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各地夏至習俗

學問君 人氣:1.18W

夏至日,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如下爲大家收集的各地夏至習俗,歡迎閱讀!

各地夏至習俗

  各地夏至習俗【1】

1.山東地區的夏至習俗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禮記》中也記載了自然界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說明一年的這一時節鹿角開始脫落,蟬兒開始鳴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着眼於一個“長”字。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麪條,俗稱過水麪,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涼麪煙臺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煙臺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裏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2.嶺南地區的夏至習俗

狗肉本來是中國人的肉類主食,後來有一個趙姓的皇帝屬狗,才禁止吃狗肉,因爲吃狗肉就是吃皇帝。清朝時期滿洲人做皇帝,而滿洲人不吃狗肉,想禁而沒法禁。只是中國人後來吃狗肉的人慢慢地少了下來,因而吃狗肉從由中國人的肉類主食變成了肉類副食。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夏至食狗肉的風俗,民間有“夏至狗,沒路走”的俗語,意思是夏至這天,許多狗被殺掉,沒路可逃。民間說法是,狗肉性溫,大補元氣,屬性燥熱,僅適宜秋冬季節食用,夏天吃狗肉會上火,外熱加上內熱,對身體不利。

但夏至這天例外,夏至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會熱氣,不會對身體引起不適,反而會對身體有益。大概是相生相剋的道理吧。當然,夏至吃狗肉,也應適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夏至吃狗肉何以如此熱衷?當地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

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唯一與民間傳統不同的是,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在夏至日殺狗的景緻今天已不復存在。然而,家家戶戶吃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區別只在於買吃的比殺吃的多。

廣東人素有喜吃狗肉之習,陽江地區尤甚。而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於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爲陽畜,能闢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後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立夏日,吃補食”的民謠,也說明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現在,嶺南地區的居民在夏天並無吃狗肉的習慣,反而是在冬天食用狗肉進補。俗話說“賣棉被,吃狗肉。因爲狗肉中醫學上講是燥熱的【(狗肉)性熱,味鹹、甘、酸;溫補脾胃、補腎助陽、輕身益氣、祛寒壯陽。——《本草綱目》】,所以傳統生活習慣上繼有嶺南醫學特色的廣東居民在夏天吃狗肉是怎麼也說不通的,更無熱衷,乃屬常識問題。

現今廣東地區,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補涼湯、鯽魚黑豆湯、藥理排骨湯,蔥花豆腐湯,冬瓜扁豆瘦肉湯等,煮紅、綠豆沙、小米粥、西米粥、白果粥、涼粉、蓮子羹、豆腐花、番薯湯等,飲銀耳木瓜糖水、涼豆漿、甘蔗水、涼茶、酸梅湯等比較傳統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調醋,少鹽、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類等爲主。

3.平陰一帶地區的夏至習俗

伏日。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爲初伏,第四庚日爲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爲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伏日這天,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東部都吃麪條,長島民謠:“立秋(餃子)入伏面。”煙臺招遠吃水餃,濱州無棣習慣吃麪條、豆湯和麪棋子,濟寧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嶧山山洞裏避暑。

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後是種秋菜的季節,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之諺。

 

  各地夏至習俗【2】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如今在我國不同地區夏至有不同習俗。比如在中國西北地區如陝西,夏至食糉,並取菊爲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麪爲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在某些地區,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搜尋外甥女到孃家吃飯的習俗。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話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裏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醃臘肉,說是吃了就會疰夏。

北京: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麪。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麪了,因爲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麪館人氣很旺。無論麪館的四川涼麪、擔擔麪、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麪等等,各種麪條都很“暢銷”。

紹興:

舊時,在浙江紹興地區,人們不分貧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而紹興地區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而在夏至,此風俗至今尚存。無錫: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爲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漠河:

漠河縣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由於緯度高,使漠河地區在夏季產生極晝現象,時常有北極光出現,因此人們稱漠河縣爲“中國的不夜城”、“極光城”。漠河白夜產生在每年夏至前後的9 天中,即6 月15日—25日,此時漠河多出現晴空天氣,是人們旅遊觀光的最佳季節。因此,自1989年以來,漠河縣把“夏至”定爲旅遊節,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鎮及北極村進行。每當夏至到來便有數萬人到北極村歡度夏至節。山東: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麪條,俗稱過水麪,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裏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平陰一帶,夏至日祭祀祖先。

嶺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 ,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如今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在夏至日殺狗的景緻今天已不復存在。然而,家家戶戶吃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

TAGS:夏至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