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資料

學問君 人氣:2.13W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即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一年一度的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如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資料,僅供參考!

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資料

南京大屠殺簡介

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佔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 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手無寸鐵的南京民衆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模屠殺。

日軍佔領上海後,直逼南京。國民黨軍隊在南京外圍與日軍多次進行激戰,但未能阻擋日軍的多路攻擊。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亂中被日軍佔領。日軍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鬆井石根指揮下,在南京地區燒殺淫掠無所不爲。

12月15日,日軍將中國軍警人員2000餘名,解赴漢中門外,用機槍掃射,焚屍滅跡。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餘人,被日軍押往海軍魚雷營,除9人逃出外,其餘全部被殺害。

16日傍晚,中國士兵和難民5000餘人,被日軍押往中山碼頭江邊,先用機槍射死,拋屍江中,只有數人倖免。

17日,日軍將從各處搜捕來的軍民和南京電廠工人3000餘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門江邊用機槍射斃,一部分用木柴燒死。

18日,日軍將從南京逃出被拘囚於幕府山下的難民和被俘軍人5.7萬餘人,以鉛絲捆綁,驅至下關草鞋峽,先用機槍掃射,複用刺刀亂戳,最後澆以煤油,縱火焚燒,殘餘骸骨投入長江。令人髮指者,是日軍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進行“殺人比賽”。他們分別殺了106和105名中國人後,“比賽又在進行”。

在日軍進入南京後的一個月中,全城發生2萬起強姦、輪姦事件,無論少女或老婦,都難以倖免。許多婦女在被強姦之後又遭槍殺、毀屍,慘不忍睹。與此同時,日軍遇屋即燒,從中華門到內橋,從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廟一帶繁華區域,大火連天,幾天不息。全

市約有三分之一的建築物和財產化爲灰燼。無數住宅、商店、機關、倉庫被搶劫一空。“劫後的南京,滿目荒涼”。

後來發表的《遠東國際法庭判決書》中寫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羣被放縱的野蠻人似的來污辱這個城市”,他們“單獨的或者二、三人爲一小集團在全市遊蕩,實行殺人、強姦、搶劫、放火”,終至在大街小巷都橫陳被害者的屍體。“江邊流水盡爲之赤,城內外所有

河渠、溝壑無不填滿屍體”。據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日軍集體大屠殺28案,19萬人,零散屠殺858案,15萬人。日軍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

中華民族在經歷這場血淚劫難的同時,中國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奪。據查,日本侵略者佔領南京以後,派出特工人員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 人,從1938年3月起,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每天搬走圖書文獻十幾卡車,共搶去圖書文獻88萬冊,超過當時日本最大的圖書館東京上野帝國圖書館85萬冊的藏書量。

抗戰勝利後,指揮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鬆井石根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谷壽夫被引渡給中國政府處死。

南京大屠殺事件背景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展開全面侵略中國的大規模戰爭。7月1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蔣介石在廬山聲明中表示:“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全國上下掀起全民抗戰的浪潮。

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展開淞滬會戰。戰役初期,日軍於上海久攻不下,但日軍進行戰役側翼機動,11月5日在杭州灣的全公亭、金山衛間登陸,中國軍隊陷入腹背受敵的形勢,戰局急轉直下;11月8日蔣中正下令全線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滬會戰結束。

淞滬會戰結束後,中國軍隊向南京方向潰退,位於上海和南京之間的多處軍事要塞無人防守,軍隊幾乎全部撤退到南京外圍。中國的首都南京處於日軍的直接威脅之下。由於從上海的撤退組織的極其混亂,中國軍隊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組織起有效抵抗。中國將領唐生智力主死守南京,主動請纓指揮南京保衛戰,11月 20日國民政府宣佈遷都重慶。經過淞滬會戰三個月鏖戰,日軍也損失甚巨。日本參謀本部原計劃讓上海日軍“凱旋歸國”,並沒有進攻南京的計劃。11月7日,日本參謀本部給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的命令是:“掃蕩上海附近之敵,追擊的戰線爲蘇州、嘉興以東”。 然而日軍中下級軍官不願就此罷休,11月15日的第十軍軍團擴大會議達成決議:“全軍獨斷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擊。”11月22日,鬆井石根致電多田駿:“爲了儘快解決事變,要求軍部批准向南京進軍和佔領南京。”

12月1日,日本參謀本部正式下達佔領南京的命令。日軍經過數月連續作戰,此時進攻上海以西數百公里的南京,幾乎沒有後勤支援。日軍軍官稱:“糧草不足就現地解決,彈藥不足就打白刃戰。”在西進途中,日軍搶劫、殺害平民、強暴婦女的暴行已經開始。

自從命令下達後,罪惡感就消失了,軍人們變成了到處偷襲搶奪穀物、家畜來充飢的匪徒。這個就地徵收的命令,使下級軍官發狂,不但搶奪糧食,並且強暴了中國婦女……對於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決。(曾根一夫,《南京大屠殺親歷記》)

