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精選15篇)

學問君 人氣:2.9W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精選15篇)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

前幾天,我和爸爸媽媽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裏面用5個小故事來講述每個人的家鄉情懷,讓我深受感觸。

我的家鄉常熟,風景優美,山清水秀,一年四季空氣清新,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鮮明的地方特色。“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古城歷經千年滄桑,城河環繞,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極具江南小城的婉約秀美。千年方塔傳鈴音,巍巍虞山映尚湖,趙園、燕園、綵衣堂等人文古蹟,無不彰顯了古城的文化底蘊。

翻開泛黃的老照片,常常聽長輩們訴說常熟的過去。爺爺說,那時候,人們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一天到晚辛苦勞作也吃不飽肚子,過年時買回一塊肉也要分幾次吃;媽媽說,那時候,那時候還沒有亮山工程,沒有城鄉公交,除了方塔街,哪哪都是鄉下,到處是稻田,只有在過節時才能上一次城。而現在,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條條大路寬闊平坦,高架高鐵隨時把你送向四面八方。

南部新城、濱江新城不斷/崛起,城市的版圖越來越大;尚湖公園如詩如畫、昆承湖南湖生態優美,城市的面貌越來越美。人們臉上的笑容多了,腳下的步伐快了,生活越來越好了。人們在這短短的幾十年裏,隨着時光的飛速流轉,常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奮進的號角中,點點滴滴成就了今日蓬蓬勃勃的家鄉。

常熟自古以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從道啓東南的南方夫子到主動讓賢的仲雍,從著名畫家王石谷到兩代帝師翁同龢,從虞山先生錢謙益到兩彈元勳王淦昌,常熟人民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永載史冊。如今的常熟人民傳承着勤勞奮進的優良傳統,踏着新時代的步伐,用青春和汗水讓家煥發着勃勃生機。疫情的時候,常熟各醫院的一些醫生護士自動請纓去支援,不顧安危,奮戰一線,去幫助那些病人,他們是我們常熟的驕傲。他們用勇敢和拼搏譜寫了一曲曲奉獻的讚歌。

我爲家鄉的悠久歷史感到驕傲,更爲家鄉的繁榮昌盛、奮進拼搏感到無比自豪。我愛你,家鄉常熟!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2

每一個人都愛自己的家鄉。愛她的依山傍水、愛她的鳥語花香、也愛着家鄉那與衆不同的特色。今天,我觀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感動得我熱淚盈眶。讓我對“家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電影一共分爲五個主題。但更能打動我內心的卻是第二個主題“最後一課”,主要講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嚴格來說,他是一位可敬的老師。他想念着1992年農村小學的孩子們,他有老年癡呆症,認不清楚他自己的兒子,卻時刻想念着孩子們。他已經教了十幾年的學。他將他畢生的師愛全部注入給了孩子們。他忘不了孩子們的笑容、忘不了那破舊的教室、忘不了那佈滿灰塵的課桌、更忘不了那歲月的黎明……

“月是故鄉明,花是故鄉豔,水是故鄉甜,人是故鄉親”。第三個主題是“家鄉的味道”。描述了自己家鄉的味道。“沙土裏長蘋果”這句話剛開始我並沒有相信。但是最後我懂得了。人多力量大,斗轉星移。這裏講的是一位賣蘋果的叔叔。他雖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商販,但是他爲了讓所有人都能吃到他家鄉的蘋果。明明知道自己家鄉的沙漠很難生長植物的,他們依然堅持着!依然努力着!剛開始並沒有成功。許多人都決定放棄。但是這位叔叔仍然用自己行動,用他堅強如鋼鐵般地意志鼓舞着人們。終於他們成功了!在無邊無跡的沙漠裏,一棵棵翠綠的蘋果樹如同哨兵一樣,整齊劃一的排列着。陽光下一個個紅紅的笑臉,像是告訴你---這就是我的家鄉。當你咬下一口蘋果,你就會甜在心坎裏的!

