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發言稿範文>

大學開學典禮發言稿(通用6篇)

學問君 人氣:9K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發言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發言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爲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爲了讓您在寫發言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學開學典禮發言稿(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開學典禮發言稿(通用6篇)

大學開學典禮發言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來賓、各位同學、各位家長: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翻開歷史的一頁新篇章。

南科大是國家教改的綜合試驗校。教育部,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們“總結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經驗,辦一所高水平的體制創新的研究型大學。”

新辦這樣一所大學是深圳市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是香港科大和許多國際一流大學的成功經驗,更是我國高教改革和回答錢學森之問的必要探索。它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高度認同,也受到全體深圳人民的熱烈企盼。

雖然南科大要迅速地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面臨着很大的困難。但是改革的目的就是克服困難,不斷進取。在過去三十年改革的歷程中,深圳精神就是“敢闖”。南科大把“自主招生”、“自授文憑”作爲教改先行先試的內容,在大家的支援和共同努力下,我們邁出了自主招生的第一步,今天的典禮標誌着第一期教改實驗班正式起動。

南科大的教改實驗可能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大學能自主招生、自授學位,纔有真正的辦學自主權,才能推進我國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這是我國高教改革的必由之路。

目前南科大隻有45位學生,和差不多同樣多的教職員工,但是她像初生的嬰兒,有着強大的生命力。

南科大將探索如何迴歸大學的辦學自主權,爲我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探路。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已經制定並上報了“南方科大管理暫行辦法”和“南方科大理事會章程”,一旦批准,我們將“依法治校”,不再以行政權力治校。

南科大的校風和文化,一是“崇尚真理,追求卓越”,我們要用開放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心,獻身於對真理的追求。在我們的校園裏,誰掌握真理就聽誰的;每個人都憑自己的知識,能力和貢獻受到尊重,而不是靠他的權力和級別;二是“以學生爲本”,因爲任何學校辦學是否成功,歸根結底是看她培養的學生對社會的貢獻。在今年的“會議”上,一些政協委員就建議,南科大不要只培養科學家和工程師,也要培養一些未來的大學校長和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

南科大不僅要向學生們傳授一流的知識,而且要幫助同學們培養起健全的人格,以及好奇心,興趣,想象力,直覺和洞察力這些創新人才必需的能力,也要培養批判和獨立思考能力,不僅僅要獲得這種能力,更要運用這最可寶貴的能力來確立自我。

同志們,同學們,承載着全國人民,特別是深圳人民厚望的南科大今天啓航。在中國高教改革中,南科大邁出的一小步,將是我國高教改革的一大步!我們熱烈歡迎有理想的同學們參加第一期教改實驗班!你和我們一起度過的四年時光,必將成爲你終生驕傲的經歷和人生寶貴的財富!

衷心感謝所有支援,關心和幫助南科大的領導,朋友和家長!特別要感謝招商銀行馬蔚華行長和羅堅,王加中和郭繼東先生,你們給南科大的捐贈是在引領社會文化!

謝謝大家!

大學開學典禮發言稿2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學方面的專家和研究生相聚在這裏,舉辦教育學研究生暑期學校。這是教育部推出的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各位研究生之間相互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在此,我謹代表華東師範大學,對參加這次暑期學校的全體研究生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各位領導和專家的光臨表示衷心的感謝。

去年,在國務院學位辦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的主辦下,華東師範大學成功地承辦了20xx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的教育學,地理學和中國語言文學分論壇,那時候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今天的暑期學校,可以說是繼去年的博士生論壇以後的,又一次研究生的學術盛會。華東師範大學對於能夠連續承辦這樣重要的學術活動而深感榮幸。

