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學問君 人氣:1.2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範文(通用5篇)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1

書籍作爲生活的一個載體已經成爲我們生存、發展、進步的必需品。讀好書猶如品嚐美味食品,只有細細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養才能充分吸收。暑假裏,我讀了美國魯道夫、德雷克斯所著的《教師挑戰》受益匪淺。

這是一本關於教師的心理學的著作,書中所闡述的問題也是我們老師所經常遇到的問題。比如,學生上課不聽課,打架,不會與人交往,跟老師頂嘴,不寫作業,不背誦課文、當我面對這些問題時只是看到問題的表面,沒寫作業就補寫,沒背誦課文就留下背誦,成績不好就多做題,這樣做的結果是解決了當時的問題,孩子以後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教師挑戰》中的老師面對這些問題時,不只是從表面上看這些問題,而是看到了問題背後的東西,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解決這些問題。

比如孩子的離家出走問題,是我們家長和老師最頭疼的問題,孩子離家出走,回來之後會有兩種結果:一個是狠狠地懲罰,讓孩子不再有這種想法;另一個是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合理的不合理的都滿足,讓孩子更是爲所欲爲。除此之外,我們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魯道夫分析了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

1、孩子們認爲離家出走並不是壞事,可以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注。

2、離家出走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就是不在家吃飯而已,爸爸也經常不在家吃飯啊,我離家出走,說明我已經是大人了,證明我已經長大了。

3、離家出走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向大人一樣。

4、離家出走可以讓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

每個孩子都想得到別人的關注,想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強大和成熟,只是有些孩子採取了離家出走的方式。我們只是想到了孩子離家出走的後果,而沒有分析原因,找到原因,我們再來看孩子的離家出走,或許並不那麼可怕。當然這需要做父母的真正的瞭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

此書針對孩子不良行爲背後的目的,教師如何做才能引導他們發生積極的轉變做了歸納。

首先講的是尋求關注型,針對這一類型的孩子要避免再給予過多關注,如果孩子透過示弱來尋求關注,就給孩子機會體驗成就感;如果孩子透過破壞性行爲尋求關注,就根據孩子的特點尋找機會讓孩子做出建設性行爲,並給予認可。這裏要特別注意一點,對於這類孩子的建設性的行爲也不要給予太多表揚或讚許,因爲這仍然是一種過度關注。老師只要讓孩子感到被認可就好。

第二種是權力之爭型。對待這類行爲關鍵是控制情緒,不讓自己陷入權力爭鬥,“讓他的風無帆可吹”。這類型的孩子一般會表現爲故意擾亂課堂秩序,或者挑釁老師,這時候教師要避免衝動的本能反應,因爲發怒或訓斥正是他想要的結果,只會強化他的不良行爲。教師此時保持冷靜,執行自然結果是最好的選擇,有時候用幽默來化解局面效果也不錯。當學生髮現老師不想和他爭奪權力時,他會覺得無趣,從而有可能改變一貫的行爲。

第三種是報復型。這種類型與權力之爭有共同之處,但報復者的挑釁行爲不僅針對他不喜歡的老師或家長,而是所有人。這種類型的孩子內心絕望,已經不相信有人會愛他,也不抱希望可以透過建設性的方法取得認可,很容易走向犯罪。對於這樣的孩子改變起來相當困難了,他不相信別人的好意,而且他的行爲也確實讓人“想說愛你不容易”。需要尋找合適的機會,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取得信任。而且在尋找機會的過程中,要注意防止孩子有過激行爲。

最後一種是自卑型。自卑的孩子同樣是內心絕望,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得到認可,於是表現得很無助,而且他們通常有辦法讓別人認爲他們是真的無能。教師對這樣的孩子要有發自內心的的信心,相信他是有能力的,不被孩子製造的假象所迷惑。同時給孩子適當的機會重新認識自己的能力,逐步建立自信。在這個過程中,同樣要防止出現過度關注,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而不是依賴於老師的關注。