排在最後的一個主題是“神筆馬亮”。講的是一對夫妻。丈夫的名字叫馬亮。他是一個好爸爸。也是一位偉大的畫家。他考上了俄羅斯的一所重點美術大學。但是他沒有去。反而選擇了一個更偉大的職業。他默默地來到了鄉村,投入到了的自己家鄉的建設中。他要用他的畫筆將家鄉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在空曠的磚牆上畫出一幅幅最美的田園風景畫。他要把他看到的美,用他的畫展現出來。讓每一個人都刻在腦海裏,記在心裏。每每他妻子給他寄生活費時,他全部都分給了孤寡老人。自己的工資雖然少的可憐。但他依然無怨無悔!這難道不是對家鄉最深沉的愛嗎?

我愛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3

家鄉是什麼?有人說:“家鄉是在風雨時的避風所”。有人說:“是心靈的安慰”。而我說:“家是一道永遠抹不去的的思念。”

在十月一日這天,我和同學一道去綠地歡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是由幾個小短片組成的。

例如:《天下掉個ufo》《北京好人》《比較後一刻》《回鄉之路》《神筆馬亮》。這五個故事分別講述了中國各地區域家中故事。

而比較令人感動的還是《比較後一課》,比較後一課是非凡的一課。有一位老年癡呆的老師,記憶回到了年輕時代。他的學生及孩子幫他回憶九十年代上課時的情景,但卻露餡了。回憶起過去的片段,有喜有悲。一個年輕的教師本來可以到城鎮上去教書,卻留在了農村。一個年輕的教師冒着大雨爲學生拿來了顏料。一個年輕的教師到比較後記起的不是他的孩子,而是他的學生。

老師是神聖的,老師是無私的,老師是偉大的。我們應該衷心的祝福老師,敬畏老師。

如果你問我在這篇電影中比較喜歡誰?我會說是馬亮。馬亮,是一個平平無奇而又偉大的美術家。他令我佩服的不是他的美術藝術,而是爲了家鄉,爲了人民的精神。

影片中的馬亮考上了俄羅斯美術學院,但他卻揹着妻子去了一個小小的村莊裏。直到妻子去拍孕婦照才發現他。

個人可以沒文憑,但是不可以不愛國。一個人可以沒文憑,但是不可以不愛鄉。

家鄉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即使它再不好,再落後,我們也不能去嫌棄他。而是要去改變他,就如影片中所說的“學了本事會來改變它″

我的家鄉在海南!一談到它,我就會露出叫驕傲的微笑

從一個小小的島,到經濟特區,再到自由貿易港。近年來,海南可謂是正在飛速發展中,從“國際旅遊島”的成立,到如今的“海南自由貿易區、貿易港”的建設,這無不一一證實了海南自身的實力!

天空很藍,海水很清,沙子很細,春風很暖。太陽普照的大地,花兒們向陽生長。願每個人的家鄉都變成想要的模樣。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4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我和我的家鄉》,裏邊講了五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北京好人》,葛優主演的。其實講的就是老百姓身邊的事,講的是主人公張北京用自己醫保卡替舅舅治病,被拆穿後呢,舅舅爲不牽連他,撒謊說他偷了張北京的醫保卡,他就決定了,用自己買車的錢給舅舅交手術費。後來回村裏,發現舅舅原來有醫保卡的,其實這個就講的是北京漂泊的異鄉人,小人物身上的小事兒,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醫療體制的完備。

第二個是《天上掉下個ufo》,第三個是《最後一課》是範偉主演的,範偉主演真的是老戲骨,把這個人物塑造的特別的鮮活,因爲我本身我也是一名老師,所以我特別能理解他對學生的那份感情。第四個小故事,那是《回鄉之路》,第五個是《神筆馬良》比較的出彩,我喜歡那種畫面中的美感。

在整個觀影的過程中,會被某些情節着,會雙眼有些溼潤,有些東西,它的確是可以觸及內心的,你像我看到醫保卡的時候,因爲北京我也去過,我真的覺得很多人在北京活的很渺小,前兩天送女兒去北京讀書,她有一個快遞放到了菜鳥驛站,我倆按照驕站的工作人員給我們的地址輾轉着,從現代化的都市走到了小平房裏,到了那裏之後取完快件,我問兩夫妻:“地鐵怎麼走?”他們笑着說:“沒筆過地鐵。”我倆出來之後,有段時間是沉默的,此時是下班的高峯,好多人騎着電動摩托,自行車在狹窄的路上,在奔忙着。

