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必備】讀書筆記作文集合6篇

學問君 人氣:2.48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書筆記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讀書筆記作文集合6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今天,我們和五(1)班的同學換了書看,我們借五(1)班《人鴉》看,他們借我們《伊索寓言》看。

翻開這本書,一個個的故事讓我大開眼界,我細嚼慢嚥的詛嚼書中的知識,我一頁一頁的看,值到現在,我看到了58面。我歡歡喜喜的在心裏默默記住這本書,以後想看再買看看。

書中的寓言短小精煉、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寓言深刻,是在世界範圍內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經典作品之一,它不凡的思想和藝術價值,使之成爲世界文學史上永遠熠熠生輝的瑰寶。

這本書裏的主人公是動物,有狐狸、狼、狗、獅子、老鼠等動物。這裏的故事都是小故事但蘊含大道理,我很喜歡這位“益友”,當然也很感謝作者伊索給我們寫的書。

這本書讓我深受啓發的是《兩隻打架的公雞》,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傲慢有時候會帶來災難,不妨做個謙卑的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不知你們喜歡不喜歡?

這本書的主人——張悅洋,在書中記道:勤勞的蜂蜜愛跟花朵交朋友,奮發的種子愛跟土壤交朋友,剛強的礦石愛跟烈火交朋友,有爲的f孩子愛跟好書交朋友······我真心謝謝你給了我怎麼多的“蜜”採。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草原狼從不獨吞獵物,總是與家族的每一匹狼分享,它們會承擔狼崽和老狼的撫養,它們對家族有着不可磨滅的責任感。

蒙古人的冷靜是狼教的。

草原狼不管在多麼危急的時候,都能冷靜的“調兵遣將”殺出重圍,頭狼的作用更是至關重要,一頭老狼的鎮定,足以挽救整個狼羣。

蒙古人的寧死不屈是狼教的。

草原狼是無法馴服的,自由是它們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它們寧意戰死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也不肯在鐵鏈下安穩度過一生。

蒙古人是狼的徒弟,狼是蒙古人的精神圖騰。

在蒙古人心中,狼、草、人、畜是一個整體,狼吃黃羊和黃鼠,使草原不受破壞,人才能在草原活下來,牲畜吃草,狼吃牲畜,爲了控制狼的數量,人又要殺狼。這是大自然千古流傳的草原鐵律。

但這一切都在人類開始想要征服自然時改變了。

獵人大量捕殺狼,漸漸的,狼在草原上銷聲匿跡了。人們肆意養殖牛羊,將草原變成了麥田、菜園……

讀完《狼圖騰》,我的心情很沉重!!!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文中的主人公紫嵐爲完成丈夫的遺願,違背了狼族千百年的行爲習慣,硬是要不惜代價的把自己的親生骨肉訓練成“超狼”,可天不隨狼願,它所幸存的四隻小公狼相繼死去,最後她只得把希望全部寄託在自己的狼孫身上,在她生命的尾聲,她爲了讓自己的狼孫不再受威脅,成爲尕瑪爾草原的狼王,與天空中唯一的恐怖——金雕同歸於盡了.

紫嵐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敗,沒有絲毫的退縮,前進的步伐反而更加堅定,在這巨大力量的背後所支撐的僅僅是他對丈夫黑桑的一個承諾.

不論是人,還是動物,感情都是如金子般硬的,不論是兇殘的虎豹,還是貪婪的狼熊,在親情面前總會低頭.紫嵐,或許她在千萬狼羣中如滄海一粟,但是她用她的行動、她的思想,詮釋了一位慈母的形象.

母狼紫嵐用一種獨特的母愛,儘管有一些偏見,但作爲一隻心靈被權力極度扭曲的狼,作爲一隻承擔着丈夫生前遺願的狼,她必須這麼做,她也只能這麼做.

