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七月與安生》影片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1.27W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月與安生》影片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月與安生》影片觀後感

《七月與安生》影片觀後感1

整部電影很有巖井俊二的風格,慢慢地一種嘲諷命運的殘酷。配樂和影像風格相得益彰,充分體現出曾國祥細膩的風格,無論是技巧還是風格,都呈現出藝術品的特質。至於表演方面,奉獻了演藝生涯最精彩的表演,馬思純維持了一貫的水平。兩個女孩的情感變化,在他們充滿張力的表演中,一部部走向沒有希望的懸崖。

真絕望啊。

這是一部與衆不同的電影。

大部分的中國電影願意,順理成章。而這部電影,是爲了結局而講故事。前面的鋪墊,都是爲了最後殘忍的爆發。兩個女孩性格的鋪墊,也都爲了最後那視死如歸的流浪。

兩個女孩,彷彿是一個人。但是安生羨慕七月的安穩,七月又羨慕安生的自由。

可是安生不知道,七月的安穩是犧牲了所有關於自由的幻想,而七月也不知道安生的自由是犧牲了所有關於安穩地依賴。兩個女孩在不同的風格中凝望着對方,並想成爲對方。可他們並沒勇氣朝另一個自己邁開一步。

安生害怕失去自由,七月害怕失去安穩。

直到安生髮現自由久了,想回歸安穩,老天都會和你作對;直到七月發現,想一直安穩,卻註定被安穩拋棄。

無論什麼樣的日子,過得太久,日子就會嫌棄你的。

於是七月背起行囊,選擇像安生當初一樣流浪;於是安生愛上一個普通的男人,選擇像七月當初一樣,過上安穩的日子。

可是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殘忍的事情,因爲承受過太多傷痕累累,他們卻仍然走上與當初選擇截然相反的道路。似乎青春就白白浪費,但青春不會浪費的,走過的就值得珍惜。

雖然只是有一點點無奈。

《七月與安生》影片觀後感2

安生在影片裏面是自由的象徵,勇氣、活力,敢愛敢恨,敢於爲自己意願做出選擇,也情願爲選擇付出代價,每一步都走的無怨無悔、灑脫自在。她身上散發着自信的光芒,照亮了七月與蘇佳明的人生。雖然她退出了蘇佳明和七月的生活,依然熱愛生活,沒有怨天尤人,摘下佛像項鍊後,沒有拖泥帶水,走的灑脫。

七月媽媽對女兒說的,不管走哪條路,女孩子的一生都是會太辛苦,這是一種消極暗示,暗示做女孩子註定是要失敗的。七月長期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被教育得很成功,乖乖女,體貼,懂事,成績好,聽父母的話,連高考志願都順從父母,讀大學也是不喜歡的課程,連不想結婚都需要對方逃婚才能解脫,不敢冒險,不敢變化,不敢追求,不敢表達自我,求安穩,怕失敗。當知道蘇佳明愛上安生後,她默默的緊張、企盼安生離開,卻從未與蘇佳明正面交涉過,也從未在自己身上做出努力,只是自我欺騙式的日復一日。可以這麼說,沒有蘇佳明,也會有王嘉明,張家明,因爲她的行爲模式繼續下去的,她並沒有改變,永遠被動的接受,永遠沒有勇氣主動的去追求,命運就這樣強迫性的重複下去。這樣一個被動的人生,一個虛假的人生,怎麼可能有幸福。她愛安生,是愛她的灑脫自由,愛她的真自我,愛自己身上永遠不可能有的勇氣。

蘇佳明跟七月一樣,被安生的自由精神吸引,他知道自己喜歡安生,卻從未有勇氣表達,也不敢向七月坦白,不敢追求愛的事物,不能承受失敗的結果,一拖再拖,猶豫不定,婚前無奈的去表白,卻在婚禮現場受到七月的指示去逃婚,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懦夫。他從頭到尾沒有真正的快樂過,過着面具一般的.人生。

《七月與安生》影片觀後感3

七月與安生,在她們的13歲那年,因一隻小松鼠結下深厚的友誼,從此她們的人生就有了彼此的影子。

七月安靜、文雅,是天下父母眼中的乖乖女,是一個在父母臂彎下幸福成長爲父母眼中的孩子,在大人的眼中,她讀大學、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一切都是這麼的井然有序;而安生性格與七月迥異,從小就沒有父母在身邊,她不知道女孩子發育了要穿戴文胸、也沒有體會到一家人其熱融融地圍在一桌子吃飯的溫情,而且在七月面子總是顯得有些自卑,是七月讓她體會到了親情的溫暖,也是七月讓她不再孤單。

初中畢業後,是她們人生軌道的分叉路,七月上了高中,安生上了職業中專,七月在高中戀上了家明,讓安生備受“冷落”,畢業後的安生愛上了吉他手,泡吧、和一羣遊手好閒的人混在一起,而七月按部就班,考上了大學。最後到七月大學畢業,兩人在餐廳一起吃飯,七月讓安生隨便點,還點了最貴的龍蝦,在安生面前的每句話都顯露了她的優越,這讓安生很不自在,終於安生爆發了,她爲了得到一瓶免費的紅酒,當着一羣陌生的朋友對着一瓶紅酒一飲而盡,似乎想把自己所有的委屈和不愉快都發泄出來,之後說着自己以前的種種心酸。不同的生活環境真是會造就不同的人吧,原本兩個單純可愛的小女孩,如今卻大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對之前在一起生活學習的美好回憶吧。

兩人因爲家明相撕,到最後,安生把家明讓給七月,而七月選擇讓家明逃婚。之後安生和七月又重歸與好,而此時的友誼似乎比以前更深厚了,好的友誼,不管經歷了多少的風雨,只會讓這份友誼更真實、更深厚!

我爲這部影片打9分!

《七月與安生》影片觀後感4

看了根據安妮寶貝小說改編的電影《七月與安生》,可見導演曾國祥很是用心,把人物刻畫得非常有張力,個性鮮明、突出,故事情節大膽,富有新意。

起初,故事中的七月(馬思純扮演)本是個安靜、內斂的大家閨秀,安生(扮演)則是一個活潑開朗,放蕩不羈的小野丫頭兒。但是劇情卻把她倆安排在了一起,她們13歲相識,相知,而後又相殺。她們同時愛上了一個人家明(李成彬扮演),後來,她們之間又發生了一些摩擦和誤會。到最後,劇情反轉,七月與安生的性格互換,七月開始了像之前安生一樣四處漂泊不安定的生活,安生開始過着像以前七月的生活,漸漸地心開始踏實、沉澱下來了,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憧憬。七月在一次生孩子中,術後大出血而死,安生悲痛萬分的同時,擔負起了撫養七月女兒的重擔。某天,安生意外遇見家明,家明說出了他離開七月的真相。後來,安生也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帶着七月的女兒,一起過着美好的生活。

小說寫得很精彩,導演在尊重原著的同時,進行一些改編、潤色,使故事更曲折,更富有戲劇性,讓觀衆看後爲之落淚,發人深思。

故事的結尾我覺得是本片最精彩的部分,安生在寫一本小說,名字就叫《七月與安生》,這樣的收尾太含蓄了,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是導演的驚鴻一瞥,點睛之筆。

香港年青導演曾國祥第一部作品就能拍成這樣子,實屬不易,拍攝手法相當老道,長鏡頭和特寫鏡頭運用得也恰到好處,敘事的層次感也不瘟不火,遊刃有餘,是個當導演的好苗子。

希望以後能看到他更多的好作品,不僅有文藝小清新影片的內涵,又有商業大片那種驚心動魄的大場面,好期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