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清明節踏青策劃書

學問君 人氣:2.88W

清明節是中國人繼春節後重大的節日,我國祭拜祖先從古有之。國家實行清明長假,有着很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意義。下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清明節踏青策劃書,歡迎大家借鑑。更多詳情,請關注本站。

清明節踏青策劃書

清明節踏青策劃書(一)

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它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爲廣大人民羣衆所普遍重視。而且它也是一條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有利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因此,我班爲了進一步落實和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少先隊員在慎終追遠、緬懷先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欣賞自然風光,感受春天的氣息,特開展此項活動。透過這次活動,教育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教育學生“敬懷先人、孝敬長輩、禮貌待人”,度過一個有意義、充實的清明節。

二、活動主題: 追逐,青草的芬芳——清明節活動

三、活動時間: xx年4月3日至12日

四、活動地點:XX小學五年級二班

五、活動內容:

(一)文化探尋,蒐集資料,瞭解清明文化。

清明節作爲我國的法定傳統假日,有着其悠遠的文化內涵,我將組織學生透過資料的收集等方式,讓學生逐步瞭解清明的文化習俗,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與豐富內涵,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具體內容如下:

1、透過活動,讓學生從互聯網上或書上查找有關清明節的背景資料,瞭解清明節,知道它的由來、傳說故事、習俗等。

2、瞭解英雄先輩的光輝業跡,感受他們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尊嚴,不惜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讓學生來緬懷先烈,知道自己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

(二)、誦讀清明小詩。透過對清明詩詞誦讀的活動,激發學生對古代詩詞的興趣,提高學生文學素養,讓中華經典侵潤心靈。

(三)、踏青。清明節和父母一起去紀念自己的親人,思考有哪些是作爲文化傳統可繼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動應破除的?寫出祭奠體會,發表感言心聲。寫一篇文章,緬先烈,話理想,談感受。讓學生髮送至主題貼。

(四)、倡儀“植樹祭故人”:如今的我們要更新祭掃觀念,倡導文明祭祀,逐步放棄焚香、燒紙等,傳統的祭祀方式,推崇“植樹祭故人”“鮮花表情思”“心語寄深情”等環保、文明的祭奠方式,走近自然,關愛自然,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五)、透過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蒐集清明節知識製作精美手抄報。提高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獲得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民族文化、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從而形成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變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質。

六、總結階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並讓學生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心得體會。

清明節踏青策劃書(二)

一、活動目的.

清明節是中國人繼春節後重大的節日,我國祭拜祖先從古有之。國家實行清明長假,有着很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意義。學生透過紀念革命先烈、祭奠逝去親人,祭祀華夏始祖,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民族凝聚力,增強學生熱愛環境、保護自然的意識,這也使文化習俗煥發新的時代文化精神。透過活動,教育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教育學生“敬懷先人、孝敬長輩、禮貌待人”,渡過一個有意義、充實的清明節。

二、具體活動方案如下:

1、文化探尋:蒐集資料,瞭解清明文化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節作爲我國的法定傳統假日,有着其悠遠的文化內涵,透過資料的收集等,讓學生逐步瞭解清明的文化習俗,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與豐富內涵,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具體內容如下:

1、清明節的由來

2、各地的清明節習俗

3、有關清明節的傳說、故事

4、瞭解清明期間的各種春遊活動

5、學生自己蒐集整理、調查分析資料,瞭解英雄先輩的光輝業跡,感受他們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尊嚴,不惜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6、各中隊利用週四下午課外活動時間,網上學習有關清明節的相關知識和各種習俗,並且選取一位英雄人物(民族英雄、優秀民主人士、革命先烈、新中國以來的人民楷模等),展開調查,可以採用查閱書籍史料、網上瀏覽、觀看音像資料等方式,瞭解英雄的生平事蹟,剖析英雄(事例)所反映出的典型的民族精神,在班級裏開展“憶先列”故事會或詩歌賞析會。

7、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透過觀看影視片,瞭解英雄事蹟。

8、誦讀一篇介紹清明的詩篇或自己寫的有關清明的文章。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9、開展節前教育,要求隊員們在清明小長假的休息日中,以雛鷹假日小隊的形式開展清明節風俗體育活動,如:盪鞦韆、踏青、放風箏等活動。並要求學生在與長輩一起去掃墓的途中要文明祭掃,做文明的小公民。

清明節踏青策劃書(三)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理解踏青的意義。

2.學會古詩《蘇堤清明即事》,並知道意思。

3.學會觀察和總結春天的景色。

活動準備:

幻燈機、幻燈片等。

活動過程:

藉助幼燈,進行下列活動:

1.回憶春遊的情景,讓幼兒自己總結初春的景色,並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來簡單描繪,如:春天裏,有花、有草還有小鳥。春天裏,有小河流水、有小蝌蚪還有小蜜蜂採花蜜等。

2.給幼兒介紹今昔踏青、春遊故事。

(1)杜甫踏青,吟詩“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

(2)李白春遊,吟詩《春夜宴桃李園序》。

(3)現代博興縣一帶吃巧巧飯。

每逢清明,一大早,姑娘們便三個一夥,五個一羣,湊了掛麪、雞蛋,帶上炊具來到村外,有的砌竈,有的拾柴,然後燒火煮麪條。做好後,再往鍋裏仍些用秫秸製作的女工用品、然後分碗用餐。在吃飯時,誰若吃到女工用品,誰就會心靈手巧,這就是吃“巧巧飯”。吃完“巧巧飯”,就去看柏樹開花,誰看了柏樹開花,誰就會交上好運氣。待旭日東昇,她們就到麥田裏“踏青”,據說:“清明踏了青,不患腳疼病。”

3.學習古詩《蘇堤清明即事》。

這首古詩是宋代詩人吳惟信描寫春天春遊景象的:“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給幼兒講解古詩的意思,啓發幼兒想象古人春遊時的熱鬧景象。

4.仿編兒歌:“春天來”。指導幼兒用簡煉的語句總結描繪春天的景色,如:春天到,春天到,小河流水嘩嘩笑,小魚小蝦戲耍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