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無問西東觀後感(通用21篇)

學問君 人氣:1.17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無問西東觀後感(通用2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無問西東觀後感(通用21篇)

無問西東觀後感1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我認爲電影《無問西東》中的沈光耀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電影中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不是他獨自一人在角落裏讀着母親的信,亦不是他當了空軍後冒着生命危險爲孩子們送食物的孤勇畫面,而是他在故鄉的母親念起他託人帶回的最後一封家書時,我看到他的母親噙在眼中的淚水。這是一個很容易牽動觀衆心絃的情景,他承載了母親所有的希望,甚至可以說是母親餘下的日子裏的唯一依靠,她不希望兒子去當兵,不想擔心他有一天會離自己遠去,可是國難當頭,他又怎能“獨善其身”?

看到那些在日本轟炸機下而失去父母的孩子,那些因戰爭流離失所無辜卻又束手無策的百姓,沈光耀再也不能眼睜睜看着這片哀鴻遍野的土地再遭日本踐踏,聽從棄理從文的嶺瀾老師的一番勸說,他更加堅定了當空軍的決心。他知道他其實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母親,那個千里迢迢來探望他的母親,那個爲他煮蓮子羹的母親……

在國家危難與母親的私慾之間,他選擇了爲拯救國家盡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路上偶見微光的他,縱使長官和同伴百般提醒,他依舊風雨無阻爲那一羣餓得面黃肌瘦的孩子們運送物資。其實我最佩服的是生在書香世家從未吃過苦的他有一份難能可貴的換位思考、替人着想的品質,縱然劇末時他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和事蹟將永遠刻在孩子們的腦海中,那些歲月留下的勳章,加冕了每個人的成年禮。

也許我們不能每一個人都做到如沈光耀一般身體力行付諸行動爲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但每一部電影都有其傳達的觀念和意識,從他身上,我深知:每個人都會在人生這條路上碰到許多岔路口,選擇一條心之所向的路,行你所行,終點只能自己抵達,過程或許艱難或許順意,但只要無愧家國大義,便足矣。

正如電影所說,“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敢勇,無問西東。”換言之,我們要好好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恩在今天太平盛世,不用“拋頭顱、灑熱血”,而各種各樣的“小確幸”不時涌現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感恩我們生活在這個新時代,不忘初心,不負韶華,砥礪前行。

無問西東觀後感2

寒假我去電影院看了一部名爲《無問西東》的電影,影片中的沈光耀讓我靈魂爲之一震,在國家動盪漂泊的時期,沈光耀因爲一次飛行員資格測試而激起爲國馳騁疆場的雄心,不料在告知父母后,他的父親病倒了,母親更是苦口婆心地勸阻他,雖然沈光耀在母親面前發誓不當兵,但在後來經歷過一次日軍的飛行轟炸後,沈光耀親眼目睹身邊原本活潑亂跳的生命如此不堪一擊,自己卻只能看着這些人一個一

個死去,便決心將自己的青春熱血投身至戰爭中,沈光耀犧牲的那一戰讓我熱淚盈眶,他原本還有生還的機會,但是他選擇將飛機撞向敵艦,與敵人同歸於盡,生命前的最後一刻他說:“媽,對不起!”他知道這樣做會讓母親痛不欲生,但他更清楚祖國需要他,他不能忍受敵人殘殺自己的同胞,不能忍受自己空有一身才華卻不去爲國拋頭顱灑熱血,他放棄了小愛卻成就了大義!

《無問西東》觀後感四看了《無問西東》這部電影,它令我感動至極。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講述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連接在一起的四個小故事。其中,令我最有感觸的是一位成績優異的飛行員沈光耀在抗日戰爭時的故事。

沈光耀爲了保衛祖國,放棄了很好的學校,而選擇在條件十分艱苦的飛行學院學習,在這裏時不時有飛機投彈,時時威脅着生命。在西南聯大時學校因爲缺錢,屋頂只能用茅草蓋。在雨季,傾盆大雨沖刷着屋頂,發出劇烈的響聲,甚至,還有雨穿透屋頂,肆無忌憚的進入房間,沖刷着泥地。在這樣的日子裏,雨聲掩蓋了老師上課的嗓音,雨水打溼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衣服,但他仍然堅持着學習,在轟隆的飛機聲中,咚咚作響的雨聲中度過一天天。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有一位美國軍官來到學校挑選飛行員,他在一陣的猶豫彷徨後,最終決定棄筆投戎,成爲了一名飛行員,在學院裏,他

會偷偷的省下一些吃的,然後在每次飛行訓練結束後,默默的帶上食物冒着被敵機追蹤的危險去往一個偏遠的只有小孩的村莊投放食物,這些村裏的小孩也親切的稱呼他爲“晃晃”。就這樣經過日復一日的學習、訓練。他成爲了一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可以參加任務,報效祖國。然而,在某次作戰中,由於和敵方力量懸殊,最終,爲了減少傷亡,他駕駛着自己的戰鬥機毅然決然的撞上敵艦,從容赴死。

在電影裏有這樣的一句話“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而沈光耀就是這句話的最後執行者,他的這種爲別人着想,愛國,富有同情的精神,最終造就了他這樣堅毅的人。他的精神應該被後人傳承,教育後人。讓我們永遠地銘記這種堅毅的,富有同情的精神,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無問西東》觀後感五在看到《無問西東》的時候,心裏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就是好的電影也不是搜尋來的,而是一種不期而遇,美好而驚奇。觀後更是一種觸及靈魂的良心之作,影片的表達方式以及情感訴求我們可以用進階來形容。

整部電影的構思是透過時空的逆推進,讓觀影的我們開始有些奇怪,但是隨着情節的推進,人物的出現,再將所有的環節正面推理,就得到了完整的故事情節。這樣的時空佈局,恰似我們的一生。

