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大秦帝國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73W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秦帝國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秦帝國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大秦帝國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年前,無意間於網絡上瀏覽到了電視連續劇《新大秦帝國》的資訊,原以爲《新大秦帝國》也不過是一部普通的歷史劇。因爲在我們的印象裏,一說起秦國就只有秦始皇、就是暴政、就是一個短暫的王朝。僅管如此,因爲熱愛歷史的原故,我還是豪不猶豫的在線觀看了此劇。

沒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從一開始,這部電視連續劇就深深的吸引了我。於是乎,一口氣看完了51集。本來當時就要寫寫觀後感的,但是感覺此劇太博大、太深厚、太經典,不寫則已,若寫就不能草草了事,所以遲遲未能動筆。只到前段又完完整整地看完了第二遍,才下定決心寫此觀後感。

我個人認爲,就總體來說,《新大秦帝國》是有史以來拍的最好,最有看頭的一部歷史劇!爲什麼這樣說呢?其因有四。

一、《新大秦帝國》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正確的高度來審視和評價了秦王朝的歷史意義和地位。

在我們的印象裏,秦王朝是一個短暫的王朝。一說起秦王朝,人們就只會想到秦始皇和他的暴政;一說起秦王朝,人們就只知到秦始皇統一了六國;除此之外,秦王朝沒有什麼特別,似乎可有可無。但《新大秦帝國》卻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正確的高度來審視和評價了秦王朝的歷史意義和地位:“大秦帝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秦王朝所處的時代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爲自由奔放、最爲充滿活力、最爲偉大的時代。用那時候的話說,那是一個‘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爲谷,深谷爲陵’的劇烈變化時代。

用歷史主義的話說,那是一個大毀滅、大創造、大沉淪、大興亡,從而在總體上大轉型的時代。青銅文明向鐵器文明的轉型,隸農貴族經濟向自由農地主經濟的轉型,聯邦制國體向中央統治國體的轉型,使中華民族在那個時代達到了農業文明的極致狀態。那個時代名將輩出,大才如雲,英主迭起,那是一個大爭的時代。中華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捲進了這場全面徹底的大爭之中!經濟、政治、軍事、文化,舉凡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在這種大爭之中碰撞出最燦爛的輝煌。戰爭規模之大,經濟改革之徹底,權力爭奪之殘酷,文化爭鳴之激烈,民衆命運與國家命運的聯繫之緊密,創造的各種奇蹟之多,涌現的偉人之多―――所有這些,都是後來的時代無法與之比肩的,甚至是無法想象的。”

二、《新大秦帝國》所展現的浪漫情懷和奮鬥精神催人奮發

開啟《新大秦帝國》的視頻,首先序幕裏的字幕和音樂就給人一種激昂的鬥志和奮發的精神。接下來我們看到了戰爭場面的宏大、血腥和殘酷、看到了秦人的頑強和英勇不屈!但秦國自秦穆公春秋稱霸後,經歷幾代亂政,列強蠶食,國土淪陷。到了秦獻公,爲了收復河西失地,又與魏國連年爭戰長達二十年。此時秦國的國力已消耗殆盡,到了亡國的邊緣。

在此危難關頭,秦獻公的'二兒子——該劇主人公仲公子贏渠樑(後來的秦孝公)以其非凡的膽識提出了罷兵休戰的主張。秦獻公自是不能認同,但在次日的決戰中卻中了魏軍的狼毒箭,身負重傷,而不得不退兵和反思秦國的命運,並在臨終時最終確定由贏渠樑來繼任秦國國君。秦獻公的大兒子公子虔勇猛善戰、頗負人望,秦國老氏族想擁立公子乾。但公子乾深明大義,全力支援贏渠樑,真正起到了秦國柱石的作用。

“秦王朝所處的歷史時代是一個‘大爭之世’。所謂‘大爭’就是爭得全面,爭得徹底,爭得漫長,爭得殘酷無情。《新大秦帝國》也就是講述了在禮崩樂壞,羣雄逐鹿的戰國末年,在這個‘大爭之世’,面臨亡國之禍的秦國於列強環伺之下,從秦孝公開始,篳路藍縷,變法圖強,經過幾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終掃滅羣雄而一統天下的艱辛悲壯歷程。”(作者孫皓暉語)。那一次次瀕臨垂死的爭扎,無不令人肅然起敬!那一聲聲鏗鏘有力的使令,無不令人信念堅定!那漫天飄舞的雪花、那氣壯山河的戰歌,無不令人心胸澎湃、熱血沸騰!

三、大秦帝國的興衰、商鞅變法的實施過程值得企業和國家深思和借鑑

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國弱民窮,列國卑秦不與會盟,且欲分秦滅秦而後快!當此之時,秦孝公贏渠樑深刻地認識到唯有變法纔可以圖存。

秦孝公繼位時,秦國國力已消耗殆盡,到了亡國的邊緣。但秦國舉國上下還處在替秦獻公報仇雪恨的激情之中,他們要求殺了被擒的魏國丞相公叔痤,繼續與魏國決戰。秦孝公面對秦國窮弱的現實,力排衆議,放了公叔痤並採取了割地與魏國修好的英明決策,終於迎來了一個喘息的機會和穩定的局面,終於創造了一個變法發展的大好時機。至此,我們不禁要問;“若非如此明君,還會有後來大出天下、統一六國的強秦嗎?”

