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1.6W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圍繞“東南西北中”五個地域的家鄉和人物故事,講述了人與家鄉的故事,呈現的是小人物的大情懷,讓人感動。

五個故事各自都呈現出了豐富的人文色彩,而且與五組導演之前的作品都形成了有趣的互文與關聯。開篇的《北京好人》一如既往地穩,呈現的是高品質和人情味;《天上掉下個UFO》則是土味科幻;《最後一課》令人感動至深;《回鄉之路》拍出了大西北的風沙粗糲,結尾出現真實的治沙英雄照片非常感動;當壓軸的《神筆馬亮》,立足於新農村變化這個高點,拍出了很難得的地氣,看得出導演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述說着小人物的故事。是一部有笑有淚,闔家歡的電影。

當看到《最後一課》老師在雨中送顏料時,我感動哭了,是呀,老師的一個小小的鼓勵,能夠成爲學生心裏的種子,而這粒種子終將長成大樹,影響人一生。

《回鄉之路》拍攝的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的毛烏素沙漠,接天連日的黃沙一眼望不到盡頭,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沙塵暴效果”。故事一開始就展示了主題,老師說:努力學習,將來讓這裏變個樣。“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是當地的真實寫照,不少居民只好遠離家鄉,另謀生路。令人欣慰的是,這只是曾經的毛烏素沙漠,如今這片土地再不是寸草不生,而是綠樹蔥蔥、欣欣向榮,徹底改寫了“沙進人退”的歷史,都震驚於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變化離不開無數治沙英雄的辛苦付出,種樹治沙是他們共同的夢想。《回鄉之路》的主人公喬樹林也是一位種植蘋果樹的果商,“樹隱喻着頑強的生命力,即便人已經離去了,樹還在生長,回鄉的人一代又一代,這份鄉情也和大樹一樣,生生不息。”

20xx年國慶節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透過七個歷史瞬間,點燃全民記憶,而20xx年的國慶節《我和我的家鄉》作爲“祖國”的姊妹篇,則縱橫五湖四海,透過五個家鄉故事,喚醒所有中國人內心深處最真摯、最樸實的故土情結,並以喜劇的形式呈現,讓人在笑聲與淚水中收穫感動與力量。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2

吃過晚飯,我和媽媽、兩位阿姨漫步在家鄉的小路上,望着沐浴有夕陽中美麗的家鄉,我們不約而同感嘆到:“家鄉的變化可真大呀!”

我的家鄉在龍池,我很喜歡家鄉。媽媽對兩位阿姨說:“龍池是秀山縣重要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包括文化、政治和經濟,是整體的一部分。龍池鎮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濃縮着秀山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滄桑鉅變。”

記得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家鄉都還貧窮落後。一條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一到下雨天就變得泥濘不堪,走不了幾步,鞋底就會沾滿泥土。車子一開過,更是飛濺得一身水。下雨天上學都是媽媽穿筒靴送我一段路程,然後又換一雙鞋走路。到了冬天,一下雪,小路就變得很滑,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會摔跤。道路兩旁是光禿禿的,只有幾棵垂頭喪氣的小樹,把頭伸出在地面,膽怯地看着這個陌生的世界。房子前後的垃圾隨處可見;腐爛的廢物散發出陣陣臭氣……街道上也沒有超市,想買點反季節的新鮮東西就要到縣城才能買到。

可是現在不同了,在黨的正確領導和家鄉人民的辛勤勞動下,家鄉變了。一條條寬闊的水泥馬路代替了原來的泥濘的小路,火車、鐵路線經過龍池鎮,昔日破舊的房子變成了一幢幢的樓房。公路兩旁便是挺拔的樺樹,就像守衛邊疆的士兵。龍池街有幾家超市了,櫃檯前,人們排着隊伍交錢,售貨員滿面笑容迎接顧客。現在每家每戶都有彩電、電話,都用上了自來水。是的,是改革開放給農民們插上了翅膀,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多了。

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伴着家鄉的變化節奏走向致富的道路。我們家鄉的人們,就像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媽媽說她深深地感到:“改革春風吹大地,家鄉舊貌換新顏。”與過去比較,我發現家鄉確實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少年朋友們,火車的鳴笛已經在我家鄉吹響,她將架起不同地域、不同語言、不同性別、不同思想的友誼之橋。讓我們家鄉的人們不只有家鄉意識,也有秀山意識、重慶意識、國家意識、未來意識……一路上有你、有我,讓大家共同努力,用知識和才能爲我們添上有力的翅膀,去創造美好未來。共同編織秀山別具特色的未來畫卷。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3