不管是狼,還是人,都是在譜寫母愛的篇章.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追風箏的人》,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說,這是我讀完這本小說後最大的感想。

文中一開頭就寫主人翁阿米爾在美國接到他父親生前一位好友拉辛汗的電話,拉辛汗希望阿米爾能回到巴基斯坦看望自己。阿米爾在此陷入深深地回憶之中,他說十二歲的那一幕才使自己成爲現在的自己,這次回到巴基斯坦是一次精神上的自我救贖。讀到這裏我就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我好奇在阿米爾的童年發生了什麼刻骨銘心的事情使年到中年的阿米爾還耿耿於懷,帶着這樣的好奇心我決定繼續探索下去。

於是,我跟着阿米爾的回憶回到了他的童年時代。十二歲那年,阿米爾是阿富汗富家少爺,他與父親僕人的兒子哈桑是很好的朋友,哈桑願意爲阿米爾做任何事情,從來不會背叛他。在父親的心裏,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勇敢如己,但是阿米爾卻更喜歡文藝類的東西。阿米爾明確感覺到父親對自己的疏遠,反而更加呵護有擔當的、勇敢的哈桑。阿米爾急切的想證明自己,想得到父親全部的愛,他試圖改變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形象。他想在阿富汗一年一度的風箏大會上獲得第一名,這樣他就會得到父親的認可。在風箏大會上,幸運的阿米爾在哈桑的幫助下獲得了風箏大賽第一名的殊榮,但是就是這件事改變阿米爾和哈桑關係。在哈桑爲小主人追到那隻被割斷線的風箏時,他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裏要他交出風箏,但他此時並沒有想到自己的安危,他誓死要爲主人追回風箏。就這樣他被這些富家子弟施以暴力,而此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裏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時還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此時我的心在滴血,一個爲對方願意犧牲一切,另一個卻選擇逃避,這讓我思考什麼是真的友誼。

哈桑爲了小主人,選擇了沉默,獨自承受着來自心靈上的煎熬。他渴望等到阿米爾的懺悔,哪怕是一點點歉意。然而得到的卻是來自阿米爾的再次傷害。在風箏大賽後,阿米爾如願以償的得到了父親的肯定,但是那天的那一幕讓他無法面對爲自己付出一切的哈桑,他開始躲着哈桑,漸漸地,他萌生了讓哈桑離開自己家的想法,好擺脫這種尷尬的局面,得到心靈上的解脫。於是,阿米爾把父親送給自己作爲生日禮物的手錶趁哈桑不注意時放在哈桑的鋪子上,希望以此來證明哈桑是個盜竊犯。最後無法忍受阿米爾對哈桑父子的XX行爲而離開了莊園。雖然阿米爾的父親一次次真誠的挽留,但卻怎麼也留不住傷心的哈桑父子。在這裏,我爲阿米爾感到恥辱!我想我不會原諒他的。

後來,阿富汗局勢動盪,阿米爾舉家遷移到美國,我以爲哈桑付出就會以這樣的結果而結束,但是還好這次阿米爾沒有再次讓我傷心。他以爲時間會沖淡一切,但是回憶總會不經意自行浮現。童年的事讓阿米爾內心備受煎熬,他一直都想找機會贖罪。到後來,阿米爾獲知哈桑竟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當阿米爾從開頭的拉辛汗的電話中瞭解到哈桑的糟糕狀態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時間是洪水猛獸,戰亂讓阿富汗民不聊生,他看到自己荒廢的家,也得知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但是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落到阿米爾兒時宿敵的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一直纏繞着中年的阿米爾。但是這次,他選擇了面對,開始了真正的救贖。最後,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阿米爾最後費勁周折找到哈桑的兒子,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擺脫了心中的惡魔,重新找到真正的生活。雖然,這個結局沒有中國式的大團圓,但作者卻將人性的弱點刻畫的入木三分,能真正的描繪出阿米爾或是所有人內心救贖的一個過程。