開始的迷茫與無頭緒是我們的開始,在我們成長的路上接觸跟多的人與事,開始不同程度的綻放人生,我們漸漸地明瞭了我們的人生方向,但是岔路很多人生路,容易迷失了自己。我們很難保證在一條路上走下去,我們糾結,矛盾,自我懷疑,自我肯定,終於在丟失的一角,尋得初心,剎那,明媚的陽光照亮了前行之路。

在整部影片中時時四個時代,四段故事,觀影完畢,我們尋得一條明顯的人物關係線。戰火紛飛的年代,艱苦求學的場景,一場場,一幕幕那是民族的脊樑。

當無情的炮火狂轟濫炸時,茅草屋下放不下一張課桌,大好年華,紛紛走向戰場。

“我們從來不缺完美的人,而是從心裏給出的真心、誠意、無畏和同情”,所以有了故事的延續,有了善意補給下的生命傳承,有了和平下的又一段的人性善良的美好與膽怯的救贖。

當代人無所不在的虛榮,在特定的年代就是要命的毒藥;羨慕嫉妒恨的玩笑語,就成爲殺人的利器;一時的妥協與怯懦,終將揹負一生的內疚去救贖;無心的宣泄,成爲自我了結的終章。所有的一切的黑暗、骯髒、醜陋都沒有關係,在那樣的烏雲蔽日中,還是會有陽光,有愛,溫暖着那顆不可救藥的心。

所有的寄語、期待、禮物成爲敏佳涅盤後的精神支柱,因爲那是愛的化身。而李想揹負的如山一般的內疚在張果果父母得救的剎那,煙消雲散。初心猶在,尋找的不僅是一份安置的良心,更是一種明媚的價值觀,社會是複雜的,但是自己的價值觀堅定的,依然可以活得簡單,獲得幸福。生活就是這樣,你用光明去擁抱他,它回饋你的就是快樂,你用黑暗去浸染他,他就回饋你憂慮。

孩子的牛奶不是口感好的,不是營養的,而是安全的,所有迴歸根本,就是迴歸對生活的善意,用感恩的心態去看待遇見的美好,用善意的眼光直面所有的不幸,用誠摯的本真迴歸自己的初衷。

明確的價值觀不是社會的異類,保函愛意和善良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因爲那樣的人生必將綻放出的是愛的傳承,是下一代幸福的開始。

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快樂的人。讓愛傳遞。

無問西東觀後感3

今天下午,在電腦上看了電影《無問西東》四個故事都離我們很近,彷彿置若其中。但深深刺痛我心的不是四個故事的主人公,而是戲份不多的劉淑芬師母。

劉淑芬年輕時被愛情衝昏了頭腦,以爲許伯常對她許下愛對方一生一世的承諾,就以爲那是自己的一生,所以靠自己一己之力供他讀完大學,大學畢業的許伯常卻想反悔不想和劉淑芬結婚,只是迫於無奈亦或者妥協了劉淑芬,於是兩人便還是結婚了。

想想肯定是毫無意外,兩個人的婚姻並不幸福,兩人分牀睡,吃飯的碗,喝水的杯都各用各的,劉淑芬性子急,經常當着鄰居打罵許伯常,但是許伯常從沒有還過一次嘴,劉淑芬哪怕自己喝白開水,她也要把飯菜留給許伯常吃,這樣零溝通的婚姻,就算劉淑芬再付出多少,也得不到許伯常的一個微笑亦或者一句謝謝,說到這裏,我聽到坐在我後面的一位女生說,這樣的婚姻這麼悲哀,爲什麼還要維持,分開得了。

對呀,一段零溝通的婚姻,一段以爲自己的付出就以爲可以綁住一個男人的心的婚姻,是挺悲哀的,但是現實中又有多少不願意去跟對方溝通的人而讓婚姻冷淡,不吵架都是定時炸彈,說好的感情都是吵起來的。但只有用靈魂去溝通的兩個人,吵架也是一種溝通方式,談不來的兩個人,只有赤裸裸的怒氣和衝突。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你還記得嗎?劉淑芬和許伯常在巷子裏相遇了,儘管看劉淑芬魂不守舍的樣子,但許伯常雖然眼神透露了一絲擔心,但依舊兩人無言,甚至還是一個微笑都沒有,那時刻的劉淑芬多想要一個擁抱不是嗎?兩人擦肩而過,就這樣,劉淑芬用自殺來結束這段婚姻還是想用自殺來換取許伯常對她的愛。

這段婚姻是個悲劇,婚姻就是一個長期的對話,當一個人不願去對話時,那麼不幸也在漸漸開始。

你想想,如果一段婚姻,沒有交流,就沒法走進彼此的世界,更不會有關心瞭解愛護。沉默永遠是疏遠的.開始,當兩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想去溝通的時候,難道你不覺得這段婚姻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嗎?

許老師和她擦肩而過,錯過了一次挽救的機會,我總覺得是徐殺死了劉淑芬。

男人在沒有愛時,往往是最冷漠、最殘忍的一邊不能擺脫婚姻,一邊在婚姻裏高高在上,這樣的婚姻完全是女人的地獄。

20年代的張幼儀覺醒了,她有優越的家庭,她還來得及成就自己。

60年代的劉淑芬卻無法忘懷自己的付出,在冷漠中生命走到了盡頭。

婚姻不易,願每個人善待婚姻,不要用冷漠來背叛婚姻,懲罰了對方,也懲罰了自己。

這樣的婚姻也是最不值得留戀的婚姻,如果不得不說再見,請你勇敢一點。

無問西東觀後感4

“無問西東”,清華校歌中的一句。西與東,是對立的選項;無問,是決絕的堅持,是少年的真心,是少年的篤定。

《無問西東》,一部在時間軸上前後跳動的電影。劇中時代迥異的幾個青年,各自站在了命運的關卡。或因戰爭,或因批判,他們面臨着社會發起的挑戰,他們卻在最終,不約而同地表現出了對內心選擇的堅毅。從清華園中的哲理深思,到小村子上飄落的罐頭,從銀杏葉中的一往情深,到兒童房窗上的五彩繪畫,這是他們的選擇,清澈而堅毅。

不光是影片中,“選擇”這個詞在現在也深深困惑着我們所有人。“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路,可惜我無法同時涉足。”進入青春時代,我們要面對的選擇也越來複雜,越來越重要。這時我們會發現,在選擇的天平兩端,擺的往往是客觀的形勢和主觀的意願。遂難如願,十之五六,“選擇”,何其艱難之至!