界石鎮是我的家鄉,它風景優美、物產豐富。這裏有重慶市最大的花木基地和物流基地,這裏還盛產柑橘和大米。但是界石的交通和居住環境的現代化水平還不夠高,假如我是界石鎮長,我會把界石建設得更美好、更漂亮,讓外地遊客流連忘返、嘖嘖稱讚,就算老外來到界石也會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讚:“Good,Good!”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因爲界石的交通很不方便,只有一條快速路通往外界,經常發生堵車,界石距離火車站和飛機場也很遠,所以我要是成了界石鎮長,首先,我會帶領大家發明一種“高空列車”。這種列車採用現代磁懸浮列車的裝置,並且安裝上師昌緒爺爺發明的渦輪葉片,它能在空中透明的能源軌道上飛馳,既像列車又像飛機。它的執行速度非常快,以前坐公交車到解放碑需要一個小時,但“高空列車”只需要兩分鐘。人們坐在列車上感覺很舒適,還可欣賞優美的音樂,透過透明的車體,一切美景盡收眼底。

隨着時代的發展,家鄉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樓房、電梯房,但我感覺人們生活的品質還不夠高:有的住房擁擠;有的環境髒亂,所以我想設計一種“移動房屋”,這種房子十分寬敞明亮,每一幢房子的門上安裝上一個旋鈕,上面有紅、黃、藍、綠、紫幾種顏色。如果你旋轉到紅色,你的房子會變成沙漠,那裏遍地是仙人掌和金色的沙丘,尤其適合人們去探險。如果你旋轉到黃色,你會發現你身處一個充滿陽光、溫馨、寧靜的西班牙風情小鎮,這裏最適合度假,相信你鬱悶的心情一定會很快好起來。如果你旋轉到藍色,你會發現你來到了海邊,一望無際的海岸線在腳下延伸,細柔的沙灘,雪白的浪花,這一切叫人心曠神怡!如果你旋轉到綠色,你的眼前自然會是茫茫的.大草原,在成片的綠色中還夾雜着各色的小花,啊,這裏讓你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氣息。誒,還有紫色,它會帶你進入一個夢幻的世界,這裏簡直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人們過着樸實、安樂、和諧的生活。這不正是大城市的人們嚮往的境地嗎?

假如我是界石鎮長,我還要把界石建設成像香港那樣經濟發達,像新加坡那樣街道整潔,像巴黎那樣時尚繁榮的現代化大都市,到那時,我和我的家鄉人民歡迎您來做客!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4

家鄉,是生育我們的搖籃。家鄉,是放飛我們童年的地方。今天,我們寶寶貝貝假日小隊看建築、尋家鄉變化的行動開始啦!目的地是周叢詩的家鄉——龍門古鎮。6月3日早上10點,家長帶着我們順利抵達目的地。我們先進行了午餐前的熱身活動——上山採枇杷。山路兩旁的“寶貝”可真不少呀!粉紅的桃子,躲在碧綠的樹葉下,偷偷張望着我們……各種顏色的野花,露出笑臉,彷彿在熱烈的歡迎我們呢;看!前面好大一片枇杷林,黃澄澄的枇杷掛在高高的枝頭,似乎對我們宣戰:“看你們有什麼本領摘到我?”我們五個隊員毫不示弱,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像猴子一樣爬上了樹,摘了許多枇杷。樹林邊還有兩頭牛在吃草,看見我們收穫了那麼多的果實,羨慕地一個勁的“哞哞”叫,彷彿在誇我們厲害呢!午餐後,我們在龍門古鎮進行了探祕之旅。這裏是孫權的故鄉。建築可真多呀,就像一個“建築博物館”。

很多是明、清時候的老宅子。有宗祠、牌樓、廟,最多的就是“回”字和“井”字的廳堂。有的房頂上長着樹,有些房頂長着草和花,圍牆上爬滿了青苔,快趕上植物園啦!最稀罕的是我還見到了皇帝的聖旨呢,那是獎勵給孫家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的“寶物”。我印象最深的是爲烈士孫曉梅建立的紀念堂,她是爲了革命犧牲的,我覺得她很勇敢、愛國,我要向她學習。在這些古老的建築裏,還有一些村裏人蓋的新房子。也許再過100年,這些新房子也變成老宅子了。休息的時候,何銳給大家講解了孫權和龍門古鎮的故事,我們更深的瞭解了古鎮的變遷歷史。

