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8篇)

學問君 人氣:6.18K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範文(精選18篇)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1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有童話……”童年對許多人來說就是一本童話故事,它是美好的,就像燦爛的陽光,五彩的鮮花……,但並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是那麼的美好,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他的童年卻是悲慘的。

從小時候失去父親,寄居在外祖父家,經常受到不明不白的毒打.......然而高爾基不但沒有被苦難打倒,還機智頑強地與黑惡勢力作鬥爭,也向我們展示了當時沙皇統治下普通羣衆的悲慘生活。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卻是美好的,沒有煩惱與痛苦,總是無憂無慮的。但是讀完《童年》之後,我卻突然有了一點點罪惡感,回憶起我小時候,想到的都是快樂的,那時候我總是以自我爲中心。但現在的我已經長大了,也懂得了很多,有許多事都開始爲他人着想了。在《童年》這本書中,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我們應該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並且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要想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有所爭取,纔會得到。

這使我深刻認識到:人生道路上只要我們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樹立必勝的信心,每個人都能抵達成功的彼岸!成爲生活的強者!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2

早就聽說高爾基的《童年》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在這個週末裏,我翻開了這本書,可這翻開不要緊,一翻開就被這本書迷住了。

《童年》講述了阿廖沙三歲時父親過世,跟隨母親來到外祖父家。可是外祖父喜歡打人,在這裏,阿廖沙經常被外祖父打,阿廖沙的好朋友小茨岡會爲阿廖沙擋住外祖父的打,可是小茨岡在爲歹毒的舅舅搬運十字架時被活活壓死了。不過,阿廖沙還有外祖母給他鼓勵,才讓阿廖沙堅強下去。阿廖沙11歲那年,母親也去世了,阿廖沙隨之走出了童年。

讀完《童年》,我慢慢地合上了書。書中阿廖沙悲慘的童年令我感動,都說沒有父母的孩子像根草,而阿廖沙就是最堅強的那一株草。把我們現在的童年河阿廖沙相比,我們沒有經歷過用鞭子打的時刻,我們生活在溫馨的家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們遇到一點點小挫折就會和爸爸媽媽撒嬌。哪怕是一道簡單的奧數題也要叫媽媽,即使還不等媽媽來就已經得出答案了。我們和阿廖沙相比,生活中的一些小挫折又算得了什麼呢?

阿廖沙的童年使我十分受感動,我希望不會再有人經歷那樣的童年。童年是多彩的,讓我們認真地度過每分每秒,不要讓童年從我們身邊流走。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3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爲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受盡折磨與欺辱。

想想自己的童年,作爲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但我們卻還身在福中不知福。總會嘮嘮叨叨地要這要那。當我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就是那支在溫室下長大的向日葵,從小就不用對生活擔憂,長輩會給你澆水、擋風。而我們反而厭倦了的父母的呵護。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所以童年這本書記載了高爾基兒時的一些故事,中間夾着點點滴滴他生活的苦澀,還有許多它對社會的諷刺,高爾基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也能成才,多虧他的努力。外祖父家,就是個人間牢房。外祖父脾氣非常暴躁、經常打阿廖沙;而兩個壞舅舅總是爲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這一種環境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在高爾基的童年中,我還知道得當時俄國腐朽的風氣,自私的氣息瀰漫在整個國家裏了。外祖父就是一個典型的腐朽人物,常常用打人來發泄,把女人壓在最低層。

讀了本書,讓我們珍惜童年,抓住童年,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4

《童年》是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的第一部,這本書主要寫了高爾基的童年生活。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悽苦的。

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的父親去世了,這給阿廖沙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爲了生活,阿廖沙隨母親和外祖母坐船來到外祖父家裏。但在這兒,他們並沒有過上好日子:舅舅們爲爭財產反目成仇,爭吵鬥毆,愚弄弱者,;家裏強壯的男性欺侮毆打女人、毒打兒童……在阿廖沙的眼裏,成人的世界是那樣的醜陋與無情。但在這個家裏,外祖母總是護着他,疼愛他,還經常給他講故事,外祖母的形象在阿廖沙暗淡的童年歲月裏帶給了他一生的愛與感激。