這些人也是這個城市的一部分,爲這個城市在努力,在奮鬥,可是他們面對疾病的時候他們的無助,所以我很理解,張北京借自己的醫保卡給舅舅,我感動……但後來看到舅舅有醫保卡的時候,我內心有種很自豪,想歡呼的感覺,因爲這是一個國家的一個發展與強大的一種象徵,經歷這次疫情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很有力量。我媽媽都經常感嘆,說做夢沒有想到自己是農民,還能每個月開工資。我覺得我在我的成長中也見證了這個國家的發展,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東西南北中各地的景色如畫,好影片是種精神上的.豐盈,建議可以一家人去看一看,每個人可能都會/每個人的感受……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5

在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之後,又一部《我和我的家鄉》也在國慶節上映了,他們的風格很相似,都是有幾個小故事組合而成,每個小故事都是一個獨立的,但是他們的中心思想都是我和我的家鄉,感覺像是和我們寫小作文一樣。

這個電影由五部分組成《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良》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

《北京好人》一開始我就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眼熟,媽媽說你忘記了這就是《我和我的祖國》裏面的那個北京出租車司機啊,我一想真是他啊,媽媽說他可老牛了,以前的賀歲片都看他。這次電影演一個農村大叔的城裏侄子,大叔生病需要看病,他把自己買車的錢拿出來給他住院手術,後來知道大叔在農村有醫保卡,於是他們趕緊去街道辦理醫保報銷手續,這樣他買車就又省了一部分錢。我們都要有一個好身體,還要懂得上醫保,生病有保可依啊。

《最後一課》講一個國外定居的老師得了老年癡呆症,他的記憶始終保留在他在1922年在農村上的最後一課,他的兒子希望圓了他這個夢,不遠萬里帶他回鄉,他的學生們已經長大成人都有了自己的孩子,爲了圓老師的夢,他們的孩子扮演他們,教室也是按照他們記憶中的模樣重新裝飾。老師在現實中和回憶中不斷地交叉互換,孩子們的心始終不變,看着很是感人。屋頂漏雨,屋內破舊不堪,老師的破暖壺倒水,每一個細節他們都想到了,但是時代進步了,不能倒退,新技術新文化已經不能在復原,所以老師有些懵,孩子們依然是他的孩子們,他很滿意。

《回鄉之路》也很感人,兩個校友同回母校,心願一致,希望家鄉發展。一個是沙地蘋果經銷商,一個是電商直播主持,他們爲了家鄉發展大力推銷沙地蘋果,讓這個寸草不生的沙漠長出喜人的蘋果費勁了半生精力,電商希望大力推銷讓家鄉繁榮。

《神筆馬良》主人公也是爲了讓自己土生土長的村莊可以有發展,他放棄了自己留學國外美院的機會,留下了發展家鄉,捨棄小我,發展大家庭。

這部電影去了很多地方,山好水好人美,帶我們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我們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我們留下來發展她。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6

《我愛我的家鄉》這部電影驚喜連連,從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展示了每個地方的獨特的自然風光和風士人情。講述了北京,陝西,浙江,遼寧和貴州五個地方的故事。

第一段講的是北京好人。事件的內容是主人公爲了幫助親戚,想盡各種辦法,最後反而是多此一舉。反映了顯示當中一定要做一個遵紀守法,誠實善良的,做任何事都不要存有僥倖心理,一定要腳踏實地的做人、做事。

第二段講的是天上掉下個ufo。事件內容簡述了劇中人物的大膽創新,可聰明反被聰明誤,耍的一些小聰明沒有用到正地方,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認認真真,實事求是,光明正大,不能隱瞞。

第三段講的是回鄉之路,事件的內容講述了回家鄉的艱難,很多人都想回家,但是路途遙遠,但他們並沒有放棄。他們對家鄉的熱愛、思念和讚美,更是喜愛,崇拜家鄉的情感打動了我。

第四段講的是最後一課,大概內容是一個瑞士的老教授,他堅持在農村教育學生,由於長期工作勞累得了腦梗塞。記憶停留在了1992年,經過衆多人的幫助下,讓他在一次回到了1992年,他也終於理解了那副畫的含義。

