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57W

  第一篇:觀看美麗心靈有感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

閒暇之餘,總是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多半透過看電影來打發時間,這樣的我總是喜歡在微博的公衆號上尋找些推薦的電影來看。曾無數次看到《美麗心靈》這幾個字,據說這是一部最佳心理電影,因爲名字的普通,所以被大多數人忽略,我也不例外。偶然一次迫不得已去搜尋瞭解了《美麗心靈》的劇情簡介,因發現是講一位數學家的傳記後覺得無聊,又一次放棄了想看的念頭。最終因爲它被CCTV6播出才真正看完,才真正瞭解了約翰·福布斯·納什這位神祕天才。

帶着最平常的心情看這部關於人物傳記的電影,心想自己會不會在觀看過程中因爲劇情無聊而睡着,卻意外發現自己的視線一點點被奇妙的劇情吸引,最終深陷其中。影片一開始用一個個鏡頭帶我們進入主人公生活的世界裏,主人公約翰·納什,一位20歲不到便是普林斯頓大學攻博的另類學生,他雖然從小接受高等教育,但自閉、脆弱、高傲,不善於交際、渴望認同,缺乏安全感、追求完美卻成爲了他的致命缺點。國防部官員下達任務給他,讓他透過報紙和雜誌去尋找蘇聯人發佈的“密碼資訊”。

然而影片中途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透過妻子的幫助納什明白原來自己得了精神分裂症,大學室友、國防部官員和小女孩都是自己臆想出來的,當事實被揭開以後,納什的痛苦到達極致,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開始進精神病醫院治療,但可怕的是他一次又一次的幻想似乎讓他陷入自我的世界,陷入一種數學的循環破解密碼的折磨當中。影片末尾描述了納什如何運用自己的意志力去抑制自己的幻想,在他的世界裏,儘管“那三個人”還在,但他不會去理會他們,他盡力去做自己應做的事。

影片情節被潛移默化、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地描述給觀衆,整部影片無不充滿着讓人感動的細節,其中包括納什的執着,他的理智,他爲克服病情做出的努力以及他的妻子艾麗西亞·拉迪對他的不離不棄。影片中的好多情節都讓人潸然淚下:納什爲了能治學和思考,他停用藥了,病情又反覆折磨着他的身心,當他的妻子在雜物間看到貼滿剪下的報紙和數字,那一幕是多麼得悲愴,納什嘗試去克服病情,但是又失敗了;最終納什慢慢地從自己的世界裏走出來了,他可以做家務,去圖書館工作,但我不禁發現他走路的姿勢變了,頭髮也亂了,整天拿着一把一成不變的雨傘,有時還有可惡的人在他身後模仿他的動作,曾經神祕的天才卻變成了那樣,我的內心不免有些惋惜!感動的表象是淚水,實質是衝擊。我受到的最大沖擊在於納什對克服病情的堅持,即使自己一直存在臆想的行爲,但他努力去克服,他依然懂得去迴避,嘗試去無抑制那些莫名的行爲。我想我是沒有這樣的意志力去讓自己堅持,自己一直在設定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但在實現過程中卻少了應有的熱情,我需要納什那樣的精神去改變自己。

讓我欣慰的是,在歷經苦痛的人生裏,納什一方面用自己那優美絕倫的大腦鑽研學術,另一方面與他的大腦進行着頑強的抗爭。但理性終究爲他帶來了心靈的和平,他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上帝賦予了納什絕高的才華,卻讓他一生飽嘗懷疑和心酸,雖然他一生遭受無數嘲笑和白眼,但他卻堅持做自己。我認爲,再沒有一部電影能超越《美麗心靈》所帶給我心靈的震撼與衝擊。

  第二篇:電影《美麗心裏》觀後感

John Nash,一個不折不扣的偉大天才,一個不折不扣的偉大瘋子。

和很多的天才一樣,John孤僻,敏感,專注,神經質。初入普林斯頓的他,持才傲物,目空一切。他不去上課,沒有朋友,在窗戶的玻璃上塗寫繁複的數學公式。

他是如此的不同,以至於他只能和自己幻想中的室友做朋友。

但是,有一點他和所有普林斯頓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一樣,他有自己的慾望,這慾望如毒藥,他身陷其中,欲罷不能。他的慾望是他的求知慾,他是如此的渴求知識,渴望成功,渴望認同。

惠勒實驗室,還有在餐廳裏看到系裏教授的贈筆儀式,是他慾望蔓延的開始,只是他並不知道,這慾望壓頂,他將要用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