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感恩演講稿>

【必備】感恩演講稿集合十篇

學問君 人氣:2.86W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恩演講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感恩演講稿集合十篇

感恩演講稿 篇1

今天,我們水土保持教育活動夏令營的學員乘車到南靖參觀鵝仙洞和熱帶雨林。車到鵝仙洞的山腳下,我們下了車,擡頭仰看,啊!這山真高啊,我們只見山的下半截,上半截都被雲霧籠罩了。導遊說:“接下來我們的任務是爬山,大家跟我走,要留意安全。”

同學們都想見識一下仙洞的樣子,欣賞一下神仙居住的地方。大家沿着羅倫古道向上攀登,一路上,數不清的臺階,層層疊疊,彎彎曲曲,蜿蜒盤旋,路兩邊樹木蔥蘢,遮天蓋日。夏日炎炎的七月,山腳下熱浪滾滾,這裏卻是涼風陣陣。快到山頂,臺階的盡頭,我們看到一座高大宏偉的寺廟,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紅色的城牆古香古色。我想:古人真行啊!在這麼高的山上建這麼長的石階,這麼大的聖廟。那末重的石頭,那末大的柱子,是怎樣擡上來的呢?參觀完廟宇,大家急忙尋覓洞在那裏,可怎樣也找不着。我們迷惑了,導遊說:“鵝仙洞固然稱說爲洞,但是山上並沒有洞,只是由於這座山很高,傳說古人以爲,只要山高,又有靈氣,就可以夠稱作洞了。這座山的外形就像鵝的頭一樣,所以命名爲鵝仙洞。”我想古人也真怪,沒有洞,怎樣名字中間有一個洞呢,害得我們到處尋覓神仙居住的巖***,空歡樂一場。不,不對!古人沒有錯,是我的思路錯了。古人不是說山高又有靈氣才能稱作洞嗎?這靈氣是甚麼呢?這靈氣就是植被,就是這片原始森林!植被具有避免水土流失、保水吸水功能。正由於這原始森林才使得溪流絡繹不盡,澆灌着山下的萬畝良田。啊!我們的先人早就知道植被的奧祕,知道植被與農業有着密切的關係。他們在這裏建寺廟,取名鵝仙洞,把這裏尊爲聖地,目的就是要教育他們的子孫後代保護好這片森林,讓接下來我們往參觀熱帶雨林,那裏的樹都是自生,自滅,再自生。熱帶雨林裏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紛複雜,樹也有各自的歷史,有一棵樹已有1500多年了,它不但靠根生長,而且靠皮來呼吸新鮮空氣。有的樹高達30米以上,我們只看到粗壯挺立的樹幹,怎樣也看不到它的頂部。導遊說:“熱帶雨林裏有180多種藤,最長的有3800多米,可跨過三個山頭。”天啊!一條長藤有3800多米,真是難以想象,它的生命力有多強呀!雨林裏的水清涼解渴,與鵝仙洞那“一點靈”的水一樣甘甜。

這次夏令營活動讓我感到很快樂,也有很大的收穫,我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我要做個綠色衛士,保護環境,保護地球,讓我們的綠色家園萬古長青。

感恩演講稿 篇2

------心懷感恩忠誠、快樂伴我同行 今天我演講是以感恩忠誠爲話題的。我的演講,與其說是演講,不如說是我個人對人對事的一點心靈體會和感想感悟吧。對 “感恩“這個詞,我還特意去查了字典,是一個動詞,意思是說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現在擁有的是一份平和的心態,是一顆感恩的心。 人這一輩子值得感恩的東西太多。父母給了我們身體,老師給了我們知識,朋友給了我們友情,家人給了我們親情,社會和工作崗位給了我們成長的舞臺———哪一種感情不值得我們銘記於心? 感恩是一種心態,真正的感恩是真誠的,是發自內心的感激。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或許無法盡善盡美,但在此過程中所能體驗到的沮喪、喜悅都是我們必須學習的感受和必須具備的財富。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懷着一種從容坦然、喜悅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就一定會有許多收穫。最好的感恩應當是盡心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用感恩的心對待工作,就會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忠心耿耿,認真負責,就會每天激情飛揚、熱情洋溢;用感恩的心對待工作,就不會爲名利所誘惑,任何時候都會以身作則,嚴於律己,任勞任怨;用感恩的心對待工作,你就會在意這份工作、在意你的同事、在意你的朋友、在意你的家人,就會真心實意地做到急家長之所急,想家長之所想。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會更加敬業至誠。當我們把身心徹底融入到我們的工作中去,敬業會成爲一種習慣,個人的職業生涯就會變得更加飽滿,事業就會變得更有成就感,工作便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多的是一種享受。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距離成功就不會遙遠。也許你會說自己的工作平淡乏味,也許你認爲自己的工作瑣碎繁重,也許你會認爲自己不過僅僅是一個很普通人等等??但人只有站在低處纔有機會仰望高處的風景。只要你願意懷着感恩的心,快樂地投入工作,那麼你就會在人生的長河中歷練出涵養、淡定、從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舞臺上,以一份灑脫恬靜的心態來面對喧囂的紅塵。你就會體驗到平凡與精彩、煩惱與快樂的轉換,你會發現成功原來離你並不遙遠。

