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愛彌兒讀書筆記大學生

學問君 人氣:1.03W

《愛彌兒》是世界上第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這本著作正是盧梭討伐法國封建教育思想的代表,它闡發了資產階級的新的教育思想,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好的愛彌兒讀書筆記 ,歡迎閱讀本文!

愛彌兒讀書筆記大學生

【愛彌兒讀書筆記一】

盧梭在《愛彌爾》中主張兒童的教育應順應自然,以兒童爲本位。他在《愛彌爾》中開宗明義地說,“一切出於自然的創造者皆好,一經人手卻變壞了。”盧梭認爲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而社會對孩子任何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產生罪惡;任何違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發展,產生嚴重的後果。因此,盧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迴歸自然,到自然環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

這些兒童教育觀,儘管歷經三個世紀的惡的歲月交替,時代變更,而在知識日趨進步,思想不斷更新的當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威力。經得起時代檢驗的纔是真理,可見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有着驚人的超前意識和恆久內涵。他的教育思想與其的行爲、性格,尤其與他的政治主張和哲學觀點有着密切的關係。他生性愛好自然,行爲不拘,一生只受過兩年正規教育,但他善於學習,與一些社會名流交往,深受影響,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主張人本主義,要減輕人類的不平等,只有迴歸自然,服從自然的法則,脫離社會的約束。他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就是其社會政治和哲學觀點的具體體現。

孩子是有思想的,這點我們要時刻切記。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儘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迴歸自然,讓孩子採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出來的纔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

盧梭認爲,兒童並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自然的存在”。因此他主張教育應遵循兒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兒童自然發展的程序分階段進行。而在他之前的英國大哲學家洛克曾主張,兒童就像一塊白板,教育者可以任憑自己的意願採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兒童。在這種兒童觀下,教育就是重複訓練,兒童被當作一個容器,由成人隨意填充。這種兒童教育觀對教育的影響十分巨大。在當今學前教育實際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種影響。其實上述兒童教育誤區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觀的流毒。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

【愛彌兒讀書筆記二】

盧梭是18世紀啓蒙運動中最激進的思想家,同時,他也是一名偉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愛彌爾》中,自然主義是盧梭教育思想的主旨。

《愛彌爾》構思奇巧,不像別的教育名著論述枯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理論,而是透過敘述愛彌爾從出生到成人的教育歷程,系統的闡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通俗易懂,他的教育主張對現代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理論

(一) 自然主義教育的基本內涵

盧梭在《愛彌爾》開篇第一句就說:“出自造物主手中的東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裏就變回了。”他因而主張自然教育,是兒童從社會因襲的束縛與壓力下解放出來,迴歸人的自然狀態,遵循人的自然天性。在早期教育上,提倡去鄉村,去那種安靜、祥和的地方。在他看來,自然地秩序沒有不和諧美妙,他們有慾望,但只限於欲求力所能及的東西,從無非分之念。他們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靜的。

(二) 培養目標——自然人

盧梭自然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長、身心調和發達、能自食其力、受傳統束縛、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一代新人,他不被慾念、偏見、權利所指引, 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斷、不爲其他因素所控制。自然人首先是自由的人,他不依賴於他所在的社會,但他又不是脫離社會的野蠻人,他是社會中的自然人,自然人是能夠自食其力的人。愛彌爾便是盧梭虛構出來的自然人的典範, “他在人類社會中是獨立生活的,他所依靠的只是他自己。他比任何人都應該依靠他自身, 因爲他完全達到了他那樣年齡的人所能達到的圓滿境地。他沒有犯過什麼過失, 或者說, 他所犯的過失都是我們無法避免的; 他沒有染上什麼惡習, 或者說, 他所有的惡習都是任何人不能保證自己沒有的。他的身體強壯, 四肢靈活, 思想健全而全無偏見, 心地自由而無慾念。⋯⋯他不擾亂別人的安寧,因而可按大自然所能允許的範圍生活得儘量的滿意、快樂和自由”。

(三) 各年齡段的教育

盧梭重視遵從兒童的天性進行教育,也就是要給每個兒童以他那個年齡階段的教育。對於教育內容的設計,也遵循了年齡階段及其特徵。“每一個年齡,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他適當的完善的程度,都有他特有的成熟時期。”他透過自己的觀察,將教育分爲四個階段: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1. 幼兒期(0-2歲)

這一時期的重點是身體養護和鍛鍊

《愛彌爾》中盧梭指出,很多人認爲:如果讓嬰兒自由自在的活動,會養成一些不良的姿勢,長大後四肢會變形。因此,不少孩子一出生,人們便用襁褓把他束縛起來,兩腿伸得筆直,兩臂放在身體兩旁,用布帶繞了一圈又一圈,只把頭露在外面,跟糉子似的,俗稱“三角包”。盧梭認爲這樣是毫無根據的,他建議不要把嬰兒包在襁褓裏,不要給他戴帽子,不要給他繫帶子,不給他圍圍巾,一定要給他穿寬大舒適的衣服,讓他小小的四肢能夠自由地活動。盧梭從幼兒期就主張對孩子實行自然主義教育,可是現如今的家長們,視孩子如珍寶,捧在手裏怕壞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生怕孩子冷了熱了餓了渴了,可在這樣的溺愛之下,孩子的體質反而更差。