華東師大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社會主義師範大學和全國首批的重點大學之一,也是我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和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權的高校之一,目前學校具有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如果加上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下自主設立的二級學科博士點,可招生的博士點共有94個。此外,還有133個碩士點和10個博士後流動站。有6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以及5個國家文理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近年來,學校除了努力保持在教育學,地學以及文理基礎性學科的傳統優勢之外,還加快了新興,交叉學科的發展,並且已經在認知神經科學,綠色化學,新藥開發,軟件工程與理論,納米材料,超快超強的激光技術等現代高科技領域以及一些應用文科的建設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華東師大全體員工正不斷進開拓,銳意進取,決心把華東師大建設成爲擁有若干一流學科,多學科高水平協調發展,教師教育領先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在研究生培養上,華東師大秉承"求實創造,爲人師表"的校訓,務求實之風,孜孜以求;勵創新之志,開拓進取。我們有規模宏大的"研究生學術月",應接不暇的學術講座和學術論壇,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和文體活動,以及具有首創意義的國內訪學和海外研修計劃,所有這些措施使得我校研究生的知識體系和培養方式不斷創新,到目前爲止,我校已有6篇博士論文入圍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還有4篇進入提名。此外華東師大在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合作方面也邁開了堅實的步子:與法國高師集團合作培養博士生的項目已經開展了3年,最近我們還與法方的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了中法聯合研究生院,開拓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國際合作的新模式;我校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培養博士生的項目也已經啓動。所有這些都爲我校研究生教育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智慧的火花只會在碰撞中綻放,此次研究生暑期學校,是一次年輕人的聚會,更是一次知識碰撞的盛會。希望同學們利用好這個寶貴機會,開拓視野,加強合作,加強交流,廣交朋友,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作爲本次暑期學校承辦單位,我們將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虛心求教,熱誠服務,希望在各位的共同關心下華東師大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更上一層樓。同時也衷心希望與會的領導,專家和同學們能夠在華東師大度過一段愉快,美好和難忘的時光。

最後,預祝本次研究生暑期學校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大學開學典禮發言稿3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植物病理專業xx級碩士新生,我叫袁月。很榮幸能作爲研究生新生代表在這裏發言。

在這個驕陽似火的九月,我們相聚在華南農業大學的校園,用火一樣的熱情去迎接即將來臨的新挑戰。請同學們環視下自己身邊的人,他們就是在考研大戰中與你並肩作戰的戰友。回首往事,那個蟬鳴聒噪的午後,堅守在書桌旁伏案苦讀的我們;那個月明星稀的夜晚,獨自走在回宿舍路上的我們;那個寒風凜冽的清晨,斷然鑽出溫暖被窩的我們……(此處摘抄自豐華同志發言稿)考研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堅定了我們的信念,讓我們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曾經我們還在考場爲自己的理想而拼搏,現在我們爲了實現夢想聚在一起。來到了華南農業大學,來到了資源環境學院。這裏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學術氛圍,有一位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也有一批批年輕有爲的青年教師,更有如家人般溫暖的老師和同學。多年來學院在學術科研上碩果累累,向社會各界輸送了大批的優秀人才。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轉瞬即逝,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良好的學習氛圍,無論嚴寒或酷暑任何的困難都不停歇我們求知的腳步。

20xx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xx年華誕,中華崛起,祖國富強,讓我們倍感驕傲。也讓我感受到青年人肩負的社會責任。親愛的同學們雖然我們來自五湖四海,但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華農人。讓我們在這裏,和睦相處,認真學習,刻苦鑽研,自立自強。讓我們發揚華農人“篤學明德、躬行踐履、建業自強、求精圖新”的丁穎精神,成長爲有知識有擔當的青年,一同承擔起振興中華的重任。

研究生的學習生活是艱苦的,嚴謹的,也不乏快樂。我們要正確樹立人生目標,戒驕戒躁,腳踏實地,勞逸結合。以我們的實際行動爲即將到來的華南農業大學百年校慶獻禮。

最後,以一首歌詞與大家共勉“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我們的未來不是夢,祝願大家都能擁有三年充實而無悔的研究生生活!祝願我們的資環我們的華農,明天更加美好。謝謝大家。

大學開學典禮發言稿4

親愛的新同學,老師們、同志們:

上午好!今天的風雨真不小。此風此雨,給了我們不同尋常的體驗。這彷彿是爲同學們邁入大學、踏上人生的新高地,進行一次精神沐浴和心靈洗滌;也似乎在表明,不管任何風雨都抵擋不了同學們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信心和堅毅。我代表學校對來自15個省區的近6000名新同學加入湛師大家庭表示熱烈的歡迎!對風雨中堅持開會的同學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一個極爲重要的年度。你們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在我國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我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之年,考上大學,來我校深造,真是值得慶賀。你們的加入,將給湛師帶來新的活力、激情和智慧。

一、大學是人類文明的高地

進入大學,首先要追問大學是什麼樣的地方?具體而言,大學是:

