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戰爭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3.25W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戰爭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戰爭觀後感

戰爭觀後感1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爲了勝利>>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電影裏的一些情節至今還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它使我對歷史有了更深的瞭解,讓我懂得了“落後就要被捱打”的道理。

影片中最讓我氣憤的是配角,看見日軍越來越強大,就向他們投降,成了漢奸走狗,藉着日軍的勢力,在自己的國土上,耀武揚威,向我軍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看到這兒,一股怒火由燃而起:“難道我們中國就沒有輝煌的一天嗎?”楊將軍不愧是我們中國史上的一顆閃閃紅星啊!當敵軍捉住他時,毫不留情地扒開他胸脯,頓時驚呆了:裏面除了未消化的樹皮、草根與棉絮之外就什麼也沒有了。真是滴米不沾呀!本來打算把楊將軍頭顱交給上司的日軍卻改變了主意!用飛機把楊將軍犧牲的宣傳單拋撒在中國國土上,讓更多的“楊將軍”站起來。

望着用鮮血染紅的國土,我不禁自愧不如。在革命先烈的面前,我是多麼渺小啊!父母一向對我百依百順,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可我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吵這吵那。父母工作很忙,我卻不懂得幫他們分擔一些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有時他們一生氣,說了我幾句,我竟然還敢頂撞他們,正是不該啊!

我低頭望了望紅領巾,不覺羞紅了臉。

戰爭觀後感2

“怕死我就不是中國人!”這是電視劇《中國地》中趙老嘎說的話。這是一個以抗日爲題材的電視劇。在清風嶺中,有一塊是中國地。雖然那裏還沒有被日本鬼子佔領。但是,日本鬼子一心想要佔領,卻屢戰屢敗,鬼子沒能打敗清風嶺那裏的中國人,因爲他們有一個叫趙老嘎的領袖人。

他在戰場上立下了大功,得到了無數子彈和槍……他把那裏的民風治理的井井有條。最後,他把敵人的火藥全部點燃,敵人全被炸死了,而他自己也犧牲了。他最後喊的一句話是:“中——國——地!”

我們的前輩爲了祖國犧牲了,他們誓死也不願說出自己軍隊的祕密,誓死也不背叛自己的祖國。如今,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無數前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多少位抗日戰士的鮮血染紅了大地,染紅了生他養他的祖國。他們犧牲了,可是,他們偉大的名字永遠留在了我的心頭。如今,七八歲的孩子什麼也幹不了,可在那時,他們已經是抗日的小英雄,傳遞雞毛信,當起交通員。記得少年英雄王二小嗎?他把敵人引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自己卻被敵人殺死在那塊石頭上。

我們現在並不需要爲吃穿住行而發愁。當我們在高樓大廈中享受着空調,看着彩色的電視機裏面的精彩節目,吃着香噴噴的米飯,開着汽車外出遊玩時,我們可曾想過,這一切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別忘了,它們是用我們革命先烈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同學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吧!將來長大後,爲祖國的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戰爭觀後感3

20xx年9月3日,陽光普照大地。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日,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閱兵典禮。國家領導人、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站在天安門上,200名樂隊官兵等待着儀式的開始。

10點整,一首首革命歌曲振奮人心,把人們的思緒引到了那個烽火硝煙的年代,想起了一個個抗戰英雄:黃繼光、楊靖宇、彭雪峯……他們爲了保家衛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閱兵正式開始,當一架架戰鬥機、轟炸機、直升機和預警機從碧藍的天空上劃過時,當運載着現代化武器的戰車、坦克從天安門前緩緩駛過時,當穿着禮服的三軍儀仗隊邁着整齊的步伐透過天安門廣場時,我爲祖國的強大感到驕傲和自豪。

當抗戰老兵方隊來臨時,觀衆們個個豎起大拇指。如果沒有他們保家衛國浴血奮戰,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場的所有人向他們致敬。