2. 兒童期(2-12歲)

兒童時期的重要性:幼兒時期是人生的重要發育階段,是人的社會化的過程,也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的最重要的可塑時期。盧梭在《愛彌爾》中指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 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 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現如今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完全不顧兒童的精力,本來應是快樂輕鬆的童年,卻成了一羣少年老成的小博士,也許兒童的學習成績都很不錯,可兒童時期最寶貴的東西-想象力卻已經被消磨掉了。這樣的教育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呢?兒童期是人生最幸福愉快、天真浪漫的.時期, 應該讓他盡情地去享受他愉快的本能, 如他的遊戲、他的嬉笑。在兒童的自然狀態中得到一種鍛鍊, 兒童自身感到其樂無窮。兒童的真正的幸福就在於此, 決不是爲成人而犧牲兒童, 爲將來而犧牲現在。也許現代的家長們真應該反思一下了,這種爲兒童若干年之後的幸福所做的準備孩子們真的需要嗎?

3. 青年期(12-15歲)

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勞動教育和知識學習,盧梭在第三卷中論述了少年時期的教育,他認爲少年時期的孩子,身體強壯起來,理性開始發達,對事物有了初步辨別的能力,並透過感官的感受獲得了一些經驗,因此可以進行智育和勞動教育,使兒童發展思維能力和學習各種知識。他寫道:這個時期是孩子的相對體力達到最大的時期,除了滿足慾望的需要以外還有剩餘,所以現在是到了工作、教育和學習的時期了。盧梭讓愛彌爾從小就懂得幹農活,讓他學會使用各種農具。他認爲,一個人、一個公民,如果不去勞動,就同強盜沒有什麼區別。勞動是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由於家長的嬌生慣養,一些孩子連力所能及的小事都不會,原先被家長看做“小事一樁”的家庭勞動教育問題越來越凸顯,家長們認爲這是對孩子好,什麼都替孩子包辦,導致一些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試問,這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能擔當起振興祖國的重任嗎?現代社會所提倡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智”也僅僅佔了其中的五分之一,前幾年開展的素質教育正是對這一教育目的所做的努力,我們應該積極轉變觀念,分數不在再是教育的全部,新時代的學生不再是隻會學習的書呆子。

4. 青春期(16-20歲)

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道德教育

盧梭認爲“我們可以說是誕生過兩次:一次是爲了存在,另一次是爲了生活;一次是爲了另一次是爲了做一個男子”,15 歲以後就是男孩的第二次誕生。盧梭認爲青年到了15 歲以後已具備了判斷力,並開始對社會關係有所意識。因此,這一時期應該以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爲主,並輔以人文學科的學習。

盧梭從人的自然本性出發,認爲人的慾念是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一切慾念的本源是自愛。 基於這種思想,盧梭認爲:

(1)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促使人的心中產生善良、博愛、憐憫、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然使人感到喜悅的溫柔動人的情感,防止產生妒忌、貪婪、仇恨以及所有一切有毒害的慾念。

(2)道德教育的途徑是透過人去研究社會,透過社會去研究人。因此,盧梭要求愛彌兒從鄉村回到城市。此時他已經受到了足夠的鍛鍊,能夠抵抗城市虛僞文明的侵蝕,同時他是社會的一員,應盡他的義務。

(3)道德教育的內容是學習歷史知識、實用哲學和寓言故事,而不是純理論的東西。

(4)道德教育的方法是重在道德實踐,反對空洞的道德說教。只有透過道德實踐,把在學校裏獲得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纔可以培養善良的感情,正確的判斷和良好的意志。 反思一下我們現在的道德教育,在進行道德教育時只用一本本課本去空洞的說教,收效甚微,對一個孩子講多少大道理都不如讓他親身去體會更有效果。而且現在的學校家長也很不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他們認爲只有分數纔是最主要的,殊不知,這樣能培養多少高分低能的孩子,不僅對社會沒有貢獻,嚴重時更能危害社會。從這方面來看,道德教育甚至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二、自然主義教育的意義與對現代教育的啓示:

1. 對我國教育改革

《愛彌爾》中所體現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主張順應人的自然天性,尊重兒童的發展規律,這不僅對當時的教育有批判作用,對後世的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教育價值的取向是保守的。教育目標上,只重傳授知識,而不重視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內容上,陳舊,創新少;教學方法上,採用注入式,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學形式單一化。這些傳統教育的弊端都長期影響我國的教育,而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對推動我國應試教育的改革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本書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審視兒童,研究兒童,欣賞兒童,對兒童的認識值我們參考,在教學中我們應更加關注兒童的天性,尊重他們,讓他們更加快樂的成長。

2. 對家庭教育

衆所周知,盧梭筆下的愛彌爾是“一個身體強壯,感情豐富,而且能適應各種客觀條件變化的完人”,雖然完美,但畢竟還只是盧梭塑造的一個幻影而已,他爲我們們培養子女提供了寶貴的意見,是我們教育孩子的一劑良方,家庭是兒童重要的活動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在兒童的最初階段,父母有責任爲兒童創設和諧的家庭環境,對兒童進行適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