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爵跡電影觀後感作文三篇推薦

學問君 人氣:1.88W

篇一:讀《臨界·爵跡》有感

爵跡電影觀後感作文三篇推薦

長時間沒看書了,這一次看了《臨界·爵跡》,我的感受頗深。 依稀記得第一次接觸《幻城》的時候是在六年級,那個時候於其說它是幻城,不如說它是迷城,撬起了小四命運的齒輪,徹底的改變了小四的命運。 事隔十年,很多事情都在悄無聲息的變化着,或許當年讀《幻城》的那些親友們現在正告別校園,在就業還是考研間搖擺決擇;也許他們現在早已就業,爲一些油鹽醬醋茶的生活而忙碌奔波着。甚至連泡一杯咖啡坐在沙發上捧起書來都成了生活裏的某種奢侈。 在這十年裏,小四依然在寫着,但是卻沒有再碰過奇幻題材。他說他不是不想寫,而是不敢寫,他說他想等到他的文筆和技巧再成熟一點兒,成熟到足以讓絢爛的幻想變成磅礴的史詩;成熟到足以直視自己十年的成長,擡頭挺胸地給出交待;成熟到足以面對那些一直透過文字和自己共同成長的親友們。 他說那些光怪陸離的想法,無數或細碎或磅礴片段,沒落到紙張上卻已然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及他們所構建出的龐大綺麗的世界是他交給我們的一份答卷。 看了《爵跡》,比當年的《幻城》帶給我的震撼力更大,當一個個聶人心神的祕密抽絲剝繭般裂開,似乎一切又回到了起點,猶如水上漣漪,一圈一圈盪漾開來&&其實這本書我也僅僅看到十幾章,但那真的是一個純粹的原始的感動。裏面的人物層出不窮,但每個人不盡相同的天賦和性格,標誌着每個人的獨到之處,除了王爵和自己的使徒。王爵和使徒之間的情感是沁人心扉的,他們身心相犀,而這種情感也是現實生活中一種非常溫暖的人性。 很喜歡銀塵這個角色,無論是小四對他的人物刻畫,還是覆蓋在他身上一個個令人驚喜故事。從他開始出現的時候,就覺得他是非一般的人物,但透過一些旁白得知他只是七個王爵中魂力最弱的一個七度王爵。而這也僅僅是小四在此埋下的一個伏筆,銀塵終究是不負重望的,包括他的使徒&& 我讀過的奇幻題材的書不多,我接觸的奇幻啓蒙之作也就是《幻城》,而《爵跡》又剛好是第二本。或許在這類題材上有些資深的前輩覺得這些還不足掛齒,但我相信自己的感覺,那種在內心裏波動滋生的紋路。

篇二:《爵跡》觀後感——除了錢,也真沒什麼了

前天,本應要去看《湄公河行動》的,但礙於照顧女友就選了《爵跡》,我從未看過小四的電影,這次一看居然就是國內首部CG片?動畫片?(搞不懂),首先畫面與配樂都很贊,人物造型更不用講了,幾乎都是顏值爆表的主兒,作爲總是能憑邏輯推理而劇透的我來說,我承認這部片子直到最後纔看明白他的5W1H。

興許是因爲我對遊戲一竅不通的原因——對了,網上鋪天蓋地形容此片的正確開啟方式就是網遊……

所以我也對神馬王爵、使徒、天賦、層級等一無所感,反正作爲CG小白鼠我是覺得動畫很贊,雖然人物多少有點失真,只有範爺給人感覺最像,但畫面精美還是值得稱讚,而對於劇情,則實在不忍吐槽幾句:

1、我不反對完全取材西方的故事作爲劇本原型,但我覺得這樣就應該完全西化,可是片中角色與人物卻全是東方臉孔,而且名字帶有明顯的武俠色彩(除了四度王爵西流爾和郭采潔飾演的那個特蕾婭),我不曉得這樣搭配會不會給人感覺很奇怪,反正看着就不自然;

2、片中配樂出現多段中國西域特色音樂更讓人感覺不倫不類,亞特蘭提斯帝國無論如何都不會在亞洲,要麼歐洲,要麼大洋洲,而且現代所謂西域音樂是建立在已經伊斯蘭化的前提上的,宋元以前的西域根本就不是那回事;

3、其他人物也讓人搞不清楚身份,比如最後雷恩城大廝殺那裏,看城牆建築風格與勇士們的鎧甲,無論如何都是歐洲的,但面相卻又像東方卻人又不太像,不知是哪國哪族人;

4、西方似沒有郡主這個封號,片中林允飾演的天束幽花叫郡主似乎不對;

5、最後就是影片價值觀的問題,恕我愚鈍,我完全沒看出這部片子想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愛與和平?邪惡和正義?可片中的'亞特蘭提斯帝國看起來卻猶如唐朝般“男耕女織絲路繁忙,通衢百道廣廈萬間”、“塞外搗衣聲不絕於耳”

似的,如此,則打倒白銀祭司的理論邏輯又該從何說起了?真不曉得郭敬明到底想表達什麼,就目前劇情看起來,更傾向於是王爵與白銀祭司爭權。至於所謂的戲碼就是最後的永生島裏,幾大主角與無數魂獸決戰也毫無新意,這種場面平時好萊塢的大片多了去了,而且也更好看,各主角全程都無敵手,連被怪獸咬掉一塊皮的鏡頭都不捨得出現,試問這樣的無驚無險只有耍酷刷帥的“戲肉”怎麼可能會吸引得了人呢?

