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學問君 人氣:1.4W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的艱鉅任務,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根據市委宣傳部分配我辦《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新情況、新問題研究》的調研課題,我辦組織力量,深入基層,認真開展了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我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思想認識不斷進步,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取得新成效。隨着我市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綜合實力的顯著增強,全市各級把加強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爲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動力和推動市委“兩抓整推”總體工作思路、“一特四化”促農增收的強力措施,緊緊圍繞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目標任務,不斷加大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力度,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呈現出了積極、健康、向上的發展態勢,全市共創建國家級文明鄉鎮4個、先進鄉鎮6個、先進村1個,省級文明鄉鎮標兵2個、文明鄉鎮6個、先進鄉鎮6個、文明村4個、先進村6個,市級文明鄉鎮標兵2個、文明鄉鎮44個、文明村標兵8個、文明村63個。

(二)改變農村基本條件,改善農民生活水平。近年來,全市在抓好農業“一特四化”建設的同時,更加註重加大沼氣普及力度,不斷推進農村沼氣入戶工程,2015年全市4個縣(市、區)的26個鄉鎮、62個行政村18444戶普及沼氣,增收節支2500多萬元,有效提高了農村清潔能源使用率。更加註重太陽能技術在種養業和生活用能上的普及率。全市利用太陽能的農戶達16200多戶,有太陽竈4454戶,發展日光溫室4萬畝,種植品種發展到20多個,滿足了冬春季瓜菜供應和園林綠化需要。更加註重電力、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潔淨能源推廣應用,全市農村推廣小型風力發電機,使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的農戶達到49700多戶,提高了農民的新能源意識和現代生活水平。

(三)加大科技培訓力度,積極培育新型農民。全市上下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目標,組織開展大規模的農業科技培訓和勞務輸轉培訓,加快推動新農村建設步伐。XX縣狠抓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創業技能培訓,五年來,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 260 場次,培訓農民2.35萬人(次),有效提高了農民的道德素養、文化素質和農村的文明程度。2015年以來,各縣市區共組織開展鄉村幹部、專業技術人員及農民羣衆科技培訓785場次,培訓14.38萬人次;開辦農民學校,對農民進行農村實用技術、文明禮儀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德”教育;開展現場演示指導382場次,培訓農民羣衆5.16萬人次;印發科技宣傳資料10.2萬份,技術培訓覆蓋農戶達90%以上;向外地輸轉農民工8.5萬人次,收入4.7億元,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素質和文明水平。

(四)評選文明誠信農戶,催生農村社會新風尚。從2015年開始,縣市區採取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戶的物質利益掛鉤的新方法,以農戶發展生產、遵紀守法、遵守信貸有關規定等方面的情況爲依據,將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與“農村小額信貸”有機結合起來,深入開展文明誠信農戶評選活動,使不同級別的誠信農戶,享受到子女上學加分、貸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全市評選出誠信文明農戶15萬餘戶,評選出“誠信個體工商戶”500多戶,極大地激發了他們道德自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過去“要我文明”爲現在的“我要文明”,有力地促進了社會新風尚的形成。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建設農家 “快樂驛站”。全市各級以政府投資爲主導、民間資本投入爲補充的公共文化設施投入機制,扶持鼓勵農村業餘劇團、自樂班、文化大院、文化個體戶舉辦各種活動。全市65個鄉鎮中有61個建成了標準高、設施全的文化活動站,413個村建起了文化活動室和文化廣場,建成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鄉村服務點467個,建設“農家書屋”463個。各縣(市、區)還利用春節、元宵、清明、中秋等節假日,以“歡樂中國年、幸福萬年長”、“告別陋習、文明祭奠”、“迎中秋·慶國慶”和“書香酒泉—中華經典誦讀”爲載體,組織開展了文藝表演、社火匯演、煙火晚會和經典誦讀等活動。XX區銀達鎮是全國久負盛名的文化之鄉,全鎮14個村都有自樂班和家庭演唱隊,長期活躍在田間地頭。XX市轉渠口鎮村村建起了農家書屋、資訊服務站點,一年四季爲農民提供文化服務。XX市透過開展弘揚“鐵人”精神活動,探索現代農業建設新路子。特別是近年來市縣區透過舉辦廣場文化藝術節,吸引了數十萬農民觀看文藝演出,到了夜晚,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合着優美的樂曲跳起了鍋莊舞、健身操,扭起大秧歌,文明之風撲面而來,使廣場真正成了豐富羣衆精神文化生活的快樂寶地。

二、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創建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與人們羣衆的迫切願望相比,都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重視不夠,認識偏差。一些鄉村幹部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期性、艱鉅性、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設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任期內注重短期效應,認爲精神文明建設是軟任務,做起來難度大,見效慢,不能立竿見影,不如抓物質文明,摸得着,看得見,體現政績明顯,於是對精神文明建設號召多,落實少。

(二)投入不足,基礎薄弱。有的鄉村特別是移民鄉村,由於受經濟條件制約,硬件建設投入少,文化陣地少,設施老化,無法發揮作用,一些鄉村的文化活動場所形同虛設,沒有開展正常的文化活動。目前,全市各鄉鎮及村組事實上沒有投向精神文明建設的專項經費,絕大部分鄉鎮往往把修建學校、舉辦體育運動會等方面的投資勉強納入精神文明投入範疇。鄉鎮以上各級投入也以“送”爲主,送戲送書送電影等,用於精神文明建設的資金不多,經費投入明顯不足,導致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缺少載體,創建工作缺乏吸引力,使羣衆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難以有效開展。