當公叔痤要求秦國納貢稱臣時,秦孝公回答的非常經典:“不納貢,不稱臣。秦國窮困,無貢可納;秦人硬骨,不能折腰!”。秦國雖然貧窮,但人窮志不短。至此,我們不禁會由衷地感嘆:“有此明君,秦國可以無憂亦”

隨後,秦孝公又刻了一塊國恥碑,立於宮門,讓全體國人牢記國恥,發憤圖強。如此臥薪償膽,至此,我們可以肯定:“有此明君,秦國焉能不強!”

爲了富國強兵,秦孝公接着向天下發出了被譽爲五百年一卷雄文的《求賢令》,大召天下士子入秦爲官。《求賢令》中他實事求是地陳述了秦國的貧弱現狀、自己發奮圖強的決心和秦國將來對強秦士子的回報。爲了鑑別和斟選真正的人才,秦孝公火眼金金,不以老甘龍的讀書多少爲依據,而是讓入秦的士子先到秦國各地走訪三個月,根據實情寫出策論,再按才錄用,最終求得了真正的大才——衛鞅。衛鞅的《治秦九論》給秦國帶來了希望,秦孝公也因其遠大的目光和廣廓的胸襟成了衛鞅心中真正的明君,以致於他們廢寢忘食地談了三天三夜,最後決定連起手來大幹一場——變法。在確定變法之時,秦國老氏族極力反對,但秦孝公在公子虔的支援下絲毫不爲之動搖,並堅決地說:“秦國變法不是虛應故事,有人擁戴,秦國要變,沒人擁戴,秦國還是要變。”然後又與滿朝文武在國恥碑前對天盟誓:“上下同心、變革雪恥、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衛鞅提出變法四要:

一、獎勵農耕以富國;

二、激賞軍功以強兵;

三、統一制權以理政;

四、移風易俗以正民。

四綱之下又有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農耕、獎勵軍功、激賞移民、實施郡縣制、移風易俗、統一度量衡、建立新軍制等相關法令保正實施。

秦孝公拜衛鞅爲左庶長,總領國政,推行變革。賜衛鞅穆公鎮國金劍,並曉喻朝野:“先祖穆公鎮國金劍,號令所指,違者殺無赦,凡壞我變革大計者,無論公室宗親,一律依法論罪!”接着,秦孝公又抽調幹吏景監做左庶長府領書,抽調幹將車英做執法都尉,給衛鞅配備了精幹的屬官。還與衛鞅同車而行、偕手入府。莫大的信任與支援保證了新法的順利實施和商鞅變法最終的勝利。至此,我們更加肯定:“有此明君,秦國焉能不強!”

說完了一代明君秦孝公,我們該說說亂世大才、法家名士衛鞅了。衛鞅身懷不世之學,卻不能爲強魏所用。爲了施展平生所學,也爲了實現遠大的政治理想,在五百年一卷雄文的秦公《求賢令》的感招下,不畏艱險地來到國力最弱、生活最艱苦、危機四伏、朝不保夕的秦國。與秦孝公一起推行了一場長達二十年的、驚天動地的、堪稱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大變法。終於化腐朽爲神奇,使原本瀕臨亡國的弱秦一舉成爲天下第一強國。終於完成了秦獻公收復河西的未了殊願,併爲秦國大出天下、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衛鞅自己也因其不世功勳從客卿升爲左庶長,再升爲大良造,最後被封爲商君,從而適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負。

回顧商鞅變法,何其舉重若輕!“徒木立信”,略使小計,四兩撥千斤,便取得了全民的信任;回顧商鞅變法,何其艱難兇險!從爭水私鬥到墨家刺殺,再從墨家刺殺到太子事件,直到最終被車裂,哪一次不是危及生命;回顧商鞅變法,何其大公無私!從斬殺私鬥重犯到應對墨家刺殺,再從應對墨家刺殺到刑治公子虔,哪一次又有絲毫的退縮畏懼!在變法的整個過程中,商鞅真正做到了“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鞠功盡粹,死而後已”。

綜上所述,我想《新大秦帝國》這部電視連續劇值得世人觀看,更值得當下希望變革或者正處於變革中的企業和國家深思和借鑑。我們應該想想秦國爲什麼會大出天下、統一六國?我們應該想想秦國的變法與其它六國的變法有什麼不同?我們更應該想想秦國的變法取得成功的關鍵和保證是什麼?

四、《新大秦帝國》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

《新大秦帝國》的演藝陣容和實力自不用說,絕對上層和一流。除此之外,我覺得《新大秦帝國》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懸;老秦人的英雄氣概更是令人蕩氣迴腸、熱血沸騰。秦孝公和商鞅兩個主人公塑造的雖然有些過於完美,但決對成功。《新大秦帝國》裏商鞅的“治秦九策”可以和《三國演義》裏諸葛亮的“隆中對”媲美!商鞅拜左庶長時的答辯和秦孝公墨家論證臺的答辯也可以和諸葛亮的“舌戰羣儒”媲美!劇中象老甘龍那:“颶風過崗,萬木盡伏,不摧不折,悠悠可期”哲理警句,也隨處可見。

至於有些網友評論《新大秦帝國》的某些情節與歷史不附,說什麼硬傷,說什麼觀後如鯁在喉,我不敢苟同,我認爲那不過是譁衆取寵。什麼叫創作?什麼叫藝術?那能一字不動的照抄史書嗎?既使能的話,我想那還有這個味嗎?還有些網友評論說《新大秦帝國》把主人公塑造的高大全,象神,不象人。《三國演義》是大家公認的經典,試問諸葛亮不高大全嗎?不象神嗎?更何況,魯迅先生評論諸葛亮不但象神,而且象妖!

以上爲我看《新大秦帝國》之後的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