這次閱兵還有國外方隊,這麼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方隊參加中國的閱兵儀式,顯示出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也看出我們有保衛和平的盟友,他們和我們一樣熱愛和平。

看完閱兵儀式,我的心情難以平靜。歷史啓示我們,和平發展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只要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肩負起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重任。

戰爭觀後感4

《英中戰爭》中的一個個鏡頭把我們帶回到19世紀初期,清朝封建統治走向衰落,做爲西方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的英國,把大量的輸入中國,毒害中國人民。1835年,中國有200多萬人吸食,害得無數人傾家蕩產,妻離子散,沿街乞討。

林則徐是清朝大臣中主張禁菸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上書道光皇帝,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不趕快禁菸,幾十年後,中國恐怕沒有能夠作戰的士兵,也沒有充作軍餉的白銀了。道光皇帝擔心擔心造成的危害對自己的統治不利,於是派林則徐爲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

1839年初春,林則徐日夜兼程直奔廣州,沿途打聽消息,掌握了廣州販賣的許多情況。一到廣州,林則徐便雷厲風行與官員鄧廷楨、關天培商定整頓水師,加強海防,接着召集所有地方有識之士,揭發逮捕了31名重要煙販,特別嚴懲了英國老毒販顛地,對拒交的外國商船斷絕一切供應,三天之內,迫使他們交出了所有的。林則徐把收繳到的230萬斤,在虎門海灘上統統銷燬,引起萬衆歡騰,山呼海嘯。

林則徐的所作所爲驚動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無私無畏的民族英雄。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他把禍福榮辱都拋之腦後,挺身而出,披荊斬棘,力挽狂瀾!林則徐的偉大壯舉,消滅了英帝國主義的威風,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日子,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日子,面對當時最強大的英帝國義,是什麼力量使林則徐有這樣的膽量和氣魄呢?是民族的責任感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新時期,國家和人民同樣需要林則徐這樣的好官,具有民族責任感和自我犧牲精神,我們的國家肯定會繁榮昌盛,蒸蒸日上!

戰爭觀後感5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電影,片名好象是叫《一個人的戰爭》,不記得具體的故事情節了,只記得最後主人公的一句話:"一個人的戰鬥註定是一生的孤獨。",不知道別人怎麼看這樣的一句話,總覺得他是一個孤膽英雄,從受人注目的戰爭英雄到被受指責的冤屈,再到憑一人之力爲自己洗刷掉所有的指責,自始至終只有他一個人在戰鬥,朋友出賣他,親人遠離他,至愛的妻子也在他最需要的時候離開他,所有的這些都把一個孤膽英雄的形象擺在了觀衆的面前,他一個人承受着比別人痛苦幾倍的磨難。

看到這些,我不禁動容,這是一個多麼堅強的男人,設身處地的想想,總覺得自己如同他一樣,看完這部長達150分鐘的電影,腦海裏始終旋繞着2個字"理解",人真的需要理解,不僅是我還有你他,我們大家都需要一些理解,多和與你關心的人去溝通,讓我們彼此去了解對方的內心的東西。

我不知道爲什麼,父母在這些方面,好象和我們年輕人永遠有解不開的誤會,不是不去溝通而是無法找到一個共同的理念來解決問題。

本以爲當我們找到生命的另一般的時候,可以有個理解自己的人了。但是,事實是還是不可能的,也許這個世界真的就是這樣捉弄人吧,我不知道自己的內心需要去怎麼訴說,現在也以有人爲妻,但我還是喜歡把心裏話說給自己的老同學,因爲她根本不理解我,不知道去發現並體會我內心的一些東西,還是我的那些同學們,只有他們可以和我來探討一些問題。

我不知道這樣的結合,會不會有個好的結果,但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憂慮,感情需要一個平衡點來支撐,但我發現我這裏沒有這個點。,我曾經試圖去掌握這個點,但這是2個人的事,我一個人根本做不到。

