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書筆記範例

學問君 人氣:3.08W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書筆記一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書筆記範例

一個小木匠的成長,也是一代農民工的成長。小說裏的人物在成長的困境中突圍,這些軌跡讓我們感到疼痛也學會思考更看到了希望。

小說的主要人物,明子、黑罐、三和尚、鴨子、紫薇……他們都代表了現實社會的某個方面。

明子、黑罐是農村新一代人的代表。他們鄉村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在山上像風一樣穿梭,在水裏像魚一般遊弋,在田野裏像麥子一般瘋長,一切都在自己可以掌控的世界裏。儘管在貧困的小豆村,感受着貧困和壓抑,身體也承受着貧窮飢餓和勞動的盤剝。但在自己熟悉的世界裏這些痛苦都不是那樣的突兀和明顯卻也有幾分美好。三和尚是傳統的農村人,他們靠手藝勞動。有所有手藝人吃困耐勞的精神、節儉小氣、偶爾也有自私和愚昧。

明子的性格中有天生的聰明與機靈、正義勇敢還有善良。但這些品質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迷失,需要堅受考驗才能永遠的紮根。他抗拒三和尚的偷盜行爲、爲被欺負的小木匠出手打架並把自己等來的活讓與他、他勸鴨子把叼錢的鳥放飛學會自食其力、他在別人神魂顛倒於賭局時保持着自己的冷靜與清高。然而他也迷失過,這些迷失都與金錢有關。他在抽彩票時變成了麻木的想一夜暴富的財迷,在撿得外幣時私藏外幣,在黑罐生病後生出嫌棄的心思,最嚴重的一次是拿着千元的生金升起了攜款逃跑的念頭。在經歷天上掉餡餅的發財夢破滅後,明子從那種貪婪中醒來,繼續自己的勞動。而面對生病後的黑罐被趕走後,內心開始平靜的掙扎和痛苦,發現內心的真情。最後一次風波是最痛苦,也最容易迷失的是,十字路口的抉擇,一邊是解救全家債務的重金,一邊是罪惡。經歷長長的掙扎,明子最終放棄了罪惡的道路。在神聖的教堂門口,在家庭苦難的源頭找到了出路——“山羊不吃天堂草”。

身體上的成長使明子變爲一個小夥,擺脫了尿牀的夢魘、褪去了過去的矮小和稚嫩。而內心的成長,是從過去的考驗中來的。當內心強大後的他,即使迷茫不知道具體的方向,但可以鎮定自如,因爲以後再也不會迷失方向了。

而黑罐的性格中帶有膽小懦弱、還有不靈光。但他卻能忍耐和包容。他遭受着各種不幸,卻要頑強地活着。而對弱者的同情和愛不是所謂的高尚人士纔有。三和尚的良心發現,他對生病時的黑罐的慷慨與幫助,讓我們看到底層民衆的力量。

來到城市裏的農民羣體,他們的成長會遭遇很多城市的隔閡、冷漠、艱辛。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擋成長的力量。年輕的孩子需要成長,明白是非、分清善惡,在內心裏積蓄自己的力量。大人也要成長,學會用善待身邊的人,學會正義。

對於社會,在這本充滿的辛酸的小說中仍然看到了希望。明子與鴨子的友情、明子與紫薇的純潔朦朧的感情、還有三和尚和她的相互扶持……那個對鴨子“授之以漁”的老人、那個收留鴨子的奶奶、那個幫明子解圍的好人……我們看到的是城市冷漠以外的一股力量,這股力量在慢慢變大,那就是融合和溫暖。這也是一座城市的成長,所有中國人的成長。

所有的`成長都需要經歷碰撞和痛苦,但我們要相信成長的力量,堅持就能等來快樂。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書筆記二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1月生於江蘇鹽城。主要文學作品集有《憂鬱的田園》、《紅葫蘆》、《三角地》等。長篇小學有《山羊不吃天堂草》、《紅瓦》、《草房子》等。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小說門》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軒文集》(9卷)。《紅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被譯成英、法、日、韓等文字。獲省部級學術獎、文學獎三十餘種。

主要內容:

一羣飢餓的羊,面對一片長得極誘人的天堂草卻不吃,很長時間後竟一隻只餓死了,因爲生活所迫,主人公明子只能跟着師傅出去幹木匠活掙錢養家。

我的感受: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好人有壞的一面,壞人也有好的一面。

就象三和尚,他是個好人,但他有一次因爲自己的利益指使黑罐去工地偷木料,他也象壞人一樣犯罪了。

或者是明子。明子有一次等到了活,他跟着主人去量尺 。因爲是包工包料,所以讓他們先交了定金。明子回去並沒有告訴三和尚,而是自己動了歪腦筋,想自己拿着這錢寄回家,讓家裏把欠的錢還了。如此可見,即使是好人也會辦壞事的。