我們應該懷着感恩的心去“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爲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爲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爲他教導了你應該自立;感激欺人,因爲他增進了你的見識。

感恩的心,不是要你無時無刻的付出,而是簡單的銘記。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隨時的舉手之勞。常懷感恩之心,對別人對環境就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賞。懷着感恩的心去生活,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很美好的。因爲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因此,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去感謝祖國,回報社會!

忠誠,自古以來都是爲人所稱讚的優良品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德也把忠放在首位。可見,中國人對忠誠的重視。一個人無論什麼原因,只要失去了忠誠,就失去了人們對你最根本的信任。世界上任何一項事業都是有苦有樂的,要想成功,我們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人們對待工作的熱情可能一如既往,也可能漸漸冷卻。只有那些對自己的工作始終保持熱愛的人才是忠誠的人。沃爾瑪的“成功十訓”之一就是:一個人只有以事業爲重,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去,並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忠實於自己的事業,才能夠以敬業精神彌補先天的不足,成就一番事業。

忠誠已經不僅僅是對道德標準的評判,而是一個員工對職業水準的衡量。一個忠於企業,忠於工作的人,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快樂,纔可能在工作中主動追求卓越,而缺乏忠誠的人最多在“合格”處就停止了腳步。忠誠會給你強勁的行動力和正確的方向,這會使你的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忠誠也是一種能力。

忠誠是敬業的基礎,是奉獻的前提。忠誠不談條件,忠誠不講回報,富蘭克林說過:“如果說,生命力使人們前途光明,團體使人們寬容,腳踏實地使人們現實,那麼深厚的忠誠感就會使人生正直而富有意義。”忠誠給我們的工作,給我們的人生以意義!我們不論身居任何位置,只要擁有一顆忠誠的心,我們就擁有了一個、個人全面發展的舞臺。

親愛的清華家人們,讓我們常懷感恩、忠誠之心;去珍惜生活的每次饋贈,用我們至真至愛的心靈去彙報別人,去熱愛集體,去奉獻社會,去感恩生活,去快樂工作!去開拓人生!

感恩演講稿 篇3

當我們感受一縷晨風,聽見一聲鳥鳴,觸摸一滴露珠,那是來自於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愉悅!當我們迎來新一輪朝陽,目送夕陽西下,那是時光豐富了我們的生命!甚至,當我們承受了一次風雨,走過了一段泥濘,那是生活給了我們戰勝的勇氣。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微笑面對!學會了感恩,我們便擁有了快樂,擁有了幸福,也擁有了力量!我們纔不會在生活中輕言放棄,勇往直前!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每一位引導我們的人,記住每一位幫助過我們的人!因爲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幫助與支援,學會感恩,才能找到幸福的源泉!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就會永遠快樂、幸福!學會感恩,能博大自己的魂靈。感恩不是儀式,感恩是對幫助過你的人深深的感動!感恩是銘記心底深處那點點滴滴的溫情,感恩是縈繞心扉溫暖的情懷。

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爲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感恩我們的老師,老師給予我們智慧與知識澆灌我們一路成長。感恩我們的領導,領導給我們起到了模範作用,讓我們在平凡的工作中實踐、證實了自己。感恩我的知己親朋,她們的關懷與友愛,讓我們深深明白塵世中善良的真誠,讓我們體會了世間的美好與心靈相通時回眸一笑的默契。

