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800字>

最新《家》讀後感800字3篇

學問君 人氣:3.17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家》讀後感8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家》讀後感800字3篇

最新《家》讀後感800字1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描寫四川成都一個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高公館的故事,立體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當時的社會生活和國民的生存狀態,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篇章,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小說的主人公覺新、覺民、覺慧、鳴鳳……這些人物都包含着豐富的生活內容,寄託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其中,覺新的形象最爲深刻、豐滿,耐人尋味。

覺新是封建世家的子孫,自小就是一個孝順、懂事的孩子,在他的性格中,與善良分不開的就是懦弱。本來,覺新是一個有理想的青年,想做一名化學家,並準備去上海、北京的大學去進修,但中學畢業以後,他被父母召回家,與一位從未謀面的女人結婚。父親死後,所有的責任又落在他的肩頭。她的青春朝氣和夢想在沉悶的家庭生活中消磨。他不惜花費時間,陪家中的女長輩買東西,他順從祖父及叔叔,阻止弟弟違抗祖父的話。他在這種自我麻痹中作者封建勢力的俘虜。當“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他也與弟弟如飢似渴地閱讀著作,覺新對封建禮教、家族制的罪惡,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但出於自身的懦弱,他還是無法像覺慧或鳴鳳那樣斷絕得乾乾淨淨。當年輕時熱戀的梅表妹和因躲避“血光之災”在外難產而死的瑞珏死去,覺新才徹底明白自己的這些悲劇原來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而因爲自己的懦弱他甚至連自己的愛人都保護不了。最後,他終於鼓起勇氣,瞞着家裏其他人,幫助覺慧籌借路費,送他離家。覺新作爲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形象,從反面激勵着當時的無數青年爲嶄新的生活而抗爭,可謂是巴金筆下不朽的人物形象。

讀完了《家》這本書,我心潮澎湃,不知是爲了覺民與覺慧的勝利而歡喜,還是爲了琴與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爲了瑞珏與梅的.遭遇而悲泣,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我難以用語言來表達。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創新動力,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要堅定信念,千萬不要像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本書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爲它是我們新文化運動的見證!

最新《家》讀後感800字2

他,才華橫溢,聰明好學,曾懷抱着成爲化學家的遠大理想。他爲自己的將來做了美好的計劃,畢業後去德國留學深造;他也幻想過學成歸來與自己青梅竹馬的愛人長相廝守。可是一切終究事與願違,美麗的夢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徹底破碎,散落一地,整片狼藉。此刻,沒人能懂他心底對未來幸福的渴望,沒人聽到他對無情現實發出的呻吟,沒人看到他因無力反抗而留下的淚痕。他唯一能做的是獨自一人躲在心靈的角落,小心地舔舐着那無法癒合的傷口。他,就是巴金筆下的高覺新。當我翻過《家》的尾頁時尤心生憐憫的高家大少爺。

如果說覺慧是黑暗中的一道明媚曙光,那麼覺新就是爲襯托曙光而作出的犧牲品。覺新是高家的長子玄孫,他需要擔負着整個大家庭的重擔,是高家的繼承人。也許在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的悲劇人生,他作爲未來大家庭中的主心骨來培養的,他的人生終究是被束縛在封建大家庭的牢籠裏。覺新自小是個聽話、孝順的好孩子,完全合乎傳統觀念中的“孝子賢孫”,可是因爲所處的時代,他成爲封建禮教的順從者。如果在當代的21世紀裏,他又會是一個被標榜的“三好生”了。但是在高家大宅裏,他善良的性格又是他致命的落點。因爲長輩的指婚安排,他捨棄了與自己情投意合的梅表妹,放棄了爭取國外留學的寶貴機會,在心靈深處演繹着屬於自己的悲傷。

也許他是一個合格的高家繼承人,但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一個稱職的先進青年。作爲一個學識頗深的知識分子,他不可能不知道那些傳統觀念的陳腐,在妻子瑞珏分娩之際,爲了避免家中他人說閒話,讓妻子獨自一人在荒郊野外生孩子。最終他的妥協奪去了他們母子二人的性命。他悔恨、悲傷,但一切於事無補。而這殘忍的一切恰恰又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或許他此時的悲慟只有他弟弟覺民、覺慧稍稍懂得,但他們面對已無奮飛之力的大哥也感到無能爲力了。

他曾一度認爲犧牲自己的幸福或許可以換回家庭的和諧,所以奉行着“作揖主義”。可是命運卻總愛捉弄老實人,他兩個心愛的女人都由於他的怯懦而失去了生命,永遠的離他而去。最終他清醒了,他說在這個大家庭中需要有一個叛逆的人。於是他幫助覺慧逃出封建的枷鎖,尋求那自由的光芒。

或許正因爲他典型的形象成就了《家》這部鴻篇鉅製,揭露了封建社會對人們的腐蝕,爲當時社會開出一條縫隙,透過一絲光明。人們大多看到了他的妥協,其實,也許更多的是勇於犧牲。

最新《家》讀後感800字3

上學期的暑假終於把自己一直以來最想看的《家》給看完了,看後不禁感觸,的確,生活本來就是一個悲劇。無論是托爾斯泰《復活》中的瑪絲洛娃,還是《家》中的鳴鳳,梅或是覺新,甚至是裏面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他們都是生活的玩偶,都是社會的悲劇。愛與恨,歡樂與受苦所構成的生活,在《家》裏面體現得淋漓盡致。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僅聽到生活痛苦的哀鳴,還看到一股奔騰的激流在“搏鬥”着,血淋淋,刺進人靈魂的深處。

合上《家》的最後一頁,感慨頗多。《家》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爲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梅的悒鬱致死,瑞珏的慘痛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婉兒的被逼出嫁,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但是《家》中的重要人物覺慧,便是這種受到“五四”新思潮衝擊的新生的民主主義力量的代表。基於“五四”時代對舊的一切表示懷疑和否定的精神,他知道這個家庭是“無可挽救的了”。他並不想對“家”寄託什麼希望,而熱心於交結新朋友、討論社會問題、編輯刊物,創辦閱報社等等社會活動。最後,覺慧無所顧忌地離開家而遠走了。

作者透過覺慧寫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盪,寫出了包含在舊家庭內部的新力量的成長,也透過覺慧來對覺新的“作揖主義”和別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但在我看來,即使覺慧的血裏面有着一股五四的新思潮,但是,他仍然是失敗落後的。因爲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說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爲他犧牲了,她爲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溼淋淋的屍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爲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爲了事業失去了愛情,或者說,他的骨子裏還有些懦弱,不敢真正地抵抗,因爲他畢竟是在封建的環境薰陶下成長的,我們中國封建的歷史是悠久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正是這樣,才把覺慧這個人物描繪得有血有肉。

《家》,是一個被封建禮教約束的悲劇。《家》,不僅有家裏的感情社會糾葛,不僅有人物的不同遭遇,還有社會政體之間的發展與對撞。讀罷《家》,內心感慨頗多,思緒沉重,由以此文,向巴金致敬。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