最後一段講的是神筆馬亮,沈馬組合。講的是他揹着妻子,放棄到國外留學的機會。和鄉親們艱苦奮鬥,扶持農村的發展,脫貧致富。結尾他成功的感動了妻子,和妻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銀幕中閃現的五個片段歷歷在目,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裏,我時不時笑得合不攏嘴,又時不時被一句話或一段話故事情節感動的熱淚盈眶。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要學會堅持,也許對很多事,我們只要在堅持堅持就能成功。要學會善待他人,一個小小的舉動可能都會讓人受益匪淺。要學會感恩,我們都要記住每一個影響我們的人,記住每一個細節,即使是回憶,我們也要懷着一顆竭盡全力的心去感恩。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7

前段時間,《我和我的家鄉》熱映,自己一個人帶着剛滿三歲的兒子去電影院打卡。心裏忐忑不安,生怕他中途哭鬧,沒想到,竟然乖乖的坐着陪我看了兩個多小時,不知看懂了多少,反正是大家笑也跟着笑,感覺好玩的臺詞會跟着學。

這部姊妹篇不同於《我和我的祖國》,感覺“家鄉”更接地氣兒吧。幾個故事質樸又溫馨,笑中有淚,是感動,溫暖的淚~

電影講述了五個耕耘在祖國大地上的無名英雄的故事。其中《北京好人》揭露了農村醫保問題,結尾時葛優飾演的角色的表親因不捨得花錢做甲狀腺切除手術,一邊拒絕老表的好意一邊大踏步離開:“我回老家吃蒲公英去,那個滿村都有”;《神筆馬亮》中開心麻花的表現也的確可圈可點,虎頭虎腦的馬麗,憨態可掬的沈騰,爲滿足妻子對丈夫的留學期待把俄羅斯風光“搬”到中國鄉下的反轉劇情,都足以令人忍俊不禁。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三個:《最後一課》、《天上掉下個UFO》和《回鄉之路》。

重點來說說《最後一課》吧。這個故事是本劇中最催人淚下的一個故事,觀片的眼淚80%都貢獻於此。範偉老師飾演的老華僑原本在瑞士某大學體面地教授水墨畫,和兒子及外籍妻子過着優渥的生活。某日突發腦梗塞,得了失憶症,家人和自己的身份都不記得了,記憶只停留在多年前在江浙某鄉村裏做了10年小學老師時的上的最後一課;脫掉體面的西裝,換上白背心紅領巾或中山裝,每日在家中整理教具,準備給小娃娃們上課。徐崢飾演的兒子眼看這不是事兒,聯繫了該村的村幹部,請全村村民幫忙還原了老人當年教授最後一課的情景。期間因爲慌亂和孩子們的年幼也出現了很多bug,老人的課上着上着也發現和記憶中的碎片拼圖不能夠完全重合。記憶片段的閃回與現實中最後一課的模擬場景交替上映,給人一種夢境與現實交疊的恍惚感。傾盆大雨中範老師爲一位男學生找顏料的場景令人啜泣不止;也許是讓我們想起了學生時代我們自己所遇到的好老師吧。當年這孩子家境貧寒買不起繪畫的彩色顏料,結尾卻暗示着李易峯所飾演的成年孩子用自己的雙手爲村子建造了色彩斑斕的新學校,也幫助範老師走出了自己內心的執念。

小時候我以爲,家鄉僅僅能指自己的出生地,現在卻覺得,能讓我們安定下來的地方就是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8

國慶節期間,我和爸爸媽媽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真正讓我感受到了笑着笑着就哭了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之前對我來說“家鄉”這個詞沒有太深的感觸,畢竟“家鄉”對我還是很遙遠,但我從爸爸媽媽的表情和言語中感到了他們對“家鄉”的感情和深深的眷戀。

電影一共分五個篇章,由《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和《神筆馬亮》五個篇章構成,分別以農村醫保,科技扶貧,下鄉支教,生態管理,對口脫貧爲大背景,以小人物的故事爲切入口,以“家鄉”爲主線,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捧腹卻又引人深思的喜劇故事,透過一個個平凡的小故事引發共鳴和思考,有悲傷、有笑點。