一些人學會了瞻前顧後,瞻東顧西。他們選擇的,是客觀情況要求他們做的事。這種人自有其無奈之處,無可厚非,甚至往往他們的選擇都是相對正確的,相對明哲保身的。然而,影片讚頌的卻是另一種人:他們在壓力面前,選擇了遵從內心,結局即便慘淡,他們也無怨無悔。不僅是這部影片,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文書籍,都在讚頌這一種看上去不那麼聰明的人。

爲什麼呢?

或許,是這些人,有着一種令再世故的人也念念於懷的選擇的姿態。

念念於茲的原因或許是這種挑戰權威性的選擇或多或少地是在敲響社會“不人道”的警鐘,幫助社會往更好的方向邁進;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生命對真與美的渴望。

姿態,不同於外貌,它是不可矯作出來的,它是內心精神世界在外表的展露;而選擇的姿態,亦不同於選擇的結果,而體現在選擇之時的敢想敢做,不畏世俗。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用勇於表達內心真實世界來體現這種選擇的姿態,用不向世俗卑躬屈膝來維持生命的姿態。莊子夢中化蝶相忘於江湖,嵇康廣陵孤唱決絕於刑場,司馬昱朝堂思道朗朗於爪下,陶淵明悠賞南山拒仕于田園,便足以看出中國人對這種選擇的姿態之執着。因爲這種姿態——如沈光耀投筆從戎之時,所做的選擇姿態之真誠、決絕、意氣、瀟灑——正是堅毅、真誠、灑脫的生命之美的體現!

所以說:這種選擇的姿態,是超出功名利祿的真誠瀟灑,是超出世俗壓力的不卑不亢,是來自靈魂的真心,是讓人心心念唸的生命最初的純淨美、堅強美、真實美。

於是就不難理解爲什麼“真心”這個主題被影視作品一拍再拍,一演現演;也不難理解爲什麼人們會對《茶花女》中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真情的瑪格麗特充滿同情,感到“被悲壯美震憾”;也不難理解爲什麼人們那樣地讚賞在亂世中獨清一隅的文人們。因爲他們,或曾經的他們,都在壓迫面前展現了選擇的剛強姿態。這種真實的美,總令人們動容。

在影片的結尾,我們看到張果果坐在四胞胎的視窗邊繪製窗畫的溫暖一幕。我想,他此刻一定十分快樂吧。能有勇氣以真實而漂亮的姿態生活的人,一定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幸福。

無問西東觀後感5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無問西東》。

這部電影原本爲清華百年校慶而準備,片名出自清華大學校歌中的歌詞立德立言。無河西東。影片講述了四代人,四個故事,相互穿插。在如此多的人物中,我最欣賞且喜歡的是由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他出身富家名門,曾在聞名中外,被譽爲中國教育史上的珠峯的西南聯合大學上學,又學過武功,以他當時的條件,本可以拋下國家,跑到別處,遠離戰亂。可是,在國家極其危難的時候,他瞞着家人,棄筆從戒,奔赴戰場。在經歷嚴格訓練和考驗的過程中,他還資助貧困村於裏的孩子們,孕育了一位清華學子。最終在一次戰爭中,沈光耀爲丁消滅敵人,拯救戰友,將自己的架機撞向敵人的船艦,與敵人同歸於盡。當時他的教官教會了他一句話: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缺的是以自己心底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是的,正是沈光耀的那種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讓更多的人能夠回家,讓祖國少了一絲危難,養育了更多的孩子。

這些,都是文化和西南聯大所成就的,伊顯雷爾這樣評價過這所大學的遺產,應當屬於全人類。

無問西東觀後感6

客觀的從電影本身而言,我覺得這部電影是拍的不錯的,首先就給觀者留下懸念吧,然後用了四代人的故事串起來,邏輯很清晰,主旨很鮮明。再從其他的角度看,這部電影又給了我很多的聯想。爲什麼說那個時代能夠出那麼多的英雄,我認爲不僅僅是時代的要求,更重要的一點是教育的自由度。那個時候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文理,與現在沒什麼不同,當老師問起文科很好卻要選擇理科的吳嶺瀾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讓我十分感慨的話“因爲成績好的都學實科”,確實與當代的學生看法十分的一致,但老師說的話更令我沉思“你忽略了一件事,真實”,如果放在現在肯定很多人都說學文科的不如學理科的,既然他的實力那麼強,不去學理科真的是白費了。這正是我們現在缺乏的一點,“真實”,因爲我們無法面對現實的真相,很多事情都已經是擺在眼前的不可改變的,但是我們可能還是會迎合大衆的認可即使去選擇與現實完全不同的那一段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學生因爲世俗的眼光不願意直面自我,與“真實”背道而馳。

還有一個很相似的細節,也令我翩翩聯想,就是張果果可憐四胞胎姐妹去盡力撫養與沈光耀開着飛機爲飢腸轆轆的孩子們送吃的。前者因爲原來公司的上司的一番嘲笑和警告而猶豫,陷入矛盾,後者雖然被教官罰做俯臥撐,還敢站出來毫不猶豫的堅定地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兩個鮮明的對比,反映了從前的人們內心的正直,勇敢,還有現在遍佈社會的道德恐慌、害怕。如果說內心的正義不能夠得到回報,即使不是物質上的,那麼人們可能就會越來越膽怯,這也正是現在的問題根源所在,人們不再把憐憫、同情當做真摯的感情,而作爲一種嘲笑、戲弄甚至是出賣人格的手段,現代社會就是在這種無底的黑洞裏,所有的真情實感都被吞食殆盡。