按照“峯終定律”——

“一件完整的事件裏,人記憶最深的要麼是高潮要麼就是結尾”的原理,此片可以說沒有高潮,那麼,開頭又不吸引人,結尾(根本沒有,故意留懸念搞續集)也不吸引人,那麼全片就沒有人們特別值得記住的,除了那些畫面美感!也所以,難怪我竟然看得打瞌睡了!神奇的是,這回連我女友也昏昏欲睡!這就真的有問題了,因爲她可是範爺的鐵粉呀!

6、最最後,不是我“極端民族主義”,而是我由始至終都認爲取材於西方不是太明智的選擇,儘管好萊塢也有取材我國的大片,但其口碑在本土也是多有不服的,當然,因爲人家的電影技術比我們好太多,所以我們心裏不爽也還是願意買票。那麼,說到當今中國的特效大片與西方對比如何?我認爲起碼還是有一段距離吧,雖然我們進步也日新月異,但目前的事實就是你還差得遠了,在這樣的前提下,我覺得想拍出一部西方觀衆叫好叫座的電影是不自量力的——儘管郭敬明沒有這樣說過,但依他的精明,我高度傾向《爵跡》的目的就是要衝向國際。其實,要“與國際接軌”又何必非得西方題材,非得西方視角?運用好萊塢的套路和手法拍得很成功的片子有被譽爲中國大片里程碑之作的《尋龍訣》,甚至作爲主旋律的《智取威虎山》都贏得了很好的口碑,我華夏族上下5000年曆史長河裏,雖然因嚴格修史的習慣而缺乏神話色彩,但既然都是“本故事純屬虛構”又何妨不“胡編亂造”?只要別犯下像桐華那樣歪曲代表性人物與關鍵情節的拙劣改編,我相信大多數國人還是買賬的。

總之一句話:小四,“中國魅力”正史無前例席捲世界,若你真有“與國際接軌”的想法,此時此刻卻還停留在“外國的月亮特別圓”的思維裏,你可能會繼續遭遇滑鐵盧——很不幸,聽聞《爵跡》上映票房不佳,而且持續被其他同時期影片超越擠壓,前天我去看時,《爵跡》就是下午場,晚上沒有排期。這是不是已經昭示着我的觀點?我不敢肯定,但起碼我個人及我身邊的一些朋友,是愈來愈明顯地感覺到在朝“中國故事”轉向,所以,《爵跡》實在不中不洋的太不倫不類了,據說是改編自你的同名小說,也是熱銷書籍,也就是說“市場”早已有之,

可是我還是覺得我不會去看這種類型的題材,更何況很多人覺得你就是想弄一個網遊遊戲而已。

扯七扯八說了那麼多,最後閉嘴吧,三和字:不好看。若有補充的話,那就是:真的很一般。

篇三:漯河市中考滿分作文-臨界爵跡讀後感

臨界爵跡讀後感

在朋友喬世豪的推薦下,我買了《臨界爵跡》這本書,書的作者是郭敬明,他的作品大都是以悲劇爲結局。剛開始讀這本書,我有些不喜歡,讀完《臨界爵跡》後,我逐漸感受到他的作品挺不錯,也不怎麼排斥郭敬明的小說了。 我看着看着,讀着讀着,就被小說中故事情節打動了,彷彿和小說中的主人公麒零一起,跟隨着王爵銀塵去探尋那個神祕的魂力大陸,與他們出生入死。

當初,我以爲銀塵是一個清高獨傲的人,並且對麒零也不怎麼好,所以有一點點“鄙視”他。後來,我看見他得知麒零誤入魂冢後,這個清高獨傲的人竟然給天束幽花下了跪,並且沒有一點的恥辱感,我就開始有一點感動了。最後發現他居然是那麼的善良,讓人感動呀!

麒零,我對他同情和感動外,還帶一些嫉妒。同情,是因爲他一開始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店小二,忽然成爲了銀塵的使徒。一點魂力之類的東西都不懂,經常被銀塵嘲笑和說教,有時候會被銀塵弄得嘴裏吐冰碴。感動,是因爲他的善良和單純,在魂冢裏,他因爲蒼雪之牙(也就是他的魂獸)受了重傷,居然打敗了上古四大神獸之一。還有當鬼山蓮泉被推入死亡的棋子的時候,他果斷的也進去了,真是讓人感動。嫉妒呢,是因爲他從店小二一躍變成了王爵使徒,這可是人生的一次質的飛躍呢!

我喜歡《臨界爵跡》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