(一)責任高地。大學肩負着爲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創新知識和服務社會的重要責任。大學是人類文明的高地,也是人類近現代文明的發源地。意大利在文藝復興之前有博羅尼亞大學;英國先有牛津、劍橋,後纔有其崛起;德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能夠成爲世界科技文化的中心,跟柏林大學的建立有很大的關係;美國是先有哈佛,後有國家。美國之所以有今天,我們表面上看到是它強大的經濟、軍事、政治,實際上支撐它的是大學,是它強大的教育系統。我國提出“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溫總理在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強國先強教,強國必強教。蔡元培則早就說過,要看明日之社會,先看今天之校園。

大學的主要責任,也是教師的天職:就是培養人才,培養最後超過老師的人才。教師的職責,就是引導和幫助學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承前啓後,繼往開來,超越自己,實現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只有這樣,大學才能卓爾不羣,長盛不衰,不斷爲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建樹新風。

大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就是努力成爲超越老師的學生,更好地服務國家需要和民族偉大復興。

(二)人才高地。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衆家。大學是人才最爲密集的地方,也是人才成長的搖籃。哥倫比亞大學校園裏有不少雕塑,其中有一尊雕塑,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尊雕塑就是哥大賴文森廣場(RevsonPlaza)的“鋼絲上的行走者”(TightropeWalker)。這個雕塑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人走在鋼絲上,另一個人站在他肩上。我覺得,如果把下面那個人看作教師,上面那個人當作學生,那麼這個雕塑便體現了大學教育的理想:培養超越老師的學生。

培養超越老師的學生,其實也是中國大學的理想和傳統。由魯迅親自設計的北京大學校徽與哥大的上述雕塑有異曲同工之義。它主要由“北大”這兩個字用篆書構成,下面一個“大”字,像一個人,表示教師;上面是“北”字,像兩個人,表示學生。兩個學生背靠背,表示他們是和而不同的君子,具有獨立人格,只追求真理,不互相依附,不拉關係;他們站在教師肩膀上,表示學生在老師的無私教導和幫助下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更有作爲;這三個人還構成了一種多元對話的格局,體現了一種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所以,北大校徽是最能體現大學理想和教育精神的。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曾發出“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的感嘆,認爲年輕學子是值得敬畏的,怎能斷定他們將來趕不上老師呢?韓愈在《師說》中講到,“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陶行知則說:“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這都實際上寄託了培育超過教師的學生的教育理想。

令人欣慰的是,在湛江師範學院漫長的發展歷史當中,曾經涌現衆多卓越人才,他們都是以天下爲己任的傑出代表。如學校前身——雷陽書院,曾爲廣東六大書院之一。它的三位著名山長(古時稱校長爲山長):陳璸、陳昌齊、陳喬森。也就是我們說的“三陳”。陳璸、陳昌齊均爲進士;陳喬森爲咸豐年間舉人,被譽爲“嶺南才子”。他們做官清正廉潔,勤政愛民,功勳卓著;做學問則勤謹篤實,以身垂範,學者楷模。還有譚平山,曾任雷州中學校長,是廣東黨組織最早創始人,時有“南譚北李(李大釗)中陳(陳獨秀)”之譽。還有廣東農民運動著名領導人黃學增、南路優秀女共產黨員歐汝穎、粵桂邊區縱隊副司令員唐才猷等傑出代表。

湛師培育過不少超過老師的優秀學生。如今天坐在主席臺的一些教授,就畢業於本校的前身雷州師專,當時學校一個教授也沒有。不少畢業生考上北大、復旦、人大、南大、北師大、中大等名校的研究生。僅今年就有137名畢業生考上研究生。

(三)精神高地。樑英書記說過,大學不僅要有大樓、大樹,還要有大師、大氣。從最高境界上來說,真正的大學,是無形的大學,是精神的大學,是能凝聚和產生大師的大學。有了高遠的精神境界,有了一流的教師,哪怕沒有高樓大廈,也可能成爲一所高水平大學。所以,大學首先要有高遠的精神境界,成爲精神高地。才能使大學不僅僅停留在“形”和“體”的層面,而進入“神”和“靈”的境界。在這一精神高地上,我們探索人類精神生產、傳承和創新的祕密,與人類最傑出的大腦和最高尚動人的靈魂相遇,爭取那熠熠光輝,照亮自己的人生,然後把這些祕密和光輝與他人分享,傳承發揚下去。

