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300字(通用6篇)

學問君 人氣:2.77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300字(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300字(通用6篇)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1

最近,利用空閒時間讀完了《第五項修煉》一書,作者:美國管理學家彼得·聖吉,主要着眼於研究學習型企業的管理提升之道。雖然成書較早,但是讀後仍讓我感覺受益匪淺,與大家共同分享探討。

《第五項修煉》從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商用飛機DC—3的五項核心技術說起,引出五項修煉概念: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系統思考。我想先談談對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的理解。

(1)自我超越。書中提到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只有做到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實現團隊學習。自我的超越不是簡單的自我學習,是需要不斷明確並不斷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決定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爲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設、歸納。而我們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傾聽接納別人的觀念和見解。這一點在我看來是這五項修煉中比較難的一項,大多數人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覺得自己的想法是站得住腳的,要內心接納別人的。想法的確不易。應從內心抱有“取長補短”的學習想法,就會做出改變。

彼得·聖吉在書中提到組織存在的七種學習智障,即侷限思考、歸罪於外、缺乏整體思考的主動性、專注於個別事件、不注意細微變化、從經驗學習的錯覺、管理團體的迷思。我想從其中選兩點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1)不注意細微變化。作者認爲大部分失敗的公司,事先都有許多徵兆,顯示已經存在問題。雖然對社會來說是一種“優勝劣汰”的適者生存的法制,然而對企業和員工來說是非常痛苦的經歷,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我認爲,正如事物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道理,如果我們能捕捉、覺察到事件的非常態化時,能多維度多層次進行“抽絲剝繭”,還原問題的根本實質,並加以主動學習、變革及創新進行干預,做出恰當有效的舉措,也許結果就不一樣。

(2)管理團隊的迷思。作者認爲管理團隊在壓力下容易有各種想法,無法達成一致目標,極大地削弱了團隊的整體學習能力,並且團隊做出的決策、行爲也會大打折扣。細細想來,管理團隊是需要花心思去“經營”的,哪怕在困境、壓力之下意見不一致,爲了團隊共同的目標,應該開誠佈公地去處理和解決,更應該發揮出個人和團隊學習的動力,及時化解矛盾。

讀《第五項修煉》,我感覺只瞭解到一些“皮毛”,仍需要反覆翻閱體會其中的道理,這本書所傳遞的知識非常值得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予以借鑑,不斷地在學習的道路上前行。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2

在圖書館有幸借到彼得·聖吉的著作《第五項修煉》,書中論述的“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等五個方面的個人修煉,及透過個人修煉對組織產生的作用,讓我眼前一亮。

只有個人學習纔可能實現團隊學習,團隊學習以個人學習爲前提。要做好一個學習型組織,團隊成員需認同學習是必須的,是正確的——這是對自己的一種自我超越和成長,也是對團隊整體能力的提升。

書中談到的“學習”,我認爲不是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學習,不僅是對知識、理論、方法等傳統意義上的學習。只要是有進步、有優化、有調整、有計劃等都是一種學習,這個學習的範疇很廣很大。這或許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心智模式,開放了我們的心態,革了我們的命。

我個人理解的“系統思考”,就是“大局觀”、換位思考。你在某一個角度、某一個位置得出的結論,做出的選擇或決策,放在更寬的角度、更高的位置、更全的觀念來衡量,它或許只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已。就如組織中某個部門的負責人,在他的崗位上思考做出的建議,不被直接領導所採納同個道理。因爲這個建議以他自身的位置去思考,可能破壞了整體的佈局、決策、打破了制度,破壞了某種平衡。只有學會系統思考,每個人的選擇和決策纔會更加合理。

每個人選擇了一個組織,爲這個組織服務,會不會和這個組織走到底,都是不確定的,只有隨時間推移纔會有結論,這就是雙向選擇,沒有對與錯。不管結果如何,對個人來說,你在這個組織中是否成長了或是否在以前基礎上實現自我超越纔是關鍵。

