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放假>

眼科護士節演講稿

學問君 人氣:3.3W

護士的一個微笑能讓病痛減輕,能溫暖一顆因疾病而變得冰冷的心,護士節到啦,下面就爲大家收集了眼科護士節演講稿,僅供參考!

眼科護士節演講稿

篇一:眼科護士節演講稿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無影燈下的使命》。

無影燈,雖然它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燈光,也沒有耀眼閃爍的美麗,但不可否認,它是世界上最神聖和重要的燈光,它點燃了無數患者生命的希望,它就象人生旅途中的一盞指航燈,爲面臨驚濤駭浪的小舟指引方向,爲生命垂危的患者帶來光明。

在醫校上學時,我就一直憧憬着無影燈下外科醫生們全神貫注手術的情景;走上工作崗位初期,我依舊用火一樣的熱情和赤誠去描繪着自己喜歡的事業;然而,現實並不像伊甸園的菩提果那般完美和甜蜜。永遠忙碌的腳步,分不清時間的分分秒秒,3個小時,6個小時,甚至10幾個小時,腿痠了要站得住,肚子餓了要挺得住,眼睛困了要熬得住……當每天都可能面對着手術檯上那一張張被病痛扭曲的面孔,聽着患者那一聲聲長吁短嘆,一陣陣抽泣嗚咽……

多少個深夜,我們被急診電話驚醒,不管是雷電交加還是風寒雨雪,也得從溫暖的被窩中爬起來,衝入茫茫的黑夜之中。緊張、勞累的工作,讓我逐漸體會到了外科醫生的平凡和艱辛,體會到了他們沉重的工作壓力。我苦惱過、迷惘過;苦惱迷惘之後也曾動搖過、退卻過。

但有一件事深深地觸動了我,使我從迷惘中找回了自我,在退卻時堅定了初衷。

那天已經是午夜12點,我們剛完成一個急診手術,準備回家,忽然又來了一個病人,急需手術。當時的我已疲憊不堪,面對焦急無助的病人家屬,我的表情甚至有些麻木。即使是面對主任斬釘截鐵的手術醫囑,我心裏依舊充滿了不情願。然而當我跟着主任走上手術檯,看到那張被病痛扭曲的面孔和那雙祈盼生命的眼睛,看到疲憊的主任流露出的對病人的無限同情和憐愛之情以及手術中一如既往地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我也不由自主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手術中。無影燈下,我們爭分奪秒;無影燈下,我們與死神搏鬥。最終,手術成功了,病人脫險了。當焦急萬分的病人家屬得知這一消息時,感動得熱淚盈眶,緊握着我們的雙手遲遲不肯鬆開。剎那間,一股從未有過的體驗涌上心頭。原來,我的崗位是如此的重要,它不僅維繫着健康、快樂,甚至維繫着一個人的生命。這一件事深深的震撼了我,它讓我懂得了作爲一名外科醫生,敬業精神至關重要。敬業就是要忠於職守、熱愛本職工作;就是要以病人爲中心,全力爲病人解除痛苦;就是要對工作精益求精,對患者極端負責;就是要關愛病人,甘於奉獻。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歌詠我的崗位。然而,我是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我要感謝我的職業,是它讓我知道怎樣平等、善良、真誠地對待每一個生命!我要感謝我的職業,是它讓我懂得奉獻的價值和樂趣!

高尚的美德在於養成,良好的風氣在於形成,明是非方能塑美德,知榮辱方能創和諧。我要高歌!我要讚美!醫生——多麼神聖的職業!在這平凡的崗位上,我決心以新的姿態,創造新的業績,展示新的風貌,讓青春在無影燈下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謝謝大家!
 

篇二:眼科護士節演講稿

各位朋友:

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平坦,有的曲折,有的鋪滿了錦繡,有的卻荊棘叢生。

在新疆美麗的伊犁盆地,人們傳誦着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裏的主人翁,二十年來將自己的青春熱血灑在爲邊疆軍民服務的護理事業上。邊疆軍民的心中牢牢地記着她的名字——張惠芳。陝西大荔長大的張惠芳和許多女孩子一樣,小的時候就羨慕白衣天使,心裏總編織着一個美好的夢。1981年7月,她從新疆呼圖壁軍醫學校護理班畢業,帶着五彩斑斕的青春之夢,被分配到邊塞小城伊寧解放軍第十一醫院腦外科。剛參加工作,她就遇上了棘手的問題,一個小小的針管,老護士操作起來輕鬆自如,在她的手裏卻好像有千斤重。每當病人議論起她打靜脈針注射比別人痛,甚至不願意讓她注射時,張惠芳心裏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感到無地自容。她偷偷抹了淚,後悔不該拿注射器。也許是軍人後代的原因,她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個性。經過努力,張惠芳認爲自己已是一名合格的護士了。直到發生了一件事,她才發現自己距合格的護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一回,一位住院的老首長趕上過生日,可是他的兒女大概有特殊情況沒過來,老人很失落。看着老人滿頭的白髮,看着他在沙發上疲憊的身軀,張惠芳一下想起自己的父母親,如果他們有這樣的遭遇,會怎麼想呢?病人的落寞,使她深感內疚和歉意。她開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像對自己父母一樣精心照料老人。老人一天天痊癒,出院時感激得老淚縱橫,拉着張惠芳的手說:“你比我親閨女還要親哩。”