戰爭觀後感6

我非常喜歡和平鴿,因爲我看到了它們就像是看到了和平。它們把和平的希望帶到了每一個孩子的心中,使我的心頓時亮了起來,同時在那片美好的心田上開啟了一扇心靈的視窗。

透過那扇視窗,我看到了廣闊的藍天,天上飛滿了傳情的和平鴿,把關心與思念帶向全各地,使對方心中像點了暖爐一樣溫暖、愜意。到處都開着象徵着和平的鮮花,世界上的一切都呼喚着和平的美好。

忽然,一聲槍響,打破了和平的寧靜。戰爭開始了,頓時,天上烏雲密佈,一聲又一聲的巨響威脅着一朵又一朵嬌嫩的和平之花。鳥兒們被煙火薰着,被一顆顆無情的子彈打得遍體鱗傷。此時,小孩的哭聲、人們的呼喊聲與萬靈的叫聲交雜成一片。他們渴望和平呀!

可是,子彈與大炮是無情的,它們還是不停地奪去無辜人的生命。“爲什麼要開戰,讓世界恢復和平吧!

”所有的人乞求着。可是,那些家的領導人還是在爲私利戰鬥着。當戰鬥暫時停止時,我看到了這樣一幅悲慘的畫面:昔日美麗的城市變得慘不忍睹。有些人抱着自己死去的親人大哭,有些人則祈禱戰爭快點兒結束。就這樣,一個美好的地方,變成了一座充滿殺氣的地獄。

和平鴿飛走了,我的心中也有了一道無法痊癒的傷口。世界人民需要和平,停止戰爭,讓和平永駐人間吧!

戰爭觀後感7

今天,我看了電影《鴉片戰爭》,影片記述了清末政治家,禁菸派代表人物林則徐受道光皇帝之命,赴廣州查禁鴉片,他以大無畏的愛國精神,禁燬鴉片,嚴刑煙販,大快人心,他硝煙的偉大舉動,深深的教育了我。

十九世紀中葉,以英國主義爲首的西方列強私自往中國輸送大量鴉片公然危害。致使當兵的不能拿槍,農民不能種糧。大量白銀被掠走,於是,皇上封林則徐爲欽差大臣,到廣州去禁菸。他來到廣東,結交禁止煙派大臣,微服私訪,親眼看到了鴉片對國人危害的大量事實。並查清了英美等外國列強傾銷鴉片的具體情況,但是也遭到中外反對派的陷害。林則徐抓去坐牢,當皇上知道這件事時,林則徐就被放了出來。儘管內外反動勢力的迫害、威脅、恫嚇,但一下子銷燬了三千萬斤。是他忠君愛國的思想沒改變,他反對侵略、救民族的決心沒改變,他堅持禁菸打擊外國煙販的決心沒改變。在廣州虎門焚燬了英美鴉片237萬斤,有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一八四零年英國發動了侵略戰爭,林則徐和愛國將領劉延楨等率衆堅決抵抗,但清政府抗英中途妥協,中國戰敗,被迫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看了這部影片,使我幼小的心靈中萌發了愛國主義精神,樹立了爲祖國、爲人民而奮發讀書的決心。

戰爭觀後感8

上週,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電影,講的是“鴉片戰爭”。它講述了清朝時期大臣林則徐因銷燬鴉片引起一場戰爭的故事。看了之後我從中領悟到許多。

電影剛開始就是一幕林則徐與他的老師的對話。身爲林則徐的老師,是朝廷命官也是鴉片癮患者,骨瘦如柴。可見其當時鴉片對中國的危害之深。緊接着是林則徐與皇上的談話。期間可以看出,皇上對鴉片也是深惡痛絕。皇上決心要戒菸,以處置自己和林則徐共同的老師爲代價。在英國鴉片商人的船上,一行人看不出任何對自己罪惡的愧疚感。也刻畫了海關官員的生活場景:奢靡沒有擔憂,貪圖享樂。

林則徐到達廣州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審判,並在關大人和鄧大人的幫助下順利將當地的鴉片全部銷燬。電影中,林則徐這個人物令我敬佩。他那種一心爲國的無私精神徹底打動了我。這樣一位有民族責任感的英雄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雖然當時的中國是很落後,但是中國人民取得了禁菸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真正正視和反思曾經屈辱的歷史。”所以我們也要反思過去,讓今天的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強大起來。我們要努力學習,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絕不讓歷史的悲劇重現!

