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春節習俗精選範文參考

學問君 人氣:2.46W

春節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節日,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習俗早已使它成爲我們的文化之根。可是,對於那些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來說已經很少能真正感受到春節文化的氛圍了,因此,年越過越簡單了,有些風俗習慣甚至在慢慢地被人們淡忘。

春節習俗精選範文參考

對我們這輩人來說還可能知道過年要貼春聯、放鞭炮、貼年畫可是現在的孩子除了知道過年會有壓歲錢外,其他卻知道得很少。因此,把春節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傳統習俗繼續流傳下去也是中國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這點很重要,但做起來絕不困難。

其實,每個春節傳統習俗都是一個故事,而孩子最愛聽的就是故事,如果父母能在春節時把春節的故事將給孩子聽,必定會引起孩子的濃厚興趣。如果,父母能讓孩子參與寫春聯、包餃子等活動,一定能讓他們親身體會到春節,原來該這樣過的感受。

貼春聯

春聯又叫對聯、門聯,源於古代桃符。古書載:度朔山桃樹蔽日,內有神荼、鬱壘二神,能食百鬼。故百姓在除夕時畫二神於桃木之上,懸掛門外,以驅鬼避邪,這種桃木片是沒有字的。王安石詩中說的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指的這種桃符。後來,後蜀國君孟昶在除夕時令手下人作詞寫在桃符上面,寫得他不滿意,便親筆在桃木條上寫了一對聯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放爆竹

過去過年是一定要放爆竹的,那是春節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好似一道不可或缺的大菜。但現在部分城市已經實行禁放的法令。

過去放爆竹有許多講究。大年初一早上一開門的時候或出去拜年的時候要放開門爆竹,又叫開財門,一般放一掛鞭炮。若未放開門爆竹就出門去,視爲不祥。除夕年三十晚上祭完祖宗和已去世的父母之後,全家關上門吃團年(團圓)飯,放關門爆竹,一般放一至三掛鞭炮,然後閤家圍坐談笑、吃雜食、守歲到半夜或天明。

現在我國的不少城市因安全、噪音和污染等問題而禁放鞭炮,這種風俗只在沒有禁放的城市和農村沿襲着。剛實行禁放的時候,很多人還真不習慣,有的人爲此還想了不少辦法,比如舉家開車到鄉下去放炮。其實,文化是人創造的,文化形式也會不斷地發生變化。既然有法必依,對於心中的留戀您就得從方式上想點轍。有的人就比較聰明,弄盤錄音帶放放--聽鞭炮聲,或用踩小氣球聲當鞭炮,有的乾脆買幾串工藝品鞭炮掛在廳裏看不但安全又一點兒不影響情緒,還給家裏另添了幾分喜慶呢!

包餃子

過年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這在中國源遠流長。

北京人有句名諺:好吃不過餃子。今天聽起來覺得餃子怎麼會是最好吃的呢,但在古代生產落後烹調原始的情況下,餃子就算是很好吃的`了。

今天昌明盛世的餃子更是異彩紛呈。從餡來說,有雞蓉、鮮蝦、什錦、三鮮等上百種;從烹法來說,有湯煮、籠蒸、罐煲、鍋貼等各法,速凍餃、即食餃等產品也層出不窮。餃子館也如雨後春筍遍佈神州。京城八大樓之一的鴻興樓飯莊,一兩面能捏成25個小餃子,一個一種味道。西安唐城餃子館的餃子宴名揚海內外,據說一些老外們吃的時候一邊老叫肚子脹一邊還拼命往口裏塞。瀋陽的老邊餃子館因煽鍋蒸餃和熗雞湯煮餃而聞名遐邇。天津清真白記餃子館和太原認一力餃子館也爲華廈餃子上品,使路人垂涎因而門庭若市。廣東粵菜中的鮮蝦仁蒸餃有後來居上之勢,北方人南下均趨之若鶩。

吃年糕

南方多數地區過年家家吃年糕。雖然現代我國年糕已有南式北式兩派,但如同月餅一樣,北式失於粗糙,口味遜遠。南式年糕又以蘇州、廣東和寧波爲最佳,味有鹹甜淡,烹有煮炸炒,細而不軟,味中有味,加之多種配料烹法,真乃中華一大美食。蘇州年糕有兩千多年歷史,馳譽南洋歐美不衰,這裏面還有一個典故。

貼年畫

年畫是我國獨有的一種繪畫體裁,因在過年時張貼而得名年畫。古代是貼在門上而不是貼在屋裏,古籍載畫虎於門、貼畫雞於戶上。宋代發明了雕刻板畫以後,稱之爲紙畫。

傳統的年畫多爲木刻水印,色彩鮮明,畫面熱鬧,線條單純。題材主要有五穀豐登、春牛、風景、花鳥和一些封建迷信等。當代的年畫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從工藝到題材都豐富多彩,很受人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