最後我把書中印象深刻的部分名言摘抄如下:

1、當成人對孩子過度保護或者縱容時,其必然結果就是家長和老師表現出對孩子的能力、智力和責任感缺乏信心。造成了孩子的不自信。

2、一個搗亂的孩子是一個不快樂的孩子,他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羞辱。

3、老師希望孩子們成長,就必須激發他們的真正興趣。學習過程應該成爲所有孩子的愉快經歷。這要以老師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激情爲先決條件。

4、氣餒是錯誤表現的根源,每個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只有當他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的時候纔會變“壞”。過度的保護和縱容一樣,具有令人灰心喪氣的影響,並剝奪了孩子體驗實力,發展克服困難和照顧自己能力的必要機會。

5、越多批評越不改變,越不改變越多批評。面對這種惡性循環,我們可以改變一下方式。

6、一個氣餒的老師不太可能成爲鼓勵孩子的源泉,只有當老師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有把握的時候,才能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老師對孩子的實力好能力看得更加清楚,也就更能給孩子傳遞真實、客觀、樂觀的資訊和態度。

7、一個人越不爭強好勝,越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如果他專注並滿足於自己的工作,那麼無論競爭者做什麼或者取得什麼成就,都不會對他造成干擾。爭強好勝着只有在自己成功時候,才能面對競爭的局面。

8、安全感是人內在擁有的,無法從外部獲得,但環境可以刺激或者阻止其發展,安全感來自內心,來自自身的勇氣,來自對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應對未來生活中任何情況的認知。

9、愛和親情的獲得,並非取決於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長短,而是陪伴質量的高低,付出愛和親情並不需要太多時間,它可以在幾秒鐘之內表達。

10、我知道你可以做的更好=你現在爲什麼沒有做好。(這是批評而不是鼓勵)

總之,教師給學生多一點寬容,學生自己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省,更能促使學生的健康成長。寬容,是讓學生感受到愛和友誼的先決條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另外寬容會使自己處事變得理性,使自己的工作變智育中心爲以人爲中心,造就一種民主的教育、生動活潑的教育,這不正是現代教育所提倡的嗎?讓我們學會寬容學生,使學生的人格更健全。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2

佐藤學教授在《教師的挑戰》一書中提到的教師活動的核心——傾聽,讓我印象深刻。在佐藤教授觀摩的大量生動課堂中,佐藤學先生髮現這些教師都是善於傾聽學生意見的。

這些教師之所以能找到應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各種狀況其祕密在於兩個應對原理。首先,教師的應對是以“傾聽”爲核心的,完整地接納每一個兒童的想法。其次,在教學中尊重每一個兒童的尊嚴。

反觀自己的教學,我自己往往會經常陷入這樣一個陷阱。關注於把好的發言串聯起來展開教學而忽視與課堂無關的發言。而佐藤教授在觀摩濱野老師的課中發現濱野老師的應對是截然不同的,他不拘泥於好的發言,而是對所有兒童的發言都寄予信賴和期待。正因爲如此地尊重每一個孩子,他在教學中才能夠創造出新的境界:孩子們輕鬆地參與、自由地交流思考,這種自由的交流又產生了許多豐富的串聯。此外教師在傾聽學生的同時將這一習慣傳遞給了學生,漸漸地孩子們也養成了傾聽的好習慣,在傾聽中發現問題,在傾聽中解決困惑。

佐藤學先生強調在教學中教師工作的中心在於傾聽、串聯、反芻。教師在教學中將教材與學生串聯起來,把一個學生同其他學生串聯起來,把一種知識和其他知識串聯起來,把課堂知識和生活實踐串聯起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許多的串聯會被老師的糾正、提問等切斷,發言與發言之間沒有連貫。而反芻的活動更容易被忽略。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記憶等都存在差異。

