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2017鄉鎮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2.56W

引導文:在很多人心裏,提起農村,大家就會有一個很不好的印象。覺得農村的人粗魯,農村落後。其實,現在農村的變化已經很大了。雖然還不如城市的發展,但是它的經濟還算是比較發達的。下面是鄉鎮經濟發展調研報告,供大家閱讀、參考

2017鄉鎮調研報告

2017鄉鎮調研【報告一】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長順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戶,總人口2053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爲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爲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3篇3篇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3篇3篇(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爲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爲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爲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爲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爲1567人。根據2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爲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爲主。以20**年爲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爲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爲主,以林果業爲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爲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爲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戶1003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學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衛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着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20**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1050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於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纔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羣衆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項目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小學、初中程度文化還佔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羣衆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羣衆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衆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爲主體,充分調動羣衆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羣衆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羣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羣衆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2017鄉鎮調研【報告二】

十一五等重要會議中對“農業,農民,農村”三農問題的再三強調,可以看得出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高度重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全面建設小康和現代化,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重大斬落部署,是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重大措施,是實施可持續發展觀的必經之路,是時代的呼喚,是廣大農民的迫切願望和心聲。本文以蘇北地區農村爲抽樣個案, 透過對蘇北18個縣市農村的調查問卷,分析了農村現狀,對於新農村的認知以及需求,在此基礎上對於新農村的建設提出建議。

調查背景及目的: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創新和社會變革,不僅是經濟領域的改革,而且涉及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意義更深刻,任務更艱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中國發展的根本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而不是一項短暫的.階段性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偉大創舉,而沒有固定的模式經驗;是一項系統工程,而不是一場單兵作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並不等於"新村建設"或"村莊建設", 不僅要關注農村,更要關注農民和農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新領域,是在實踐中提出的新課題。也只是應爲如此, 深刻了解和把握農村中現存的狀況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調查地點:

江蘇省泰興市濱江村。

調查內容與方式:

透過調查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前後變化及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問題。調查方式主要是透過圖書館資料的查閱、村裏同學、父母、親戚及親身的經歷。

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生活環境有改變與新農村要求有差距?。兩年前濱江村內和多數的蘇中農村一樣,污水橫流,亂搭亂建,村內沒有硬質道路。現在,在濱江鎮領導和濱江村村支兩委的帶領下,經過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濱江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硬化道路,改建池塘,規劃房屋,農民們的生存、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要和我們所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環境相比,還有一定距離,突出表現在農民家住環境方面。透過親身感受及查閱資料,就發現在蘇中地區有80%以上的住戶,庭院亂堆亂放,房屋凌亂不堪。在濱江村仍有小部分農戶沒有洗衣機、電冰箱等一些標誌生活水平提高的家用電器。

(2)農民收入有所增加,總體情況較之城鎮居民而言仍顯偏低。在濱江鎮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濱江村經濟有了很大的變化,人均年收入達7500多元。大部分的村民認爲自己的收入與前兩年相比,有所增加。但在農村同樣普遍存在一個問題:貧富差距過大。另外由於濱江村靠近市區這無形增加了村民的消費支出。村民收入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收入來源單一。和大部分蘇中農村一樣農民農產品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佔村民收入的比例就高達88.2%,這其中農產品收入又佔到56.2%。衆所周知,農產品絕大多數是初級產品,競爭能力弱,附加值低,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差,這就造成了農民收入的極不穩定。

(3)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爲主的硬環境建設亟需加強。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強電力、通信、道路、小城鎮等基礎設施建設,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隨着鄉村企業的興起和農業特色產業的壯大,水、電等資源供應不足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爲影響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4)農村經濟發展的穩定環境亟需維護。濱江村附近地區頻繁引進化工廠,其中相當大部分都是被國外取締的重污染企業,爲了片面的追求GDP鎮政府不息犧牲自然環境爲代價,結果給給當地生態平衡帶來巨大的包袱,空氣渾濁、河水污染。同時鄉鎮過多地強調客觀理由,認爲無資源、無項目,不能積極主動挖掘發展潛力,創造發展優勢,致使區域經濟發展緩慢。也損害了其他企業的利益,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加強農村環境建設的主要對策:

(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硬件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鄉村企業的發展暴露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使企業開工緩慢,不能如期投產達效。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使其適度超前發展,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強化組織領導,紮實推行農村建設新理念。

1、成立領導小組,完善新農村建設工作機制。

2、明確部門責任,強化新農村建設監督考覈。

3、作好建設規劃,嚴格新農村建設操作程序。

(3)建設服務型政府,在政務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一是加強鄉級執政能力建設。重點加強鄉鎮謀劃發展、對外開放、服務羣衆、維護穩定四種能力建設,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二是增強服務意識。鄉鎮政府要承擔起引導、扶持農戶的責任,有效進行市場調研、品種引進、試驗示範,主動承擔風險;建立和完善農產品供需市場資訊發佈機制,爲羣衆提供有效的資訊服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壯大經濟人隊伍,活躍農村經濟。三是實施陽光工程。紮實推行政務、村務公開,建立重大事項公示、社會聽證、社情民意反映等長效機制。四是加強行風建設。有效開展行風評議活動,有效實施羣衆監督;開展執法、執紀大檢查,突出解決部門行業不正之風問題。

(4)對城鄉要求一視同仁,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工農和諧化 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長期打算,在發展規劃上要有長遠眼光,在制定目標上要把握關鍵,在工作展開上要有重點,同時透過全民動員,城鄉互動,各部門上下協調,共同促進我縣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