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壓軸出場的《神筆馬亮》,也是我認爲整部電影最好看的一個篇章,帶着熟悉的喜劇風格,講述了馬亮有了去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深造的機會,妻子希望他能夠把握好此次良機,而丈夫卻希望投身到國內新農村建設中,最後丈夫決定暫時瞞住妻子。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得夫妻兩人在一次中國特色鄉村旅遊中相遇……劇中細節感人的同時讓人心酸,例如:馬亮“出國後”,每次有人來他家裏做客,妻子都自豪地亮出馬亮的畫。還有馬亮穿着大鵝裝從“鵝嘴”裏看妻子的笑顏,接着又情不自禁地看向肚子裏的孩子……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全場掌聲和笑聲不斷……隱瞞不是不愛,而是他想兼顧心中的大愛,這個篇章沒有過度煽情,只是透過喜劇元素展示了一個小人物的偉大。

此時此刻,我想“家鄉”這兩個字,是融在每個人血液裏的,聽一個別人一生的故事,沉浸其中。儘管電影結束時都到了午夜,但爸爸還在拉着我和媽媽講他小時候的故事,而我對這些故事竟然聽得津津有味!“家鄉”這個主題,在父母、在爺爺奶奶這一輩人,似乎在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而且無論第幾次看到這兩個字,腦子裏想的還是和以前一樣。

這個國慶假期,無論身在何處,看完《我和我的家鄉》,總會莫名引發共鳴,正是那些家鄉小人物們的溫暖故事與故鄉的畫面最打動人心,直擊心扉。無論我們的未來有多遠,但是“家鄉”總是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此時,我也願意做一位小人物,懷着夢想走出去,帶着本事走回來。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9

家鄉,是生育我們的搖籃。家鄉,是放飛我們童年的地方。今天,我們寶寶貝貝假日小隊看建築、尋家鄉變化的行動開始啦!目的地是周叢詩的家鄉——龍門古鎮。6月3日早上10點,家長帶着我們順利抵達目的地。我們先進行了午餐前的熱身活動——上山採枇杷。山路兩旁的“寶貝”可真不少呀!粉紅的桃子,躲在碧綠的樹葉下,偷偷張望着我們……各種顏色的野花,露出笑臉,彷彿在熱烈的歡迎我們呢;看!前面好大一片枇杷林,黃澄澄的枇杷掛在高高的枝頭,似乎對我們宣戰:“看你們有什麼本領摘到我?”我們五個隊員毫不示弱,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像猴子一樣爬上了樹,摘了許多枇杷。樹林邊還有兩頭牛在吃草,看見我們收穫了那麼多的果實,羨慕地一個勁的“哞哞”叫,彷彿在誇我們厲害呢!午餐後,我們在龍門古鎮進行了探祕之旅。這裏是孫權的故鄉。建築可真多呀,就像一個“建築博物館”。

很多是明、清時候的老宅子。有宗祠、牌樓、廟,最多的就是“回”字和“井”字的廳堂。有的房頂上長着樹,有些房頂長着草和花,圍牆上爬滿了青苔,快趕上植物園啦!最稀罕的是我還見到了皇帝的聖旨呢,那是獎勵給孫家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的“寶物”。我印象最深的是爲烈士孫曉梅建立的紀念堂,她是爲了革命犧牲的,我覺得她很勇敢、愛國,我要向她學習。在這些古老的建築裏,還有一些村裏人蓋的新房子。也許再過100年,這些新房子也變成老宅子了。休息的時候,何銳給大家講解了孫權和龍門古鎮的故事,我們更深的瞭解了古鎮的變遷歷史。

看了那麼多神奇的建築,我感覺它們就像一個個慈祥的老爺爺老奶奶,對我們輕輕講述着古老的故事……古鎮遊玩結束後,我們去周叢詩外婆家吃晚飯。外婆家新蓋的樓房可真漂亮呀!寬敞明亮,房前屋後都種着花草,像美麗的天堂。聽大人們說,以前的人可沒有這麼大這麼漂亮的房子住呢。有趣的是晚飯都是家長們親手做的,陳涵爸爸和何銳爸爸,可真是出色的“大廚師”啊,做的菜可美味了;飯是我哥哥做的,可惜鍋巴燒糊了,不過我們吃的很香……這次小隊活動,瞭解了那麼多的知識,玩得又開心,是最有意義的一次活動。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小南京,我愛我的家鄉。

