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最新伊索寓言讀書筆記四年級

學問君 人氣:2.79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最新伊索寓言讀書筆記四年級,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伊索寓言讀書筆記四年級

最新伊索寓言讀書筆記四年級1

《伊索寓言》雖然故事很短,可是智慧無窮。

暑假裏,我讀了很多書,可是我最喜歡的是《伊索寓言》。它由許多小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裏都有大道理,其中有一個故事令我感悟很深。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小偷和他的媽媽》資料是;一天,一個小孩從學校裏偷了一個筆記本回家。媽媽明白了,不但沒罵他,反而誇他機靈。第二天,小孩又偷了同學的一件校服回來了。媽媽再次表揚了他,他便以爲他這樣是對的。

由於得到母親的支援與稱讚,小孩的膽子越來越大,整天想着去偷值錢的東西。

幾年以後,他偷的東西越來越多。一次,他偷東西時,被人們當場抓住。人們把他送進了監獄。那時候,偷東西可是要判死刑的。

到了執行死刑的哪一天,小偷被綁住雙手,帶到刑場上。母親正坐在地上大哭。臨死刑前,小偷對法官說:我有幾句話想對媽媽說。“母親把耳朵貼在兒子嘴邊,兒子使勁咬住母親的耳朵,母親痛的立刻跑開了。他生氣的大罵”:你真是不孝啊,自我犯了錯不知悔改,還傷害自我的母親!”小偷悲痛的說:“母親,以前我偷回同學的筆記本時,如果您能像此刻這樣大罵我一頓,而不是誇獎我,我就不會落得今日的下場了。

小偷的結局讓我明白了,溺愛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糾正孩子的錯誤,教育他們做個誠實善良的人。

最新伊索寓言讀書筆記四年級2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很多書,令我深有感觸的是《伊索寓言》。《伊索寓言》被譽爲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現奠定了寓言作爲一種文學題材的基石。

我覺得,《伊索寓言》是做爲人們生活體會和經驗的結晶,它不僅僅寓意深刻,並且極具魅力,平易近人。它雖然篇幅短小,結構也比較簡單,但它形象生動,蘊含的寓意也極其深刻。《伊索寓言》大部分都是動物寓言,它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讓它們像人一樣思考、運動和交談,從而構成一個活生生的世界。

《伊索寓言》裏有很多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狼與牧羊人》,說的是:從前有一隻狼早就對山下的羊垂涎三尺了,爲了能夠吃到羊,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法。這隻狼每一天老老實實的跟在羊後面,做羊的守護者。剛開始,牧羊人一向都提防着狼,時時刻刻警惕着狼。可是,日子久了,牧羊人發現狼不但沒有想吃掉羊的意思,還經常挺身而出,幫忙他保護羊羣。

漸漸地,牧羊人不在防範狼了,並且認爲它是一隻十分老實、忠厚,能夠信得過的“牧羊犬”。就這樣,狼取得了牧羊人的信任,併成爲了他的朋友。直到有一次,牧羊人因爲有急事需要出去,情急之下,他把羊交給狼守護,狼很爽快的答應了。牧羊人走了之後,狼便咬死了所有的羊,拖進山洞裏慢慢享用。牧羊人回來後發現一隻羊也不見了,四周都是血,他明白自我上當了。

我讀過這個故事後,懂得了:兇狠險惡的人很難改掉他惡劣本性的。我們千萬不要被他偶爾的善良和溫順所矇蔽,因爲那裏往往隱藏着玄機。

最新伊索寓言讀書筆記四年級3

人生總有一些坎坷,但這往往就是成功的必須。伊索不畏艱難坎坷,記載下了這本書。

這部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經過大自然表述出來,但大部分是以動物來表達的。如《螞蟻和蟬》。這篇小寓言經過了螞蟻和蟬生動的對話,來告訴我們:人不應當是懶惰的,應當屬於螞蟻型的動物。不要用任何理由來掩蓋自我的過錯。錯就是錯,不錯就是不錯,這永遠是真理。

