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書筆記>

《雪國》的讀書筆記

學問君 人氣:1.93W

一個百無聊賴的假期,翻閱書架,無意中發現了這本之前從未看過的《雪國》(這本是大姐買回來的書),可能是因爲無人打攪,仔細咀嚼,熬了一個晚上,終於被我給看完了。

《雪國》的讀書筆記

作者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在大阪,於1972年自殺離世。幼失怙恃,緊接着後祖父母和姐姐相繼病逝。歷盡人世滄桑和世態炎涼的他養成了一種孤獨憂鬱沉默的性格和對世事漠然的態度,因此,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不管是《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都蘊含着對下層婦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會現象。但是,由於他後來受日本古典文學和禪宗思想影響很重,逐漸脫離現實,以致原來殘留於頭腦中的封建主義思想不但未能減弱,反而有所發展。《雪國》這部名著,可以說是他這種前後期思想變化的分水嶺。

《雪國》以自幼在東京工商業區成長,是一個地地道道吃祖產的富家子弟(有錢又閒的舞蹈研究者島村)與一位藝妓(嚮往美好生活有一定毅力的駒子)和一位純情少女(純潔善良的葉子)之間的感情糾葛,向我們展現出一個虛與實、現實與非現實的交融的美的哀怨和冷豔的世界。

《雪國》自始至終都帶着一股清淡風雅的悲情曲調,這種悲傷不是刻意描寫出來的,而是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這很顯然與作者對當時世界的思考有關,也與作者的生活成長背景有關。作者把這種感覺直觀地描述出來,便是對純粹美的一種探尋,更是對自我的一種追尋。另一方面,作者在文中也展現了自我清靜空虛的一面,這種空虛與之前所說的悲傷調子是相互呼應的。在我看來,這更多的來自於作者的精神信仰,書中前言提到過作者對禪學和道學的研究,我想這兩種講究寧靜與頓悟的學派必然給予了作者思想根源上很大的支撐。或許,正因如此,書中所講的可能是較爲“腐朽”的故事,但卻絲毫不影響作者表達出一種思想性上的高雅。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小說開篇以島村獨自乘火車來到雪國爲開端,寫得簡潔而突兀,也暗示了故事發生的平凡與不經意,而這種語調也渲染了全書的氛圍,冰冷的場景加以簡短介紹可以等同爲淡淡的悲傷,全文都是運用了這種表達方式,用近乎吝嗇的語言爲淒冷張本。這種寫法不是同一般小說一樣運用故事性吸引讀者的思考,而是運用寫作手法發散讀者的思考,這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小說過於注重故事情節內容的庸俗性。透過開篇第一句話的描述,我們似乎能感覺到雪國的虛無感,似乎能感覺到全文唯美的感受的表達。

“駒子發出瘋狂的叫喊,島村企圖靠近她,不料被一羣漢子連推帶搡地撞到一邊去。這些漢子是想從駒子手裏接過葉子抱走。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擡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這是小說的結尾,其與開端的手法是相近的,都帶着突兀的感覺,但與開端相比,結尾已不再是原有的平靜,當全文的情節在有意無意的反覆的時候,作者恰當的安排了一場火災,並將此作爲全文的'結尾。島村面對葉子的死表現出了反常的平靜,我想這種平靜與小說通篇所貫徹的清靈頓悟感是有聯繫的,島村好像從葉子的死中有所領悟。到這裏,小說似乎進入了一個高潮,其實也是之前暗淡的悲傷的延續,“傾瀉的銀河”與開頭的“雪”都在爲小說的整體氛圍推波助瀾,但不同的是,“銀河”是在作者進行了全文的思考過後的意象,“銀河”雖然宏大,但卻飄渺虛無。文章至此又走入了另一個虛無的境界,而這種虛無較之開始已經是一種昇華過後的了。小說在最後從之前延續的悲傷的縛束中解脫出來,形成了一種清冷的自由感。這裏可能表達了作者對自我內心真實想法的一種思考,但我認爲小說人物中並沒有作者自我意識的原型,而整篇小說的氛圍纔是作者內心的部分的寫照。

此外,小說第六章段末這樣寫道:

