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精品」

學問君 人氣:1.71W

電影終極勝利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它以二戰期間日本在中國設立的最大集中營爲背景,講述了蘇格蘭人、奧運冠軍李愛銳在中國經歷的傳奇故事。熱愛中國的李愛銳(約瑟夫·費因斯飾),甘願放棄因奧運奪冠贏取回來的優質生活,回到正遭受日本殘酷侵略的中國,在這段苦難日子中結識了徐牛(竇驍飾),二人共同忍辱堅毅地對抗兇殘毒辣的侵略者,救護了一大批被日本人關押在濰縣集中營裏的各國戰俘。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精品」

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範文一

“遇到災難,我們可以質問上帝在哪裏嗎?可那些曾經祈禱的人只會說,“只要奧斯維辛存在,就不會有上帝”,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皮喬夫斯基這樣回憶說。集中營是戰爭與政治結合的產物,像是魔鬼的孩子,將那些持不同政見的人或某一特定種族置於股掌之間,試圖用不可見光的黑暗隱藏一切邪惡與病態。侵略者就這樣掌控着受難者的自由,消磨着他們的意志,並毫不留情地奪走他們的生命與信仰,但集中營試圖掩蓋的那些罪惡扭曲人性,在善良與正義的人性光輝照耀下,仍無可逃遁。

軍國主義與人心善惡 人性的光輝在集中營閃亮

托爾斯泰說,“人都有兩面性,一個我和一個人性的我”。人性本善,沒有誰生來就是魔鬼,或許是瘟疫般的戰爭與直面死亡的恐懼喚起了人內心邪惡的正如日本軍殘暴的侵略。《終極勝利》並沒有像《辛德勒的名單》那樣,將侵略者的暴行與受難者的痛苦赤裸裸地剖開示人,而是像《美麗人生》與《幣制造者》一樣,集中了人性的反思與美好的希冀。

軍國主義的灌輸,使日本軍人在踏進中華大地之前就已經忘卻了自我。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軍趾高氣昂地衝進教堂,打斷了藥商與護士的婚禮,無視禱告,將所有僑民押進濰縣集中營。分配居所時,日軍指揮官再次將相愛的藥商與護士拆開,並用高於一切的思想痛擊每一位質疑的僑民。此時此刻,人性中善的一面已經麻木。得知奧運冠軍李愛銳身在營中,日軍司令想用一場不公平的比賽,來證明自己的民族優越感。有僑民禁不住日軍的折磨求徐牛幫忙逃跑,然而受牽連的營中其他僑民,則被關押在地籠,任風吹雨淋太陽曬,直至奄奄一息。就在最後日本投降時刻,濰縣集中營的日軍還在逃避現實,將撞鐘的孩子擊斃,殘存的一點人性,也在這一刻消散了。

《終極勝利》集中展現了濰縣集中營內日軍與僑民間的對峙,這些留在中華大地上的僑民已經做過人生的選擇,像李愛銳一樣在民族正義面前,捨棄了家庭與財產。李愛銳的崇高信仰體現在天津這20年的教書育人,無論貧窮與富貴家庭中的孩子,都是渴望知識與教育的孩子。遇到受傷的中國人時,李愛銳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闖過戰場去拿救命的藥品。在租界工作的護士,會爲與自己毫不相干的病人捨棄珍貴的愛情,因爲在她看來拯救生命是比享受愛情更重要的事情。這些生活在中國租界的華僑們,他們尊重珍惜這裏的每一個生命,或許這就是托爾斯泰說的“人性的我”吧。

《終極勝利》塑造全新國民“人性符號”

影片《終極勝利》裏面的中國人也一改[拉貝日記]與[南京南京]中的麻木形象,轉變了在戰爭中的角色與態度,不再是一味的等待救援,而是主動尋求機會去拯救華人華僑。不只是徐牛一人,像徐牛一樣心中有義的游擊隊員和村民,也參與到了這場跨越民族的救援之中,爲集中營內的被困華僑偷送食物的藥品,幫助僑民脫離日本人的暴虐。風箏在濰縣集中營的上空盤旋,像一隻雄鷹注視着這裏的一切,而集中營則成爲一個符號,人性的符號。拯救他人生命,其實是在拯救自己的人性,不要讓自己人性中獸的一面將自己吞噬掉,而變成一具行屍走肉,這便是《終極勝利》對人性的終極拷問。

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範文二

紅色題材的影片總是帶給人一種沉重感,而這一次,《終極勝利》這樣一部抗日題材的影片,卻反其道而行,講述了一個跑男的故事。

Eric Liddell(中文譯名:李愛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然而,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跑男,一個用生命捍衛尊嚴和信仰的跑男。

他生於中國,曾是1924年巴黎奧運會400米的世界紀錄創造者,也曾是天津的一名傳道士,更是一名爲中國抗日盡過力卻死於日軍集中營的國際友人。他爲英國用速度拼搏了一塊奧運金牌,但卻在中國,用生命奔跑於日軍的炮火中,救護了抗日的戰士以及集中營中的各國戰俘。