我的媽媽在市旅遊局工作,她常常和我說南京的故事,說南京的自然風光,說南京的歷史文化古蹟,說南京的美味小吃,說南京的風俗特色,說南京的時代發展……

南京有着美麗的自然風光。無論在哪個朝代,南京都是塊“寶地”,東有紫金山、玄武湖;西有莫愁湖、鬼臉城;北有燕子磯;南有牛首山;還有一條秦淮河繞城緩緩流淌,好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難怪有人叫南京“虎踞龍盤”呵!陽光明媚時,去紫金山走走,在樹叢中漫步,貪婪的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只覺得像是被解脫了似的,渾身上下一種沁人的清新。

南京被譽爲“六朝古都”,其歷史極爲悠遠,歷史文化古蹟星羅棋佈。中山陵、明孝陵、總統府、朝天宮、夫子廟、明城牆,多的數都數不過來,走在老城街道中,似乎還能聞到一股歷史的氣息,。

南京不僅是一個歷史名城,小吃也是一絕哦!小籠包、鹽水鴨、鴨血粉絲,個個都是美味,個個都是佳餚,嘖嘖,想着都要流口水,攙着爸爸的手,去排上好會兒隊,買上點鹽水鴨,回家好好吃上一頓,皮油肉香,吃在嘴裏還鹹鹹的,然後征服你的味覺,讓你在不覺中吃完了半隻,甚至一隻鴨子,再抹抹嘴巴,嘿,真是賽神仙了呢!

啊哈,南京的風俗也很有特色哦。元宵節之夜,秦淮河十里江堤,流光溢彩,各色花燈都被點燃了,瞧,有紅的、黃的、綠的、紫的、藍的、銀的,好不奪目!再一看,有荷花燈、兔兒燈、牛燈,還有米老鼠燈,就像是在秦淮河開了一個大派對,熱鬧極了!南京的風速還有很多,春節逛夫子廟,梅花節‘端午節在莫愁湖賽龍舟,江心洲葡萄節,靈谷桂花節等,要是你趕上了,那可就是大福氣咯!

南京雖爲歷史古都,但時代發展也頗爲迅速。新街口、龍江、河西,都已經有許多商品企業“安營紮寨”一條條地鐵,一輛輛公車編織成了南京城的血脈,使得這商業城更加四通八達。

這就是我的家鄉——南京,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深深的愛着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1

國慶期間,媽媽帶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義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透過《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和《神筆馬亮》五個篇章,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個地方的家鄉故事。透過停車場保安、外賣員、農民發明家、支教老師、扶貧幹部等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件件動人的事情,向我們展示了脫貧攻堅的喜人成果,展示了家鄉美好建設的背後,普通人的默默奉獻與堅守

《最後一課》讓我印象最深刻。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老教師,他在生病後,記憶回到了在望溪村上最後一堂課的1992年。那時的望溪村貧困落後,而此時的小村莊已經發展成頗有名氣的旅遊景點。村民們爲了幫助爲鄉村教育無私奉獻的支教老師,全村陪着生病的老師“恢復”當年的《最後一課》。支教老師把知識教給全村的孩子,孩子們透過學習改變了命運,從而把自己的家長建設得更美好。

看到這裏,我倍受鼓舞。他們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都能好好學習,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這麼好,怎能不努力呢?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珍惜每一堂課,長大以後透過自己的知識去建設家鄉,報效祖國。

同時,我也爲生活在六安這個和諧而美麗的城市感到驕傲。自六安創建文明城市以來,街道上隨意停放的車輛不見了,瞧,它們都井然有序地停在車位裏。道路上偶爾可見的垃圾不見了,大家都自覺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爲美麗整潔的市容環境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在六安文明創建期間,我還多次自發參加“小小志願者”活動,爲奉獻在一線的環衛工人送綠豆湯、西瓜呢。最令我欣喜的是我的家鄉六安發展越來越來美,惠民工程也越來越健全。其中圖書館、科技館的建立,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

走出電影院,看着眼前的高樓大廈,看着車水馬龍的大街,看着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我真爲家鄉的發展而感到自豪!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2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多重驚喜,五個單元從祖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展示每個地方的獨特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講述了北京、陝西、浙江、遼寧和貴州五個地方的故事,也是家鄉的故事。