你在這個組織裏,若物質和精神都沒得到提升,綜合能力沒得到提高,說明你沒有進行任何學習,你還是原來的你,不進則退。讀後感·你在這個組織中的這段時間是浪費的,對你個人或組織都是很糟糕的一個結果。只有在組織發展和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自我超越,即使離開這個組織,對你個人而言也是一種成功。制度使想幹壞事的人不能幹壞事,文化使能幹壞事的人不想幹壞事,這就是制度和文化的區別。文化是一種價值觀,是做選擇和決策的依據。每個人思考的原點不同,做事的方法不同,對於一個組織來說,需要把不同的人的想法統一起來,達成共識,才能共同實現個人和組織的願景。這種“共識”就是一個組織的文化。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3

在知識更新日益劇烈、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重視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升,是面對新形勢的有力舉措。學習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無止境的,但怎麼樣才能發揮其學習的真正價值呢?

透過學習《第五項修煉》這本書,對新時期的學習有了更深的認識。偉大的團隊學習能創造你所想要的最高價值。透過團隊的不斷改造,日積月累,開拓創新,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五項修煉》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聖吉博士在其老師富瑞斯特創立的系統動力學和混沌理論基礎上總結、提升出來的,是一部闡述管理學的新思維方式的著作。

《第五項修煉》讓我深刻地瞭解到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性。學習型組織致力於改善思考的本質、加強反思與團體學習的能力,以及發展共同願景和共同承擔學校複雜課題的能力。在一個“學習型組織”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組成一個大的學習型羣體,人們在團體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爲目標,不斷的前進。同時在團隊中不斷髮揮自己的潛能,敢於挑戰極限,不斷創新,幫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創造知識的成果。

學習型組織的建立,需要五項修煉,分別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第一、二項修煉是個人學習,第三項是激勵團隊爲自己的目標而奮鬥,第四項是團隊學習。

這五項修煉也給了我一些啓示:自我超越就是我們在學習上的追求,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已。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清自己真正向往的事情到底是什麼,併爲達到這個目標而不懈努力。充滿一顆挑戰自我的心,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改善心智模式,是對自己以往經驗的某一程度上的否定。有時候經驗不再適用於目前的狀況,這個時候,就要改變自己的思路了。書中說,改善心智的精髓是:追求真實,開放。因爲事物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我們既往的思維很可能會成爲學習探索的思想牢籠。心智模式根深蒂固的力量會把很多傑出的系統思考智慧淹沒,我們在學習中往往都會下意識的應用自己多年來早已形成的固有的思維模式去想問題,但是很少有人會去探究它的負面阻礙作用,因此,團隊成員的良好溝通便在這時發揮了作用,當不同的人從各自不同的思考角度出發暢所欲言地講出對同一個問題看法,並進行討論分析時,就避免了某些問題禁錮在過時的習慣做法上,擴展了我們的思路,並促使我們推動了心智模式的修煉和實踐,讓心智模式浮出水面,並對它進行檢查和挑戰,進而改善它。同時,在大家共同學習的團隊中,我們要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開放心靈,接受別人的想法。在團體中,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團隊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們開啟自己的心扉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想法和意見。在個人來講,要勇於和善於敞開心扉,並且能夠傾聽吸納別人的想法和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開啟成功之門。

建立共同理想,共同理想就是團隊中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是可以無限放大的,是一個超越個人上升到團隊高度的概念。在羣體中讓想法自由交流,以發現遠比個人思考更深入的見解。同時,在深入討論當中,每個人都能獲得超過自己思想數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傳遞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夠使人們變得更加聰明。

彼得·聖吉博士在這本書的第三章,爲我們講述了一個“啤酒遊戲”的故事。透過這個故事,聖吉博士把抽象的系統思考概念講的活靈活現,並將造成“先是庫存不足,然後庫存過多”的原因,歸咎於系統結構。少了系統思考,就無法探究各項修煉之間如何互動。“系統思考”的修煉使我瞭解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以一種新的方式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與所處的世界:一種心靈的轉變,從將自己看作與世界分開,轉變爲與世界連結。從將問題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轉變爲看到自己的行動如何造成問題。而我們就應該從全局宏觀的角度思考羣體的價值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達到個人價值與全局價值的平衡。