最令我深深感動的一幕是沈光耀的母親不願意讓陳鵬去參軍教導他背出家規,還讓他發誓不去參軍,觀衆看起來這或許有些許的自私,但是最後拍到同學要去參軍與沈媽媽告別時鏡頭拉開,匾上寫着三代五將時我才恍然大悟,這位母親並不是自私,而是家族的前輩們已經經歷過了戰爭的殘酷,她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再去遭受這樣的苦難,相對於獲得的榮耀,她更希望光耀能夠體驗結婚生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去享受人生的快樂。而沈光耀直面現實,爲國犧牲不禁又讓我想到了梅校長的話“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無問西東觀後感7

二三十年代之中國,國破山碎,戰禍降臨,國貧民窮,飢寒交迫。一羣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師,在雲南偏僻的山溝茅草屋中,組建西南聯大。他們忍飢挨餓含辛茹苦的爲國家培養棟樑之才,爲中華文明之傳承嘔心瀝血,絕不讓五千年文明的薪火因戰亂而斷絕。他們的名字熠熠生輝,早已成爲中國文明發展歷史長河中璀璨耀眼的星座。樑思成、林徽因、陳省聲、沈從文、陳寅恪、華羅庚、梅貽琦、蔣夢麟、蔣南翔、錢鍾書、錢穆。每一個名字都代表着流傳後世的經典名著,人格偉大的典範,向大師致敬!正是在這些大師的悉心培養下,沒有四人宿舍、沒有熱水洗浴,缺紙少筆,東拼西湊的實驗設備,還經常要躲避日機的轟炸。就是在這麼艱苦的環境條件下,茅草屋裏走出了楊振寧,李政道,走出了鄧稼先,趙九章等一批傑出人才。正是由於他們的領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才縮短了和世界的科技差距。

縱觀歷史上下五千年,有個很奇怪的現象,越是動盪的時代,越是文化繁榮昌盛的時期。春秋戰國,攻伐殺掠,戰火連城,卻是百家爭鳴,文化思想高度發達的時期。三國爭霸,戰火塗炭,各色人物粉墨登場,曹家三父子爲代表的曹魏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座豐碑,後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賢之傳承發揚。五代十國的詩詞,繪畫,書法,音律精彩紛呈,令人歎爲觀止。近代的五四文化運動更被人尊崇爲中國文化發展的最高峯,而那個時期正是國家疲弱,列強侵吞,軍閥混戰的年代。

建國接近七十載,開放已逾四十年。我們的大學越辦越多,教學樓越蓋越豪華,學生宿舍都有夫妻間了,教學經費動輒幾十億,幾百億。教學實驗室設備也已比肩世界名校。但是,這幾十年間,我們培養了多少所謂的領軍人才?我們的大學教授有幾個敢把自己的名字和上面的大師擺在一起,而不臉紅耳赤,羞愧難當的?爲什麼在關鍵領域,我們的科技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還是那麼大?還要煩累纏綿病榻的錢偉長髮出“爲什麼我們的大學總是培養不出大師?”的感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二三十年代的莘莘學子,物質貧乏,精神富有,胸懷大志,一念信仰。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爲改變國家民族之命運而學習。信仰的力量使他們無暇顧及身邊物質條件的睏乏,唯有爲了目標勤勉刻苦學習,力圖早日報效國家。“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在民族危亡之際敢於拍案而起,“若大之華北,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催生他們憂國憂民,促使他們投筆從戎,爲國殺敵,即便馬革裹屍也決不做亡國奴。何等壯志!何等氣魄!!何等豪傑!!!

相比前輩,當今部分學子和家長的認知實在令人擔憂。如果你想成才,就不要再去糾結宿舍環境的好壞,洗浴條件的方便了。舒適的條件只會使人安逸的不想改變,沒有改變就不會發展,最後成爲死水一潭。如果你想孩子成才,就不要只把他束縛在包郵區內,好男兒志在四方。你想孩子成爲雄鷹,就不要把他當麻雀養。狐狸知道冬天的大雪有多冷酷,所以早早的把自己的孩子攆出洞穴。因爲它知道只有讓小狐狸在寒冬來臨前學會獨自生存的本領,才能在殘酷的環境裏活下去。扔掉柺棍吧,總有一天你的孩子需要獨自前行的,越早越好。

當代大學生是青年優秀分子的集合,是國家改變的希望,民族發展的未來。讓社會、高校、家長一起努力,多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希望你們心中還擁有爲社會發展爲國家改變的信仰和激情。不是爲了讓自己的名字能夠流芳百世,是爲了讓你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能在更公平更公正更安全的環境下成長。

無問西東觀後感8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很多時候我們的明天並不是絲毫不可琢磨的,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命運軌跡始終若隱若現,指引我們去做一些看似毫無關聯的選擇。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給自己造成煩惱。有時即便用盡全力去對抗也還是徒勞無功,不如學會轉念。這樣無論環境怎麼變化,我們都能永葆熱情,快樂自在。坦然接受真實的自己,不要嘗試改變他人,而是改變自己的看法,專注於自己能做的事,並採取行動。

有人說年輕是本錢,可以肆無忌憚,無所畏懼;有人說年輕是本錢,可以放手一搏,拼盡全力。大冰說:“這世界有人在過着你想要的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既然你想要一種不一樣的生活,就別在應該拼搏的年紀選擇安逸。”

看到的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東西,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多少,才能被愛。

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或者初開的朝陽歡呼雀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己的珍貴。

這部影片透過四代人,四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環境,會有不同的事物干擾和阻礙,面對紛擾複雜的選擇,無論外界的社會如何跌宕起伏,我們都應該對自己真誠,堅守善德之心,無問西東,勇往直前。

我們不能決定世界怎樣對我們,但我們可以決定我們怎樣對世界。珍惜善德之心,人生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9