戰爭觀後感9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並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此後,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着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覆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到1951年6月,歷時7個多月,先後同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餘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中涌現了無數英雄人物: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爲了朝鮮人民,爲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許多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同時,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

全國各階層人民踊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慰問志願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過兩年的相持,交戰雙方於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爲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戰爭觀後感10

電影《明月幾時有》將歷史上著名的“省港文化名人大營救”還原到大銀幕上,展現了平凡小人物在國難當頭時的勇敢抉擇。面對一場生死未卜的營救行動,小學教師方蘭(周迅飾)、神槍手劉黑仔(彭于晏飾)與紳士特工李錦榮(霍建華飾)根據任務隨時變換身份,周旋在對敵前線。在片方最新曝光的人物海報中,三位主演的真實身份被推至臺前,他們的身後敵人步步爲營,劍拔弩張……命運將帶他們走向何方?難免令人牽腸掛肚。

在戰爭的洪流中,周迅飾演的小學教師方蘭後來成長爲游擊隊長,作爲片中身份變換最爲顯著的人物,她的際遇最讓人擔憂。在海報中,周迅用一種靜態的從容展現她的美,而她側後方的日本兵,讓人不禁聯想到她的出行是帶着重要任務的。對於方蘭的人生蛻變,她的飾演者周迅坦言這是現實面前的必然抉擇,“在那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相信很多平凡人都能開發自己的潛能,充滿力量地保家衛國。”

”時常以硬漢形象出現在銀幕上的彭于晏,在電影《明月幾時有》中再度提升“武力值”。海報中的他手執雙槍,將劉黑仔身上具備的神槍手特質展現無餘。對於這樣一個動作感十足的角色,彭于晏坦言劉黑仔可以完美呈現年輕人與敵人交手時的狀態,“在戰爭中劉黑仔可以大展他的所長,遊刃有餘地完成任務。演起來很過癮。”

海報中,霍建華的“潛伏”狀態顯而易見,身處大量檔案中的他展現出了文藝青年的特性,而窗外的日本兵則在提醒着觀衆他的`處境非常危險。靜態的祥和與動態的危機對比鮮明,讓人可以直觀感受到影片中的緊張氛圍。對此,霍建華坦言自己飾演的“李錦榮”有着非一般的淡定,“雖然處在危險的環境,但他仍然保有樂觀和幽默感,這點很重要。”

戰爭觀後感11

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9月17日,,海戰爆發了。北洋艦隊在水師提督丁汝昌的指揮下,與日軍展開了殊死的較量。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最爲突出。這時丁汝昌所乘的“定遠”號不幸中彈,帥旗被擊落,丁汝昌負了重傷。鄧世昌見帥旗受損,北洋艦失去了統一的指揮,就在“致遠”號掛上帥旗,指揮其他戰艦統一對敵,保護“定遠”號。

不幸的是,“致遠”號和日軍對戰時,被一枚魚雷擊中了!一聲巨響,“致遠”號頓時火光沖天,艦身緩緩沉入大海,艦上的所有官兵歲戰艦一同沉沒。

這次戰爭的失敗,使我國失去國際地位、遼東半島、臺灣島、兩億白銀、北洋水師、洋務運動破產等等。

後來,我想了想失敗的原因,有兩點:一、從力量對比看,日本及其支援者實力強大,清朝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弱於日本。日本明治維新成功,各方面日漸強大,已是現代化國家,清朝中國還停留在農業社會,各方面還比較落後。二、當時清政府主要負責人李鴻章等人一味依靠外國調停,沒有把立足點放在自身力量上來,並一味信奉唯武器決定論,這是戰爭失敗的思想原因。