透過學習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在的巨大力量來源。當真正掌握這些力量,我們就會獲得持續的提升,彼得·聖吉博士的觀點是要我們去發展學習型的團隊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並把這項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只有樹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新觀念,學習中不斷突破自我,不斷挖掘潛能,並在團隊中彼此信任,相互補長短,爲共同的大目標全力以赴,才能創造出驚人的成果。

總之,我們已邁入知識時代,學習乃潮流趨勢。學習對個人來說有其重要性和必然性,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爲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而努力,也是爲實現自我價值而努力,唯有這樣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才能活得充實,體會到人生的真正快樂。我時刻準備着,誠實地面對真理,專注於系統思考。突破超越自我的關鍵,留意自己的言行對身邊人的.影響,深入別人的內心,共同探討學習的本質。明確自己擁有與組織一樣共同的願望,融入團隊的學習精神,共同發展團體的力量。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4

在《第五項修煉》中,五項修煉被劃分爲: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和系統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斷反照個人對周邊影響的一面鏡子;“改善心智模式”專注於以開放的方式,體認我們認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願景”培養成員對團體的長期承諾;“團體學習”是發展團體力量,使團體力量超乎個人力量加總的技術;“系統思考”極其務實,可以使我們瞭解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距離,它的精髓是用整體的觀點觀察周圍的事物。融合五項修煉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學習型企業組織模型,其中的系統思考是核心,是動力,是掃除學習型企業智障的主力軍。

讀了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後,對“學習型組織”有了一個初步的理解。

一,創建學習型組織必須是自主的,是自願的。

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我們自己切實有這種迫切的需求,纔會有效果。如果是上級的指令,是上級的要求,這是一種被動的,應對式的工作觀;同時必須不是趕時髦,不是追風,否則只會是形式主義。因此主動與迫切,這兩點事關創建的成敗。只有發自內心的,是出於對事業的愛,纔會有成效。創建學習型組織,就是在爲事業打造未來。

二,創建學習型組織沒有模版,沒有模式,沒有地圖。

創建的實踐中,才認識到原來我的認識有誤區。其實世界上沒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過去我們搞什麼東西都習慣有什麼“模式”,強調一套方法和方式,拿過來就能用。現在看,這本身就不符合學習型組織理論。每個組織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創建的切入點也會不一樣,我們強調的是差異化,是個性。達到的標準是不斷變化的,這需要你自己不斷設定,惟有此,纔會實現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創建學習型組織是一個系統工程。

或許我們不知道學習型組織是什麼,但我們一定要弄清學習型組織不是什麼。學習型組織不是一項活動,我們必須明白創建學習型組織是可持續的,是永無止境的。這就符合學校的“第二曲線理論”。這樣我們纔會使組織內部的變化超前於外部的變化,纔會保證組織內部有足夠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競爭優勢,達到永續經營,基業長青。既然我們找到了創建學習型組織這條路,我們就不怕路遠。

四,擴展組織創造未來的能量,保證擁有組織需要的持續增長的學習力,這需要全體成員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們對過去的理論基礎研究少,那麼,現在市場的要求,需要我們來補上這一課。以改造我們的學習,改造我們的管理,提升我們的業績。

在這本書中我還喜歡一個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隻青蛙放在沸水中,它會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溫水中,不去驚嚇它,它將呆着不動。現在如果你慢慢加熱,當溫度從華氏70度上升到華氏80度,青蛙仍顯得若無其事。甚至自得其樂。可悲的是當溫度慢慢上升時,青蛙將變得愈來愈虛弱,最後無法動彈。雖然沒有什麼限制它脫離困境,青蛙仍留在那裏直到被煮熟。爲什麼會這樣?因爲青蛙內部感應生存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環境中激烈的變化,而不是針對緩慢漸進的變化。

大部分動態性複雜都是處於緩慢漸變的過程,極不易察覺。即使察覺了,已經爲時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質是突然變壞的?交通是突然擁塞的?健康是突然變差的?孩子是突然變壞的?

