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某市水產養殖業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5.89K

××市是河北省水產養殖大市,養殖規模和產量在全省均居首位,佔據了全省水產養殖業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市水產養殖業迅猛發展,在農村經濟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農民脫貧致富、增產增收主要途徑之一。我市水產養殖業所取得的進步與成績是巨大的。但在整個行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着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探討。

某市水產養殖業調研報告

一、養殖現狀

目前,全市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06萬畝,其中海水養殖面積70萬畝(包括灘貝養殖),淡水養殖面積36萬畝。水產養殖總產量29萬噸,其中海水養殖產量11萬噸(包括灘貝產量),淡水養殖產量18萬噸。在海水養殖中,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和南美白對蝦爲主養品種,其中中國對蝦養殖面積8.5萬畝,日本對蝦養殖面積12.5萬畝,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4.9萬畝,對蝦總產量19982噸。工廠化養殖面積達到40多萬平方米,養殖品種包括:牙鮃、大菱鮃、河豚等。在淡水養殖中,鯉魚、鯽魚、鰱魚、鱅魚、草魚爲主要養殖品種。全市水產養殖業呈現出方興未艾的大好局面。從以上這些數字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市的水產養殖規模不可謂不大,水產品產量不可謂不高,在農村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可謂不突出。然而,面對這些成績我們仍需保持清醒的頭腦,去發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去研究制約行業發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問題

第一、養殖結構不盡合理,經濟效益增長緩慢

縱觀全市水產養殖結構狀況,仍以傳統的養殖品種占主導地位。海水以“三蝦、三魚、三蛤”爲主,即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河豚魚、牙鮃、大菱鮃、青蛤、文蛤、雜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鯉魚、鯽魚、鰱魚、鱅魚、草魚等。中國對蝦和日本對蝦雖然是很好的傳統養殖品種,但由於受病害的影響,單產較低,經濟效益不穩定。淡水傳統養殖品種單產高,總產量大,但由於集中上市,又沒有穩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內部市場消化,市場價格持續低迷,經濟效益差。區域優勢品種效應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工廠化養殖在我市發展很快,也豐富了海水養殖品種,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但水質環境問題、苗種問題、病害問題又成了工廠化養殖發展的三大發展“瓶頸”,制約了工廠化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缺乏產品質量意識,難以形成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

目前,我市水產養殖主要以池塘養殖爲主,而池塘養殖大部分採取精養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養殖,放苗密度大,產量高,這樣的養殖模式曾給養殖戶帶來過很好的經濟效益。然而由於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劇及苗種品質退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病害頻頻發生,在整個養殖週期內需要不斷用藥,如消毒劑、抗生素、殺蟲劑等。有些養殖戶爲了治療魚病,甚至使用一些劇毒農藥,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這些藥物的長期使用,造成病原體的抗藥性增強,進而用藥濃度就需不斷加大,毒性也越來越大,藥物殘留嚴重超標,如此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水產品流入市場對人類健康將造成危害,存在着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這和我們所倡導的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相違背,並且在國際市場中藥物殘留也成了水產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爲水產養殖業發展中的潛在風險。

第三、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

受利益驅使和不當的宣傳導向,有些地區爲了追逐短期利益將大片的糧田改造成池塘,進行水產養殖,使當地植被遭到破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不良的後果。養殖面積不斷擴大,幾乎有水的地方就養上了魚,造成水源嚴重短缺,養殖環境急劇惡化。養殖環境的污染除了工業污染、農業污染與生活污染等因素外,養殖本身也會造成水環境污染。成噸、成百噸、成萬噸大量的飼料投入養殖水體中,而這些飼料只有20%左右被魚蝦轉化利用,其餘80%將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環境中,造成養殖水域富營養化,隨着池塘換水的進行,這些被污染的養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爲一種新的.污染源,影響着人類賴於生存的大環境。水產養殖業本身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容忽視。

第四、優良品種匱乏,種質狀況退化

良種的選擇和培育是增產、增效的關鍵。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優良品種可顯著增加產量。而目前我市的狀況是缺乏高產、優質、抗逆能力強的優良品種,種質退化現象嚴重;養殖親體或苗種依賴於捕撈自然資源,造成自然資源衰退或破壞。我市的人工選育和遺傳育種的研究研究基本上還僅僅處於起步階段。我市水產養殖品種除極少數進行過系統選育和改良外,絕大多數水產養殖動物都是未經選育的野生種,累代養殖出現了種質退化、雜合度降低、遺傳力減弱、生長速度減緩、性成熟提前、品質降低、抗病力下降等問題。實踐證明,品種問題已成爲制約我市水產養殖業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儘快培育出生長快、品質優、抗逆能力強的水產養殖動植物新品種,對於實現我市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三、發展趨勢

