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愛彌兒讀書筆記2500字

學問君 人氣:2.27W

《愛彌兒》是作者把自己當作一個父親,從撫養孤兒愛彌兒開始,敘述了從出生到20歲成長和受教育的全過程,從中闡述了作者的“自然教育”思想。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好的愛彌兒讀書筆記2500字 ,歡迎閱讀本文!

愛彌兒讀書筆記2500字

【愛彌兒讀書筆記2500字一】

盧梭的《愛彌兒》是一本教育名著。他認爲人生來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享受着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之後,纔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盧梭對愛彌兒的教育是一種尊崇自然的教育。從先到後的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和愛情教育,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普遍性和差異性去對待學生。教育的來源有三種:一是自然,也就是兒童身心自然發展,目的是培養自然人,真正的人。二是人,也就是教育者有意識有目的的指導。三是事物,也就是環境的影響。這三種教育需配合一致,纔是自然的教育。

一、自由的渴求

我對這本書上的很多觀點很感興趣,如文中的:“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遊戲,使他們快樂,培養他們可愛的本能。你們當中,誰不時刻依戀他始終是喜笑顏開,心情恬靜的童年?你們爲什麼不讓天真爛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爲什麼要剝奪他們絕不會糟蹋的極其珍貴的財富?他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也好象你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一樣,是一去不復返的,你們爲什麼要使那轉眼即逝的歲月充滿悲傷和痛苦呢?”

在《愛彌兒》中,字裏行間都透露着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教育應以天性爲師,而不以人爲師,應使教育對象成爲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但瑕不掩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

盧梭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極嚴格的,他是這樣說的:“人們也許希望他的教師曾經是教過一次學生的,這個希望是太大了;同一個人只能夠教一次學生,如果說需要教兩次才能教得好的話,那麼他憑什麼權利去教第一次呢?一個人有了更多的經驗,當然可以做得更好些;但他是不可能這樣做下去的。不論是誰,如果他相當成功地把這種事業完成一次之後,他就會感到其中的辛酸,因此就無心再從事這樣的工作了;至於說他頭一次就做得很糟糕,那就可以預斷第二次也一定是很壞的。”我覺得這個觀點對於我們來說,是要引起注意的。當我們在教育上遇到了問題時,而又苦於找不到解決辦法時,有時會採用一些消極的做法,也就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那麼今後我們要不斷探索解決之道。

二、愉悅的教學和學習

盧梭極力反對書本誦習和空洞的文字說教,強調兒童從現實中探索真理,追求真正和有用的知識。他說:“我憎恨書籍,他只教我們談論我們不懂得的事體。”又說:“教師所教的是爲了什麼呢?文字!文字!文字而已!在他們所誇示的種種教給兒童的科學中,他們永不注意選擇兒童真正有用的知識,因爲兒童們不得不去應付事實,也無法不全盤失敗了。”因此他建議道:“請勿以文字教育給予你的兒童,它應當是純由經驗而學習。”“凡是他們能夠由經驗中學習的事體,都不要由書本去學習。”盧梭主張在現實中追求真正和有用的知識;相應地,他要求教師放棄繁瑣的講解,提倡師生在共同活動中進行教學。盧梭說:“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你都要從做來教學,而且只有在做的方面沒有問題時,才進行文字教學。”盧梭在《愛彌兒》中,列舉許多在現實中師生共同活動中進行教學。例如,愛彌兒在祕密的臨海中迷失了路途,於是在教師的指引下,根據陽光照射的方向和森林所在部位,推斷出回家的路,可見,天文和地理的知識是在解決現實問題的場合學習的。又如,魔術是操縱水盤中蠟制的小鴨游來游去,這樁祕密被愛彌兒戳穿了,在這一場合中,愛彌兒懂得了有關磁鐵的知識。

爲了確保師生共同活動中有效的教學,盧梭倡導尊重兒童天性自由發展的教育方法。首先,盧梭以爲人天性好動,在好動這一天性基礎上發展出好奇心。在天然好奇心的驅使下,人不斷探究,發現與他們息息相關的事物。因此,貫穿盧梭教學論的一箇中心思想是:“問題不在於告訴他一個真理,而在於教他怎樣去發現真理。”由這個中心思想,盧梭得出了關於良好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習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盧梭的全部教學論主張無非是這個基本原則的具體化。從這個原則可以看出,盧梭所謂的“良好的教學”即發現教學,發現教學的基本構成要素即“學問的興趣”和“學問的方法”。這兩個要素是獲得知識,發現真理的工具,而不是知識、真理本身。因此,盧梭的教學論不是隻是本位的,而是興趣、能力趨向的。

其次,盧梭十分注重教學要適應兒童、青年身心發育的水平。他希望教師根據兒童水平選擇學習內容,從簡單的兒童熟悉的事件說起,堅決反對硬把成人的需要作爲標準來選擇教材。盧梭認爲:“人們對於兒童們的知識領域認識錯誤,把兒童所沒有的制師人爲兒童已經具備,並且教兒童去理解那些不能理解的`東西。”於是,他勸告老師道:“永遠不要把兒童不能理解的東西向兒童說明”“你在研究自然規律的過程中,要永遠就最可見和最新明的現象着手。”此外,盧梭還希望兒童學習的進度要恰當,不急於求成,不貪多圖快。他說:“縱令最有天資的兒童,你們也莫要設想在我們教導他的三四年時間內,能對一切藝術和科學都有所理解,以致到他長大時能夠獨立地進行研究。”