12月4日,日軍逼近南京外圍。8日,日軍佔領南京外圍陣地,已從北、東、南三面包圍南京,此時南京守軍只剩西面的長江一條退路,然而唐生智做出“背水一戰”的姿態。一方面下令集中力量固守復廓陣地,另一方面命令銷燬長江上全部渡船,並令宋希濂三十六師看守城內通向下關的唯一通道挹江門,嚴禁部隊從此處退出。自此,南京城內守軍和平民的退路被全部切斷。10日,日軍發動全線進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7時,唐生智突然下令突圍撤退,自己乘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軍瓦解,大部向下關潰退,在挹江門與三十六師發生激烈衝突,最終擊破城門逃至下關。由於渡船已經銷燬,許多難民與士兵僅試圖依靠木板渡江,最終大多凍溺江中。其他人見渡江無望,返回城內。許多士兵脫下軍裝躲入南京安全區。

南京大屠殺掠殺經過

大規模集體屠殺

進城兵力約50000,執行軍紀維持的憲兵卻僅有17人的日軍除了個別地或小規模地對南京居民隨時隨地任意殺戮之外,還對中國人,特別是解除了武裝的軍警人員進行若干次大規模的“集體屠殺”。大規糢屠殺方法有機槍射殺、集體活埋等,手段極其殘忍。

12月15日(日軍佔領第3天):已放下武器的中國軍警人員3000餘人被集體解赴漢中門外用機槍密集掃射,多當場遇難。負傷未死者亦與死者屍體同樣遭受焚化。夜,解往魚雷營的中國平民及已解除武裝的中國軍人9000餘人被日軍屠殺。又在寶塔橋一帶屠殺3萬餘人。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槍殺200人。

12月16日(日軍佔領第4天):位於南京安全區內的華僑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國男女難民5000餘人被日軍集體押往中山碼頭,雙手反綁,排列成行。日軍用機槍射殺後,棄屍於長江以毀屍滅跡。5000多人中僅白增榮、樑廷芳二人於中彈負傷後泅至對岸,得免於死。日軍在四條巷屠殺400餘人,在陰陽營屠殺 100多人。

12月17日(日軍佔領第5天):中國平民3000餘人被日軍押至煤炭港下游江邊集體射殺。在放生寺、慈幼院避難的400餘中國難民被集體射殺。

12月18日(日軍佔領的第6天)夜,下關草鞋峽。日軍將從南京城內逃出被拘囚於幕府山的的中國難民男女老幼共57418人,除少數已被餓死或打死,全部用鉛絲捆紮,驅集到下關草鞋峽,用機槍密集掃射,並對倒臥血泊中尚能呻吟掙扎者以亂刀砍戮。事後將所有屍骸澆以煤油焚化,以毀屍滅跡。此次屠殺僅有伍長德一人被焚未死,得以逃生。大方巷難民區內日軍射殺4000餘人。

肆意殺人強姦

隨軍記者小俁行男的報導:“不強姦的士兵幾乎沒有。”另有《每日新聞》社的記者鈴木二郎出席“東京審判”爲“南京百人斬競賽”作證明時說:“在城內掃蕩殘留的中國軍人。如果捉到軍官,就綁在楊柳樹上,教新兵射擊及劈刺的方法當活靶;士兵被捉了,就讓他坐在坑前砍頭。我是二等兵,只用刺刀刺中國兵。”世人多熟知的兩位“殺人競賽”日軍向井敏及野田巖兩少尉在入句容縣城(距南京20公里)時即分別殺死我無辜平民78和89人,當兩位抵達南京城外紫金山時,已分別殺至105和106人之數,但兩人相約殺至150人爲止。這兩位“殺人魔鬼”的競賽爲東京報紙所讚揚,稱之爲勇士。但“殺人競賽”之主兇爲田中軍吉大尉,以其“寶刀”砍死中國人300餘人,惜尚未爲世人所周知。

事實上,所有來侵略的日本軍官都是“殺人犯”,極少例外。田中、向井、野田三位日軍官僅是比較特殊的例子。曾來紐約參加北美廿世紀中華史學會主辦的七七事變五十週年紀念會的前日軍第十二軍軍曹冢越正男在會場上痛哭流涕地說:“當上了下士官,變成了擁有二十六名部下的騎兵分隊長,而且被允許佩帶日本刀。 佩有日本刀具有什麼意義呢?變得想殺人,有一個叫試新刀的斬首項目。”冢越說,他在中國四年多,共殺死106箇中國人。凡是被派到中國戰場的排長必須當衆,通常是團長營長和連長的面前,以其戰刀砍殺中國俘虜,否則便無資格作排長。最近在美出版頗引起讀者重視的庫克夫婦所著之《戰爭中的日本——口述歷史》。最驚人的莫過於中島今朝吾以中將師團長之尊,在南京當衆以中國俘虜試刀,砍下戰俘兩人的頭顱,其慫恿部下之任意屠殺我無辜百姓當可想見一斑。派到中國戰場的新兵需再經三個月的訓練始能成爲一個合格的士兵,最後一個訓練節目就是以刺刀刺死一活人。