《童年》中所描述的外祖父一家的生活狀態,正是作者童年時俄羅斯社會城市貧民的真實生活寫照,作者用貌似粗礫的語言對阿廖沙童年歲月的描述,細膩生動地描繪了那個時代、那些掙扎地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也就是在那個屈辱不平也同時又蘊含深深溫情的底層家庭裏,阿廖沙完成了自己的童年,走向了人生的第一步。

小說中的阿廖沙從小就喜歡讀書,雖然他經常爲此而受到侮辱欺凌,可他依然堅持讀書,如飢似渴地從書中吸取知識養料。他還與貧窮的勞動人民接觸,深入社會,最終成爲了一位文學大師。我覺得是高爾基小時候對自己舅舅的痛恨,對自由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才促使他成爲了偉大的文學家。

和高爾基比一比童年,我們比高爾基幸福,我們的童年是美好快樂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而去。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5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比童年。我們今天是多麼幸福啊!

高爾基出生在:。個木工家庭。五歲時,父親病故,生活更加艱難了,他和媽媽就住在外祖父家裏。由於家境貧寒,高爾基上學只好穿母親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黃色的衣衫和散腿褲子。這樣-一身五顏六色的不協調的裝束,常常引來同學們的嘲笑。有的同學還給他起外號。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現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有的還是高檔的衣服。想到這兒,我不禁有些慚愧。因爲儘管有這麼好的條件,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揀四,有的衣服穿的次數多了就不願再穿。

高爾基爲了上學,只得撿破爛換錢。每逢不上學的日子,他就一大早起來,揹着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爛紙片賣給廢品加工廠。運氣好纔能有半個盧布的收入,如果運氣不好呢,高爾基上學的事就沒了着落。我們現在上學什麼也不用操心,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

撿破爛換來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是學校裏那些有錢人的孩子並不理解高爾基的行爲,反而嘲笑他,說他身上有“臭”味。我覺得並不是高爾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錢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爾基,他們才顯得很“臭”。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變成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他發奮努力。制苦讀書,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和敬重。

我合書沉思,不禁思緒萬千。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6

今年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高爾基寫的《童年》,我感觸很深。

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來描述自己的童年。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俄羅斯的面目。高爾基的童年是多麼悲慘呀!

想想我們現在,依然有着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也有一的官員。但我們孩子的童年卻變得越來越幸福,都被父母寵着,要什麼就有什麼,對比高爾基的童年,我們現在的孩子比他們幸福多了。

高爾基小時候父親就過世了,經常受欺負,還經常被毒打,而我們現在也許都可以動手到長輩了,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堂姐的兒子。由於是兒子,所以幾家人都十分的疼愛他,他也變本加厲起來,一不滿足就哭;心情不好就打。有一次到他家去,姐姐正抱着他,他突然就扇了姐姐一個嘴巴,我們都很驚訝,他才四歲就會打人了。後來,我們才都知道他身邊的親戚基本都被打了,包括我。

那個年代的俄羅斯雖然挺黑暗的,但我想也會出現孩子打父母的現象,但也就一兩個罷了。

父母越是疼我們就更應該回報他們,不讓他們對我們的期待落空。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7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之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環境是讓人心酸的,他三歲上父親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媽媽來到外婆家。外公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同樣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是這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殘虐:外公經常痛打外婆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常在這樣黑暗的的環境下,誰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我讀了之後心情非常壓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裏,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都是醜陋不堪的,他的身邊還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着,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陽。外婆總是用她的溫存用她的寬容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外婆用她的愛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裏,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爲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所以高爾基又感慨地說:“她(外祖母)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

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的。”

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而我所要說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難免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請你相信,黑暗過去之後,太陽總會出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即就是你眼前可能還是黑暗,即就是你的生活還有悲傷,但你堅持讓自己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8

在炎炎暑假中的一天晚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使我難以入眠。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我讀了一本名著——《童年》。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是《在人間》與《我的大學》。這本書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情況與高爾基的童年生活。