“這樣的日子裏連音色都不一樣啊!”駒子仰頭望了望雪後的晴空,只說了這麼一句。的確,那是由於天氣不同。要是沒有劇場的牆壁,沒有聽衆,也沒有都市的塵埃,琴聲就會透過冬日澄澈的晨空,暢通無阻地響澈遠方積雪的羣山。雖然她自己並不自覺,但她總是以大自然的峽谷作爲自己的聽衆,孤獨地練習彈奏。久而久之,她的彈撥自然就有力量。這種孤獨驅散了哀愁,蘊含着一種豪放的意志。

在島村看來,駒子這種生活可以說是徒勞無益的,也可以說是對未來憧憬的悲嘆。不過這種生活也許對她本身是有價值的,所以她才能彈出鏗鏘有力的琴聲。島村靠耳朵分辨不出她那纖纖素手的靈巧工夫,所以僅從絃音裏理解她的感情。但對駒子來說,他恐怕是最好的聽衆了。的確,島村雖然選擇玩世不恭的遊戲生活,可是,他卻尊重駒子的思想和人格。或許,也正因如此,讓駒子感受到他的不同。

駒子喜歡寫日記,喜歡把每天發生的事,讀過的雜誌都寫在日記本上,即便發生的事不光彩,讀的雜誌也只是簡單記錄作者任務關係等,她也一直堅持着,這或許與她堅強的毅力和超強的求知是密不可分的。這也讓島村震撼了,但島村心裏仍然掛念着葉子,這或許就是駒子的悲哀!生存是徒勞,愛情是徒勞,一切都是徒勞,但是她還是堅持着,嚮往着。不得不說,駒子的這種韌性讓人折服,令人欽佩!無論身處哪個時代,駒子不依不饒、堅韌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都是值得提倡學習的。

轉過身,我們再來看作者筆下那純潔善良的葉子,她是唯美的,長得美、聲音美、在火車上照顧行男美、就連從樓上跌落都是美的(地上潔白的雪景,天空燦爛的銀河,襯托着火花的飛舞,一個女人的身體,正直落下,僵直的身體在半空中落下,變得柔軟了。然而,她那副樣子卻像玩偶似地毫無反抗,由於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島村一直留意着葉子,而葉子卻一心念着行男,就連行男死了,他還每天堅持爲他上墳。這也意味着葉子最終還是會追隨行男離去,而葉子又是駒子的精神寄託,因此,葉子最後的離去也反襯出駒子精神的離去。

島村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折射了兩位女主人翁,同時,也反映了當時醜陋的社會形態。這兩個女人都對自己的愛人有期待而無要求,愛得直接純粹。但這樣的愛情是有前提的。對於駒子來說,且不說行男是不是她爲了救助而甘爲藝妓的未婚夫,行男的行將就木之驅和最後的死亡使得她完全可以自由地愛島村,可以幾乎無顧忌地表達。而嬌蕊與振保的愛更是萌生在嬌蕊的丈夫出差去新加坡的這段男性空缺的時期。這期間的嬌蕊是相對自由的。而且,她有夫之婦的身份爲振保提供了足夠強大的安全感和說服自己跟她偷情的重要理由。這幾乎可以說是這場紅玫瑰之戀發生的先決條件。很難說振保是否愛上了嬌蕊,不過這至少是讓他難以忘懷的一個女人。而島村大概是喜歡駒子的,因爲她的潔淨。這是川端康成反覆強調的最初的情感動因。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是“女人給人的印象潔淨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腳趾彎裏大概也是乾淨的”。以嚴寒的雪國和極度難得的縐絲作爲象徵性的襯托,除了與日本嚮往冷寂的藝術追求相關外,或許也是爲了凸顯駒子雖是藝妓卻有着不一般的淨。

縱觀全書,雖沒有什麼大的曲折波瀾,也沒有什麼特別華麗的辭藻,卻在幽豔、光潤的文體底層,如同透過那細細的網眼,充分地展示了充滿通透力的描寫,就好像是一團霧霾從我們的內臟中瀰漫開來,並且滲透到我們的內心深處。他讓我從中吸收了在其它書中無法吸允的文學知識。樸實自然、清晰明瞭、言簡意賅是我對《雪國》一書的初識,然而這種認知卻須待細嚼慢嚥、咀嚼消化,正如《雪國》這部書一樣,具有着極其深厚的內涵,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