讀這本書時,有時會聯想到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例如,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涌上心頭的對往事的自責,有對犯過的錯的救贖的心理,在真本書中尼或許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因爲有些事情就是人在兩難時刻不自主流露出來的最自然的想法,不得不佩服作者撲捉心理的能力。最感動的是哈桑在爲阿米爾追風箏時說的.那句“爲你,千千萬萬遍!”,我想人生在世如果能遇到這樣的一個朋友,別無他求。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身旁的每一個朋友,要勇敢的去承擔自己的責任。如果你的內心也有像阿米爾一樣的令你久久不能自拔的事情,就勇敢的站出來追到那個飄忽不定的風箏,獲得內心的安寧!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知識我們,沒有阿米爾那樣的決心和經歷吧。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劉教授在文中指出,教師的“課程智慧”是一種專業智慧,體現在老師上課時講的知識比較豐富,而這個豐富不是雜多、雜亂,而是這些豐富的知識讓學生感覺到有足夠的資訊量,而不是貧乏、簡單。一個有課程智慧的老師,必須懂得如何科學地有意義地處理教材。劉教授對此提出了“吃透教材”、“補充教材”和“更新教材”三條建議。

要改變教材,首先要“吃透教材”,明確課程設定的目的,清楚教材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在此基礎上再談改變教材和超越教材,要謹記不能只爲了考試來選定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活動。其次,用比較保守、溫和的“加法”態度來“補充教材”,既包括教學資料的補充,也包括透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和教態等手段來增加教學內容,提升教學的意義。劉教授指出,有些老師在課堂上表面上在“對話”,實際上是在“獨白”;有些老師表面上是在唱獨角戲,甚至在演默劇,而實際上是在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我一直認爲,與學生進行“心靈的對話”,對於一個語言老師來說,尤其重要。至於更新教材,就是要重新開發教材,在適當補充的同時,要懂得捨棄,學會刪減,最終做到對課程資源的科學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課程效率。

我校同時使用4套教材。對這4套教材,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側重和取捨,但教學目標是一致的。其實,我們很多時候也不侷限於這4套教材,經常從各類英文報刊書籍上選取一些合適的素材作爲日常教學的補充,大大豐富了內容,增加了資訊量。不過,這很需要老師的心思和功夫。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個以捕魚爲生的老漁夫桑地雅哥的故事。

他出海八十四天卻一無所獲,被其他漁夫視爲倒黴的人,但他並未絕望,最終釣上了一條大魚。他和大魚在海上搏鬥了整整三天,纔將魚殺死,並將其綁在小船的一側。歸程中大魚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回港時只剩下脊骨和尾巴。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筆下的一篇傑作。人際關係只在岸上,存在老人與男孩之間。但是海上的關係卻在人獸之間。至於大海,可敵可友,亦敵亦友,對於漁夫來說,大海提供了獵場提供了各種魚類和灣流,但是灣流也潛藏了兇猛的鯊魚羣,令人防不勝防。老人雖獨立勇捕了十八英尺長的大魚,卻無力驅趕爭食的鯊羣。他敗了,但是帶回去的大魚殘骸,向衆多漁夫見證了他捕獲的戰利品並非誇大,而是真正的光榮。故事結束時,老人不甘放棄,仍然和男孩準備再跨海出征。細細品讀後,永不服輸,百折不撓是對主人公最深刻的評價。

而我們不也應該頑強,不屈不撓向生活之中的困難磨難作鬥爭嗎?我們總在小小的挫折和困難前亂了陣腳,總認爲自己是註定失敗了,但在《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鯊魚搏鬥,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就把短刀綁在木漿上。短刀斷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丟了,他就用船舵上扭下的船柄。雖然他失敗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敬重。這種永不言敗,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嗎?愛迪生,衆所周知的偉大發明家,他發明了電燈。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發現電燈的蹤跡,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那種艱辛的實驗過程。他先後用過銅絲、白金絲等1600多種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做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鐘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

正是他這種鍥而不捨,永不言敗的精神才鑄就他現在的成就和輝煌。人的一生之路很長,也充滿着各種磨難和坎坷,只要堅持到底,永不退縮,用心去迎接挑戰,做一個不可戰勝,真正的勝利者。

TAGS: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