故事發生在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的時候。父親因得霍亂病而去世,出生不久的弟弟也不幸的夭折了。這突如其來的一切,讓年幼的阿廖沙與母親來到外祖父家。一下船,阿廖沙就看到了外祖父,但外祖父的眼神讓阿廖沙感受到了一股深深的敵意,這讓阿廖沙非常不喜歡外祖父,但還是對外祖父充滿了好奇心。此後只要是在外祖父的家中,空氣中總瀰漫着一種敵意,一種濃濃的“火藥味”。

他的兩個舅舅爲了分家,爲了爭家產,爲了爭母親的嫁妝,不惜大打出手。阿廖沙誤信了表哥薩沙的話,把桌布的布角染成了寶藍色,被外祖父用長樹枝條兒打到沒有知覺。無辜的外祖母好言相勸,卻反被外祖父用拳頭重重地砸在臉上。外祖父想強行把母親嫁給一個獨眼鐘錶匠,母親反抗,不想嫁,外祖父再一次點燃了心中的怒火,吵架也就成了經常的.事。外祖父與外祖母煮茶時,外祖父還要把茶葉數一數,生怕自己吃了虧,這讓阿廖沙感到即可惡又可笑,他也許會想:這難道就是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夫妻嗎?這種關係恐怕連陌生人都不如。

母親去世後,外祖父便把阿廖沙掃出家門,自謀生路了。

殘暴、自私自利的外祖父讓阿廖沙更早的知道了當時社會的醜陋和殘酷,同時,也讓他知道了人心的險惡。但是阿廖沙的身邊也有許多善良的人。他的母親和外祖母,是支撐他在絕望生活中的唯一信念。房客“好事情”使阿廖沙變得樂觀、堅強……這些人讓阿廖沙在這絕望、殘酷的生活環境裏,讓他保持着樂觀的精神,仍舊對未來的生活和社會充滿希望。

看到了這裏,你們有可能會感慨道:“阿廖沙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啊!”對!沒錯!他的的確確是一個可憐可悲的孩子。但在那個時代和他一樣的孩子不計其數,這些孩子受到傷害,他們只能忍氣吞聲,頑強的生活着,沒有希望,沒有奢求,只想安安靜靜,平平凡凡的過一輩子。他們生了病沒有錢去治病;他們經常吃不飽飯;他們沒有錢去上學;他們只能靠着撿破爛來維持生計。這些孩子的生存狀態足以體現出當時社會的腐敗無能。

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孩子。

他們有些是孤兒,失去了最親的親人——父母;他們有些是殘疾人,他們沒有和我們一樣健康的身體,只能靠信念堅強的活着;他們有些是生活在戰爭地區,每天都提心吊膽的,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擔心自己的安全。他們不能上學,不能去玩,只能爲生活奮鬥着,努力着。你也許覺得他們會感到絕望。是的!他們有些人會這樣,會這樣放棄希望,但有五分之三的人遇到挫折,遇到困難,仍用樂觀的精神去面對,去克服。他們不退縮,不害怕。他們就像沙漠裏的仙人掌,在炎熱的沙漠裏生存——堅強不屈;他們像寒冬裏的松樹,在寒風的吹打下頑強的生長。

相比起他們,我們就幸福多了。我們是上帝的寵兒。降生在和平的21世紀。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獨生子女,是家裏人的掌上明珠。我們有父母寵着,爺爺奶奶慣着。大部分人都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十指不碰陽春水的生活。我們每天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讀書,回家後就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飯菜。我們不用做苦力活,不用爲吃穿住行感到煩惱。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遇到困難時不輕易的放棄,好好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長大後,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報答老師的教育之恩。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9

每當提起童年,我們心中便充滿了快樂,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但高爾基筆下的童年卻與我們截然相反,在高爾基的一生中,童年十分不幸。

這本書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這本書主人公便是小時候的高爾基,乳名叫作阿廖莎,他十分可憐,他三歲時便失去了父親與一個剛出生的弟弟。隨後,他跟着外祖母與母親來到了尼日尼——外祖父家。

在這裏,外祖父以及舅舅的表現使阿廖沙認識了無數種敗壞的人類以及品格。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兩個舅舅,他們十分貪婪、自私,爲了金錢甚至與自己的親兄弟大打出手,眼中沒有別人的利益,只有利用他人賺錢和造光別人的錢。在這本書中,外祖父也是一個殘忍兇暴的人物,他同樣也愛財如命,十分吝嗇。儘管有時候也會流露出溫柔的一面,但他還是醜惡勢力的化身。他曾多次毆打阿廖沙和外祖母,並且心中堅信“不打不成材”的道理。