學會感恩,能提高人格的昇華。居里夫人是一位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大*也同樣在佳節時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從古至今,偉人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何況我們這些平凡之人。

學會感恩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學會感恩纔會讓自己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對所遇到的一切都抱着感激的態度,這樣的態度會使你消除怨氣,快樂和幸福會再次將你包圍!因爲感恩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清晨,看到窗外那抹新綠和暖暖的陽光,我會感恩;聽到朋友祝福話語,我會感恩;看到路人對我微笑,我會感恩;我的一天乃至一生,就在這感恩的心情中度過,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可以使我們活得更有力量;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可以使我們的人生更有價值。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會變得越來越美麗。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使生活更加充實,世界更加美好!

感恩演講稿 篇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心存感恩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反哺的故事嗎烏鴉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了,它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爲止。

同學們從你們只會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喃喃學語叫出第一聲爸媽,到第一次踩着小腳丫跌跌撞撞地走路。到第一次揹着書包走向學校,到第一次拿回考試成績,……你們注意過嗎在這無數次的第一次中,在這漫長的成長道路上你們的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愛。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敗,每一次犯錯誤父母都會牢牢記在心頭,陪在你身邊,給予你默默的支援……

可是請你們仔細回想:你爲父母倒過多少杯水你有過多少次關心的問候,你記得父母的生日嗎"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試想一個連父母都不懂得恩的人,又怎能他去感恩他人,感恩社會,又怎樣做一個受他人歡迎對社會有用的人呢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吧!"讓我們感激父母,感謝他們給予我們生命,感謝他們攙扶我們走好每一步人生之路,爲我們搭建快樂成長的舞臺。讓我們感激老師,感激他們傳授我們知識,讓我們擁有智慧,擁有克服困難的力量和奮發圖強的信心。

讓我們感激在我們成長道路上循循善誘的長輩,感激伴我們成長的朋友們。讓我們把"感恩之心"化爲"感恩之行"吧,讓我們回報父母:主動承擔一些家務,體驗父母的艱辛,減輕父母的負擔,努力做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讓我們回報老師: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插上創新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

讓我們回報學校:做到不隨地亂扔果皮紙屑,還校園一個整潔的環境。午休時不要吵鬧,給大家一個安靜的休息環境。我們要永遠用一顆感恩的心看自然,看人類,看命運,要學會厚待,學會寬容,學會對待災害,不幸不再耿耿於懷。感恩,會讓我們變得富有,知道快樂,享受溫暖;感恩,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讓我們每個人都懷揣一顆感恩之心,永遠綻放出最燦爛的笑容!

謝謝大家!

感恩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我是三年一班的xx,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感恩老師”。

鮮花感恩雨露,因爲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爲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爲大地讓它高聳; 我要感恩我的老師。

老師的愛,叫做師生情。這種情是人世間最嚴肅的情。當我犯錯誤而受到懲罰時教導我的是老師;當我遇到一道難解的題而汗流浹背的時候,爲我細心講解的是老師。一個讚揚的眼神,使我萬分開心;一句溫暖的問候,使我感受到第二種親情。

當我懷着害怕的心第一次跨進校門時,老師您陽光般的笑容給我以安慰。您將我那顆恐懼的心理帶進了學校,帶進了豐富多彩校園,也帶進了學習的殿堂。 我懷着疑惑的心面對一道難題時,您耐心細緻的給我講解解題的思路,帶我走進了趣味無窮的數學天地裏。當我懷着慚愧的心面對錯誤時,您意味深長的教給我做人的道理。 當我懷着失落的心面對失敗時,您天使般的來到我身邊給我以勇氣與希望。當我懷着喜悅的心對待成功時,您善意的提醒給我以謙虛。

不論我遇到了什麼,您都會與我一同面對。老師,在我的眼裏您是神奇的。我發自內心地感謝您,“感恩您,我的老師,感恩您爲我所做的一切!”

同學們,老師們爲了使我們學有所成,金榜題名,天天披星戴月,不辭勞苦無一句怨言;爲了使我們形成健全的人格,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不辭勞苦。 同學們,縱使再多的話語,也道不盡我們對老師的一片敬佩之情,也說不盡我們對老師的愛,就讓我們用愛和具體的行動來感謝老師的培育,因爲老師是我們心中最可親,最可敬的人! 只有擁有一顆真誠的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生活纔會在我們的感恩中變得更加美好,變得更加溫馨。

感恩演講稿 篇6

孝順父母不能等演講稿

等待就是一種遺憾,遺憾是不能補救的,不能補就的生命是無法挽回的。因爲,生命也有它的保鮮期!