最後,我想說:“我們在新世紀的曙光下,腳下踩着多少革命志士拋灑過熱血的土地。如果不是他們的犧牲,怎們會換來一個嶄新讓世界過目想看的中國。中國的發展靠我們,而我們心中的熱血奔騰,胸懷大志。革命的精神傳承給了我們,我們必須接受併發揚光大,全完成歷史的使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一箇中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不忘國恥。對,不忘國恥揹負着歷史的使命。心中的戰火難以平息,讓我們爲中華民之崛起而讀書!”

戰爭觀後感12

今天晚上電影頻道,剛看了《我的戰爭》,未看完就不想看了,覺得拍得嚴重脫離實際,不遵重歷史,不吐不快。

一是入朝遇襲。也不知這是哪一年入朝,看武器裝備應該是三次戰役以後了,遇到美軍空襲很正常,但奇怪的是軍列居然開到了美軍陣地前,除了飛機還有美軍的機槍和大炮。得出的結論居然是美軍不好打,有點害怕的感覺。這還是我們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嗎?

二是戰鬥部隊居然和女文工團走在了一起,嚴重脫離實際。前三次戰役,志願軍部隊連續行軍連續戰鬥,一直打過三八線,部隊疲勞不堪,哪來的文工團,文工團能跟上戰鬥部隊?

三是上級命令阻敵南逃。全連進入陣地,兩面阻擊,炸燬美軍一輛坦克後,看見基他坦克上來了,連長居然叫全連放棄陣地撤退,哪有一點志願軍的英雄氣慨。

四是轟炸岩石阻敵坦克後,美軍的後續部隊不見了,難道逃跑的美軍只有幾輛坦克,志願軍不是築固陣地,準備迎擊美軍,居然全連跑到溝裏歡呼勝利。難道不怕美軍的飛機炸彈。

五是連長喝了酒說要親女文工隊員。朝鮮戰場冰天雪地,一把炒麪一把雪,很多戰士在半飢餓中戰鬥,長期吃不到蔬菜,很多戰士得了夜盲症,哪來的酒喝,哪來的精力談情說愛。

看到這裏實在是不想看了,莊嚴的保家衛國戰爭拍得如此荒唐,如何面對犧牲在朝鮮的近二十萬英魂。

戰爭觀後感13

前不久,學校組織觀看了電影《對岸的戰爭》,現在回憶起來仍記憶猶新,感觸至深。

劇中尤爲動人一幕是影片的結局:父親爲救孩子,義無反顧地舉起一把槍衝向敵人,最終犧牲。每次回憶至此,我都不禁眼泛淚光,陷入沉思:如果我是那個孩子,遇到了危險情況時,又有誰會爲我舉起一把槍呢?想必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父母。因爲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爲了我們,甚至不惜犧牲生命。

我的父母也很愛我,雖然他們的愛不像電影中表現得那樣轟轟烈烈,但他們的愛卻悄悄融入於那些平凡小事中。我開心時,他們與我交流,共同分享喜悅;我難過時,他們陪伴在我身邊,爲我分擔憂愁;我勞累時,他們會倒上一杯熱牛奶,或是遞上一盤新鮮的水果;我遇到困難時。他們在身邊默默支援着我,給我鼓勵,給我信心。平日裏一個微小的動作,普通的問候,甚至是幾句嚴厲的批評,都無一不包含着他們對我深切的愛。

《詩經》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從我們一出生,父母就開始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我們第一次學會走路,說話時,他們心中的那份興奮;我們躺在病牀上時,他們心中那份焦急;我們做了錯事時,他們心中那份憤怒與無奈,都化作了綿綿的愛意,流淌入我們心中,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