一位在瑞士教學的老師,明知道自己生病了,還堅持要去上課。後來昏倒在教室。經過醫生搶救後,他的記憶停留在了1992年。他把自己關在一個房間裏,開啟一個很有年代感的皮箱。穿上古老的中山服,手舞足蹈,嘴裏還哼着紅歌。他兒子覺得父親很不對勁,便想起了父親給他講述當年下鄉支教的事情。他和妻子商量,聯繫那個村現在的村長,看能不能幫助父親。正好村長也是當年父親教過的一名學生。村裏的人爲了回報這位老師,把好好的房頂拆了個破洞,還原成當年破舊的教室。因爲工作調動,當年老師走的時候,他依依不捨的望着那破舊的村莊,似乎還有未完成的使命。最後,當老作文看到以前學生畫中的教學樓成爲現實時,臉上頓時露出了會心的微笑,記憶也瞬間恢復了。

主角用不同的方式建設着家鄉,只因他們心中都有着相同的情感,飲水思源,落葉歸根。

陝西一個落後的村莊裏,當喬老闆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得了重病,被父母親拋棄,是一位校長收留他並撫養他長大。長大後的他,在飛機上搶座頭等艙,各種不同程度的炫富。在汽車上還不停的推銷自己的蘋果。我當時覺得他是一個十分虛榮的人。後來在學校週年慶的時候,一個小孩子講述了他的事蹟,他不僅沒有怨恨他的父母,還把所有積蓄都投入到了建設家鄉的事業中,帶領家鄉父老們脫貧致富。當年的村莊黃沙滿地,沙塵暴襲擊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狂風怒吼、滿天黃沙、沙石狂舞在蒼穹中。如今陝西一帶已是綠樹成陰,碩果累累。

北京的張北京,想出各種不同的花招,幫助一個生病的親戚。遼寧的馬亮,放棄了去俄羅斯留學的機會,揹着妻子,去建設新農村。這些故事既有讓我捧腹大笑的瞬間,也有讓我感動落淚的時刻。作爲一箇中國人,大家應該都能理解這樣的感情,這是對家鄉的感情。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3

衝着對葛優和沈騰的喜愛,忍不住預告的誘惑,我在閒暇時候去看了《我和我的家鄉》。

整部電影是由五個小故事組成的,每一個都有單獨的導演和編劇參與,每一個故事也別具特點。

首先——北京好人:故事講述了我們國家的醫保政策,而搞出的一場鬧劇。讓窮人能看得起病,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國家給我們帶來的實惠政策,國家富裕,人民就幸福。

第二個故事——最後一課:每一位鄉村支教的老師在用一生的付出爲每一個地方貢獻着,他們的精神是可貴的,我對於此倒是深有感觸,不只因爲自己現在的身份,更讓我聯想起自己小時候,那段學習時光,那些生命中的教育我的老師們。

第三個故事——天上掉下個UFO:這個乍聽好像是科幻類的題材,實則也是鄉村致富,發展鄉村特色經濟的一個故事。電影中也提到了“網紅”這個概念,現在的社會網紅日益增多,也正在影響着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網紅用積極,努力,正向且陽光的作品影響着我們,而不是充當着負面的作用,爲自己的家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個故事——回鄉之路:以同學會爲引子,這個故事就是治沙防沙,改變鄉村環境,因地制宜,帶動大家共同富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滲透,知識改變命運,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全面講鄉村變化的故事,比較正能量。

第五個故事——神筆馬亮:一個高材生放棄名牌大學的就讀機會,而選擇了下鄉做村官,這個故事的矛盾衝突點就在於主角跟他懷孕的妻子,笑料十足,這個故事也是在提倡更多的人投入到鄉村建設中去,自我奉獻,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現在的大學生村官,還有基層工作這些國家很看重,用自己的力量爲國家做貢獻,即使再微薄,它都會讓人動容,因爲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要爲自己的國家積極奉獻自己的力量。

《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非常適合國慶節上映的電影,主旨完全是政府導向的題材,那麼我們自己的家鄉現在怎麼樣呢?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積極努力的生活着,我們土生土長的那個地方,是我們的根。希望那個地方能變得越來越好,如果家鄉需要我,我隨時前行……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4

看了場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看電影一直想寫寫影評、觀後感什麼的,一直沒寫,今天第一次試着寫一寫。

之所以選擇這部電影,是因爲之前看過《我和我的祖國》,覺得很好,有點家國情結,必須支援。加上看了一下導演團隊、演員豪華陣容和評分,就它了,果斷買票!