同學們考上湛師,不必自卑。家庭經濟貧困,也不必自卑。大學是追求真理、崇尚學術的精神高地。在這裏,不是比官大,也不是比錢多,而是比誰的志氣大、用功多、學問高。在這裏,過的需要艱苦付出的寂寞生活。洪堡說過,寂寞是大學精神的特質之一。易卜生則認爲:“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獨的人。”在大學高地上,可以瞭望世界,展望未來,透過與高人接觸,知彼而知己,確立自己的人生使命,爲做最好的自己奠基鋪路。這是很幸運的。正如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說:“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人生中途,即年富力強時發現自己生活的使命。”站在這一高地上的人們,可以讓一切都變得意義非凡。甚至連貧窮都擁有珍貴的價值。與青春和智慧相比,金錢、地位、美酒、佳餚都微不足道。在這一高地上,即使身無分文,也可以孕育希望!

二、立足大學高地,努力成爲超過老師的學生

如何努力成爲超過老師的學生?我以爲,樹立“責任以行,能力爲重,創新是魂”的理念,並付諸於行動是關鍵所在。

(一)責任以行

社會學家戴維斯就曾說過,“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就意味着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我站在這個講臺,最真切的感受,除了迎新的喜悅,更多的是一種責任。面對衆多渴望求知、立志成才的學生,我深感作爲一名校長的責任之重。同學們上大學,要學的東西很多,首先應該學會負責,成爲一名負責任的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和親朋負責、對工作和單位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責任以行,就是永不放棄自己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責任。

責任以行,也意味着寬容和擔當。同學們從今天起就成爲湛師大家庭的正式一員。對學校的平安和諧、創新發展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責任和義務協助學校克服各種困難,共同推動學校發展。我曾邀請全國勞模、韶鋼首席技術專家羅東元給大學生作講座,他說,“上蒼安排每個人都有一次做人的機會,就要盡心地體驗做人的責任,享受其過程。要熱愛工作、享受工作。我在工作中遇到太多問題,有時逼得走投無路,但我認爲,這時候離問題解決就不遠了。什麼叫成功?成功在於堅持,成功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儘自己最大的.責任,積累能量,然後集中釋放出來。”

我校師生中也有很多“責任以行”的榜樣。1935年,雷州省立師範學校時期的吳炳宋校長,就把教育事業與國家命運聯繫起來,明確指出“民族之興亡,基於教育之盛衰”,希望“師範教育普及高雷,澤流所被,漫衍全粵”。我前天在新生接待現場,遇到送兒子來報到的一家人,爺爺、父母和兒子四人。爺爺、父母親都是中小學的教師,父親還是校長。爺爺、父親都曾是湛師的學生,現在兒子也成爲湛師的學生。我認爲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這個家庭對湛師的一種情懷和對教育的一份責任。法政學院的龐天佑教授,大年三十也一如平日,堅持讀書搞研究;化學院的高利軍博士,20xx年來校工作以來,不曾回過家鄉,不論寒暑假還是星期六日,幾乎天天待在實驗室搞研究,32歲就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還有鄭光華老教師、譚笑老教師,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在校園裏與學生交談輔導的身影,無私地把自己的時間、生命智慧奉獻給學生。還有今天作爲校友代表發言的附中黨書記、特級教師樑哲同志,等等。正是有這些對事業、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老師,湛師才能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學子。

(二)能力爲重

一個人要真正有所擔當,真正能負起責任,就必須有能力,即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本領。這裏的“能力”,是一個建立在紮實的知識基礎上的“能力羣”。包含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不同的行業所要求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專業培養的能力規格也有所不同。同學們進入大學,最重要的是不能放鬆學習、不能放鬆思考、不能放鬆行動。能力的形成靠學習和實踐積累。那應該如何學習呢?

1、要學會在“三個世界”裏學習

一是書本世界。透過閱讀書籍等增長知識,尤其要精讀經典名著。二是經驗世界。要培養能力,就

要主動實踐、積極鍛鍊。三是虛擬世界。現在是網絡時代、E時代,網絡上有海量的資訊,爲我們學習提供了很多材料。網絡已經成爲我們學習生活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影響着我們的認知方式和知識結構。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的便利來促進學習和研究。

2、要掌握三種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真正的教育必然是自我教育。與中學相比,大學提供了更多的自由與選擇的空間。這裏所強調的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同學們要從被動學習轉變自主學習;要學會綜合分析、獨立思考,學會選擇,有所守有所放,有所爲有所不爲。一味追求熱點或時髦,人會失去自我和尊嚴。不要讓你的大腦成爲他人思想的“跑馬場”。