今天去看了無問西東。

電影的內容主要是傳遞着那種很傳統的正能量。

說深吧,其實大部分人應該都能看懂,至少3代人的故事,講述的還是很完整的。

說不深吧,那些潛藏在故事裏的能量,確實未必人人能抓得到。真實,善良,堅持,隱忍,還有堅貞的愛,這些主題給人厚重的壓迫感;加上歷史插敘的交叉回顧敘事手法,更是讓人在那個年代的歷史裏,感受到了原始的美德所帶來的震撼。這種震撼,溢於胸腔,無以言表,啞然於他們的純真和美好,還有那些無知的黑暗力量,在那個年代裏所表現出的精神力量控制,真的很恐怖。

怎麼說呢,這部電影對於大部分人,用來消遣看的話,大概只能打7分。相比芳華,畢竟有舞蹈藝術類的元素在裏面,應該不會比芳華口碑好。

但是,要說裏面說包含的東西,我覺得無問西東說包含的能量更大一點。對於喜歡文字的人來說,還是不錯的選擇。

無問西東觀後感10

最近電影《無問西東》熱播,我也去揍了回熱鬧。帶着些許期待,也爲這段時間的忙碌而找點休閒。

和平時所看到的電影不一樣的是:劇情從現代一直演到了戰火烽飛年代而後又回到現代。思緒此起彼伏,一開始還真有點“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摸不着頭腦的感覺。看完仔細品味,慢慢琢磨,再看劇情介紹,原來《無問西東》說的是四代人的芳華,四代人的青春,四代人的熱血。電影展現了四代人在貧苦時期年輕學者的迷茫,經典臺詞是:“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實,卻不是真實”。戰爭時期老牌知識分子的風骨,經典臺詞是:“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建國初期青年支邊的熱血,“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和平時期物慾橫流中保持善良的初心,經典臺詞是:“看見的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四條敘事線連貫在一起,讓整部影片充滿熱血、溫情的同時又不矯情。

從《無問西東》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生命了珍貴,青春的無畏,也讓我明白我們這一代人太過於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是火急火燎,只想快速成功,有時卻忘了自己的初心,就像劇中張果果當他掃墓回來,終於看清了自己的內心,那句“我跟別人不一樣”雖然輕柔緩和但卻那麼擲地有聲。我們這個年代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對自我保持初心,對事情保持敬畏的人。

電影最後以這句臺詞結尾: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實在是經典,讓我明白,在任何時代,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做一個善良樂於奉獻的人。

無問西東觀後感11

看完之後,內心是無比的震撼、清醒和堅定!對這些追求真理的先輩們表示深深地敬佩和敬意。我的領悟有以下四點:

真理是愛的傳承。人生的探索之路需要教師的引領。教師不對,一切白費。

電影裏不管是齡瀾的覺醒、沈光耀的覺醒還是張果果的覺醒,都源自於身邊遇到了一個好教師,一個追求真理的教師對他們的點撥和引領。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我的真實,追求真理。這讓我想到了陳教師每一天學習古聖先賢們的書籍,每一天早上5點給我們講課,這種無私的付出和大愛,讓太多的人解放了思想,會笑了,每一天開開心心,快歡樂樂的,追求真理,引領我們走向真理,這就是一種愛的傳承,這就是真正的教師。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教育就是“化冰”的過程。

電影裏異常讓我感動的是陳鵬對敏佳的那種愛和持續地付出的那種精神。陳鵬奮不顧身地去救敏佳,看着全身是傷的敏佳悲痛欲絕,看到奄奄一息的敏佳神奇地活了過來的那種感恩和激動,對敏佳的細心和持續地付出,都深深地打動着我。當敏佳對生活失去信心,絕望的時候,是愛托起了敏佳,說我就是給你託底的那個人的時候,敏佳的心感到了無比的溫暖,心被融化,有了一種強大地力量讓她勇敢地活下去。之後獨自去戈壁灘找陳鵬,說:“我必須要找到你,是你的愛托住了我,我也想照顧你”。這是一種道的精神,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無問西東觀後感12

《無問西東》是我最近幾年來看的最有高度的一部電影。剛從電影院裏出來,就有一種立馬想再看第二遍的想法,裏面的每一段內容都是那麼的絲絲入扣,直擊心尖。電影結束的時候大家都不願走,沒有想到最後序幕的時候那麼精彩,有那麼多世界級的人物,真的很感動,很震撼。後來在手機上又認真的看了一遍。

電影一共演繹了4個不同的年代,分別演繹了幾個不同人的故事,其中的故事背景卻是有關聯的。那是一種愛的傳遞,是一種道的能量。電影是從當代張震扮演的張果果的故事爲代表開始的,然後一下子一下子的跨到了上世紀20年代。

第一個故事是1923年,講的是陳楚生所扮演的吳嶺瀾,是清華大學的理科生,印象比較深的是梅校長對他講的話讓,說:“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吳嶺瀾問:“什麼是真實?”校長說:“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吳嶺瀾不解,直到泰戈爾訪華演講,看到臺上的老師篤定而又自信,聽到泰戈爾關於真誠的演講,才釋然明白,轉去學文。

遇到一個好老師很重要,人的一生需要有貴人指點,需要自己不斷的去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去體會,進而遵從自己的內心。

無問西東觀後感13

“如果提前瞭解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人生的路上,有那樣多的岔路口,考驗與磨難,要我去選擇,去經歷,去承受。願我能不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電影《無問西東》很是觸動觀衆心靈。影片圍繞四代命運相連卻遭遇不同的清華學子展開敘述。其中,沈光耀,抉擇於從學與當兵;李想,執着於遠赴邊疆與守護真相;而張果果則是困惑於商業欺詐與“愛心綁架”。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徘徊時,他們各自思索着生命的意義,最後勇敢地行之所行,愛其所愛,做到了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其中最觸動我的是最具勇氣與魄力的沈光耀。