第一、以市場爲導向,養殖結構將不斷優化

一是充分發揮區域優勢,開發當地傳統品種,使之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如我市已經形成養殖規模的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河豚、河蟹等,要把我們的傳統優勢品種做大、做強,在產品質量上、品牌宣傳上加大力度。按照開發一個品種,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區域規劃和品種結構調整。沿海地區除了發展一般的淺海灘塗養殖外,還要適度發展工廠化養殖和深海養殖,拓展海水養殖的空間,山區水庫要大力發展增殖漁業和觀光漁業。倡導多種養殖模式並存,以往的高密度、高產量養殖模式,將向低密度、高品質、高效益的自然生態養殖方向發展。

二是要根據市場多變性和多樣性的要求,從以生產爲中心轉變到以市場爲中心上來,緊緊圍繞市場轉。在引進和開發名特優新品種的過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種對當地環境的影響,篩選出適合當地的優勢品種,使之能形成規模、形成產業,並有自己的市場。比如我市引進的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羅非魚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並且具有很好的市場。只要各部門從實際出發,認真考察、論證,在新品種的引進和開發上下大功夫,就能夠不斷爲水產養殖業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發展休閒漁業,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隨着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講究生活情調,休閒度假、觀光旅遊已成爲當今社會的消費時尚。每個家庭在旅遊度假上的消費支出較以往有了較大提高。我市旅遊漁業資源豐富,各地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逐步發展獨具特色休閒漁業,從而帶動相關產業(如交通、旅館、餐飲等)的發展。觀賞漁業作爲休閒漁業的寵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城市家庭買個小魚缸,養點金魚、熱帶魚,賓館安置個魚缸放點水草、珊瑚已越來越時興,有條件的地區發展觀賞魚養殖及其系列產品將大有可爲。穩步發展,逐步壯大,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後,將形成新的出口創匯品種。

第二、養殖品種不斷優化,優質良種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產養殖育種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種的技術手段上,充分發揮經典的選擇育種技術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大力發展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推動細胞工程育種育苗技術的成果轉化,同時,注重其他育種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形成多種技術並舉、各有側重的發展局面。

二是改變優良品種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選育的種類上,目前應特別注意抓好對蝦、扇貝、大黃魚、牙鮃等海水主養種類的新品種培育工作。在此基礎上,逐步開展其它重要種類的選種育種研究。對國外已經引進的名特優種類,如大菱鮃、歐洲鰨等,要強調對其遺傳多樣性的跟蹤檢測。對新開發和待開發種類,如石斑魚、半滑舌鰨等,首先應完成人工條件下的親體培育和苗種繁育技術的研究,擺脫養殖生產對野生資源的依賴性,在此基礎上開展遺傳育種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強優良品種培育基地建設

建議由政府投入和企業配套爲主,建設區域性的養殖優良品種培育基地,重點做好主要養殖類的新品種培育工作。充分發揮地方政府與大中型水產養殖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廣泛地羣衆參與的優良品種選育體系。建議由權威領導部門牽頭,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一個面向整個產業的水產養殖良種選育計劃,按產業發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層次實施。合理地調配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的資源優勢,把育種變爲行業內專家和羣衆共同參與的行爲。

第三、傳統漁業將向現代漁業,數量漁業將向質量漁業不斷轉變

首先要大力推廣產業化經營,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域特色,堅持“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重點培育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突出的龍頭企業,促進漁業增效,農民增收。龍頭企業要不斷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經營管理,增強競爭能力。漁業主管部門要對龍頭企業、漁業產業化示範區加強指導、協調和管理,促進漁業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

其次是提高養殖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意識,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入世以後,水產品市場將更加開放,漁業面臨更爲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市場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對水產品質量的要求將越來越高。以往那種只注重產量,忽視質量的生產理念將被淘汰。從當今水產品國際貿易的特點看,產品質量安全已經成爲最主要的貿易壁壘。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經常以衛生質量標準爲由對我們的水產品出口進行限制。如2000年歐盟對我國冷凍蝦檢出氯黴素超標,從而全面封殺了我國養殖冷凍對蝦對歐盟的出口,給我國對蝦養殖業造成巨大損失。爲了應對這種挑戰,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水產品食用衛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產養殖標準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區,又與國際接軌的水產養殖標準體系。二是要加快水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設,爲全面提高水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證。三是依法實施水產養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執法強制性標準的監督檢查力度,引導並提高廣大養殖戶質量意識,使之能自覺地按照漁業質量標準進行生產。漁業執法部門要積極行動,切實抓好從“魚苗到餐桌”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爲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的“無公害”水產品。

第四、養殖標準化體系將不斷完善

爲了提高養殖水平,實現水產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提高廣大從業者的整體素質。從事水產養殖實行養殖證制度是一項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早在1986年頒佈實行的《漁業法》中就明確了養殖證制度,但由於種種原因該制度沒有得到徹底貫徹落實。按照農業部《完善水域灘塗養殖證制度試行方案》的要求,各地高度重視,並已經逐級落實。我市也將在有關部本的協調下,把該項工作紮紮實實地開展起來。另外,對養殖環境、苗種、漁用飼料與漁藥等進行全面管理將進一步加強,爲廣大養殖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總之,高品質、綠色環保、無公害將是今後水產養殖業發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