由此可見,“南京大屠殺”不是孤立現象,日軍在華暴行,屠殺和姦淫並未因“南京大屠殺”使舉世震驚抗議而終止,或真正收斂。

日軍侵佔南京期間強姦了成千上萬的婦女,他們不分晝夜並在受害婦女的家人面前施行強暴。有些婦女被日軍強姦了好幾次,往往有婦女受不住日軍的折磨而死。除此之外,日軍還強迫亂倫行爲。估計當時發生的強暴案可能超過20,000宗。

殺人競賽

1937年12月13日,《東京日日新聞》(即現在《每日新聞》)報道兩名日本軍官的“殺人競賽”。日軍第十六師團中島部隊兩個少尉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長官鼓勵下,彼此相約“殺人競賽”,商定在佔領南京時,誰先殺滿100人爲勝者。他們從句容殺到湯山,向井敏明殺了89人,野田毅殺了78人,因皆未滿100,“競賽”繼續進行。12月10日中午,兩人在紫金山下相遇,彼此軍刀已砍缺了口。野田謂殺了105人,向井謂殺了106人。又因確定不了是誰先達到殺100人之數,決定這次比賽不分勝負,重新比賽誰殺滿150名中國人。這些暴行都一直在報紙上圖文並茂連載,被稱爲“皇軍的英雄”。日本投降後,這兩個戰犯終以在作戰期間,共同連續屠殺俘虜及非戰中人員“實爲人類蟊賊,文明公敵”的罪名在南京執行槍決。

據1946年2月中國南京軍事法庭查證:日軍集體大屠殺28案,19萬人,零散屠殺858案,15萬人。日軍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

文化掠奪

中華民族在經歷這場血淚劫難的同時,中國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奪。據查,日本侵略者佔領南京以後,派出特工人員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 人,從1938年3月起,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每天搬走圖書文獻十幾卡車,共搶去圖書文獻88萬冊,超過當時日本最大的圖書館東京上野帝國圖書館85萬冊的藏書量。

牢記歷史

裕仁天皇是富有現代知識的人,在未繼位前,曾漫遊歐洲,特別嚮往英國社會 及皇族,應該瞭解近代英國標榜的人道主義和國際公法的存在;也無須重溫日本爲簽字國之一的1899年海牙第二公約和1929年的日內瓦陸戰公約。裕仁天皇和普通日本人都會明瞭對放下武器的俘虜和非戰鬥人員是應該予以保護,絕對不可殺戮的。否則,日本政府及軍部爲什麼一直對日本人民隱瞞“南京大屠殺”呢?

可以看出,日本人在沒有相應的實力的時候他們是採取一種迷惑的手段來學習和改進自己,一旦覺得自己的實力足以挑戰任何一個他們野心的對象就會揭下他們的僞裝,暴露出真實的獸性,所以對我們來說,時刻保持對日本的警惕和戰備,時刻將他們設定爲我們的假想敵。時刻牢記他們是我們的仇敵,時刻牢記這些人處心積慮要推翻歷史的獸行。

南京大屠殺的原因

關於南京大屠殺原因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首先上海戰爭結束之後日軍的傷亡還是比較慘重的,在上海作戰過程中日軍因爲拉起的戰線比較長,所以軍隊也出現了疲憊的狀態,再加上物資供給上出現了有些不足,所以日軍司令決定進攻南京,乘勝追擊下打算直接消滅中國的主要力量。

其次的一點就是在南京國民黨軍隊的抵抗十分激烈,這次保衛戰讓日軍傷亡直線上升,有着極大損失的日軍不但沒有放棄進攻南京,反而在佔領南京之後展開了極大的報復。日軍本來就是個獸性足、殘暴無情的羣體,他們爲了發泄對中方軍隊的仇恨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行爲,也是在失控之後的一種發泄。這兩點在南京大屠殺原因中十分重要。

另外一點南京大屠殺原因就是日軍一向是十分藐視中國人的,中方的反抗激起了日軍更大的藐視,他們想透過屠殺事件打擊中國的信心,同時也向人們證明日軍比中國軍隊更加強大。以上這些就是南京大屠殺原因了。

國家公祭日影響

國家公祭日是羣衆路線的生動體現,體現的是對羣衆的尊重,是對生命的敬畏。而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國家已經擬人化,國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與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表明國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體現了政治文明的進步。

國家公祭日,我們將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但我們知道,這不是在宣泄情緒,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超越了個體、家庭和小圈子,也超越了血緣、社交圈與鄉土的情感,我們是一個整體,我們是共同在悲痛,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讓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體會到國家統一強大的重要,讓民族精神提升,讓我們更加愛國。

1、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爲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爲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爲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制定本紀念日是爲了更好地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和所有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出貢獻的人們,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鬥爭,彰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弘揚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鬥。

2、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1937 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中國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審判,早有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制定該國家公祭日是爲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