所以我們要學習看出緩慢漸進的過程,放慢自己認知變化的步調,並特別注意那些細微以及不尋常的變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運。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當閱讀到第五章時,有個例子:在學校中,老師對學生的看法,會影響那位學生的行爲。珍妮個性害羞,她在新學校第一學期的成績特別差(因爲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師於是認爲她懶散。下一個學期,老師給予珍妮的關切更少,她的成績於是更不好,因而個性更退縮。隨着時間的過去,珍妮陷入一個惡化退縮的旋渦之中,被老師冠上不認真學習的標籤後,她更加封閉。於是,被老師視爲才能高的學生,得到更多的關切;而被視爲才能低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卻因增強的反饋而更糟。最後演變成“差者愈差、優者愈優”。我認爲老師應該公平對待學生,不應該片面的去評價對待某個學生。

透過閱讀,讓我們看到了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藏着的巨大力量來源——它們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卻是最不明顯的。當掌握這些力量,個人的生命空間會變得很大,才能成爲一個全神貫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爲出色團體中的一分子,並在這個團體中,一羣人以極不尋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補長短,爲共同的大目標全力以赴,並創造出驚人的成果。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5

近日,利用空閒時間品讀了管理大師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全書文字流暢,圖文並茂,用通俗的語言,精選的案例準確傳達了管理學中的精髓,盡顯大師的真知灼見,常有醍醐灌頂,撥雲見日的感覺。這本書雖然整體是針對公司或者組織與其成員的,但是其中的一些原理,技巧對我們個人也有非常大的啓示作用。

名爲“第五項修煉”,其實講了針對組織的五項重要管理藝術。全書以學習型組織五項修煉爲主線,詳細闡述瞭如何識別組織中存在的問題,如何從表象看到深層次的原因,成員與組織之間的關係,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建立成員與組織共同的願景,最終使得組織成爲學習型的組織,使得組織持續發展。對於組織中的管理人員,甚至個人都是很好的智慧參考。這五項修煉分別爲: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第四項修煉:團體學習。作者以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作爲題目,並且將其放在其他四項修煉之前,可見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對系統思考的重視與推重程度之高。

首先簡單總結一下作者提倡的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

系統思考。組織和人的活動都可以看成是動態系統,具有動態複雜性。系統思考是解決這種動態複雜性的有效手段。作者認爲,系統思考是其他幾項修煉的基礎,根本上是心靈的轉換。人由看片段到看森林。從對現狀作被動反應,轉爲創造未來。從迷失在複雜的細節中,到掌握動態的均衡搭配。系統思考讓我們看見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槓杆點(leverage)。運用系統思考的方法能產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自我超越。學習不斷理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是學習型組織的基礎,是組織整體對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植基於個別成員對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具有高度自我超越的人,能不斷創造生命中真心之所向的能力。

作者建議從:

1、建立個人願景;

2、保持創造性張力;

3、看清結構性衝突;

4、誠實面對真相;

5、運用潛意識;來進行這項修煉。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我們心中,並影響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思維方式,甚至可以是圖像、或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爲的影響。然而不同的心智模式處理問題的角度會有很大的不同。對於一些的新的想法無法付諸實施,往往是心智模式惹的禍。

建立共同願景。在人類羣體活動中,很少有像共同願望能激發出這樣強大的力量。人們尋求建立共願景的理由之一,就是他們內心渴望能夠歸屬於一項重要的任務、事業或使命。當組織沒有共同願景時,學習只是適應性的學習。而組織需要的是創造性的學習。

團體學習。團體智商遠遠大於個人智商。但也可能出現,在一個團體裏,個人智商往往都在120以上,而整體智商卻只有62,以至造成三個諸葛亮,變成一個臭皮匠。對於團體學習,首先,當需要深思複雜的議題時,團體必須萃取出高於個人智力的團體智力;其次,需要既有創新性又協調一致的行動;第三,不可忽視團體成員在其他團體的影響及扮演的角色;第四,團體學習需要練習,顯而易見卻被很多組織忽視。

