燃燒。但周萍是軟弱的,他對蘩漪的愛是以對父親的恨爲基石的。他無法給蘩漪她想要的東西,她過分熱烈的愛甚至讓他感到害怕。所以他去愛四鳳,想要離開他所做過的錯事。他對蘩漪的愛只是一種報復性的快感,但蘩漪卻在每一個幽靈般的夜晚將自己焚燒殆盡。周萍愈是堅定,她的愛火就更加熾熱,最後那把火無以爲繼,她只能任由火焰吞噬自己。

其實從一切故事開始之前,她進入周家的那一天,她的不羈就註定了她的靈魂永遠無法被束縛在周家的沉鬱與周樸園的淫威之中。她極端的矛盾與極端的愛恨,成就了那個雨夜的慘劇。她“沉靜的、憂煩的”外形下隱藏着不爲人知的決心,隱藏着一個女人畢生的愛與恨,在那個雷雨夜撕扯開一切的包裝,展露出真實的樣貌。

或許真正釀成這場慘劇的不僅是周萍的背叛,更是她內心深埋的不甘。她比誰都更明白,明白她的生命依附於周萍,一旦他離開,她就只能是周家大宅子裏的一個無所歸屬的幽靈。所以她甚至願意和四鳳共享周萍,只爲了讓她的生命能夠有所寄託,能夠不被周家的沉鬱所消磨。她是咆哮的雷雨,是吞噬一切的黑夜,用自己將周圍的所有所有都燃燒得乾乾淨淨。

我愛她的純粹、愛她的瘋狂、愛她的大膽,也痛惜她的悲慘。於是每一個雷雨夜,我似乎都能看見一個女人在慘白的雷電中飄蕩,她有着大而灰暗的眼睛和高鼻樑,令人覺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間看出來她是憂鬱的。

“她覺得自己的夏天已經過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來了。”

雷雨的讀後感3

《雷雨》這篇文章在高中就已經學過,但那時學的只是一小部分,寒假中細細把雷雨全部讀完,確實有不一樣的感受,因爲一篇文章只知道一小部分確實不能掌握小說的主要思想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周樸園,故事的源頭,作爲一箇舊社會的資本家,言行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圖和陰險狡詐。假如當初他沒有拋棄魯侍萍,那魯四鳳、繁漪就不會出現,那麼周萍的兩段戀情就不會發生,那麼慘劇也不會發生。可這只是個假設,事實上因爲他的貪婪,他的無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導致悲劇的發生,但是到了最後,魯四鳳、周衝、周萍死了,魯侍萍、繁漪瘋了,魯大海不見了,唯獨他完整無缺。可我們知道事實上他失去了一切……

其實我覺得周樸園是愛侍萍的,他的所作所爲,只是爲了填補自己空虛的心,當他思念的侍萍出現在他面前時,他慌了陣腳,資本家的勢利、狡詐暴露無疑。他認爲侍萍會來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舊帳,害怕自己的名譽和財產受到威脅。這樣,一前一後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便把他的嘴臉暴露了出來,鮮明的性格躍然紙上。曹禹最喜歡繁漪這個角色,但他沒有刻意美化她。她的發瘋是她唯一的下場,因爲她的性格和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一個佔有慾如此強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後,她只能,。確實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矛盾的衝突穿插在文章的字裏行間,每個人也由矛盾的驅使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下場,似乎唯獨周樸園的例外,可我還是不明白,他爲什麼苟活。試問如果有一天地球大爆炸,到底是死的人可憐,還是活着的人可憐呢?他看着身邊的人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最受煎熬的就是他了,可能曹禹先生要的就是這個感覺吧!

三十年的漫漫時光,三十年的愛恨糾葛,三十年的淚與鮮血鑄就了一場悲天慟地的雷雨。這雷雨下衝刷的,是中國封建舊社會吃人的禮教傳統,是劇中人痛苦與矛盾交織的情情仇仇,是命運之神獰笑的薄薄嘴角……一場雷雨,一場夢。夢醒之後,一切成空。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這是一個時代所鑄造的暴風驟雨。風雨之下,世間一切罪惡醜陋原形畢露,無處藏身。沒有什麼愛能穿越這無限悠長的時間,沒有什麼事能真正達到永恆。人生如夢,夢裏淚雨滂沱。夢醒之後,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雷雨的讀後感4

雷雨的開頭也註定着會有一個悲情的結局,劇中的人物他們所持有的感情是爲難的更是矛盾的,煤礦公司的董事長周樸園在年輕時他愛上了自己年輕貌美的女僕侍萍並且與侍萍有了兩個孩子本來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可是天不遂人願,周樸園最終在自己母親的逼迫下與一個門當戶對的小姐結婚並且在年三十的晚上趕走了與他相愛的侍萍。當侍萍走投無路的時候想到的不是尋求出路而是自殺,但上天往往在不經意之中照顧着侍萍。侍萍被人救下之後再次改嫁給了魯貴併爲他生下了一個女兒原本她也可以因此而幸福一生,可是偏偏造化弄人,魯貴在周家當差並將四鳳帶入了周家做了僕人,而她與周樸園的小兒子也在周家的礦場上工作,並正爲了礦上警察惡意殺人事件而採取集體罷工來要挾周樸園。而周樸園卻用金錢收買了別人,導致最後罷工的只有周大海一人。資本家與階級工人的差距在這裏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反觀周樸園他雖然聽從母親的要求娶了富貴人家的小姐可他並沒有因此而得到幸福。他唯一愛的女人侍萍在他心中應經死了,他留下侍萍用過的傢俱,保留她的習慣,都可以看出他對侍萍的思念,然而在他真正在看到侍萍的時候,看着這個自己愛過的女人的時候卻沒有太大的感情波動,反而認爲侍萍想以年輕時的舊事來要挾他、敲詐他,再此可以看出一個資本家的知道後無法接受而導致瘋狂的事,最終與周樸園的兒子周衝爲救四鳳而觸電身亡。

