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國家博物館觀後感精選優秀範文

學問君 人氣:3.08W

國家博物館觀後感

伴隨着春天的到來,國家博物館也迎來了復甦的腳步。國博重裝運營後,《復興之路》是國家博物館重新運營的重點展出之一。

國家博物館觀後感精選優秀範文

2011年3月27日,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天安門廣場附近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羣,有國外友邦的旅遊人士,也有來自外鄉的兄弟同胞。而最熱鬧、隊伍最長的當屬國家博物館的參觀隊伍,一大早就排起了長龍,雖然人多,但是井然有序。在經過了2個小時的排隊候,我進入了國家博物館的主展區,找到了《復興之路》主題展覽區。

《復興之路》展區透過回顧1840年鴉 片戰爭以來,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爲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展示了歷史如何選擇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等一系列國家基本路線方針的時刻,同時也展現了屹立於世界的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

此次《復興之路》總共分爲五部分,以時間爲順序,透過大量的圖片、史實、雕塑、多媒體等多種方式全面的展示了中國近170年來的風風雨雨。在參觀舊中國鴉 片戰爭時,心情無比沉重,一組《苦難的中國人民》雕塑深深的震撼了我,老人拄着柺杖,婦女挑着竹籃,竹籃中還坐着一個小孩,每個人的眼神充滿了無奈和痛苦。這組雕塑是當時中國人民的.一個縮影。辛亥革命的爆發是中國人民不滿國內現狀,對國家未來進行的一次偉大的探索,而新文化運動則解放了國人的思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新的思想浪潮。而當看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時,國內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爲國家找到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新道路。這是全中國人民的希望,自此,中國人民有了奮鬥的方向。

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無數的革命先輩爲了中國人民自己的事業而前仆後繼,無怨無悔,無論當時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在這個篇章中,我看到了有關苦難的另外一組雕塑,名稱是《艱苦歲月》,一位老紅軍吹着笛子,而旁邊的小孩則偎依在他的身旁。同樣的苦難,這幅雕塑的人目光堅定而深邃,無不展示了當時人民對未來的堅定和嚮往。1949年隨着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的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刻,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無數先輩爲之奮鬥終身的事業,此時此刻,在這片熱土上成爲現實。自此中國人民走上了國家復興的偉大之路。從建國時期一窮二白的國內現狀、帝國主義封堵圍截的國際事實,中國人民不畏強權,始終堅持自主發展、和平共處。經過自建國以來60餘年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爲國家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中國人民在偉大的復興之路上,已經走得更加的從容和淡定。

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後,我思緒萬千,既感慨幸福得來之不易,又感受到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而我作爲新時代的千萬黨員的一份子,又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們既要維持國家的繁榮和富強,也要進一步的擴展國家的綜合實力,實現我國偉大的復興。正如參觀完後我在電子屏幕上的留言“繼往開來,繁盛恆昌”,相信祖國在我們這代人的繼續努力下,國家會更加的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