一、孝敬父母不能等:有人說,等我有錢了,我要大把大把的塞給爸爸媽媽,讓老人家坐在錢堆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帶着爸爸媽媽,游完國內,遊國外,讓爸爸媽媽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我說,那是不可能的,等待你把錢掙到手了,爸爸媽媽的牙還能啃得動青包米嗎?等你有時間了,想帶着爸爸媽媽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等你有……爸爸媽媽還……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的想一想時,對爸爸媽媽的孝心,其實不就是在我們平時的“滋潤”中完成的嗎?

父親節的時候,你給咱爸買條魚,工作再忙,你也要親自給送去啊,咱爸會樂得嘴都合不上的;母親節的時候,你給咱嗎買一雙襪子,親自給咱媽穿上,她眼睛裏也會含着淚的。天下第一情是父母之情啊,因爲爸爸媽媽太容易滿足了!就是爸爸媽媽真的有一天要乘鶴西去了,我們流的眼淚裏也沒有遺憾可言了!《常回家看看》讓我們再聽一遍吧,那就是爸爸媽媽對我們溫暖的渴求啊。其實,對爸爸媽媽的孝心,我們這樣去做了一點也不難,你說是吧?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爲人需當孝父母。

二、孝敬父母如敬天:你應該感到慶幸,你還有父母可以去孝順!可是你並不珍惜!其實,我只是想,老人已年近八旬,究竟還能有多少個春秋?別讓日後自己徒增遺憾,落淚以視悲哀!常言道“爲國盡忠,在家盡孝。”“孝盡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錢能夠得到全部表達的。他要那麼多的錢幹什麼?他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這種時候你還自鳴得意的認爲老人是欠了你的,甚至爲此而和老人慪氣!他所缺的應該是與兒孫其樂融融的相處!他們所缺的是在他難於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他口渴時的一杯茶水,在他寂寞時候的陪伴,兒女在外都忙能每週按時聚在一起,在他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

三、感恩父母養育情“感恩”你知道這兩個字怎麼寫卻不能認識到它的真正含義,從你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你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爲你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我記得一篇感人的廣告:一個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對媽媽說:媽媽,洗腳!就是這樣的一部廣告時至今日,仍在熱播,動人的原因,不是演員當紅,而是它的感情動人心腑。很多人爲其流淚,不止爲了可愛的男孩,也爲了那一份至深的愛,和發自內心的感恩。這樣的事,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卻又不願去做。試問:“你們的感恩在哪裏?”

心理學上有一種界定,說現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種行爲叫做“非愛行爲”,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非愛性掠奪。這種行爲往往發生在父女之間,母子之間,戀人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它是以一種愛的名義去進行強制性的控制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此時我想說,感恩是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爲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是否爲他們打掃過一間房?他們往往爲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演講稿 篇7

提起老師你能想到的是什麼,是上課是不注意聽講時的目光,是不完成作業時的批評,還是犯錯誤時教導。可能同學們首先想到的都是我們有錯誤時老師的話語讓我們記憶猶新。

所以我們時常跟老師站在對立面,有時候甚至我們把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拉來,加入戰爭。

同學們,你們都忘了吧,在學校裏面生病了,你首先想到的是誰?在學校裏我們摔倒了,被大同學欺負了,你先想到了誰?遇到我們不會做的題,你先想到了誰,上學忘記帶午飯的錢了,先想到了誰?是誰給你發燒時量的體溫,是誰帶你去醫務室看醫生,是誰在你正確的回答出問題時,給你最美麗的微笑。

同學們,這個人就是老師,是我們每天都看到的,就在我們身邊陪着我們的老師,我們這麼在乎老師,想讓她關心我們,想讓她重視我們,想讓她高興,讓她開心。這麼重要的一個人,我們怎麼能不感恩老師,我們怎麼能去傷害她。

老師的愛,叫做師生情。這種情是人世間最嚴肅的情。當我犯錯誤而受到懲罰時教導我的`是老師;當我遇到一道難解的題而汗流浹背的時候,爲我細心講解的是老師。一個讚揚的眼神,使我萬分開心;一句溫暖的問候,使我感受到父母的親情。

