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實用的中秋節的來歷作文5篇

學問君 人氣:3.05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秋節的來歷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中秋節的來歷作文5篇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1

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不知道那就快點來,我講述給你聽。

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此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也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領國。因爲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爲中秋節。又因此夜皓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記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技術拜月的意思。兩漢時以具雛形,唐時,中秋節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爲中秋節。歐陽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約八百二十七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急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纏魂園,故曰中秋。”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現在,聽完我所講述的,你該知道中秋節的來歷了吧!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2

中秋節,月亮圓圓地掛在漆黑的天上,星星紛紛躲了起來,家裏的飯桌上洋溢着快樂的氣氛,桌上一個大大的但沒有開的蛋糕,被精心包紮好了,媽媽爸爸和我吃着月餅,桌上一陣其樂融融。

這時,桌上的電話響了,爸爸拿起手機,來到陽臺,接起電話:”洪總,麻煩過來漯河一下,有事情。“話音剛落,我手中的月餅落在了桌上,這聲音,宛如震碎了我的心,此時,爸爸無可奈何地放下月餅,背起包,拿起車鑰匙走向門口,我走過去,攔住爸爸:”吃完蛋糕再走嘛?“”有些事你不懂。“說着,爸爸走出了門,眼眶的淚珠,頓時順着臉頰緩緩地流了下來,我重重地坐在沙發上,放眼望去,餐桌上只有桌布和蛋糕。往日,餐桌上好不熱鬧,燈關着,蛋糕上插着精緻的蠟燭,然後我們幫爸爸許願,爭先恐後地吹蠟燭,最後分蛋糕,吃着,覺得奶油吃膩了,就開始奶油大戰,把奶油扔在互相的身上,就連爸爸也參與。

我是多麼希望爸爸不去應酬,在家裏一家人好好過一次中秋節,好好過一次生日。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3

今天,班級組織慶中秋迎國慶。老師規定每一名同學都要表演一個小節目。

我想來想去也不知道表演什麼。這時,王嘉瑀走過來說:”小侯,我們一起表演一段相聲好不好?“我想”他和我一起合作絕對把整個班同學都逗的開開心心。“於是一口答應下來。可是我們表演一段怎樣的相聲呢?放學後我們一起想定了一個題目《吹牛》,於是你一句我一句吹了起來,說着說着把我們自己都逗樂了。

我們今天的表演很成功,祝大家中秋快樂!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4

自古以來,月亮就寄託着人們無限的情感。又是一年中秋節了,舉頭望月鄉愁無限,感慨也頗多。

中秋節的時候,人們望着難得一圓的月亮,不禁會想起遠在他鄉的親人。李白的詩裏時常有月亮的影子”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月亮似水的影子,似夢的顏色,給人的是一種惆悵的'美。世人眼中,它是出水的芙蓉,婷婷嫋嫋,潔淨無暇;它是披紅的新娘,嬌嬌柔柔,楚楚動人;它是水裏的倒影,隱隱約約,可望而不可即;他是遊子思家的心,夜夜拌母親入眠;它是中秋節掛在天上的燈籠,是聞見甜味的香蕉……

直到那一天,人類科學家第一次用天文望遠鏡看到了月球表面一個個凹凸不平的”坑洞“,喔,原來月亮是這樣的……她並不是古書中描寫的一塊完美無暇的玉,也不是傳說中天狗喜食的大餅……她沒有那麼美……

那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來到了傳說中嫦娥居住的”廣寒宮“,出乎意料的,這兒不美,一點兒不美,甚至冷清得叫人害怕,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環形山“,一捧捧無水的沙土,掩埋了人們心中美麗的月亮。那曾經如夢的顏色,在此刻看來,也不過是太陽反射的光罷了,那曾經被看作是嫦娥與月兔的影子,也只是連綿的”環形山“。是的,月亮神祕的面紗被人類一點點地揭開。她不再是令人嚮往的仙境,而是一塊沒有味道的糖果……

人類的發展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個悲劇,假如有一天,人類弄清楚了宇宙間的一切,那麼人類必定已經瘋狂,這又有何意義呢?倒不如不要把一切事物看得太透徹,守住一份美麗與幻想…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5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它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正好是秋季的中間,所以又叫中秋節。據史籍記載,在唐朝初年它已經是國家的固定節日。

因爲這一天的月亮又圓又亮,所以中秋節又叫做團圓節,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團圓大節,古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這一天思念親人的感情更加深切,所以我們不要忘了問候遠方的親友。

古人用月圓、月缺來表達悲歡離合,詩人遊子常常以月寄情,比如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代詩人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南宋詩人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千古名句。

今天的中秋節已經成爲我國的法定節假日,全國人民、全家團圓放假休息的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