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中秋節觀潮資料

學問君 人氣:3.28W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遊人看客。每年八月十八是錢塘潮水最大的時候,這個時間恰好與中秋節重疊,所以當地人會趁着節日的興致涌向江邊。下面是關於中秋節觀潮資料的內容,歡迎閱讀!

中秋節觀潮資料

中秋節觀潮資料

中秋爲什麼要觀潮

中秋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峯。

《武林舊事》中的一段文字則更具體地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礴氣勢:“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千百年的時光過去了,只有濤聲依舊。直至今日,錢塘觀潮仍是浙江中秋節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和海外衆多的炎黃子孫。

中秋觀潮,南宋王朝地域臨安城(今杭州),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錢塘江中秋觀潮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南宋年間的觀潮在錢塘江上六和塔一帶居多之勝景,其潮水的由來,“起始之時,微見遠處如白帶一條迤邐而來,頃刻波濤洶涌,水勢高有數丈,滿江沸騰,真乃大觀也”。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除了在太陽、月亮、地球都在一條直線上,海水受到引力最大漲潮原因外,還有其獨特的原因——杭州灣和錢塘江的地形影響。錢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潮起的時候海水從寬達一百公里的江口涌入,當溯江上到達六和塔地帶的兩岸逐漸收窄,其涌潮時江潮卻以每秒十幾米的流速向前推進。由於兩岸逐漸收窄,灣內江水迅速提高出現涌潮。而此時錢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擋難於外泄,反而提高了灣內的水位,加強了潮勢。加上浙江沿海一帶夏秋季節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這也助長了潮水的聲勢。潮頭便形如立牆,勢若沖天,舉世聞名的觀潮勝景便由此形成。在歷史上的觀潮勝景,當今、自從一幅恢弘鉅作中呈現, 陳鳴樓先生繪製《南宋皇城圖》此圖歷時十年與力求客觀,而爲其嚴謹的還原南宋皇城文明歷史,其彰顯中華歷史文明與中華文化的風采!

《南宋皇城圖》恢弘鉅作不僅是一座飽含民族精神、文化、藝術價值的寶藏,更是一座蘊藏曆史文明的殿堂,其鉅作中主要場景有後宮皇后、嬪妃和宮女太監們前往至六和塔觀賞波瀾壯觀的錢塘江大潮;還有南宋皇帝宋高宗攜衆大臣爲岳飛及將士出征餞行;南宋臨安城作爲南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在作品中展示了南宋年間的臨安城居“世界大都會”繁榮程度。繪製內容有:繁榮昌盛的錢塘江海運;北貫京杭古運河水域通道的鹽橋河(今中河),流通昌盛而往來各地的遊船、商船、碼頭、貨棧。皇城有規模宏大而由佈局嚴謹的大內皇宮,巍峨壯觀的各大城門及內外城牆,還有侍班閣、太廟、六院、架閣庫、牢獄、御馬營、官窯、八卦田、六和塔,著名的寺廟、古塔、牌坊、古橋及其它建築羣;而配備先進武器裝備的分別水陸兩軍隊;御街兩旁及城內不同位置的多處熱鬧瓦肆,喧鬧的御街,御街兩旁絲綢、金銀首飾、工藝品、各種小吃和客棧等貿易場景;其人物表現涉及到皇宮中和城內外民間濃厚的生活氣息,以及生活豐富多彩的三十六行作坊等風俗人情景象。其作品上計人物56000餘位,牲畜37000餘匹(頭),轎子70餘頂,馬車60餘輛,船舶180餘艘,以及衆多飛禽走獸若干。

該作品其縱0.5m橫38.6 m是充分按照中國傳統精湛工筆畫方法巧技繪製,其圖中人物、建築及其他物體等的大小比例與《清明上河圖》有些類似,但畫中呈現的人物、建築等的淋漓盡致表現程度以及作品面積與其十倍之上,更值得一提的是此圖繪製力求客觀,而爲其嚴謹的還原南宋皇城文明歷史,堪稱是歷史文獻佐證資料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完美結合。爲創作《南宋皇城圖》、作者他還需精通多方學問;例如,需要了解幾何學、古建築學、歷史學、人文科學、美術學等。爲此,陳鳴樓先生他從每週一到週日、清晨到日暮,晝夜至清晨,他在廢寢忘食的艱辛創作期間裏一晃就是十個年頭,其爲曠世之作的創作歷程中是不難看出他透露着“披星掛月,斗轉星移”堅韌與超強毅力的意志獲得完成,在經歷多年的艱辛創作之後作者頗具感慨:“一墨繪宋史,武穆辭早歲;作者心誰知,歷史終可見”。