在教學中老師不應該一直教授新的知識,只關注一些優等生,而應該注重新舊知識的串聯,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在自己的教學中,我經常會利用課前的5分鐘時間讓孩子們進行對話練習,內容就是前一階段課本上的知識點,學生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進行操練,每次保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輪到,這樣降低了難度、保證了操練面,一些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也能自信地發言。

總之,教師要處理好傾聽、串聯、反芻這三者的關係,側耳傾聽每個學生的聲音,關注串聯和反芻。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3

讀了佐藤學教授的《教師的挑戰》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事“傾聽”,這本書裏講到一個例子,有一堂課是討論跑夜路去請醫生的豆太的心情,課堂有一個叫和樹的好動男孩拼命舉手,發言的內容明顯與文章內容不符,教師沒有問“爲什麼這麼想的?”而是問“從哪裏看出來的呢?”從而以和樹的見解爲契機,重新“迴歸”課文,圍繞奔跑的豆太的形象展開了討論。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應該傾聽什麼和如何傾聽,綜觀一些優秀教師的課堂,不難發現他們身上有許多的共同點,首先他們都會傾聽文字的聲音,語文老師先要將文字讀進心裏,傾聽作者的心聲,這樣在引領學生與文字對話時才能做到底氣充足遊刃有餘。其次就是傾聽學生,在課堂上尤其顯得重要,傾聽學生的朗讀,傾聽學生的回答,傾聽學生的質疑,還要傾聽學生的情感和思想,更重要的是能傾聽學生間的差異和區別,並能夠進行串聯和反芻。這本書裏講到一個例子,有一堂課是討論跑夜路去請醫生的豆太的心情,課堂有一個叫和樹的好動男孩拼命舉手,發言的內容明顯與文章內容不符,教師沒有問“爲什麼這麼想的?”而是問“從哪裏看出來的呢?”從而以和樹的見解爲契機,重新“迴歸”課文,圍繞奔跑的豆太的形象展開了討論。以下是我的幾點感想:

一、傾聽有助於師生交流,增進師生感情,提高課堂效率。

巴西著名學者弗萊雷曾說過:“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就課堂教學而言,交往主要表現爲師生之間的傾聽和應答。因此,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探索課堂傾聽的有效性。

二、創設良好氛圍,讓學生喜歡傾聽。

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具體、富有情趣的情境裏樂意傾聽。傾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是不可能的`。作爲教師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去提醒,去督促學生養成習慣,讓其樂於傾聽。教師先要做到傾聽學生。 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口齒伶俐還是吞吞吐吐,教師都要專心去聽,偶爾稍作提示,但決不會去打斷。

三、樹立“傾聽”的好榜樣 教師是傾聽的榜樣,每個學生的每一句話語,教師都要用心去聽,做學生的忠實聽衆。

教師認真的傾聽有助於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同時也是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幫助學生弄清思路;學生在回答問題或發表自己看法的時候,教師要全神貫注地聽,可以邊聽邊稍稍點頭,並用眼神鼓勵他們說下去,讓學生知道老師在認真他講,讓他們感受到老師也是全體成員中的一員,是他忠實聽衆中的一員。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4

一、讓我震撼的教育名言

佐藤學教授旗幟鮮明地提出的具有顛覆性的教育信條:“學校教師的責任並不在於“上好課”。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乃在於:時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權,提供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

“教學的創造能否成功取決於教師在多大程度上尊重教材,尊重每一個兒童,以及教師對於自身教育工作的尊重。學校改革的目的是保障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保障每一個教師作爲教育家的成長。唯有保障每一個兒童的尊嚴與學習權利,尊重每一個教師的多樣性並保障其個性化的成長,才能使得學校的改革腳踏實地地向前推進。”所有這些觀點都讓我受到震撼。

二、幫我解惑的教學諫言

“在小組的“合作學習”指導中,決不追求小組內的思考與見解的一致與統一。不應當像“班組學習”那樣代表小組發言。即便在合作學習”中只有同樣思考和意見的場合,也應當作爲個人的意見來發言。應到尊重小組中思考和見解的多樣性。”