有個人是個潛逃多年的殺人犯,因思念妻子和兒子,又悄悄得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但他一下火車就被警察盯上了。

他很着急,便攔住一輛車,把司機往下一拽,開着車橫衝直撞亂跑,撞翻了小攤,闖了紅燈。他身後的警車越來越近,他把油門踩到了底。正在狂逃間,前面的路口是紅燈,所有的車都停了下來,他也猛地踩了剎車――前面的人行道上,一隊小學生正在過馬路,他們穿這統一的校服,好像是要去集會。

他想起來了,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天羅地網他都敢闖,可現在沒了勇氣。默默注視着孩子們橫過馬路,直到警察追上來把他拷住,他還目不轉睛地看着那些孩子。

還有一個是小偷,一天下午他來到了一個小區,撬開了一戶人家的門,一股煤氣味撲鼻而來。知覺告訴他煤氣泄漏了。

他快速衝進裏屋,發現一個小男孩躺在牀上,兩眼翻白,口中發出粗重的呼吸聲,孩子煤氣中毒了。他什麼都不想,抱起孩子就往醫院跑。因爲搶救及時,孩子保住了性命。

當孩子父母趕到醫院,想見一見那個恩人時,他正在派出所錄口供――他投案自首了。

我們不能因爲他(她)平常經常幹什麼,就確定他(她)不會幹什麼。好人也有野心,也會辦壞事。壞人雖然辦了壞事,但未失去人本有的善良之心。

摘抄:

迷茫――那對明澈的眼睛裏,總有驅逐不掉的迷茫、困惑和憂傷。

溫情脈脈――當他回頭仰望女孩時,他見到的是一雙溫情脈脈、憂傷動人的黑眼睛。

愜意――橋上風大,紫微脖子上的紗巾飛張開來,他心裏感到好愜意。

神聖――直到明子把輪椅推進電梯,他一直用雙手舉着那隻神聖的蘆花。

稚嫩――明子沉浸於這寧靜和安逸之中,稚嫩的靈魂得到了片刻的休息。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書筆記三

我讀了曹文軒先生的兒童文學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 不禁被深深吸引住了。掩卷良久,腦海中還鮮活的浮現出幾個主人公:三和尚、明子、黑罐、鴨子以及那個"她"。小說寫的是一羣來自農村的手藝人在城市的打工生活,描繪出了此類弱勢羣體打工生活的酸甜苦辣。

三和尚繼承了祖傳的木匠手藝,憑一手絕活娶了一個漂亮媳婦。隨着時代變遷,他的手藝在農村中不再吃香,媳婦也變了心,婚姻出現了變故。他一氣之下背起行李來到了這座陌生的城市,領着兩個小徒弟吃起了手藝飯。小徒弟明子和黑罐本該在學校讀書學習,卻因爲家庭的貧困,不得不揹負起了家庭成年人的希望和重擔,跟着師傅闖蕩江湖,飽受着世態炎涼,經歷着人情冷暖,在社會這個舞臺中生存,紮根,成長。在這座城市中,他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木匠一樣,吃着冷飯,住着窩棚,頂着寒風苦雨在馬路上等活,發現生意後一擁而上,靠競相壓價來獲得生路。

主人公明子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孩子。他父親養羊賠進了一千多元,沉重的債務像一座山把一家人壓的擡不起頭來。跟師傅出來後,憑着自己的靈性,他很快掌握了木匠手藝甚至超過了師傅,最後在師傅的讚許聲中出徒獨立支撐起了門戶。他敢愛、敢恨,富有同情心:偶遇雙腿殘疾的紫薇,他主動幫助並且不計報酬幫助到底;遇上不把自己當人對待的主顧,他使壞心眼兒往人家的櫥板夾層中塞肥肉,"讓他臭了也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味兒";孤苦無助的鴨子是他的好友,苦等多天找不上活還捱打的小木匠得到過他的幫助。明子還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同在窩棚,黑罐抵擋不了賭博的誘惑最終深陷其中,是明子把他從火坑中救了出來,又一次走了正路。對師傅的冷眼善心,他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敢於和師傅使臉色,最終使師傅屈服。得到外國錢幣,他去找懂行的教授幫助鑑別,讓自己儘早瞭解了真僞。

小說的對象雖是少年兒童,可我在讀後卻也久久難忘,其魅力可見一斑。我覺得小說的最可貴之處,就在於紮根於社會現實,讀起來如身臨其境之感。小說的主人公生活在一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城市社會中,"錢"字深深的紮在每個人心中僅僅的束縛着每一個人。他們爲錢而哭,爲錢而笑,爲錢而分,爲錢而合,就連明子的尿牀也與貧窮緊緊地聯繫着。正是在這樣一個成人化的氛圍中,明子、黑罐在成長着,譜寫出了一首聖潔而動聽的生命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