看了那麼多神奇的建築,我感覺它們就像一個個慈祥的老爺爺老奶奶,對我們輕輕講述着古老的故事……古鎮遊玩結束後,我們去周叢詩外婆家吃晚飯。外婆家新蓋的樓房可真漂亮呀!寬敞明亮,房前屋後都種着花草,像美麗的天堂。聽大人們說,以前的人可沒有這麼大這麼漂亮的房子住呢。有趣的是晚飯都是家長們親手做的,陳涵爸爸和何銳爸爸,可真是出色的“大廚師”啊,做的菜可美味了;飯是我哥哥做的,可惜鍋巴燒糊了,不過我們吃的很香……這次小隊活動,瞭解了那麼多的知識,玩得又開心,是最有意義的一次活動。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5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個性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這些處在農村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我出生在90年代末,家鄉在董馬村。聽我的外婆講,以前我的家鄉很貧困,一大家人都擠在一件小小的茅屋裏,裏面的光線很暗,沒有暖和的衣服穿,一件衣服要打好多補丁,並且大的穿了,小的又之後穿。村子裏的人是吃不飽、穿不暖,農民們靠搶公分、分糧、分錢。一年到頭分的糧食,不夠吃,錢也不夠,有時連鹽都買不起吃。村子裏只有一條狹窄的小路,每逢雨天泥濘不堪,人們走路都要從山上繞道。孩子們在破陋的教室裏讀書,也有孩子因交不起幾元的學雜費上不了學。以前沒有電氣設備,要與遠方的親朋好友取得聯繫靠信件,這種方式又慢又不方便。

隨着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村裏開始有了電視機。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們聚集在電視機前,看着電視裏播放的精彩節目,也彷彿看到了自己精彩的明天。

在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推進和落實下,家鄉的變化一年比一年大。原先村民們擠在狹小陰暗的老式木房子裏面,此刻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紅磚青瓦房,並有了衛生廚房,衛生廁所,有的還建起了兩層以上的樓房。以前窄小的土路,一下雨泥濘不堪,此刻轉成了寬闊的水泥大道,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此刻我回家能夠坐着小車直接就到家門口了。小康示範村使整個村子煥然一新。此刻的孩子們都做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上課,並且國家免減了書雜費,村子裏的每一個孩子都高高興興地去上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村民們都有均衡飲食。還能夠隨便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中國的發展,我的家鄉的確變化了。我認爲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個人,立足此刻,展望未來,實現夢想,都是十分重要的。家鄉的變化就是很好的見證。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6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依稀還記得,老家那一排又一排緊挨着黃泥屋,這種屋子並不結實,承受不了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且構造非常簡單,中間是庭院,兩邊分別一個小屋子,只能夠勉強遮風擋雨。小的時候,就愛在小屋的牆壁上摳幾塊泥土下來,捏得粉碎玩過家家。幼年時,便生活在這個小屋裏,度過了令我一生難忘的童年。

離家不遠的地方是一片十分空曠的場地,我們除了待在家裏,就是四五個夥伴約在一起做遊戲。

在這片空曠場地的一角,有一個又大又醜的垃圾房,說是垃圾房,其實也夠不上,只是用了幾塊殘磚剩瓦零零散散地將垃圾堆攏在了一起而已。垃圾房的上空,綠頭蒼蠅“嗡嗡嗡”地飛來飛去,路過的人都掩鼻避之。到了收穫的季節,家家戶戶都想在這佔有一席之地,好晾曬農作物。只要是豔陽高照,這片空地就被芝麻桿、稻穀給佔領了。過往的人都必須踮着腳尖從這家的席子與那家的席子的縫隙中間走過去。

轉眼,我到了上小學的年齡,父母把我帶到了鎮上讀書,自然也就很少回去。

而今,當我又回到老家的時候,老家日新月異的變化令我大吃一驚:原來的舊屋子已經進行了拆建,看起來整齊劃一,很是舒服。而那片空地已經用水泥重新砌了一遍,並裝上了兩個煥然一新的籃球架與護欄,“垃圾房”消失的無影無蹤,這裏成了名副其實的操場。老人們搖着蒲扇坐在小溪邊聊天,年輕的小夥子們正進行着激烈的球賽,孩子們在追逐遊戲,構成了一幅美好的畫面。

回到家裏,已經很晚了,開啟燈,原本昏暗的小屋一下子變得亮堂堂的。我擡頭一看,以前那根鏽跡斑斑的自來水管已經統一換上了嶄新的乳白色的便於拆裝的新水管。

啊,這纔多久,家鄉便有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外公說,不久以後,村裏修建的游泳池將免費對外開放。我相信,我的家鄉將會繼續進步,繼續向着小康生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