““合作學習”中是無需領導者的。“合作學習”需要的是每一個人的多樣學習的相互碰撞,是每一個學生的平等參與。“合作學習”中的小組,宜採用男女生混合的私人小組形式,也可以從三人小組開始。習慣了“合作學習”之後可以變更爲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最好是隨意編組。小組的“合作學習”,無論小學、初中、高中的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當可以實施的。”看到這,我充滿希望,因爲在今年我所任教的啓智二年級數學教學中,我嘗試過分3人小組透過分小棒探索10以內數的分成的教學,但碰到了不少困難,迫不及待能找到指路的“明燈”。但接下來的“不過,在小學低年級卻不宜實施。”理由是:“小學低年紀教師同每一個學生的密切聯繫,互幫互學的經驗是重要的。其實,小學低年級兒童唯有在同教師產生一對一的親密關係之後,才能建立同學之間的關係。小學低年級的“合作學習”首當其衝的是,要充分體驗教師和課堂共同體的親密關係。”怪不得,在這個班當時還是一年級時我嘗試一次分組探索學習幾乎收效甚微,還讓學生的學習受到很大挫折,而我自己的課堂教學探索熱情也受到不少打擊。

佐藤學教授還對小組學習得以成功的要決進行了細緻的闡述。還特別用《小學低年級的“合作學習”》專門獨立一個章節對“低年級兒童的困惑”、“低年級的合作”、教師對低年級課堂裏的學生“無微不至的關照”等作出了細緻具體的要求和介紹。

這些寶貴財富都將對我在課堂教育中的困惑起到了很好的答疑解惑的作用,讓我受益匪淺。

《教師的挑戰》讀書筆記5

讀完這本書,想到一句話,心裏的革命靜悄悄。讀的過程中內心在一點點發生着微妙的變化,書中沒有那種純理論式的長篇大論,有的只是潤物細無聲的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於我而言,期待那種美好來到自己的身邊。

印象最深的詞彙:傾聽、串聯、反芻,當這些策略匯聚於課堂,每一個兒童都被編織在了一起。就像書中寫到的,倘若在十年前,活躍的意見交鋒,教師以巧妙的提問與誘導展現戲劇xxx的課堂會被讚不絕口的捧爲優秀的教學,然而在近日,即便呈現了議論風生的教學在老師們看來還是不倫不類的教學。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與學是不可分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將教材與學生串聯起來,把一個學生同其他學生串聯起來,把一種知識和其他知識串聯起來,把課堂知識和生活實踐串聯起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許多的串聯會被老師的糾正、提問等切斷,發言與發言之間沒有連貫,而反芻的活動更容易被忽略。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記憶等都存在差異。只是我們的老師在教學中往往更關注一些優等生,忽略了新舊知識的串聯和每個學生的成長。像八木老師的課堂一樣,作者剛開始描述的:教師的言行明顯粗糙,兒童的發言儘管活躍,但聽下來還是一種教師獨白的應付,是一種思維淺薄的展開方式,但是三年後的變化令人驚喜,他的應對策略是不折不扣的接納兒童發言是合作學習的基礎,說起來接納很簡單,但是實際做起來可能就沒有那麼容易了,我們需要耐心等待,切忌焦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行。

在合作學習的課堂裏,學習是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於對話的衝刺與挑戰,在第五章看到了很多國外的案例,從墨西哥、波士頓、巴黎等,我感受到了不同國家不同的教室風景,對學生差異的關注,他們學習共同體的思想和和實踐,互相傾聽、合作學習是他們民主課堂最基本的出發點,老師們總是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學習,安靜傾聽孩子們的反應。在編組上也是考慮到了每一個孩子的文化和能力的差異,這樣的小組才具備合作學習的條件,我們的課堂也要如是。

最後,借用書中藤田老師的一句話:“我想盡量接近這樣的課,哪怕一步也好。敞開心扉,讓新風吹進我的心田吧。”讓我們日復一日的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