聖吉提出的學習型組織對於我自己來說也是很有用處的。

首先,對於系統思考。這一點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比如現在上研究生了,很多人就像無頭蒼蠅一樣,沒有大的方向,迅雷不及之勢將自己淹沒在瑣屑之事中。自己曾經也有一段時間的彷徨。這時系統思考可以派上用場了。首先我們全面的分析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可以對自己進行SWOT分析。在瞭解我們自己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全局的目標。研究生階段,我們自己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根據這些制定自己的學習和實踐計劃。我相信這樣會使研究生涯充實而有意思。再拿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講,前幾天研究Kalman濾波跟蹤算法,一開始自己就陷入細節的泥潭之中,看了好久天,都感覺沒有什麼進展。在看了系統思考這一節之後,頓悟。於是自己先從這個算法的基本思想着手,查閱了這個算法適合什麼情景,最後纔去理解算法的具體數學原理。很快便掌握。生活中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我們常常陷於末節的瑣碎中。跳出來,系統的思考一番,也許會有意外收穫。

對於心智模式,自己也算有點體會。自己一直對於檯球沒有什麼興趣,主要是自己認爲我根本不擅長那玩意兒,那玩意兒一點不好玩。一次偶然的機會,和幾個同學玩了一陣子,覺得挺有趣的,於是慢慢的改變了對臺球的想法,有機會便和同學去玩,漸漸地,自己喜歡上了檯球。改變心智模式,也許能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在另外某些領域的天賦和興趣。

對於建立願景,個人願景非常重要,竊以爲它能夠主導人的行爲。很多管理研究都表明願景和目標能夠促進人和組織的發展。一旦建立願景,就好比漂在海上的航船有了指南針,人和組織就有了方向。願景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有了他,我們可以規劃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能夠解讀自己內心渴望的東西。

總之,透過閱讀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自己受益匪淺,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善用其中的理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的很好。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6

當我第一次拿到第五門學科的時候,我只覺得這是一本很重的書,不僅是書本身,而且書中的內容也很重。我隨意翻閱書籍,發現這些知識主要是理論性的。在我看來,這樣的書對於幼兒教師來說似乎是“難讀”的,因爲很多專業詞彙很難理解。

“《第五項修煉》是一本開拓性地倡導學習型組織管理思想的著作。書的作者彼得·聖吉在研究中發現,要使企業茁壯成長,必須將企業變成一種學習型的組織,並使得組織內的人員全心投入學習,提升能力在本職崗位上獲得成功。”這是專家對這本書的解讀。

在我看來是:想把一個企業,一個集體做好,就要把所有人的心都擰成一根繩子,團結互助,共同努力,共同成長!也許我的理解有點偏差,但這是我目前讀到的觀點。

讀《第五項修煉》這本書,我沒有辦法介紹這本書的內容和意義,因爲我還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雖然本書的理論和例子都是基於企業的,但是如果你仔細想想,其實企業的成長和幼兒園的成長,很多事情是相互相容的。

我們是一個集體,我們需要團結起來,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

我無法理解書中的理論,但我會專注於書中一些優秀的案例,甚至可以從這些案例中思考出我在幼兒園小組中發現的一些問題,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約翰克里斯特的故事,他是一家領先的家居產品公司的一個大分公司的總裁,他的抱負是把子公司打造成行業內的一個優秀企業。

他設想了一個獨特的全球分銷體系,儘管許多部門對他的想法表示了興趣,但他指出,這與該公司的許多傳統政策相牴觸。約翰·克里斯特准備了大量的數據,試圖說服哈麗但被拒絕了。

但約翰·克里斯特沒有放棄,再次找到哈麗,最終他打動了哈麗,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約翰克里斯特的創新分銷系統,得到母公司大多數部門在全球範圍的運用。

這個故事使我想起了我在幼兒園的工作。我負責幼兒園的一些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做着和別人一樣的事情。

今天看了這個故事我忽然想到,爲什麼我們的工作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想要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成,也許最後完成的非常出色,但是時間花費卻很大,教師感到辛苦。是不是我們的工作也需要創新,在保證任務漂亮完成的同時又能省時省力,讓教師工作更輕鬆。我想,這也許能爲以後的工作帶來新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