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關於中秋節手抄報的內容

學問君 人氣:5.32K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以下本站小編DL爲大家收集了關於中秋節手抄報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於中秋節手抄報的內容

中秋節爲什麼要吃月餅簡介

月餅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呢?

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是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核,爲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爲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看來月餅在我國已經有了很悠久的歷史。

“月餅”這個詞出現在什麼時候呢?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爺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傳開。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爲“小餅”、“月團”。

明代,中秋吃月餅纔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反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爲儀器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爲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始於何時呢?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爲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中秋吃月餅有什麼寓意呢?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爲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還有立春吃春餅、立秋要吃肉、立冬要吃餃子、臘八要喝臘八粥,這些雖然都是大家熟知的習俗,可是每個習俗後面都會有一段歷史故事,大家可別只顧着吃呀!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羣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裏。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全唐詩》)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全唐詩》)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全唐詩》)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爲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 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鳴露草。

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宋詩鈔》)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宋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