即使你調皮搗蛋,生性頑劣,常常遭受父母的斥責,但在那一聲聲訓斥聲之後,卻是聲聲愛憐,他們不會因此終止對你的愛。

父母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他們對我們的愛是任何人無法比擬的。如果你失去了所有的東西,但只要你在父母身邊,你就不會失去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愛——永不停息的愛。

記住:當你身臨困境時,父母爲你正舉起一把槍。

戰爭觀後感14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日軍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等沒有世界共同認可的數字,但一般認爲死亡人數超過30萬。

這是王選的《南京大屠殺》這本書裏描寫的故事,我是咬着牙、含着淚把它給讀完的。

我會牢記這段中華民族恥辱的歷史:南京大屠殺——一件令中國人民心寒的事;南京大屠殺——一箇中國人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南京大屠殺——一個駭人聽聞的字眼;南京大屠殺——使南京變成了人間地獄;南京大屠殺——一座千古奇恥的紀念碑;南京大屠殺——30萬中國人生命的終點;南京大屠殺——一個"國窮民窮被狗欺"的有力見證。1937年12月13日,大屠殺充滿了南京的每個角落。日軍——一支毫無人性的軍隊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周的血腥屠殺。我彷彿看到,他們採用種種滅絕人性的手段來殘害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民。我彷彿看到,昔日繁華的南京城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裏,處處都有中國人民的屍體,那段時間,南京城成了人間地獄,侵華日軍在南京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野蠻,最可恥的一頁。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最想做的,就是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用知識這一臺"大型起重機"將中國託向輝煌的明天!中國當初爲什麼那麼弱?爲什麼任由一個小國欺負?我不知道,但只要我們一代代人牢記國恥,奮發圖強,將來才能振興中華,才能洗去那千古奇恥。我們是中國的希望,是中國未來的棟樑。

戰爭觀後感15

好一碟精緻美味的泡菜!

泡菜本屬開胃小菜。但對於韓國人而言。卻是一道代表韓國餐飲文化半壁江山的大菜。韓劇《泡菜戰爭》觀後。深感韓劇特有的精緻。唯美。輕鬆的表現手法所呈現的泡菜文化是那麼的精緻可口。

劇情圍繞着一場泡菜製作比賽而展開。如果把這本電影比作一碟泡菜。這條主軸算是主菜吧。

而與這場比賽相關的男女主人公的家庭故事;春香閣的去留與歷史故事;逃犯兒子與老媽媽的短暫重逢這些劇情是配料。

電影用輕鬆的手法。不時的加入搞笑詼諧的情節。讓這部電影有些些淡的甜味。但無論是男主角盛燦被母親遺棄的心結。還是女主角不能知道自己父親身份的怨恨。以及逃犯與瘸腿媽媽的重逢。春香閣過去的故事。都突出了人情味這個基本“底味”。

劇情發展得很清爽。充分展現了韓國泡菜的歷史。種類。製作過程。以及與國際融合。走向世界的願望。還很自然的表現出了韓國人的人情。文化。

主菜與配料搭配得當。底味與調味都剋制而不過分渲染。加上畫面明快。俊男靚女的出演。把小菜泡菜演繹得神乎其神。精緻唯美。

看完此片。我不禁拿其他的有關烹飪的國產片與之比較。發現這本《泡菜戰爭》巧妙的避開了展現整個韓國料理的大主題。專攻一碟小泡菜。國產烹飪題材的影片。往往是某個系列或者某個廚師、某個特定餐館廚藝的展現。而電影《泡菜》專說泡菜。把小小一碟泡菜做到極致給你看。主題鮮明純粹。

其實。我是不喜歡吃泡菜的:酸酸辣辣的口味我不喜歡。但是這一碟色彩美麗。裝盤精美的泡菜。看着確實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