“華北之大,早已容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國破民危,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沈光耀奮然挺身志願參與空軍。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母親問訊便趕來勸他:“我們想你享受到人生的樂趣,而你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那隻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人生短暫,父母渴望我們能夠把握這僅有的時光去真正的活一遭。誰捨得親生骨肉戰死沙場!當戰爭將生死的殘酷血淋淋的擺在他面前時,他迷茫了,在對母親的孝和現實的殘酷之間不知所措。終於,他放下了小家,擔任起時代的責任,挽救國家於爲難之中,拯救民族於緊迫之時。是的,他不能無視昆明的炮火轟擊,不能對周遭朋友的死去不痛不癢,他能做的就是擔起他所應擔的責任。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底裏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沈光耀用行動踐行了這些,是令人敬佩的。

我認爲最真實、堅守本心的是張果果。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今天不管是人際關係還是商業圈都存在着各種欺詐行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如一張薄紙,隨時便可被捅破。來京生產的四胞胎成了商業鬥爭的犧牲品。生意告吹,四胞胎便漸漸被人遺忘了。可眼看產期將至,責任重大,張果果毅然決然地爲自己的“愛心”買單。但在事業與生活中經受的欺騙和上司的不斷暗示,他迷茫了,如墮煙海,不知所措。一次次地從夢中驚醒。最後,他堅定了自我,做好了所有準備,完成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他知道,這份愛心是不能用錢去衡量的,他要守護這份無暇的愛心。內心沒有了雜念,才能勇往直前。

不得不說,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年輕的日子就這麼多。韶華逝,流無知。當你回顧此生,在生命最青春光亮的年華里,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徘徊時期,做出遵循內心的選擇,無悔與坦蕩地活着,這已是足夠珍貴一生的了。儘管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願你在迷茫時,記起你的珍貴,堅守你的本心,去抵抗惡意。堅定地走吧,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14

聽說影片《無問西東》很值得觀看,於是也去影院一探究竟。直到快結尾時,影片並沒有太多地影響了我的情緒,我幾乎要站立離席了。但片尾羅列出的衆多大師,讓我感動不已。一羣國難時期衣衫襤褸的年輕人,在幾千裏的遷棲中求學,在防空洞裏讀書,在風雨中跑步,在飢餓中和苦難中心懷家國,最後竟然成就這麼多世界級的大師。感慨之餘,慚愧不已。

也身爲大學教授,今天的自己爲什麼未成大師?也不曾培養出大師。不但自己,其他的教授,乃至於整個大學,整個國家的大學,幾十年來又何曾培養出多少大師?高大堂皇的樓宇下,嶄新的儀器設備,還有滾滾的經費,我們除了發表幾篇近乎無人觀看的SCl論文,以此而獲得的五年一輪打破頭的晉升,當然還有年底老師與學院爲斤斤計較而磨破嘴皮的,無聊之極且斯文掃地的工分。

與大師相比,我們差不在天賦,差不在金錢,差不在校舍大樓,差不在教學條件。差在志向,差在理想,差在責任感,差在使命感。在一個更爲和平的時代,更爲優越的環境,我們爲家國做了些什麼?我們學了些什麼本領,能爲國家做點什麼?我們抱怨得太多,對得失計較得太過。高曉鬆就曾經對某清華學生大發雷霆,一個清華學生竟然沒有想到爲國家做點什麼,而只想到找個穩定且收入高的工作。有一篇大罵當代大學生的文章,叫"今天的大學生,你不下崗,天理難容"。文章雖然有失偏頗,但確也在理,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缼乏遠大的抱負,爲世俗和渾渾噩噩所吞噬。你們整天與手機爲伴,與遊戲爲舞。社會和父母長輩養育了你們,現在老齡社會社會已經來臨,你爲國家爲社會準備好了嗎?你將以什麼回報養育你的家國?你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足夠服務於社會了嗎?你有與你父輩一樣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體質嗎?你能像我們曾經那樣,承擔起包攬一家八口的家務嗎?你有護理老人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嗎?整天手埲一個手機,生命分分秒秒在腐爛,青春在凋零,人生在虛度,理想早已成了冤魂。

西南聯大,簡陋的校舍、清貧的教授,但培養的大師燦若繁星。大家都耐得住清貧,每一個師生都在爲搶救文化、救亡圖存作貢獻。西南聯大,中國大學的珠峯,何日君再來?

無問西東觀後感15

電影《無問西東》裏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回答是。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四個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幾位年輕人的迷惘,夢想和從現代社會一直到抗日戰爭時期他們所作出的選擇,他們在最美好的年紀迎來了最殘酷的考驗。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一輩子很短,人活這一輩子,不應該被各種框框架架而束縛,應該遵循本心,爲自己而活。

而我映象最深的便是電影中的沈光耀,他是世家子弟,考上了飛行員,聽說他想要當兵,媽媽不遠千里來阻止:“你一生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說完這句,便淚流滿面。但在經歷了空襲,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後,他仍然不顧父母反對,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去當兵,在開飛機的時候偷偷地給小孩子們投放食物吃,孩子們狼吞虎嚥,熱情的稱呼他爲“晃晃叔叔”,而飛機上的沈光耀看着這一幕,很開心的笑了。但他最終在鄂西會戰中犧牲,爲國捐軀。當媽媽翻開他遺留下來的筆記本,看到一張圖片旁邊寫着“媽媽,對不起”時,那一刻,媽媽的淚水如江河般決堤而下。而這個片段還有一個特別令我感動的地方,就是他在飛機上墜落的那幾秒鐘,面帶微笑的說了兩個字:回家。我想:家大概是所有在外求學的學子心底的歸宿吧!