合作學習。“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今天,單打獨鬥已難以適合社會和工作的要求。同學們來自全國各地,有着不同的成長背景、性格特點、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等,這是一筆豐厚的精神文化資源。同學們要充分發掘和利用自己同伴的精神文化資源,互相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益,培養合作共事的能力。

體驗學習。實踐出真知。體驗的過程是學生掌握知識、生成能力,學會思考,學會與經驗世界接觸的一個綜合過程,是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做科學實驗、參加專業社團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習等,都是體驗學習。

以上三種學習方式,加起來便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八方友。

3、要把握三個重點進行學習

一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著名教育家南國農先生給我們的深刻啓示是,做人,對己而言,要做第一流的人物。做最好的自己。要多讀書、讀好書、勤讀書,打出紮實的理論基礎,優化知識結構;對他人多一點尊重和寬容,少一點苛求責備;對社會多一點奉獻,少一點索取。第二個重點是“前沿”。我們要了解理論尤其是實踐前沿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手段。不斷更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第三個重點就是“特色”。要有特長,要揚長避短,個性發展,這樣纔可能有創新。

(三)創新爲魂

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同學們要以一種創新的精神、研究的態度和負責的行動,不斷爲家庭、母校、社會和祖國奉獻力量和智慧。當前,學校提出建設鮮明特色的高水平師範院校的發展新目標,判斷學校是否高水平的一個很重要的表徵,就是其培養的學生是否有創新精神、出色的能力和卓越的成就。

創新是一個探索未知的艱辛卻又有趣味的過程,需要勤奮和專一。要把創新作爲自己做事、做學問的價值取向和工作習慣。

作爲院長,我將與同事們一起,致力於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如我們將籌建教師教育創新班,對一批立志從教、學習優秀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我們着力構築現代教育技術高地,爲同學在虛擬世界裏學習提供平臺;籌建教育研究院,並以此爲平臺吸引教育名家和中小學的優秀校長、特級教師來校講學輔導,讓同學們與名家名師近距離接觸,瞭解最前沿的思想和資訊;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同學們到國內外進行體驗學習,拓展專業視野,增長專業知識和能力,等等。讓你們成爲負責任、有能力、能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是我來湛師當院長迎來的第一批學生,也將是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第一批學生。我對你們寄予厚望,充滿期待。惠特曼有一句名詩:“我獨自在西部放歌,爲新的世界而自由歌唱。”我衷心希望,同學們在地處粵西的湛師學習期間,珍惜時光,立足責任、人才和精神高地,用大學精神、青春理想、人生責任、生命熱能去填充大學生活的每一個時空,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去精彩生命的每一個細節,讓每一天都充滿意義,擁有一個健全的身體、高尚的心靈和出色的能力,擔當起服務國家和民族的社會責任,成爲超越老師的不是名牌大學的名牌大學生!

大學開學典禮發言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金秋時節,我們大一新生爲了心中的理想走進了大慶石油學院的大門。大慶石油學院是一所悠久歷史的學校。現在全中國5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大慶石油工人的“鐵人”精神,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無私奉獻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添加大慶石油學校的概貌〕……

在大學的日子剛剛開頭,但是我覺得長大了許多。在這裏,學校領導和老師如親人一般,對我們關愛備至,無時無刻不在關心照料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同學之間如同兄弟姐妹,互幫互助,共同進步。這一切都讓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溫馨融洽。此外,緊張地學習,激烈的競爭也讓我感受很深。

在今年的高考中,同學們的成績令人驕傲。12年寒窗苦讀,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同時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也對我們大一新生提出了一個嚴峻的挑戰。我們唯有從現在做起,刻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爲學校和班級爭得更高的榮譽!