從這件事上張惠芳認識到,要想成爲一名真正合格的護士,僅有熟練的技術還遠遠不夠,更要有一顆不同尋常的愛心。邊疆軍人的愛是沉重的,既有傳奇的美妙,又有傳奇的艱辛和苦難。張惠芳的丈夫是陝西銅川市的一名稅務幹部。1994年12月張惠芳給丈夫發了一封電報:“因部隊有任務,不能按時回家休假。”丈夫理解妻子的心情。於是突發奇想:她不能回來,我就不能去嗎?他給妻子發了電報,不遠千里來到新疆。可到了果子溝才知道這裏發生了大雪崩,車輛無法透過,這期間張惠芳也無法出來。一山之隔,使張惠芳和丈夫成了牛郎織女,丈夫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沒想到這故事應驗到自己身上。這個有情有愛的漢子,站在冰天雪地的山坡上想了很多很多。張惠芳把寂寞的愛化作對邊疆軍民的愛,1998年7月的一天,伊犁軍分區通信站18歲的戰士祁光恆在架線作業時發生事故,造成雙目失明,肢體活動障礙。折斷了青春翅膀的小祁,從昏迷中醒來後,眼前一片漆黑,他想到自己立志在軍營建功立業的希望從此無情地化爲泡影時,萬念俱灰。張惠芳知道此事後想:“一個年輕的戰士,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要走的路還很長,美好的生活還等着他,自己有責任幫助他重新振作起來,頑強地走過人生旅程。”細心的張惠芳給他喂水餵飯,端屎端尿,擦身洗臉。頭髮長了,張惠芳借來推子幫他理髮;衣服髒了,張惠芳不聲不響地幫他洗淨疊好;食堂的飯他不喜歡吃,張惠芳從家中端來可口的飯菜,一邊餵飯,一邊給他講保爾、張海迪戰勝病魔、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的事蹟。愛的春風終於溫暖了小祁那顆冰冷的心,重新點燃了他的生命之火。張惠芳的生活是艱難的,生命的港灣裏也包含了酸甜苦辣。1992年5月的一天,孩子發了一整夜高燒,咳嗽不止,小臉蛋燒得通紅,張惠芳在牀邊照顧了一夜。望着高燒不退的孩子,她心亂如麻,內疚和不安使她淚水叭嗒叭嗒地掉在孩子的臉上。孩子睜開眼說:“媽媽別哭,你能在家陪陪我,我就不難受了。”望着孩子那祈盼的目光,聽着孩子對她的最低的要求,想想孩子過早地承擔了家務,張惠芳真想大哭一場,真想好好陪陪他。但她想到科里人手少,任務重,科室工作一直滿負荷運轉……就給孩子打了針、帶上藥交給了幼兒園教師。正當她要離去時,孩子拉着她的衣角不肯鬆開,流着委屈的淚水喃喃說:“媽媽下班別忘了早點兒來接我。”張惠芳流着淚向醫院跑去……

張惠芳熱愛護理職業,也希望做賢妻良母,這是家庭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然而,在生活的實踐中,她不得不犧牲許多,丟棄許多,工作的投入,使她常常忘了下班和按時接孩子。她欠孩子的太多太多,但對待病人,卻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用真情和愛心溫暖病人的心。1990年5月,她肩上長了一個大膿疽,並感冒發燒,手術排膿後,肩部刀口尚未癒合,她又堅持帶班。在給一位體形較胖的昏迷病人翻身時,傷口突然裂開,鮮血滲過紗布直往外流,疼得她眼前直冒金星。當護士爲她包紮好傷口,扶着她回家時,看到的卻是冰涼的爐竈、方便麪和零亂的房間。二十年過去了,張惠芳回首往事,對自己的青春選擇無怨無悔。然而,飛逝如梭的苦樂歲月裏,她也難以忘懷故鄉和自己的親人,張惠芳畢竟是女人,畢竟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啊!二十年來,她總是心牽兩地,她把對親人的愛移植到了邊疆,把自己移植到了病人心中,並牢牢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