有網友說,這是一部很尷尬的電影,因爲有很多人看一半看不下去中途離場,也有些人堅持看到最後,紅了眼眶。而我想說,這部電影最獨特的地方就在於電影中的四個人都是相互有關聯的,如果你用心去看了,你會發現,這是一部很值得去看的電影。

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俞敏洪老師的回答是:無論是否有勇氣,你都必須前來,因爲這就是你的命運。我們不能決定世界怎麼對待我們,唯一能決定的是自己的態度——我們對待這世界的態度,因爲我們只能做自己的主人。最後,藉助《無問西東》中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16

如果提前瞭解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你們無法迴避他們的存在,可是瞭解青春就是這些日子,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讓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什麼纔是榮耀,擁有什麼纔是被愛。

你們會讚美很多東西,朝陽或者鮮花,但不要在讚美別的事物的時候,忘了自己的珍貴。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無問西東。——《無問西東》

寒假我去電影院看了一部名爲《無問西東》的電影,影片中的沈光耀讓我靈魂爲之一震,在國家動盪漂泊的時期,沈光耀因爲一次飛行員資格測試而激起爲國馳騁疆場的雄心,不料在告知父母后,他的父親病倒了,母親更是苦口婆心地勸阻他,雖然沈光耀在母親面前發誓不當兵,但在後來經歷過一次日軍的飛行轟炸後,沈光耀親眼目睹身邊原本活潑亂跳的生命如此不堪一擊,自己卻只能看着這些人一個一個死去,便決心將自己的青春熱血投身至戰爭中,沈光耀犧牲的那一戰讓我熱淚盈眶,他原本還有生還的機會,但是他選擇將飛機撞向敵艦,與敵人同歸於盡,生命前的最後一刻他說:“媽,對不起!”他知道這樣做會讓母親痛不欲生,但他更清楚祖國需要他,他不能忍受敵人殘殺自己的同胞,不能忍受自己空有一身才華卻不去爲國拋頭顱灑熱血,他放棄了小愛卻成就了大義!

無問西東觀後感17

如果給“無問西東”對一個對子,我腦海裏第一個閃現的詞是“不忘初心”。遵循自己的本心,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被別人左右、不被世俗“綁架”,這可能就是最理想的生活吧!

那麼,什麼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自己真正想要的、真心追求的人生是什麼樣的我想未必每個人在一開始就清楚這一點,甚至都不知道正在做的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就像《無問西東》中的一個主演吳嶺瀾,他喜歡和擅長的是國文和外語,卻偏偏去學習實科,因爲“聰明的人都在讀實科”、因爲“只有實業才能救國”;沈光耀的祖上三代出過五個將軍,血管中流淌的是軍人的熱血,胸懷一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赤子之心,卻只能在國家危亡之際,迫於家訓和親情的壓力坐在小小的書桌旁邊;李想因爲害怕失去眼前夢寐以求的支邊機會而逃避自己的錯誤;張果果則是在善良和害怕惹上麻煩中糾結。恐怕只有陳鵬,自始至終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從未改變。吳嶺瀾的迷茫、沈光耀的猶豫、李想的逃避、張果果的糾結,都是因爲他們在做別人眼中完美的人。但是世界上從來不缺完美,缺少的是從內心發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同情。

梅貽琦告訴吳嶺瀾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那就是真實。

因爲真實,吳嶺瀾成了文學教授,沈光耀投筆從戎解救民衆於水火,李想在無私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救贖了自己,張果果也在給予中獲得了發自內心的快樂。

看完電影,再反思自己我所走過的人生是完全發自內心的嗎是有意義的嗎是自己想要的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今後應該如何去做人生希望的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它的未知性,因爲未知,所以我們可以把它想象得更加美好,給自己更多的動力前行。但是,“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我想,我一定會鼓起勇氣,奮力前行。人生需要享受的是過程,只有自己真正經歷過,才能知道它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纔有資格評判它是否有意義;即便迷茫過、猶豫過、逃避過、糾結過,那也是人生必經的一部分,只有經歷過這些,才能意識到自己的本心,做真實的自己。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面,保爾柯察金有一段關於生命的名言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解放全人類而鬥爭。”

我想,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也應該像保爾一樣,能夠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悔恨、不羞恥。那麼,就從現在開始,遵循自己的本心,砥礪前行。

無問西東觀後感18

週六休息,陪女兒觀看了影片《無問西東》。不料全程淚眼相伴,真是好久沒有看過如此直擊內心的好電影了。

整篇故事由四個小故事串起,相互交錯,整部電影一直被一種高尚的情懷所包圍,高於明哲保身、小資情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失的東西。

影片的幾個事件,我以前也都在報紙上、電視上看到過、聽說過:四胞胎出生被奶粉公司選中提供奶粉;文革時期女學生爲老師抱不平模仿別人的筆跡寫信;研究核武器的第九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被核輻射影響身體健康;富家子沈光耀違背家訓當空軍戰鬥時犧牲;泰戈爾來清華演講。看似毫無關聯的幾個素材在編導的妙手之下,起承轉合被串聯起來:開着戰鬥機送食物的沈光耀是第九研究院的陳朋口中的“晃晃”,現代人張果果的父母又是被問心有愧的李想所救……因果輪迴,便是百年。

幾個故事在不同時間、不同時代中切換,但一代代所傳承的精神卻是不變的,在不同時代可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在戰爭時代放棄優越生活投身戎馬的沈光耀、在文革時代甘於堅守自己所愛的陳朋都在用不同的時代語言和行爲,詮釋和演繹了“真實”。影片中一代代躬耕於自己領域的精英,抵禦得住世俗的狂躁,專注於跟從自己內心做事的行爲,一次次得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

反觀我們現在的生活遠離戰爭、遠離飢餓,多了一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學生和整個社會更看重的是分數和名校,那份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已經淡薄了很多。正如影片對白所說: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在當今浮躁的社會,保持真我難能可貴,在你迷茫之時,請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裏的對白:

如果你往下掉,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

誰會是自己可以託底的人?當時就想到了親人、好友,我慶幸有可以託底的人,瞬間幸福感爆棚。我感恩有可愛的女兒承歡膝下、有年邁的雙親孝敬侍奉、有健康的身體工作生活、有交心的朋友訴誦傾聽。面對今後的人生路,我依然會心存善良,聽從內心,去做一些快樂的事,做那個自己想成爲的人。