《終極勝利》這部片子,講述的就是殘酷戰爭中李愛銳作爲跑男的終極勝利。

其實,提起抗日戰爭時期的國際友人,很多人往往先想到了白求恩。因爲白求恩一直被宣傳。但事實上,在那艱苦的歲月,不少外籍友人在爲我們的國家默默奉獻着自己力量。

《終極勝利》即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以二戰期間日本在中國設立的最大集中營爲背景,講述了蘇格蘭人、奧運冠軍李愛銳在中國經歷的傳奇故事。他出生在天津,其奪得奧運會金牌的經歷曾被拍成電影《烈火戰車》。熱愛中國的李愛銳,甘願放棄因奧運奪冠贏取回來的優質生活,回到正遭受日本殘酷侵略的中國,在這段苦難日子中結識了徐牛,二人共同忍辱堅毅地對抗兇殘毒辣的侵略者,救護了一大批被日本人關押在濰縣集中營裏的各國戰俘。

它或許不是一個講求視聽效果的大片,因爲紅色題材的影片從來不是以此爲吸引點。它講述的是一個人用奔跑完成生命中最重要任務的故事。在這裏,跑男李愛銳要完成的任務,不是簡單的指壓板奔跑或者撕名牌,而是拯救生命。

是的,人需要有尊嚴,但有時,生命比尊嚴更重要。

泰戈爾曾說過,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而影片中,李愛銳正是用生命去詮釋了這句話。

當受傷的抗日戰士被送上家門,他跟徐牛冒着炮火,在槍林彈雨中奔跑,只爲能拿到救治的藥品;當他被逮捕卻因爲日軍頭領想要與他賽跑而獲得優待時,他又將優待的食物分給了其他捱餓的戰俘。

生命的偉大之處,不是在於獲得比別人多,而是給予的更多。

作爲一名牧師,李愛銳自始至終貫徹着這樣的信仰。

人需要有信仰,是因爲,信仰讓生命有意義。

奧運會的賽場很大,那條跑道也很長,但對於李愛銳來說,奔跑不止於此。他將那條賽道,從巴黎延伸到了中國,從賽場延伸到了戰場。一直到因病去世,他都用他的方式,在奔跑着。因爲他堅信,生命的最大意義就是爲他人而拼盡全力。而他的信仰也成爲了鼓勵所有戰俘的重要希望。

在樂道院集中營,他與日軍頭領進行了兩次比賽。第一次他輸了,那是因爲他飢餓,因爲他把食物都分給了集中營的兒童們。第二次,他贏了,在冰天雪地中,光着腳,忍受着腦瘤引發的頭疼,忍受着飢餓,忍受着禮拜日比賽的羞辱,那是因爲他心裏有信仰,他把所有的苦難當做了人生賽道中必須要跨越的障礙。

當他最後彈起曾給女兒彈過的音節,倒在修道院裏的鋼琴上的時候,他終於到達了人生賽道上的那個終極勝利點。

生命總是匆忙的,來不及告別,來不及囑託。但《終極勝利》卻用跑男李愛銳的故事,告訴我們,用生命傳遞給別人的信仰,就是最好的告別與囑託。

電影終極勝利觀後感範文三

朋友最近在做抗戰老兵的採訪筆錄,所以一直在看一些抗戰時期的老資料。這部電影上映,這幾天又正值七一節。於是我們一起去了影院,我算是作陪一起受教育。

去之前我稍稍查閱了一下故事的背景。講的就是英國運動員李愛銳在取得1924年奧運會400米比賽冠軍後來到中國傳教20年。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日軍關押在山東濰坊的集中營直到去世的一個故事。

其實這樣看簡介故事劇情構造確實不算複雜。我自己確實也沒有抱着多大的期待去看。但是在看的時候,幾次都隨着劇情落淚。我覺得這算是在主旋律下非常良心的一部作品了。

沒有狼煙滾滾的戰爭場面,沒有教科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灌注式輸出。也沒有強烈的名族主義仇恨感。

可能你會問,以上都沒有紅色影片,它還有什麼在撐起它的“好看”?我覺得是電影中拋開這些結構框架後,留下的`真正的情感是好看的。

有人性,還有正義,還有希望。故事情節我不在去做複述,但我想講一些讓我落淚的點。

細節裏的人性

故事的開始先講述的是一段情侶,女的在天津英租界的修道院做護士,幫着收留照顧受傷的士兵還有附近的老百姓。但因爲藥品緊張,所有的傷員都在等待着一位護士的未婚夫的藥。隔天藥送來的時候剛好也是最後一班回英國的渡輪起航的時候。原本的打算來說,女護士的未婚夫賣完這批藥他們就有錢買票回到英國。