這部寓言流傳至今,只因爲它反映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智慧。它能夠告訴我們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如:做人必須誠實;不能懶惰;也不要藉着任何理由來掩蓋自我的錯誤;不要只看見自我的好,而放大別人的壞;做什麼事都不要太糊塗,要想清楚是不是對自我有利,是不是對自我有害;自我完全能夠辦到的事情不要加壓與他人;同時也不要把自我做不到的事情壓在別人身上,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看見別人有困難,別人需要幫忙的時候,不要推辭,否則自我的職責將會更重;更不要一味的貪婪,過度的貪婪只會將自我陷入困境。

總而言之,我覺得《伊索寓言》表現了古人智慧的結晶,表現了優良品質和好的思想言行。今日我讀了這本書,受益匪淺。它的語言並不深奧,但道理卻耐人尋味。

最新伊索寓言讀書筆記四年級4

這一學期班主任向我們推薦了不少好看的書,其中我認爲趣味性最強,最有哲理的書就是《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由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諷刺故事之後被蒐集到了一齊,並加入了一些印度,阿拉伯的故事,統一齊來,彙總到古希臘時期一個聰明的奴隸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中的很多故事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烏龜和老鷹》的故事主要講了烏龜很羨慕老鷹會飛翔,於是便讓老鷹教它飛翔。最終烏龜飛行沒學成,反而把自我的命弄丟了。各種事物都有自我的自然規律,不可違背自然,勉強做事。如果把金魚從水中拿出來,過不了幾分鐘,金魚必會死掉。《農夫與蛇》主要講了農夫看見了一條將要凍僵的蝮蛇,覺得它很可憐,就把它放入自我的胸口,結果蝮蛇醒來後,不但沒筆記激他,反而咬了農夫一口,最終農夫因中毒死去。看了這則寓言後,我十分同情農夫,他是以給善良的人,可是他做好事並沒有看對象呀!對於惡人我們不能心慈手軟。在《狼和小羊》中,狼想吃掉小羊,試圖以貌似公正的理由來掩飾自我的暴行,但當他的虛僞言詞被純樸的小羊一一揭穿時,他便不加掩飾地露出固有本性,從而揭露了強者凌弱的醜惡現象。

《伊索寓言》是一本好書,我們從這本書中能夠得到很多生活啓迪。它教會我們要謙虛做人,不能狂妄自大;而生活中不是每一個人都值得你去信任,有的人是真心給你幫忙,而有的人是想利用你,我們應當學會分辨善與惡;我們也不能只看見自我的優點,拿自我的優點去比別人的缺點……

最新伊索寓言讀書筆記四年級5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提高的階梯”,在人的一生中,會接觸、閱讀許多書籍,這不,不久前,我剛閱讀了一部令我印象異常深刻的名著,它就是《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古希臘人,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他知識淵博,是個編寓言故事的能手。伊索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着一個故事大王的主角,以他命名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妙語連珠,機智幽默,說理深邃,極富諧趣,膾炙人口,深得全世界讀者的喜愛。

可是,在這些簡便趣味,使人受益的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蚱蜢和貓頭鷹》,他主要講的是一隻貓頭鷹,晝伏夜行,有一天,貓頭鷹被蚱蜢的叫聲吵得睡不着覺。可是,任憑貓頭鷹怎樣請求蚱蜢,蚱蜢都無動於衷,反而叫得更響了。最終,貓頭鷹心生一計,極力奉承蚱蜢,邀請蚱蜢到他家做客,蚱蜢剛飛上去,就被貓頭鷹啄死了。

讀到那裏時,我不禁想起我的一次經歷:那是一個普通的數學測驗,我竟破天荒地考了100分,我喜出望外,心裏充滿了無限的喜悅和萬分的自豪。當教師給我卷子時,聽着教師祝賀和鼓勵的話語,看着同學們臉上驚訝的表情,我已高興得忘乎所以,有點飄飄然了。那時的我哪明白我的心裏已經開始滋生了一顆驕傲的種子。之後,上數學課時,我也不像以前那樣專心致志地聽課,而是一半在聽,一半不在聽的狀態,那情景可想而知。考試時,我做完後也都不檢查了,一心想我又考了100分的情景。第二天,當教師報分數時,我只考了80多分,之後,我最終醒悟過來了,端正了自我的學習態度,成績果然提高了。

就如書中的最終一句:“有些人有一點點本事就飄飄然,忘乎所以,忘記了自我的地位和處境,結果自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