果然沒有失望,整部電影分五個小故事,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

每個小故事半小時左右,對電影來說,兩個半小時的時長已經算長電影了,但是看的時候一點也不覺得長。笑中有淚,淚中帶笑,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整個電影都圍繞着家鄉的巨大改變,和扶貧攻堅的主題。透過電影也領略了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各個故事情節的設計和演員對細節的把控,以及配樂對情緒的調動,都足見導演及演員的功力和用心。

個人覺得,笑點最多的是沈騰跟馬麗的神筆馬亮,淚點最多的是最後一課,當然其他的也都不差。

除了笑和淚,UFO那段裏面有個片段倒是讓我有點想特別提一下,就是黃渤爲了解決山區不利條件發明跑步機,設定人生最大值跑了個馬拉松。

假如人生也能設定個里程或者以某個速度持續衝刺多久才能“把門開啟”,那我們會不會逼着自己激發潛力去拼盡全力呢?

大多數人的努力都不到拼天分的程度,誰說平時跑五公里都做不到的人,就一定跑不完馬拉松?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能,而是沒有逼自己一把!

電影中總能想起點其他的電影也算是個特色。像葛優演的北京好人,可以想到《我和我的國家》裏面葛優演的北京你好;UFO裏面可以看到唐人街偵探、瘋狂的外星人的片段,配樂和佟麗婭出場那裏還有點大話西遊既視感;最後一課裏面的“對啊”,瞬間想到了縫紉機樂隊。並沒有感覺抄襲,反而有點親切感。也發現原來我也看了不少電影嘛!

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影,我推薦你看一看。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5

隨着疫情形勢在國內的逐漸好轉,電影逐漸的回到了大衆的視野當中,今年的國慶中秋檔期也成爲各個電影迴歸的重要契機,一部延續去年《我和我的祖國》創作拍攝模式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躍成爲了這一檔期的最大贏家。

國慶節我選擇和家人而不是和朋友一起去看這部電影,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值得和長輩一起分享的電影,他們能在這部電影中收穫比我們年輕人更多的感動或是感觸。

電影一共有五個單元,體現國家醫保政策的《北京好人》,展示好山好水醉美貴州的《天上掉下個UFO》,描繪基本支教特崗教師的《最後一課》,書寫抗沙治沙路的《回鄉之路》,刻畫基層書記形象的《神筆馬亮》。不同於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所呈現出來的“國之大美”,《我和我的家鄉》帶給我的是一種小美,小到進入我們的生活,小到就是我們的生活。

在走出電影院、平靜下電影帶來的激動之後,回味電影會發現這本質上是一部常見的主旋律電影,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可就是在這種主題明確的情況下,有淚有笑的小品大雜燴的模式讓我們觀衆絲毫沒有覺得枯燥、乏味。

如同電影海報想要傳遞的感情一樣,每個演員都笑中帶淚,電影中所出現的感動也比歡樂更加使我動心。這裏想要特別提一下《最後一課》這一單元,也許是因爲家中老人曾是一名人民教師的緣故,電影中表現出來的生活、畫面、故事,讓我不得不去聯想家中老人的過去,片中的艱辛坎坷也許正是他當年的真實寫照,片中人對如今生活美好的感嘆也許正是他的所思所想吧。我很喜歡看電影看劇,不是爲了消磨時間,而是電影電視劇能夠帶我們去了解不同人的故事、不同人的生活。最讓我覺得驚豔的還得算上範偉老師的演技,他再也不僅僅是我記憶中的那個和本山大叔賣柺的小品演員,他骨子裏的一種精熟且有煙火氣的文人氣質確實很適合這個角色,白髮、眼鏡,一舉一動,一個眼神都能夠打動你,已然無愧於老戲骨之名。

我們中國人應該都有着比較深的“故土情節”,家鄉這一題材就更加打動人心。就基層農村而言,人們常常感嘆,生活越來越好,也總有人在問,到底哪裏變好了,我想在這部電影裏可以找到很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