(三)精神文明建設的覆蓋程度不均衡。由於縣市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鄉村自然條件、經濟條件、認識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不一樣。有些經濟基礎好的鄉村對精神文明的重視程度要好,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對豐富,軟硬件設施明顯較強,反之有些經濟基礎差的鄉村對精神文明的重視程度、村民的文化生活及文化設施等相對較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

(四)農民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一方面部分農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如隨地吐痰、便溺、亂倒垃圾、不遵守交通規則等,與現代文明要求形成鮮明的反差,另一方面是教育引導農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提高整體素質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五)鄉村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近年來,隨着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生活質量呈不斷提高的趨勢,但環境建設跟不上發展需要,髒亂差現象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有的.鄉村組道路凹凸不平,塵土飛揚;有的村垃圾、糞便滿街,衛生條件極差。有些村莊,前街經過門面改選很有改觀,但農戶院落贓、亂依舊,與現代文明要求形成強烈反差。

(六)組織機構不完善,主體缺乏。基層鄉鎮沒有建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機構,沒有專職人員抓創建,部分鄉鎮甚至沒有專職的宣傳委員,使文化陣地的宣傳、教育、輔導、娛樂等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加之隨着農村勞動力的大量外出,留守在家的老年農戶擔負的主要任務是照顧晚輩讀書上學,休息時間也僅滿足於看看電視、打打麻將,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使農村文化活動失去主體。

三、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措施與對策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的艱鉅任務。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堅持以人爲本,立足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突出培育新農民、形成新風尚、拓展新陣地、建設新文化、創造新環境等重點內容,堅持因地制宜,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紮紮實實地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向深入。

(一)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整體推進。按照“領導班子建設好、思想道德風尚好、文化教育普及好、基礎設施建設好、創建活動效果好、治安綜合治理好、環境整潔衛生好、基層民主建設好、村鎮經濟發展好”的目標要求,把文明鄉村建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農民致富步伐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文明鄉村創建工作機構和經費保障機制,配備專職人員,確保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紮實深入地開展文明鄉村創建活動。特別要深化文明生態村、文明小康村創建工作,因地制宜,推進“五位一體”生態家園、“文明小康示範村”創建。廣泛開展生態環境建設活動,加強綠化建設,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大力保護耕地、林地、溼地和草原資源,鞏固退耕(退牧)還林還草成果,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倡導低碳生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設生態文明鄉村。廣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推進改院、改水、改廚、改廁、改圈工作,加快農村沼氣建設步伐,加大廢舊農膜回收工作,推動村莊美化、環境淨化。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要求、分階段實施、按能力建新、有重點改舊、全方位整治”的要求,以“十鎮百村”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爲重點,以體現文化內涵、反映區域特色、突出配套產業爲基本要求,制定和完善村鎮發展規劃。加快農村交通、水利、郵政、通訊、電力、環衛、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危房改造,不斷夯實農村經濟發展的硬件基礎。組織實施以“五好”(民主管理好,鄉風文明好,村鎮文化好,村容村貌好,農民生活好)、“五通”(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話、通電視)、“五改”(改院、改廚、改水、改廁、改圈)、“五化”(綠化、美化、硬化、亮化、有序化)、“五有”(有文化體育場地,有多功能培訓室,有農家書屋,有村級衛生室,有計生服務室)爲載體的“五村”建設示範工程,大力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和農民生活條件。

(三)加強村民教育,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充分利用鄉村文化站(室)、農家書屋、文化廣場、農民夜校等資源,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根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開展羣衆性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經常性形勢政策教育,引導農民更好地認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大精神力量。以培養新農民、培育新風尚作爲重要目標,廣泛普及計劃生育、優生優育、衛生保健知識,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依託產業發展,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前的定向、訂單培訓,促進農民素質提高。引導教育農民遵紀守法、提高修養、崇尚科學、移風易俗,努力培養造就一批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新型農民。

(四)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羣衆精神文化生活。着眼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生產推廣農民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產品,提供貼近農村生活、貼近農民羣衆的文化服務。採取政府採購、以獎代補等形式,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支援文化廣場、文化大院、文化中心、農家書屋建設,支援農村業餘演出隊發展,開展文藝演出、體育健身、讀書徵文、書畫攝影、勞動技能比賽等活動,使農民在參與中抒發情感、愉悅身心。利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和少數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以“我們的節日”爲主題,廣泛開展節日民俗、文化娛樂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深化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送歡樂下基層、婚育新風進萬家、“綠色”電腦進農村等活動,以及送優秀圖書、影視產品進農村校園、進農民家庭等文化惠民服務,不斷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

(五)廣泛開展文明鄉風評議活動,樹立農村文明新風。制定完善鄉規民約,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的作用,引導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鄉風文明。廣泛開展爭當“好媳婦、好婆婆、好夫妻、好妯娌、好鄰居”,爭創“星級文明戶”、“文明信用戶”、“五好文明家庭”主題活動,農村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評選表彰活動,樹立孝老愛親之星、助人爲樂之星、見義勇爲之星、敬業奉獻之星、誠實守信之星,在羣衆身邊立標杆、樹楷模。建立鄉風文明評議機構,制定完善“星級文明戶”評選辦法,把“星級文明戶”創評作爲推動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的有力手段和重要抓手,作爲農戶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加以推進,帶動農村社會風氣整體好轉。