在這個大家庭中,沒有和睦相處,只有猶如家常便飯似的吵架。但阿廖莎卻沒有被這種不友好的氣氛渲染,反而這種氣氛卻被阿廖莎當作激勵他的理由,他始終在這個不友好的氣氛中茁壯成長。

在這本書中,最善良的人物是外祖母,外祖母是一個無比信奉上帝的人,她相信上帝會給每個人該有的懲罰以及應得的獎勵,她十分善良。即使兩個舅舅品德再敗壞,他也堅持在外祖父與上帝面前爲他們求情。

阿廖莎在外祖父家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苦難,這些苦難並沒有將阿廖莎打倒,反倒不斷的激勵他,使他更成熟,更堅強。高爾基之所以達到了成功的巔峯,是因爲他總是勇於面對困難。

相比於阿廖沙,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我們沒有經歷阿廖沙從小就經歷過無數次的毒打,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我們的童年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父母把我們放在嘴裏怕化了,拿在手上怕掉了,不會讓我們乾重活,更不會讓我們去打工掙錢,我們每天吃好喝好,不愁吃喝。衣食住行,更輪不到我們去管。

所以我們應當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難處時,不要選擇逃避,因爲困難只會將逃避的你打得更慘。只有鼓起勇氣,克服困難,纔會有希望,才能更好的迎接我們美好的未來!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10

我讀完這個故事後,被故事中高爾基讀書時那種專心、認真的態度所吸引。

高爾基讀書的時候很專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記。聽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自己以前讀書時的態度。每次爸爸媽媽給我買回什麼新書或借到一本書,我特別高興,總是很快的就把它看完。我雖然愛看書,但是從書裏學到的知識卻很少,爲什麼呢?自己和高爾基比比,只是看看書中的熱鬧,從來沒有認真的思考過,所以看完後就都忘。媽媽說,高爾基之所以能成爲世界文豪,是與他認真專心讀書的精神是分不開的。所以我覺得高爾基教育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認真的態度。粗心大意造成的失敗我是深有體會的。記得我在上學期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時,成績不是特別好,原因就是粗心,考試題我都會,就是粗心。今天我要甩掉它,我要和認真交朋友,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認真!就像高爾基說的“粗心乃失敗的根源,認真是成功之祕訣!”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11

童年,就像一杯熱茶,溫暖着我們的心窩;童年,又像那狂風暴雨後的彩虹,五顏六色,絢麗無比;童年,還像那晚霞後的餘光,那麼讓人懷念。

在今年暑假,我有幸讀到了高爾基寫的《童年》一書。這本書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爲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也是高爾基寫的最投入最富魅力的作品。

書中真實地描述了阿廖沙苦難的童年,深刻地勾勒出一副十九世紀俄國小市民階層庸俗自私,空虛無聊的真實生動的圖畫,同時又展現了下層勞動人民的正直﹑純樸﹑勤勞。書中塑造的外祖母形象是我看到過的文學作品中最光輝﹑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

阿廖沙的童年真夠悲慘:外祖父和舅舅的吝嗇、貪婪、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鬥爭;常常爲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聰明能幹、熱愛生活、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故事,也慢慢地教他做一個正直、堅強、勇敢、善良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很多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那些孩子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也許,那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但擁有今天的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爲,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毫不費吹灰之力。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自從我讀過《童年》之後,真後悔自己曾經的奢侈,我不應該再浪費,應該學會珍惜。

時代,正在不斷地進步着;科技,正在不斷地發展着;條件,正在不斷地優越着;但是,人們的思想卻在不斷地退步着,意志在不斷地衰敗着,精神在不斷地懦弱着!

小小的一陣風吹過,便折斷了人們出去遊玩的興致;輕輕的一陣雨飄過,便模糊了人們的視線。那如果是龍捲風呢?在這狂風暴雨中又有多少人堅持下來呢?