作爲大一新生,我們一定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首先,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合格的大慶人。古人說過:“莫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作爲大慶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時刻告誡自己,以“鐵人”的精神時刻激勵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道德規範,做一個合格的大慶人。

其次,我們應該明確來大慶的目的,並且時刻銘記在心。我們要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因爲大學四年轉瞬即逝。雖然我們現在剛剛踏入大學的校門,但是爲了自己的將來,從現在起就要專心致志地學習。

只有將自己置身於學習之中,將其他繁雜事務置之度外,才能學有所成。同學之間不要爲一些小事斤斤計較,在生活上不要相互攀比,而要在學習中比高低,在品德上論英雄。

“今天我以大慶爲榮,明天大慶以我爲榮。”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棟樑,民族的未來,新的歷史將由我們來書寫。歷史的重任在肩,我們責無旁貸。我們一定會勇敢地挑起肩上的責任,雖然前方會有巨浪滔天,但是也會有彩虹貫日。

拿出你“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毅力,拿出你“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勇氣,去迎接人生中的風風雨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堅信一分耕耘,一份收穫,學習的根是苦的,學習的果子是甜的。我們奮發努力、勇往直前,一定會迎來收穫的那一天。

在這豐收的季節,我們走進了大慶,希望四年後的今天,能夠再次收穫我們辛勤勞作換來的累累碩果。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在一起定下四年之約,20xx年的金秋,希望我們重聚大慶校園,爲他帶來豐收的喜悅。同學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大學開學典禮發言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金秋送爽,在九月嫵媚的陽光下,又一批新鮮血液注入我們的校園——xx_屆新同學,歡迎你們加入xx學院這個溫馨的大家庭!就像兩年前我剛踏入校園時一樣,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一定非常激動。是的,因爲你們即將踏入的是一個繁花似錦的校園,一個令人眷戀的故地,一片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熱土。我僅代表我院學生會全體成員和我院全體學生向你表示由忠的祝賀和熱烈的歡迎!

作爲你們的學長,我要告訴你們:經過短暫的休整,充盈激情、意氣風發的你們又將開始新的征途。大學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也人生的美好階段,一種特有的校園文化,會使你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幻想走向理想。我想這也是每位同學所期待和追求的。萬丈高樓從地起,大學階段的學習是高層次的學習,有着自身特點和規律,這就要求我們踏踏實實地從一點一滴做起:首先要做好第一個自我設計,確定大學時代的目標,儘快調整心態,爲自己的大學生活規劃出完美的藍圖,瞄準目標鍥而不捨地追求。其次是針對所學專業,選定好大學學習的努力方向。專業是學習的基石,在學好相關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而掌握求取知識的方法,培養、鍛鍊自己獨立的科學思維能力。再次是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確立好大學的起步點,勿以小而不爲,小事決定成敗。要聽好第一堂課,做好第一次作業,學好第一門課程。在小事中積累成長,渡過大學這段青春無悔的美好歲月。

同時也希望你們能提前做好準備,用自信來迎接大學生活的新起點。當然剛跨進大學校門時,懵懂的我也曾和現在的你們一樣,都會問自己這樣兩個問題:“我來這兒做什麼?”“我將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是的,人生猶如夜航船,一個個始終警省自己的問題就是一座座塔基,而我們的回答就是點亮自己的燈塔。當思索這個問題時,我們正在爲今後三年的大學生活或者更加長遠的未來樹立一座燈塔,儘管前路漫漫,航燈迷爍,但一步步走來的我們將不斷修正航向,向着那個人生的座標原點前進。我堅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奮力拼搏我們一定會取得成功,收穫我們想要的果實。作爲你們的新朋友和學長的我,又不得不提醒你們:大學的校園生活並不像有的人想象中那般輕鬆自在和無拘無束。你們面對將是一段獨立於父母依賴於同學的新生活。在這裏,沒有豐滿羽翼的庇護,更多的只是同窗室友間的相互關心、互相體諒;在這裏,沒有師長拿分數“逼迫”你努力努力再努力,更多的是同學間友好的“明爭暗鬥”你追我趕;在這裏,沒有人會責怪你對着冰冷的牆壁發呆,更多的是周遭環境無形中牽引你去挖掘校園文化的多資多彩。我敢這麼說,是因爲我的同學們和我已經走過。慵懶的生活註定會溶化許多激情、理想、決心和追求,甚至會使生活變成僅僅是“活着”。所以,我的新校友們,“忙碌”、“辛苦”從來都只是局外人對行爲的概括,而不是忙碌者、辛苦者的自我心理感受。當然,作爲學生會主席的我和我的每一位同事一直都在爲營造一個豐富多彩、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而努力。我們隨時敞開大門歡迎你們的參與和加入,也願意爲你們排憂解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我們在這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熱土上攬萬卷文集,汲文明精華,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攜起手來共同創造美好、燦爛的明天!

同學們請記住:今天我以xx院爲榮,明天xx院以我爲榮!最後,祝同學們在今後的大學生活中每一同都能夠過得充實、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