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2015年中關於社區建設驅動力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2.37W

中國社區建設正處於探索期,如何引導社區建設走上科學發展之路,着實提升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成爲一個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透過對區模範社區的調研,瞭解到社區建設在近年來雖然取得一定成果,但社區工作者的精力主要被束縛在各種具體事務、檢查接待中,根本無法抽調人力爲社區居民提供更深入的服務項目。社區居委會這隻“輪子”跟不上科學發展和居民需求的步伐,社區建設需要引入“驅動力”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凡是社區民間組織發展得比較好的社區,其羣衆參與的積極性和可利用資源就能得到比較充分的調度,社區工作開展得就比較好。民間組織在社區建設中起到了“驅動力”作用,它爲政府職能下移和居委會減負二者的矛盾癥結找到了一條解決途徑,同時能整合各種資源爲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多樣化的社區服務。

2015年中關於社區建設驅動力調研報告

一、目前社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建成“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市(區)”,任重道遠。和諧社區建設成果到底怎麼樣,還存在哪些問題,必須深入社區調研。筆者透過選調市區和區5個好、中、差發展各異的社區,採用座談會和實地考察及個別訪談的方式,瞭解到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探討提升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的對策建議。在調研中發現,現代社區已不是以往的居委會調解居民糾紛和政策的“傳話筒”,隨着社區居民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不斷增長,對社區服務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區現有的服務水平與居民所期望還存在較大差距。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社區定位不明確,居民委員會功能錯位,難以有效發揮社區羣衆自治組織的作用。

所謂“社區”就是社區居民委員會,簡稱“居委會”、“社區居民委員會”爲中國大陸地區城市街道、行政建制鎮的分區即“社區”的行政管理機構,屬於城鎮居民的自治組織。從定義來看社區應該更多的體現爲社區居民服務,而現實中的社區成爲了“四不象”機構。調研中,許多社區工作者表達了這樣一種茫然:到底居委會是行政機構還是服務機構?說是服務機構,卻又承擔着各種行政任務,應付各種檢查,抽不出時間精力來“走千家、串萬戶”,爲社區居民服務;說是行政機構,又沒有相應權力。本來社區居委會,履行的是基層羣衆自治職能,它不是政府的派出機構,不能代替政府開展羣衆工作。但面對人員與資金來源是由上級批、轉這一現實情況,所有下放到社區的工作都變得“理所當然”、“理直氣壯”,社區居委會就是想拒絕也不敢。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不管是居委會工作成員,還是社區居民代表,都希望居委會從相關部門交辦的“規定動作”中解脫出來,真正發揮其服務居民的職能。

2.社區工作任務重,忙於承辦政府各條口任務、各種接待和臺帳,難以抽身爲居民服務。

社區工作繁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社區工作者加班加點是常事。據瞭解,一個社區基本配備人員9人左右,面臨爲上萬居民服務,本身工作量大。現在加上政府各條口任務交到社區落實,每年需製作的工作臺帳就有百餘套之多,且各部門條口工作規範還不統一,使社區進行大量重複勞動,從而浪費人力、物力、財力。有的工作人員反映:“如果是法定的社區工作範圍內的事情,有多少,我們都毫無怨言地。而現在的許多工作,是一些行政部門硬派下來的。”

隨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斷下移,各項工作都要求走進社區,社區承擔着越來越繁瑣、越來越艱鉅的任務,從計劃生育登記檢查、出租屋管理、維穩綜治,到安全隱患排查、政策宣傳、社區居民文體活動開展,再到人口普查、經濟普查等等,工作任務五花八門。公教一村社區居委會主任特意將目前社區所承擔的任務做了一個統計,一年的項目竟有210餘項。

3.社區服務不深入,服務意識不足、服務內容匱乏、服務方式單薄。

透過調查瞭解到,目前社區服務主要集中在社區治安、環境衛生、幫困救助等領域,社區工作者主要精力停留在解決糾紛、幫扶弱勢羣體上,社區服務不夠深入。社區工作者的服務意識還沒有完全轉變,一些社區工作者尚處於等待上級安排,等權要錢的狀態;社區服務內容匱乏,除了治安衛生外,便民利民服務、勞動就業服務、助老託老托幼服務、醫療保健服務等諸多領域沒有開展起來;另外,服務方式也比較單薄,主要是由社區居委會承擔,民間組織偶爾客串,沒有充分發揮社區內各組織的積極性,服務方式極少創新,沒有積極探索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服務方式。從調研中,我們瞭解到,對於現有的社區服務水平,“老百姓不滿意、上級不滿意、社區自己也不滿意”。由於社區負擔太重,大量工作停留在文字、政策落實等具體事務上,消耗掉大量時間,便得本應該走街串巷,瞭解民情民意,聯絡居民感情,組織、調動居民參與的各項民主、文化等相關活動越來越少、越來越缺,根本跟不上居民的物質文化需求。

二、社區建設需要“驅動力”

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繫羣衆的橋樑和紐帶,全心全意爲居民服務是社區的天職。社區在城市建設管理、維護穩定等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於體制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社區自治組織的功能不能完全發揮,社區行使的職能和所承擔的任務,越來越趨於政府化了,使社區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雖然各級政府一再強調爲社區減負,但真正實施起來很難。去年市民政局也曾嘗試推行社區工作的准入制等辦法,以此給社區減少工作壓力,但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造成目前社區建設定位不明確、工作任務重、服務不深入的癥結在於現有社區體制不科學,而形成這種體制的力量太複雜,太龐大,要想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否認的是,所有政策的出發點都是好的,比方說爲了創建和諧社區,政府各職能部門安排任務、及時檢查,而這些任務和檢查反過來卻又無形中加重社區負擔。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社區建設已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如何跳出這個圈子,走向良性發展道路?系統論認爲,如果一個系統進入一個封閉性循環,要想改變這個循環,必須引入一個新的“驅動力”,這個“驅動力”如果能觸發關鍵問題的解決,就有可能改變循環的走向,由惡性循環轉變爲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