在這些悲劇背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封建主義思想家庭的矛盾,相愛卻不能相守,不愛卻能夠共亡。

在封建思想的領導下,讓他知道自己的小兒子就是在礦上領頭罷工反對他自己的兒子魯大海時,他表現出了驚訝,但很快平復了情緒,並毅然的決定辭退他。再此,可以看出他的狠心、無情。

本就留在自己身邊的兒子周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並與自己同母異父的妹妹四鳳有了孩子之後,終於不能接受而死在了得知真相的當夜,所以:

夫妻相見,不相認卻相恨。

父子相見,不相親卻相鬥。

母子相見,不相親卻相怨。

兄弟相見,不相識卻相愁。

雷雨的讀後感5

一口氣看完《雷雨》後我心情着實激動了一陣子,可能是近來沉湎於《理想國》等讓人腦抽筋的學術著作,而少看文學作品的緣故。初中時便想看這部書,因爲當時“中學生必讀課外讀物”之類的書目上總有它的名字。可我竟一直沒看,或許是因爲我對戲劇不怎麼感興趣。看莎士比亞也會因爲那些繁冗的抒情長段而厭煩(當然,也有翻譯的影響)。

不看戲劇的原因之一,是裏面的場景佈置等段落時時提醒我這只不過是一齣戲。《雷雨》也不例外。讀到一半時我便想,四鳳一定會死,儘管我不願意她死。因爲她是全劇中最無辜,最惹人憐的人物。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運(即劇情的發展),又定會造成極好的悲劇效果。結局也不出所料,只是沒想到死的是三個人。周萍是我一直覺得最難演的,因爲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個悲劇人物,卻不易獲得觀衆同情。後來讀曹禺的序時,發現他也這麼認爲。

我向來不曉得怎麼寫書評。以來我實在沒有那種冷靜地讀書,然後站在批判的立場上客觀地分析作品的能力。讀完一本書通常我只能體會一股模糊、激動、複雜的情緒,筆頭想寫什麼卻寫不出,悶頭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靜又重新開始讀另一本書了。二來我覺得讀文學作品嘛,能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夠了,不喜歡那些像高中語文閱讀題一樣的`分析、解構作品的評論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論。也因爲這個原因,我素來對中文系似乎有一種偏見。我覺得中國文化裏就講究一個“悟”字,多讀多背多思就是了。正如作者所說:“我對《雷雨》的瞭解,只是有如母親撫慰自己的嬰兒那樣單純的喜悅,感到的是一團原始的生命之感。”“我很欽佩,有許多人肯費了時間和精力,使用了說不盡的語言來替我的劇本下注腳。”

最讓我喜歡曹禺的,是他序裏的第一句話:“我不知道怎樣來表白我自己,我素來有些憂鬱而暗澀。”這讓我想到朱自清的“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以及那一代的文人們。

最後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開讀書時開始構思的。

雷雨的讀後感6

縱觀《雷雨》我眼前分明突兀“作孽”二字。不公平的命運,無人道的社會讓善良的人善良地死去,正義的人正義地消亡,而唯獨讓那奸詐險惡的人呼風喚雨,坐吃金山。那作孽的日子如“雷雨”般傾狂而至。

周樸園你還記得熱戀時的海誓山盟嗎?還記得兩廂廝守是的甜言蜜語嗎?不,當你熱血沸騰得要取回一個富家小姐時,那些愛意無半點溫熱,那些情便以成往事。你無情得將剛生下小孩才三天的侍萍趕出家門。身子正虛弱的她還要拉扯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這不聲明要泯殺那無辜的母女嗎?只因你得貪慾讓侍萍走上絕路。而上天連一個了結的機會都不給侍萍,她獲救並揹着那塊隱痛的疤清貧度日。隨讓侍萍把一切都看得很明白而走出那段被棄的陰霾要多少個以淚洗面的日夜。那年那歲她的內心是那般“雷雨”傾狂。天成全了你的無情!

天讓恩怨重逢。當侍萍已由當年的嬌女到如今人老珠黃時,偏又遇到那曾讓她恨入骨髓的人——周樸園。周樸園做戲般聲稱自己紀念着侍萍當年的總總時,侍萍居然被感動了,周樸園的虛僞開始顯露。如他果真這麼惦記着侍萍,當初爲什麼那麼絕情的將侍萍拋棄,爲何不千方百計得找回侍萍。形式上空洞的紀念只如冰冷的紙上行墨沒有溫熱只有險惡。他只是在爲自己的罪行找一個唯美的託詞,以證明自己是多麼有情有義。而他咄咄逼人的破口說出“是誰指使你來的!”纔回到本真。圓滑疑心濃厚的面目終顯。當他面對侍萍,處心積慮來掩飾醜惡時他的內心是那般“雷雨”傾狂。

魯大海與周樸園不僅是悲劇的蔓延,又是兩種階級的對立。周樸園喪盡天良的剝削,壓迫,與魯大海矢志不移的反抗成爲上代恩怨的再續。魯大海的耿直與放抗熱情讓人折服。而在周樸園這老奸巨猾得人面前他卻那麼稚嫩,天真。一切都由周樸園一手操控,把玩掌中。看來要對付惡勢力單有一股熱情是徒勞的。當魯大海得知礦上工人已經妥協上工時,自己遭背叛,他的內心是那般“雷雨”傾狂。

《雷雨》是當時社會的一面鏡子,是對人心的窺視。而它反應的人情冷暖,世道險惡並不是指定格於那個時代。今朝的霓虹高廈間又有多少“雷雨”傾狂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