鮮花感恩雨露,因爲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爲長空讓它飛翔;我要感恩我的老師。哪怕是曾經對我們講過了嚴厲的批評,因爲只有老師纔是我們成長道路給我們最大的無私幫助的人。

感恩老師,並不需要我們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它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課堂上,一個輕輕的點頭,證明了你的全身心地投入,你在專心地聽課,這便是感恩;下課後,在走廊裏看到了老師,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個無聲的隊禮,一聲禮貌的問候。這也是感恩;放學了,向老師招招手,說上一句。

同學們,縱使再多的話語,也道不盡我們對老師的一片敬佩之情,也說不盡我們對老師的愛,就讓我們用愛和具體的行動來感謝老師的培育,因爲老師是我們心中最可親,最可敬的人!

謝謝大家!

感恩演講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我是07春旅遊2班的葉榮星、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常懷感恩之心》

一切情感之中最有威力的便是愛心,但它卻以不同的面貌顯現出來。感恩也是一種愛、一種回報他人的愛!

落葉歸根,那是在感恩泥土的栽培;乳羊跪母,那是在感恩母羊的哺育。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國家的栽培之恩,朋友的關照之恩,都需要我們用生命去珍愛,用至誠的心靈去感謝,用實際的行動去回報。這就是我所說的感恩,對別人的感恩。

感恩,是一條人生基本的推測,是一種人生質量的體現,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能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保持我們的積極、健康、陽光餓良好心態,懷有感恩之情,對別人,對環境就會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賞和感激。感恩,是一種美好情感,是病入道義上的淨化劑、事業上的原動力和內驅力,是人的高貴之所在。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裏,這會感世界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我們的人生也將會變得更美好。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次,羅斯福總統家被盜,偷去了不少的東西、友們紛紛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卻說:“我得感謝上帝,因爲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全部;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誰會想到,一件不幸的事,羅斯福卻找到了三條感恩的理由,這個故事,可以說將感恩的美麗展示的淋漓盡致了。

而幸運的是,這次國家對全國的職校學生進行幫助,爲我們減輕了生活壓力,給了我們學習的動力,更是爲千千萬萬家長減輕了負擔!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而祖國給予我們的恩惠卻是難以計量的大海!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荒廢時間淡漠學習?我們有什麼理由辜負老師的孜孜不倦?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辜負父母的殷殷期盼?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辜負祖國的苦心栽培?

因此,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去感謝祖國,回報社會!

如果你不會感恩,幸福就遠遠的;

如果你會感恩,幸福就滿滿的。

同學們,讓我們常懷感恩之心;去珍惜生活的每次饋贈,用我們至真至愛的心靈去彙報別人,去熱愛集體,去奉獻社會,去感恩生活,去開拓人生!

感恩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七三班的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一切

“感恩天地滋養萬物!感恩國家培養護佑!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辛勤教導!感恩同學關心幫助!感恩農夫辛勤勞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每當在語文課上,與同學們一起誦讀感恩詞時,我的內心總是生起無比的感動和慚愧……

曾幾何時,當我沐浴着溫暖的陽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氣,享受着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的優惠政策,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的日子時,我錯誤地認爲,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每天我隨心所欲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吃喝玩樂中打發着自己的生命時光。

當我在網絡的世界裏醉心暢遊時,當我在電視的天地裏忘我沉迷時,父母的呼喚聲是那麼地刺耳……

當我被口袋裏的手機牽絆時,當我被課桌裏的零食誘惑時,老師的話語是那麼地刺耳……

就在這黑暗的日子裏,幸運的我得到了蒼天的厚愛---我遇到了《弟子規》。接受了聖賢人的教誨,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驀然回首,曾經的我是多麼的傲慢,多麼的無禮,多麼的愚癡、迷惑,又是多麼的顛倒!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鬥鬧場,絕勿近…”“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對照《弟子規》,我羞愧萬分。多少次,我與父母頂嘴,把母親氣得默默流淚;多少次,我因玩遊戲,把爸爸氣得唉聲嘆氣;多少次,我坐在餐桌前,心安理得的享用着媽媽做好的飯菜……

“親所好,力爲具……德有傷,怡親羞……”當我放任自己不好好學習時,當我與同學打罵時,何曾想到過父母的感受?何曾想到過爲人子女的本分?又何曾想到過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教導?