但因爲教戰地環境的窘困,誰也掏不出錢。女護士站了出來,掏出了她的婚介。那個小細節推了一個鏡頭。她將握在手心的戒指親親的擦拭了一下。然後放在了未婚夫的手心。她告訴她說“這顆戒指可能值一點點錢,我想看看是否值得換藥”

身後做護士的姑娘們都站了出來,他們掏出了自己的戒指,鐲子…當女護士的未婚夫也決定放棄回程歸國的郵輪一起留下的時候,我看到姑娘眼中的感動和堅定。

隔着白色的帶有紅十字標的牀單,男的抱起女護士旋轉。這個鏡頭是我看過的戰爭片裏最美的一個鏡頭。如果大家去到影院一定要留意這裏。

我們也順帶說回男主李愛銳。在準備讓妻子和女兒離開的前一天夜裏,她的妻子想要勸他一起走。妻子其實深明大義。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做的事是對的,但是又顧及到自己的孩子不能沒有父親。她在猶豫中的時候,竇驍揹着傷員過來敲門。

李愛銳的妻子,一點點都沒有猶豫,直接將渾身是血的傷員接過來一起擡着放在了客廳的地壇上。當我以爲這個橋段要結束的時候,李愛銳和竇驍出門去借藥。逆着人流走,竇驍的腿受傷了。李愛銳第一個反應是撿了一輛黃包車去讓竇驍上車拉他一起走。

而後面的細節就更爲讓人感動。珍珠港事件以後,天津的外籍人士都被關押到了山東濰坊的集中營裏。有一對情侶他們正在舉行婚禮的時候被抓,都來不及交換戒指。但是到了集中營的時候,男的將撿來的鐵絲扭成了環。自己帶着一隻,送給了自己的妻子一隻。

不管在怎樣的時刻,堅守自己的愛人,堅定自己的信仰,即使是在沒有自由的情況下,他們也有一顆自由的心。

還有鏡頭裏那些飄揚的風箏。是這部深色影片裏的一個亮點。只有風箏飄蕩起來的時候,拉遠的鏡頭裏纔有了一點點彩色。這一點彩色越飛越高。我也深知那是那個處境下,所有在困境中的人的對自由的對正義的嚮往。

等等很多細節,都是對人性的展示。他們沒有國界,不分彼此。當竇驍帶着小石頭翻過集中營的電網送吃的時候,殘暴的日本兵也悄悄的掐斷了電網。就在最後一次日本的軍官想要合閘,而士兵知道孩子正在翻閱電網的時候,他們用力的攔下他們的長官。

我想這一刻他們只是關心這個孩子的生命,而從沒有去區分這個孩子是不是中國人。這是殘酷的戰爭裏存留的人性。他遠凌駕於國籍、戰爭之上。

永生的信仰

如果說人性是所有戰爭影片中最展示和詮釋的一個角度,那麼這部電影另一個讓人感動的點就在於它所展示的希望。

當李愛銳他們進入集中營的時候,所有的人甚至包括孩子們。都穿的整齊劃一。他們每一天早上都要禱告,他們忠於主,愛與愛。其實說到這裏,李愛銳的前本身如果大家有去了解的話,他年輕的時候退出過奧運會,就是因爲他的宗教信仰不允許他在週日進行比賽。

但是這一年,他在中國山東,遙遠的大洋彼岸。他爲了給同伴爭取到藥品。答應和日本軍官在週日比賽。

他說信仰在心頭,爲了救贖而去做的事情。主也會原諒他。大雪的早上。他赤着腳拖着虛弱的身子跑贏了比賽。這一刻他就是所有關押在一起的同伴的上帝。

除了李愛銳,還有個小姑娘也極其讓我震撼。破敗的教堂裏,角落裏有一架鋼琴。小姑娘小中國小男孩小石頭一起玩耍的時候,想要彈響它。但是她害怕日本兵的管制。一直沒有彈響。但是在小石頭被豎起的電網牆電死時,她自己一個人,來到了鋼琴前。她彈響了它。她要爲自己的朋友送別。嘆氣的頌歌也是教堂裏舉行喪禮的肅歌。

她用她的信仰在送別中國的小夥伴。這一刻,我覺得已經不在於形式上的信仰的派別。這一刻,愛融通了所有。

最後,我還是想說,這部電影裏,我們看不到宏達的戰爭場面。但卻無比震撼的明白戰爭帶來的傷害。講述的是我們國家的抗日戰場,但我覺看到的都是國籍友人間的無國界的幫助。現在也正值七一了,我想如果想想要從一個微觀的平凡的角度去了解我們歷史上的二戰,我們的抗戰史,這一部電影我覺得值得一看。

所有溫情的人性的偉大的一面。都藏在這個電影的每個鏡頭裏了。借用《紙牌屋》裏的一句話說就是,一個人的品行,不取決於這個人如何享受勝利,而在於這個人如何忍受失敗,沒有什麼比信仰更能支撐我們度過艱難時光了。

灰色的世界,閃亮的人格。請我們每個人都記得他叫李愛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