風雨過後,纔會出現彩虹;熬過嚴冬,才能感到春風徐徐。所以,以後我在困難面前不在會低頭!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12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於我們來說童年是我最寶貴的收藏,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在假期中我看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感受到高爾基的悲慘遭遇,覺得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因爲高爾基3歲的時候,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孃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而又專橫的小業主,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外公發財的好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自已苦難的童年,我爲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很幸福,因爲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

看《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啓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幸福和快樂的。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13

今天,我讀完了《童年》這本書,感受頗豐。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主人公阿廖沙是個固執、有同情心、善良而又堅強勇敢的孩子。父親去世後,跟隨母親來到外祖父家。他的兩個舅舅都是自私、貪婪的市儈,經常因爲一些小問題攪得這個家不得安寧。但在這裏,也有來自外祖母的疼愛與呵護,外祖母給他講述的那些小故事,早已把善良深深植入他的靈魂。雖然外祖父專橫殘暴,但他的發家史讓阿廖沙明白社會的冷酷以及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他早已看透舅舅和外祖父的自私貪婪和醜惡,但外祖母總是充當他生活中最陽光的一面。阿廖沙就這樣在艱難的環境中漸漸的成長。

這篇小說中還有一些令人難忘的人。比如小茨岡,他聰明善良,卻不幸被壓死在一座十字架下,是受了兩個舅舅的指使;還有格里戈裏師傅,他忠厚老實,默默無聞的工作,但舅舅們總是戲弄他,他卻默默的忍受着;最後,他失明瞭,淪落爲乞丐。“好事兒”是個年輕的知識分子,寄宿在祖父的新家,他爲人正直,機智,但還是被外祖父趕走……這些事情的發生,無不揭露了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悲哀。但也正因爲這些悲哀,這些苦難,才激勵着阿廖沙勇敢的面對生活,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

《童年》這部小說,寫出了沙皇統治下生活在社會底層人民的艱辛和不易,描繪出了一幅俄國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讓我們爲那些好人不幸的命運感到惋惜和難過。同時諷刺了那些居心險惡、不務正業、想方設法損害他人利益的小人們,更讚揚了像外祖母那樣的婦女們,不管生活怎樣艱苦,一直任勞任怨,默默地忍受着。小說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生活現狀的不滿,但同時也對社會發出呼籲,呼籲人們爲改變這種生活而奮鬥。

現在,來看看我們的生活,無憂無慮,根本不需要爲自己的生計操心,不用像阿廖沙那樣靠撿破爛爲生。但是,在這般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我們卻體會不到那種生活的艱辛和不易也不用面對冷酷黑暗的社會。因此,我們得不到鍛鍊,開始變得怯懦,依賴於父母,導致我們走向社會時,無法適應,變得幾乎一無是處。因此,把握好自己的童年,至關重要,利用各種機會,磨練自己的意志,幫助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奮勇前行。

童年的時光是有限的,雖然我們不能把它變得像阿廖沙的童年一樣充滿挑戰,但是我們可以讓他變得一樣寶貴,有意義!鍛鍊自我,磨練意志,做一個善良、正直、堅強勇敢的人,使我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愈加堅定!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14

我在這個暑假裏,讀了高爾基一生的三大名著,想必說到這裏,大家都知道是哪三本了吧。當我讀完這三本書的時候,尤其是《童年》這本書時,我陷入了沉思。

《童年》這本書一開始講的是高爾基的父親被霍亂傳染身亡後,高爾基跟隨外婆和母親一起來到外公的染坊。在那裏,高爾基讀懂了“人心險惡”這四個字。高爾基的外公因爲缺錢,所以爲人暴力,專橫,而且高爾基也遭受過他的折磨。高爾基的兩個舅舅——雅科夫和米哈伊爾也視財如命。在這種黑暗之中,有兩道光照亮了高爾基的心靈:崇拜聖母,會講故事的外婆和大愛無私的母親。外婆教會了高爾基閱讀,母親則教會了高爾基用心去愛這個世界。是應爲有這兩道光,高爾基纔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纔有後來輝煌的成果和榮耀!