沒有天地對萬物的滋養,我們何以生存?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老師給了我們慧命,同學給了我關愛……桌椅爲我服務,文具助我成長……細細想來,我們之所以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是天地萬物的滋養,是聖賢智慧的恩澤,是父母師長的關愛,是一切的一切……所以我們要感恩一切:“感恩每一滴水珠,它把我來滋養……感恩親愛的父母,給予了我生命;感恩敬愛的老師,教會了我成長;感恩幫助過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感恩傷害過我的人,讓我學會堅強。”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從力行《弟子規》開始,做知恩感恩、有情有義的真正的人吧!

感恩演講稿 篇10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什麼是孝?我認爲,簡而言之,孝就是愛,就是要用真心去愛自己的父母。

今天,孝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孝可以是像新聞媒體曾報道的山東漢子田世國那樣,捐出自己一個健康的腎給身患尿毒症的母親,也可以是爲病榻上父親喂上一碗可口的肉湯;可以是送給父母一套寬敞的住宅,也可以是爲父母添置一件禦寒的冬衣;可以是日日夜夜陪伴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也可以是遠離家鄉時經常用電話給父母送去問候,等等。可以說,爲人兒女的你,能夠經常爲年邁的父母盛飯,添菜,洗衣,爲行動不便的父母洗腳,繫鞋帶,穿衣服,給遠在家鄉的父母打電話噓寒問暖。。。。這些都是愛,都是孝。羊有跪乳之恩,鴉有返哺之義;大地乃萬物之源,父母是生命之本。人生一世長於世,源於父母,人們大都是在父母的細心關懷,百般愛護和辛苦撫養下慢慢長大的,每個兒女都應懂得知恩,感恩,報恩,盡孝。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天經地義,是做人的最基本的美德。曾讀過這麼一則新聞:湖南省岳陽縣三中學生陶星,14歲時身患癌症的父親去世,留下一個患有羊角風病、只有嬰兒般智力的聾啞母親和兩萬元的債務.然而,這位堅強、樂觀的“90後”少年卻不畏艱難,開始了帶着母親求學的生活。幾年來,他除了安排母親的一日三餐外,還給母親洗腳、洗衣服、擦洗身子。陶星擔心母親晚上睡覺踢被子和發病,便一直守着媽媽睡;晚上媽媽一抽搐,他就會從睡夢中驚醒,起身給她喂藥;冬夜,他怕媽媽睡覺受凍,便把她的雙腳緊緊摟在自己的懷裏……自從父親去世後,凡是一個家長該爲一個兩歲孩子做的事,陶星都爲母親做了。陶星說:“在家裏,媽媽是‘孩子’,我是‘大人’。”他在作文中寫道:“媽媽啊,這一輩子,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我都不會丟下您!”陶星對母親知恩、感恩、報恩,可以說,他是現代孝敬父母的典範,是值得每一個爲人兒女者學習的楷模。

但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一些人卻將“孝”字拋到了腦後,有的人對子女疼愛有加,卻很少關心父母;有的人錢掙得多,卻很少孝敬父母;有的人對上級極盡溜鬚拍馬之能事,卻很少顧及父母的所想所需所盼。於是乎,“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有的人藉口工作忙,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看望年邁的父母。更有少數人喪失良知,他們將生活無法自理的父母視爲累贅,有的甚至把老人趕出家門……他們的所作所爲與“90後”的陶星相比,有天壤之別。試想,一個對給予自己生命,並辛勤哺育自己長大的父母都不知報答、不知孝敬的人,又怎麼會是一個富有愛心、富有責任感的人呢?又怎麼能指望他去愛人民、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呢?

有位作家說:“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遠無法連接。”看了陶星帶着癡呆母親求學的感人故事,我們是否真正理解了什麼是孝、什麼是愛、什麼是報恩?如果理解了,那我們就應該好好地孝敬自己的父母、報答自己的父母,以免留下遺憾,留下愧疚,甚至留下千夫所指的罵名。

誠然,我們在孝敬父母的同時,還要感謝師長的教誨,感謝祖國的培育,感謝大自然的恩賜。自然,我們的孝敬,我們的感恩,不能只停留於口頭,更重要的是應付諸行動。如此,我們的生活必然會更加美好,我們的社會必然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