無問西東觀後感19

電影無問西東公影后確實凡響不同,一時之間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它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呢?這裏簡單說一下電影《無問西東》是由李芳芳編劇並執導的。無問西東劇情講述了四個不同時空中幾位年輕人的選擇和命運。

“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幾個年輕人滿懷諸多渴望,在四個非同凡響的時空中一路前行,這幾個年輕人,在最好的年紀迎來了最殘酷的考驗,併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傳奇。

《無問西東》據說當初是爲慶祝清華大學百年校誕所作,影片中的故事涉及民國、西南聯大、文革前夕、現代,時間跨度長達100年,以四個不同時代的故事作爲清華百年的縮影,展現出清華學子在時代洪流中的青春歲月。

電影跨度極大,有時讓人難以跟進,但故事很有吸引力,能牢牢抓住觀者的心。

無問西東”取自清華校歌中的“器識爲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前兩句強調學藝先修身,後兩句從學術上來說是指著書立說,不用被東西方的差異所限制。而從本片來看,這兩句更像是在指人生態度:瞭解真實的自我,這一點,可以說是貫穿在整部影片的四則故事之中,我把其稱爲“無問四則”。

″無問四則"中其實提出了四個很嚴肅的問題。

一、我們在國家危難時應當如何面對。

二、在時代鉅變時我們應如何面對個人的情與愛。

三、人如何認識自己認識他人。

四、人應如何選擇人生的道路。

這四個問題就像是四胞胎一樣是由同一個母體孕育出來的。影片透過四個故事交替編織而成,是一部有深刻意義的電影。地不分南北,人不問西東,我們都是同一片天空下的華夏子孫,我們都是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活生生的人。四個問題電影給出了答案。相信觀影后的人們也會得出自己的答案。

從我觀影后的觀點來看,我認爲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

無問西東觀後感20

願你在迷茫時,堅守本心。

如果提前瞭解你所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

人生的路上,有很多岔路口,考驗磨難,要去選擇、經歷、去承受。

看了《無問西東》很受觸動,影片圍繞四代命運相連卻遭遇不同的學習展開敘述,講了沈光耀抉擇從學與當兵,李想執着於遠赴邊疆,而張果果困於商業欺詐與愛心綁架,在命運的十字路口,他們各自思索着生命的意義,最後勇敢行之所行,愛其所愛,聽從內心,無問西東,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堅守本心,做最好的自己,做一個樂於助人,善待他人的人。

用生命影響生命,用成長帶動成長,只有自己成長了,才能使你身邊的人成長,只有透過知識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的內心變的更強大。

很喜歡林老師的課,自從聽課以來我在讓自己慢慢改變,反思自己這三十多年來的人生,覺得都在爲他人而活,爲了家庭,爲了孩子,爲了家人,最後纔想到的是自己,把生活過成這樣也不是我想要成爲的樣子,我在試圖聽從自己的內心,也許這樣才能活出一個真正的我。

要不忘初心,不斷學習,在學習中成長,試着用自己認爲最理想的狀態來面對孩子,面對家庭,面對工作,面對身邊的所有人,所以不要忘記自己的珍貴,堅守本心,去抵抗惡意,聽從內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21

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我該怎樣才能過好這一生?這個問題也無時無刻的不在困擾着我。雖然這個問題無論是自己還是有智慧的長者都無法給出確切答案,但我們還是應該時不時的問問自己: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

小時候做着天才夢,做着英雄夢,以爲只要長大了就能成爲功成名就、受人矚目的人。以爲長大了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長大了我並沒有成爲自己心目中那個不一樣的自己,而是和所有普通人一樣上班下班,幹着自己都不知道有什麼意義的工作,掙着剛夠養活自己的工資,還得應付着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偶爾的不懷好意。

從上班第一天起,我就可以遇見退休前一天的工作狀態。別人說過,我自己也想過,這樣安安穩穩的過一生也是不錯的,況且工作環境、工作待遇尤其是工作上的夥伴都是很不錯的。然後像大多數人一樣到了年紀找個差不多的人結婚、生娃,過着差不多的生活,沒有起伏,沒有波瀾。可我總覺得還缺少點什麼。

像大多數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樣,我想我並不甘心就這樣混日子,也說不出什麼“平平淡淡纔是真”這些所謂的人生哲理,我想要的是一個跟別人不太一樣的人生,我覺得至少該無關任何人、任何事,只爲自己,做些什麼。在這個毫無能力的年紀卻不想毫無作爲的就這樣揮霍完自己的時光。

下班以後、休息的時候百無聊賴的翻着手機,點開朋友圈關了又點,開啟微博關了又開啟,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幹些什麼,貌似有點孤單落寞。再瞟一眼其他人,每天看肥皂劇一部接着一部、打遊戲一場接着一場,貌似過的也很充實,也很快樂。實在無聊的週末,我也嘗試過窩宿舍追一整天的劇,但是這種感覺並不好,除了更落寞還多了一種負罪感。爲什麼這種生活我就過不來呢?

我常常想,作爲滄海一粟的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爲了什麼?享受生活?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還是實現自我的價值?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需要留下些什麼證明我存在過嗎?而我又能留下些什麼呢?即使留下我的足跡又有意義嗎?——我不知道。

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我們不用像沈家耀在民族危難存亡之際做出選擇,也不需要像陳鵬那樣在愛情和理想面前做出選擇。但我們更多的是像張果果那樣,在這個紛紛擾擾,混沌不堪的世界裏行走,做出自己的選擇。

平凡的我們還有一種選擇,無關倫理道德,無關社會大義。這種選擇無關對錯,只是沿途的風景不一樣而已,而你只需要遵從內心,做真實的自己,無悔當初。

最後,以電影裏的旁白結尾:“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