當外公毒打高爾基的時候,簡直不把高爾基當他的外孫,而是當作自己手下可以任意使喚的工人,想打就打。在一旁,高爾基的母親和外婆,還有高爾基最好的朋友“小茨岡”一直緊緊護着高爾基,不讓高爾基遭受外公的毒打。特別是“小茨岡”他用他那瘦小的手臂,死死的擋住高爾基外公一波又一波的毒打,即使手上佈滿了傷痕。高爾基的母親用手抱住高爾基,就算自己的頭被尖銳的木塊劃破了,也不在乎。讀到這裏,我既感動又憤怒。讓我感動的是“小茨岡”的友情和外婆及母親的親情。它們可以不顧自己的安危去守護朋友和自己的子孫。讓我憤怒的是外公的殘暴。他只顧自己滿足懲罰犯了錯的高爾基的快感,不爲他人的痛苦和擔心而考慮。

當時那個動盪的社會裏,生存下來是有多難啊!《童年》的結尾寫道十歲的高爾基走向了“人間”,就是那個冷漠,無恥,但是也有生命之光世界!當我看到高爾基十歲這個年齡時故事,我快要喊出聲來了!我今年已經十一歲了,雖然也會一些本領。但十一歲的我,問問自己,我能像高爾基那樣有勇氣的步入社會嗎?在這個高科技時代,重要的不是體力,而是腦力。但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我能獨自生活嗎?有些人覺得這個問題太遠大了。但關鍵是我們有些同學,現在連關燈獨自睡覺都不敢!十一歲,快上五年級了,想想這個時間,我們在學校的守護下,父母的呵護下,還能走多遠!是時候敲一下警鐘了!不能再過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了!

把高爾基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對比一下,發現這真是天與地的差別呀!高爾基的童年缺衣少食,還經常捱打。我們的童年幸福快樂,國家強大,政策開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努力學習,將來能報效祖國,這不是應該的嗎?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15

這個寒假,我讀了高爾基的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

書中主要寫了: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打。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相較於高爾基,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回到家裏父母早把飯準備好了,睡覺時還有屬於自己的房間,在裏面看書學習,圖書館的大門整天爲我們敞着。

因爲高爾基的生活過得很艱難,家裏又貧窮,所以只能靠撿垃圾來維持生活。那時,窮人會被富人看不起的,但是,他就當沒這麼一回事。依然刻苦自學,最終成爲一名偉大的傑出的作家。

在小學的最後一年裏,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用我們的奮鬥,換一個讓父母、老師爲之驕傲的成績!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16

週末,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它講的是高爾基怎麼在苦難的生活中堅強長大的故事。

高爾基不像我現在的生活那麼幸福,他的童年苦難遠比歡笑多。他三歲時,父親死於霍亂,母親帶着他到外公家生活。在這個家庭裏,吵架鬥毆是家常便飯,父子、兄弟之間爲了爭奪財產而勾心鬥角。外公喜怒無常,脾氣暴躁,好幾次把小高爾基打得昏死過去。

再想想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每當我生病時,父母都會無微不至的照顧我;每當我難過時,父母都會想辦法哄我開心;每當我需要什麼東西時,父母會盡量滿足我……而我有時卻不會替父母着想,讓他們時刻爲我操心。

從小我就依偎在父母的懷抱中,在父母的呵護中成長,就像溫室裏的花朵,難以抵擋大自然中的狂風暴雨。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改掉了這個壞毛玻

這件事說來還得歸功於我的奶奶。我的奶奶很瘦,但身體十分硬朗。

到了四年級我應該要騎自行車上學了,所以我就像父母提議。可是由於對我的寵愛,所以沒有答應。“那五年級總可以了吧?”我問到。“不行。”媽媽鎮定的話語否決了我的這一想法。“行。”這聲音從我背後傳來。“到底行不行?”奶奶一把把媽媽拉了過去,兩人討論了一番,媽媽只得不捨地說:“那好吧。”

可是我升入五年級,媽媽又變卦了,說:"你可以自己騎自行車,但得你自己買。”啊!這不是刁難我嗎。再說,我的壓歲錢早就被沒收了呀!奶奶知道媽媽是心疼我,所以就自己做主,幫我買了一輛自行車。