最後,盧梭要求教學要注重對於事物的接觸或直觀。盧梭以爲感覺是知識的門戶,把感覺經驗視爲發展理性的基礎,因此極爲注重要從外界事物獲得印象,他認爲對於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觸和觀察,才能確實瞭解事物的意義和觀念。這就是說:“我們真正的教師時經驗和情緒。”也就是由實在關係而得到各種觀念的心靈是透徹的。所以這是一條通例:除非不能把實物給兒童看,否則永不要以符號代替實在的實物。因此,盧梭重視實地考察和旅行參觀,以便在豐富而確實的感性知識基礎上,探索事物的規律。愛彌兒在學習農業、土壤、物產和種植方法,是親自夏天觀察以及在和農民一道操作中進行的。他採集植物和礦物的標本,是在實地參觀調查中進行的,他絕不關在房內死讀書,而是走向實際搞研究。

我們來看看之後的愛彌兒成長的如何:懂得自然常識,懂得人情世故,重視對他有用處的東西,喜愛勞動,性情溫和,有耐心又頑強,充滿了勇氣。不懼怕疾病。具備社會道德。沒有惡習,身體康健,思想健全,心地自由。

我想這也許是所有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所能具備的能力了吧。

【愛彌兒讀書筆記2500字二】

《愛彌兒》是法國啓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說體的教育名著。1762年當它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時就轟動了法國和西歐的一些資產階級國家,影響巨大。在此書中,盧梭透過對他假想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讀了《愛彌兒》之後,使我對教育有了許多的感想。

《愛彌兒》第一卷第一節開篇就寫道:“凡是出自於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裏,就全變壞了。”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人性觀出發的。他認爲,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享受着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之後,纔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爲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展過程的“自然教育”,以培養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新人”。

盧梭主張讓兒童自由地隨着自己的天性快樂地成長,而在中國,許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是想方設法不讓自己的子女輸在起跑線上。他們逼着孩子學美術和練樂器,甚至寒暑假還得讓孩子上各種輔導班,90後的孩子有多少是有快樂的童年的呢?家長們期望孩子們都能成才,這當然沒錯,但是如果能夠順着孩子的興趣來培養孩子會更好。爲什麼必須把孩子像練馬場的馬那樣加以訓練,必須把他們像花園裏的樹木那樣,照家長或社會的喜愛的樣子弄得歪歪扭扭?

在當今這個社會,尤其在中國,偏見,權威,需要,先例以及壓在我們身上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將扼殺兒童的天性,這說到底還是中國人的“面子”問題在作祟。中國人好面子,如果你讓對方下不了臺,那最終只會鬧個不歡而散。很多家長爲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常常逼迫自己的孩子去練孩子不喜歡的樂器等以作爲向別人炫耀的資本。如果自己的孩子功課不好,常常會讓家長覺得很沒面子。爲什麼我們總是不能爲自己而活,總是要爲別人而活,活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裏呢?如果小孩在四五歲的時候不玩泥巴玩過家家,那麼他要在幾歲玩呢?

話說回來,如果其他家長都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他一項特長,而那些隨着自然天性成長的小孩長大後會不會變成毫無特長的庸才呢?到那時他們會不會覺得自卑,甚至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呢?這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所以最好是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儘早發現孩子的興趣,然後家長在此基礎上培養孩子的興趣,才能達到既保護孩子的天性又培養孩子的目的。

盧梭認爲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受教育於自然,受教育於人或是受教育於物,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三種教師培養起來的,只有這三種教育是一致的,這樣的學生,才受到良好的教育。在這三種教育中,只有受教育於人是能夠真正加以控制的。學生不僅要接受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許多家長卻誤以爲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事,常常以自己工作忙或是文化程度跟不上爲藉口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給學校,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也就是孩子的性格其實很小的時候就形成了,而家長才是孩子言傳身教的第一任啓蒙老師。家長在把孩子送進學校受教育之前,孩子的性格等方面就已經形成了。老師沒有辦法完全改變孩子已形成的性格,只能夠儘量改善孩子性格中不足的地方,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事實上,現在當家長的也越來越不容易了,一方面要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又要教導自己的孩子,而現實又常常喜歡和家長們開玩笑。

有一位母親教導自己的兒子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凡事不能用暴力來解決。”結果兒子有一天被打破頭哭着跑回來,母親大吃一驚問兒子怎麼回事,兒子哭着說:“幼兒園的小朋友打我,我沒有還手。”這時候恰好母親的女友在旁邊聽見了就說:“他們打你,你就打回去啊,不能讓他們欺負了!”於是又一場血戰拉開了。這位母親感到爲難了,凡事動用武力,皉睚必報當然不是好性格,那麼懦弱無能也並不是討人喜歡的,總不能每次都報告老師讓老師來解決吧,那麼這位母親該如何選擇呢?

還有一位父親的女兒放學後興高采烈地回來說:“爸爸,我當上班長了!”父親說:“很好啊,但你做人要厚道,不可以在老師面前打同學的小報告說同學的壞話,知道嗎?”女兒答應了。可過了一段時間女兒哭着回來說她的班長被老師撤了,父親忙問:“爲什麼?”,女兒答道:“老師說我都不向她反映班級裏出現的問題,覺得我不夠稱職。”父親忙安慰道:“那就算了,不當就不當嘛。”可女兒不依,說道:“可是我喜歡當嘛,同學們都很喜歡我支援我,我覺得我有能力當好班長。”父親沉默無語了,他既不想讓女兒成爲背後說人壞話的小人,又不想讓女兒失去班長一職。

這些就家教的悖論了,家長們會覺得左右爲難,不知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來適應這個社會了。或許,這需要整個社會一起來努力,改變那些不正確的價值觀。但我想家長們在決定怎樣教導自己的小孩時,至少要對得起自己的靈魂。

《愛彌兒》全書共分五卷,盧梭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進行的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愛情教育。這種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無疑是一大進步,但這種分期以及把德、智、體教育的截然分開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學的。雖然《愛彌兒》有其不足之處,但是其對教育發展的積極意義仍是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