陳鳴樓先生創作《南宋皇城圖》的初衷,乃是讓華夏兒女對南宋王朝曾經輝煌的歷史有個充分的瞭解。古有北宋都城由張擇端創作舉世矚目的《清明上河圖》,北宋皇城汴梁(今開封)因此名揚四海。然而,南宋在人們眼中僅不過是一個懦弱的王朝,都城臨安(今杭州)的繁華更是鮮爲人知,這是給國民乃是世界民衆對中國歷史文明的誤解!其南宋都城在繪畫歷史上亦是一片空白,陳鳴樓先生他雖然身居清貧的一位百姓,但是一位對中華文化和歷史及藝術等資深研究學者,而他的意志是“遠見卓識”更是對中華肩擔負着民族感情與尊嚴,“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他總覺有義務去重現南宋皇城的輝煌,以此恢弘鉅作豐富國人乃是讓世界對中國歷史的認知。此鉅作的繪製完成至今曾有無數海內外財團欲以重金收藏,均被作者婉言謝絕,作者他認爲、盡其居身中華兒女的應盡之責,將此鉅作無償捐贈,其爲中華民族歷史文明添磚加瓦,亦讓中華民族歷史南宋的文明永存於世。

《觀潮》 綜合資料。

一、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透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

中心思想 本文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段落結構 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可以作爲第一段。“奇觀”指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自古以來”是說錢塘江大潮自古就有。僅一句話,就突出了錢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講潮來之前的景象,可以作爲第二段。先講觀潮的時間——農曆八月十八,地點——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再講潮來之前江面上的景色。有兩點值得注意:一點是“江面上很平靜”,這和潮來之時的“動”形成鮮明的對照;一點是“越往東越寬”,這實際上是簡略地介紹了錢塘江口的地形(這種特殊的地形對錢塘江大潮的形成有決定作用)。接着講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說明觀潮的人非常多,人們早早趕來,盼望一睹錢塘江大潮的風采。

第三、四自然段講大潮到來時的壯觀景象,是課文內容的重點,可以作爲第三段。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把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讀者面前展現了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講聲音,先是“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而後“響聲越來越大”,最後,“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講景象,大潮在遠處時,“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大潮從遠處涌來時,“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時,“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人如臨其境,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作者觀潮,先聽到“聲音”,後看到“潮水”,是因爲音速快於水速。

最後一個自然段講潮頭過後的景象,可以作爲第四段。這段共有三句話,第一句講潮頭過後的餘波,透過對餘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頭到來時的氣勢之大。第二句講過了很久,江面才恢復了平靜,說明餘波持續的時間之長。第三句講江水上漲,有兩丈來高,這是從水量之大講江湖的壯觀。

寫作方法 本文是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頭過後”的順序,由遠到近抓住“潮”的特點進行敘述,先聞其聲,再觀其形,“聽”和“看”在寫法上是交錯的,寫得有聲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臨其境。

教學重點 認識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情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重點理解“潮來之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思其序的觀察方法,掌握觀察事物必須有順序的規律。

二、教學建議

1.學習時,可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依“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頭過後”的順序理解課文內容。課文圍繞“觀”字寫了觀潮的地點、時間,觀潮人的心情,圍繞“潮”字寫了潮水的洶涌、氣勢磅礴。要引導學生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抓住聲音和形態是怎樣變化的來理解詞句。特別要透過反覆有感情地朗讀,使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教學中可藉助電教手段,使學生增加對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本文層次清楚,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觀察錢塘江大潮的學習,學習作者按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

“思考?練習”1、2、3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題目,第1題側重於潮來之前,第2題側重於潮來之時,第3題側重於結合句子理解“潮來之時”的情景。“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還引導學生從江面的景色、觀潮的人羣兩方面來理解,從大潮到來前江面異常的平靜和人羣的企盼,預示壯觀的大潮即將到來。“課文描寫了潮水到來時的哪些特點?”可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潮水從遠處涌來時的聲音和樣子的語句,來體會江潮聲音大、氣勢壯的特點。“思考?練習”3是理解詞句的訓練。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這是從遠處看江潮涌來的情景,“一條白線”,江水向前奔涌呈白色,又因爲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所以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條白線。“怎麼會形成一道‘白色城牆’”一題,要讓學生理解,由於錢塘江口外寬內窄、呈喇叭形的地形,使從寬闊江面涌來的潮波受到約束而潮頭涌起,如同白色城牆,形成蔚爲壯觀的景象。“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這是把不斷長高、洶涌而來的白色浪濤比作千萬匹奔騰的白色戰馬,形象地描繪出潮頭聳起、波濤洶涌的壯觀景象,表現出大潮的非凡氣勢。

本課生字中的“若”、“罩”、“逐”、“顫”、“漲”、“鎮”爲翹舌音,注意讀準確。“昂”的左下方不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錯寫成“古”。“罩”的上半部“四”,不要錯寫成“曰”。

【背景材料匯要】

①錢塘江:舊稱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下游入杭州灣,全長410公里。

錢塘潮:是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寧潮”。每年農曆8月18日在海寧縣所見到的大潮最爲壯觀。因爲錢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潮波傳播時受到約束而形成。涌潮襲來時,潮頭壁立,波濤洶涌,十分壯觀。

②錢塘江大潮經過的錄相片或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