拿到了這輛自行車。我開心極了。又一個麻煩出現在了我眼前——我不會騎呀。一貫嬌氣的我從未騎過自行車,這可怎麼辦啊!學吧,學吧!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了這個想法。

開始學了,先由爸爸把車身扶住,然後我再上去騎。我的心情隨着車身搖搖晃晃……一個星期以後,我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一個月以後,我的車技更爲熟練了。我就開始試着自己上學了。出門前,媽媽千丁嚀萬囑咐,可我只是隨便應付了一下。

到了學校,我雖然累,但是很開心。因爲我終於不再依靠父母上學了,可以不怕被別人說嬌氣了。

現在,我正在逐漸向着"自己事,自己做”的目標前進,爭取不再嬌氣。

所以,我要下定決心向高爾基學習,改掉嬌氣、任性的毛病,讓自己成爲一個孝敬父母、爲他人着想、對社會有用的人!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17

每個人都有童年,並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有高爾基那麼貧苦嗎?不,我們沒有,我們在家裏是獨生子,是父母親的手中寶。高爾基的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家庭也沒有我們美滿。

高爾基5歲時,做木匠的父親去世,於是他寄居在開設染坊的外祖父家。幼年的高爾基常常陷入日漸衰微的家庭小私有者們兇狠的爭吵鬥毆中。在高爾基的童年,曾是織花邊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親近的人。不知道多少個夜晚,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爐沿上,望着被小洋燈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孫,滔滔不絕地講述着童話故事。這些童話正如高爾基後來回憶的:“我的頭腦裏充滿外祖母的童話,就像蜂房裏充滿甜蜜一樣。”別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就他沒有,他有的就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然而,他沒有埋怨媽媽,而是更努力得讀書,準備孝敬辛苦的媽媽。他也沒有多少個朋友,只有他爲人着想的外婆、能幹的“茨岡”和燒銅鐵的“好事情”雖然如此,但是它永不泄氣,終於走進人間。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美好的,是沒有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很多人不懂得到底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無辜的人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最讓我久久難忘的是高爾基從小就善良的內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教養下,生成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心。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爲一個意志剛強的人。

高爾基童年讀書筆記18

小時候,爸爸媽媽的工作很忙,我一直都住在外祖母家,由外祖母照顧我的衣食起居。記得一個晚上,我突然發起了高燒,這可把外祖母給嚇壞了,整整一個晚上都沒閤眼:一會兒給我送來開水,說多喝開水能促進排泄,能降溫;一會兒爲我額頭換塊毛巾,說這也能降溫;一會兒幫我蓋蓋被子,放放伸出的手,嘮叨着可別再凍着了……一夜之間,我知道,那一縷白髮、幾絲皺紋都是爲我而生的。

不會忘記那個雙休日,我玩得不亦樂乎,居然忘記了老師佈置的任務:買跳繩!連連想起已是週日的晚上八點半,怎麼辦?時間晚了不說,窗外還下着大雨,爸爸媽媽沒在身邊吧,外祖母還感冒咳嗽了,可真把我愁死了。怎麼辦?老師可是強調了又強調的呀!唉,只能等着挨批了!“怎麼了?孩子。”外祖母發現了我的不安。我如實相告,她也一臉着急,怎麼辦?只見外祖母快速換上雨鞋,拿上雨具準備出門,我連忙攔住她,“媽媽可是讓我好好照顧您的呀!您咳嗽那麼厲害,萬一淋了雨怎麼辦?再說,下雨天滑一跤怎麼辦?”我嚷起來。“別瞎操心!”外祖母竟頭也不回地走了。

那天,我飽嘗了度日如年的滋味!時鐘“嗒嗒”地響着,我的心“嘣嘣”地跳着,我多麼希望外祖母能快點出現在家門口啊!……當外祖母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時鐘已經指向了十點,我急促地迎上去,她遞上嶄新的繩子說:“這下,我們家寶貝不會被老師批評了。”而我,望着外祖母早已被雨水打溼的頭髮、衣服,不禁潸然淚下。

我想:是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有這樣的一位外祖母在守護着?我敬愛高爾基,因爲他塑造了這樣一位平凡而偉大外祖母。她,是我們大家的外祖母——那麼慈祥,那麼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